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青島」地名來源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想飛的兔子 於 2012-6-18 09:18 編輯

     一個城市的名字總是和它的特色緊密相聯的。位於山東半島的青島市風光旖旎,景色秀麗,氣候宜人,冬不嚴寒,夏不酷熱,冬夏如春,為馳名中外的療養、避暑和遊覽勝地。國內有「花園城市」雅稱,外國人則譽為「東方瑞士」。青島這個美麗的名字,它的名稱是怎樣來的,至今學術界仍無一致的說法。

     一種說法青島是由海上一小島「小青島」而得名。小青島位於青島灣內,與青島市隔海相對。在德國侵佔膠州灣后,在小青島上建立燈塔,於是便用這個島的名字來命名整個市區。而在這個島的原名上加上一個「小」字,稱為小青島。

     說「青島」是由海上一小島「小青島」而得名,這種說法是缺乏文字記載的。道光《膠州志》、同治《即墨縣誌》均未明確兩者的關係。從字義上說,凡帶「島」字的都是由島命名也不確切,如青島附近的薛家島、顧家島等村,都是陸地,並非海島,這就不能說帶「島」的地名全為海島。山東青島人魯海又引證了青島原是一海口漁村名稱,明萬曆年間開航為海上貿易港口。清同治二年(1863年)建立海關分關。光緒十七年(1891年)開始成為一個市鎮,也稱青島口。1898年至1929年間整個地區稱「膠澳」,青島是「膠澳」的一個市區名稱。1929年後,青島是指整個地區的名稱。因此,青島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含義。青島自古以來南北航線有深水航線與沿岸線,沿岸航線中膠州灣為必經之途。海岸線上的陰島及麥島以岩褐色深為著,黃島以嶺赭土黃為標誌,而青島樹木蔥鬱,鬱郁青青,可能由此而得名。

     另一種看法認為青島是由青島村發展而來的。青島在清朝末年已經是一個市鎮的名稱。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道員劉倉芬在《查勘膠州灣條陳》中說:「……膠州澳澳口東青島,高四十七八丈,有市有關,地屬即墨。」文中所說「高四十七八丈」,實指青島山,在陸上而不在島中:「有市有關」,更非在島。所以清末青島已是陸上一地區名,再后成為城市名。

     現青島市區歷來屬即墨所轄,清末屬仁化鄉範圍,原有十個村莊,即青島村、顧家村等,青島村就位於青島的對岸。按我國地名命名的特點,應該說青島村以青島得名。青島村東部的小山,又命名為青島山。據《膠澳志》:「青島電報局始設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初為報房。」又說:「我國於千八百九十年春設郵局於青島,兼轄青萊沂膠境內二十二分局。「青島應是具有一定規模的較大市鎮。據日文《膠州灣》所載:1899年10月12日,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命名「膠州保護地的新市區為青島」,這是青島作為城市最早出現的名稱。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青島是來源於前海的一個小島名,即膠州灣入海口北面的青島。清同治《即墨縣誌》:「青島,縣西南百里」,在「山川脈絡圖」中標有這個島嶼,《海程》一卷中說:「青島西圈,可容船十餘只。」道光《膠州志》「廣輪分率開方總圖」中也畫有青島。乾隆十六年手抄本《靈山衛志》:「小青島在淮子口(膠州灣海口名)對岸,入海者必由此道。」《萊州府志》有萬曆間叫「青島海口」的記載。明萬曆六年(1578年)任即墨知縣的許鋌在《地方事宜議·海防》一文中記有「青島」,這是有關青島的最早記載。
     究竟是哪種說法更接近事實,我們還不知道。但是,從上面的兩種不同的說法我們可以看出,青島的發展歷史還是十分有意思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22: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