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加媒:中國無人機引導新型戰役戰術導彈 精確度高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5-20 17: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05月19日 19:41   來源:中安在線-世界報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道,近日,中國長征航天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兩次在國際展覽上展出了M20型短程戰役戰術導彈,保利公司也在代銷這種導彈系統,它是由中國航天技術集團九院設計的,該研究院還設計了DF15等短程戰役戰術導彈。

M20在多次展覽中,用的是「戰役戰術導彈」,而不是「彈道導彈」或者「地地彈道」的說法。稱呼的變化,意味著技術的變遷。在阿布扎比的IDEX 2011上,播放了M20的飛行線路,從錄像上看至少有一輛樣車已經生產,意味著M20的確是隨時可以出口的導彈系統。

M20導彈在飛行中段進入水平飛行狀態,隨後再度爬高,最大飛行高度為50公里,飛行末段再降低高度重返大氣層,這意味著導彈以兩次爬高的方式改變彈道,並非是單一的拋弧線飛行狀態,而傳統的「彈道導彈」是指拋弧線飛行狀態的物體。M20提供了更為靈活的中段飛行路線,並且具備一定的變軌能力,為中段攔截製造了困難。另外,末段重返大氣層之後的攻角達到90度,幾乎以垂直角度觸地,如果真是如此,也為末段攔截製造了相當大的困難,同時意味著飛行速度相當之高。這種垂直攻擊方式,對於打擊地下目標也大為有利。

M20採用的是傾斜發射方式,水平發射角度為45-65度,方位角度為正負30度,4名發射乘員,發射準備時間12分鐘。採用了目前普遍流行的雙筒發射方式,一個發射營擁有6部發射車,6部裝填車,一部指揮車,36枚導彈。這樣就大概可以看出中國發展的出口型戰役戰術導彈的部署方式,即一輛發射車可以重複使用2次。

由於M20採用中段INS+GPS誘導,因此打擊精確相當高,在280公里射程之內,採用INS單獨誘導的精度為100米,INS+GPS二者並用的精度為50米,在電視畫面上註明的是30米命中精度。目前使用的是民用版GPS,在IDEX 2011年的顯示圖上,M20接收的3顆衛星的中繼,一旦30顆「北斗」定位衛星網建成之後,軍用版的「北斗」定位精度更高,意味著M20的打擊精度也會更高。

彈頭的外形設計類似於俄羅斯的Eskander,為雙錐形,這種設計的益處在於可以根據需要,為加裝末段制導提供有效空間,一旦加裝末段制導,打擊精度自然更高,Eskander的末段制導系統的採用光學,精度最終達到30米,幾乎接近巡航導彈的精度。M20的長度為7815毫米,直徑是750毫米,起飛重量是4010公斤。

中國的地地導彈專家表示,要為M20那樣的彈頭追加末段制導系統相當簡單,技術是現成的,只是考慮有無必要、費用比而已。因為依靠GPS中段誘導,精度已經到達50米,對於這一類武器而言已經夠用。這就顯示二炮自己裝備的地地導彈的末段誘導系統已經不存在技術問題。

M20射程為100-280公里,如何發現攻擊目標?在示意圖上顯示採用無人機作目標指示,然後把資料傳回指揮中心,導彈即發射。這可能就是中國空軍在梅州部署無人機的又一原因。

M20如何體現體系作戰的特點?此套作戰系統包括射程200公里,採用GPS誘導技術的A200多管火箭炮系統和射程100公里的簡易誘導型A100多管火箭炮。還有WS15 40聯裝多管火箭炮,射程20-45公里,122毫米口徑。據悉,這一射程遠遠大於俄羅斯的BM21,因此有希望取代後者出口。

A100、A200多管火箭炮的發射重量分別為710-727、726公斤,直徑都是301公里,彈頭重量沒有公開。因此,M20與A100、A200實現的是射程上的「體系對抗」。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2

主題

343

帖子

69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92
沙發
鍋蓋 發表於 2012-5-22 06:4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13: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