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識繁寫簡』/『識正書簡』之困惑

[複製鏈接]

23

主題

1041

帖子

179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cai 發表於 2009-9-15 20: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簡體字是中共在五十年代為了方便文化普及而在中國大陸推行的官方字體,但是至今
都沒有得到大陸以外的海外華人的普遍接受。繁體字至今仍不失其正統地位並廣泛
在大陸以外的地方使用,結果卻導致中文出現了兩套不同的文字系統,中文由此而
失去了一個共同的文字溝通平台了。

繁體字與中國文化古籍的文字相一致,因此必須保留。現在大家都承認,使用中文
者有必要認識繁體字。故此大陸有人提出『識繁寫簡』台灣也向大陸倡導 『識正書
簡』,即呼籲大陸人民學會辯認繁體字而照樣書寫簡體字。但是問題來了,寫出來
的簡體字又由誰來認呢?得要全世界其它地方的繁體使用者也要會認簡體字方可,
認簡體不是查字典或者參照對照表這麼簡單,有不少簡體字與繁體字之間不是一一
對應的,這些簡體字是由兩個或更多的繁體字歸併而成的,即從簡到繁會分出兩個
或更多的繁體字,進而演繹出更多不同的意思。比如說『干』字,首先要分辨出這
個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若是簡體字,則要看出是『干戈』的 『干』 還是 『乾燥』
的 『干』 還是 『幹事』的 『干』,這樣便造成了簡體不可譯成繁體的現象了,
原因是中文不必要依賴上下文,獨字便可成意的。結果,『識繁寫簡』或『識正書
簡』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

中華文化正本清源和博大精深,中文既要同上千年的文字相連接又要與世界各地的
中文使用者溝通,只有使用繁體才能做得到。人們提起簡化中文自然地就聯繫到日
文,日本人用漢字的偏旁部首自創了平假名與片假名,但是仍然不能完全取代漢字,
日文之中的漢字有簡化漢字甚至有自造漢字,假名參著漢字令文字更加複雜,中文
沒有必要反向仿效,邯鄲學步。又同英文比較,美式英文是區別於傳統英文的另一
套文字系統,但這種以拉丁文為基礎的文字可通過發音來辨認出來,而且兩者之間
的分別不大,互認不成問題,說到底美式英文對於學用英文者意義不大,這兩套文
字系統合為一體更顯優勢。回過頭來說中文,中文字是方塊字,相差一橫甚至一點
都會有截然不同的意思,簡繁互認反而增加了麻煩,產生了混亂,降低了效率。所
以,『識繁寫簡』或『識正書簡』只能作為過渡,『識繁寫繁』或『識正書正』才
是真正方向。今天的學用簡體者,學了簡體再要認繁體,反為事倍攻半,倒是學用
繁體者一次到位。

要統一中文溝通平台,說到底是大陸人民的『寫繁』或『書正』的困難。 簡體字主
要是一批常用字,在現代高超的電腦文字處理技術的配合下,『寫繁』或『書正』
的困難是有限的。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積極上進,多寫幾筆就可以還原兩千多年來
的『書同文』而且保存了文字的古色美感,應予以倡導。

施才
09年9月於悉尼
自由星火

3

主題

115

帖子

27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27
沙發
zhoujun2006 發表於 2009-9-19 00:08 | 只看該作者
總有些人想要逆潮流而動,不過想法是每個人的,能不能實現又是一回事了。就說海外吧,中文用繁體是傳統,那是因為海外華人一部分是中國的早期移民,或其後代,而新一代的大陸移民越來越多,在溫哥華,已經有多份簡體中文雜誌報紙出現,某些老爺子也許還守著自已的圈子,沒有意識到這個華人世界靜悄悄的變化吧?再說了,憑什麼要求大陸13億人口來適應海外幾千萬華人?而不是這幾千萬華人來適應13億大陸人使用的簡體字?文字只是用來交流的工具,簡體字方便了多少億人,你知道嗎?不要老強調繁體字的文化傳承,你們根本就不知道繁體是如何簡化的,絕大多數的簡化只是偏旁部首的轉化,對 我們來說,「識繁」和」識簡「也半非如您老所說的事倍功半,我從小就」識繁「,至於你老所說」單個字就能表達完整的意思「,我想說的事,似乎您忘了,中文很多字是一字多意的,簡體字只不過表達的意義更多(我剛說過,絕大多數的簡化只是偏旁部首的簡化,不是意義上的改變),如果你要具體數據,我可以給你。不多說了,你太懷舊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041

帖子

179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9
3
 樓主| shicai 發表於 2009-9-20 20:04 | 只看該作者
繁簡之取捨,第一要看字體是否分明準確,繁體也有一字多意的,簡體卻在此基礎上
分出更多意思,這是我舉出「干」字的原因。第二要以統一字體為最高原則,縱向
統一要與古代文獻一致,橫向統一要與全世界中文一致。我不知潮流,也不怕數字,
更不願懷舊,只是愛想出道理,提出解決辦法。
自由星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113

帖子

700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0
4
DW02 發表於 2009-10-8 03:00 | 只看該作者
識繁書簡,就挺好!我們從小就學簡體字,沒有學過繁體字,不也認識繁體字嗎?您不也寫的簡體字嗎?語言也不是死的,隨人而用。既然簡體字通行這麼多年,沒有發現什麼不妥,為什麼要用回過去的繁體字呢?若要用繁體字才顯得正統的話,我們是不是得考慮學會甲骨文呢?文字是文化的載體之一,是隨文化的發展而發展變化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041

帖子

179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9
5
 樓主| shicai 發表於 2009-10-9 20:01 | 只看該作者
沒有學過繁體字就能認繁體字是違反邏輯的,就像學過英文就能懂拉丁文一樣令人不
可思議。本文是用繁體字寫成的卻自動轉成簡體了,誰能轉回繁體呢?您要吃透本
文所闡明的繁簡之間的邏輯關係。中國文字有變化發展,文字是文化載體的最基本
單位,一定要很小心。中國曾經在七十年代有過第二批簡體字,公布不久就收起來
了,您若看過的話,您就會得到答案:文字不重在發展變化,而重在保存。
自由星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6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0-12-7 18:31 | 只看該作者
百多年的漢字爭議,都是理論上的爭議,是帶有濃厚的個人主觀性。

理論,是須要驗證、須要實踐,要從實踐中總結和檢討,才是真正的真理。

不總結、不檢討,那麼,根本就是不負責任的行為,用米已成炊手段,自顯無理。

現在大陸就是採用這種態度,難以以理服人,《國家語言文字法》越顯出違憲了。

台港澳和大陸,各自兩套不同漢字的實踐,已證明了前改革者和現改革者理適荒

謬和不成立,科技發展,亦說明他們「改革文字迎合科技」的被動和錯誤觀念。

漢字的發展,是依從社會和科技而自然成長發展的,故此,漢字有分裂期到統一

期;有不成熟期和成熟; 有不穩定期和穩定期。楷體系列的出現,漢字進入了統一、

成熟、穩定,足足二千五百年了,試問,世界有那種文字有如此悠久的穩定?

我們常說宋體字,實際是從宋徽宗各秦檜的瘦金體進化而來,一個是亡國之君,

另一個是千古漢奸,故此只好命名為宋體,宋體字有利製作細小的活字字粒,

有利印刷和減低成本。宋體、仿宋體、明細體等等,都是楷體系列。

如如硬說「不如回到甲骨文、大篆、小篆」的,根本就不是了解漢字的發展規律。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8

主題

3050

帖子

1821

積分

禁止發言

大一新生(四級)

積分
1821
7
笨蛋阿Q 發表於 2011-3-8 12: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笨蛋阿Q 於 2011-3-8 12:51 編輯

   
老李 發表於 2008-4-6 08:46

    速食麵方便方方面面

本帖最後由 笨蛋阿Q 於 2011-3-7 12:12 編輯

    老李 發表於 2008-4-6 08:46


    速食麵方便方方面面



出這個對子欠妥當!
簡體字把「麵」、「面」混淆了,用簡體字的人,馬上看得懂;用繁體字的人,看很久才搞懂。

如果用繁體字寫出:

方便麵,方便方方面面。

字不相對,這個對子也就不成立了。


舉這個例子,可見簡體字的缺點無所遁形。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31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8
xingzhanyang000 發表於 2011-4-25 03:20 | 只看該作者
談規範簡體字是歷史的必然


         中國的方塊漢字,五千多年來經過數次演變規範,從更早的甲骨文金鼎文,大篆、小篆、隸書、魏碑、繁體字,到今天經眾文字、歷史、文學各方面的專家,總結唐、宋以來的從皇帝到平民各階層習慣了的簡化字,以及結合社會上流行的草書,參考民國政府期間幾次制訂的但還沒經國家正式頒布的簡化方案,經我國國家權力機關審訂規範並批准,已使用半個多世紀的標準正體漢字---俗稱的簡體字,雖一步步走向抽象化,離圖象圖形越來越遠,但和世界上多數國家使用的字母拼音符號A、B、C、D......相比,它本質上還是圖畫文字圖形文字,即象形文字。

        拼音文字的字母筆劃極其簡單抽象,人們書寫時雖風格各有不同,就是連筆草寫,比起漢字的在流派的 、不在流派的眾芸生們的自創的草書,要簡單的太多了。

        漢字既然是圖形文字,象形文字,它就不可避免地一身兼有兩種功能:

        1、傳遞交流信息功能,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最重要的功能;

        2、書寫時的藝術功能。

        先說第一個功能,傳遞交流信息的工具,或叫語言的書寫符號,第一要準確,第二要簡單,第三要統一規範,才能迅速達到準確無誤交流的要求。不準確不統一,各行其是,你就不知道對方要表達什麼。筆劃太多、太複雜了不好記還要影響速度,某些場合還分不清近似文字的結構,令多數人討厭。拼音字寫起來雖也有好壞及手法相異,但大體上相近,筆劃簡單且易分辨、易記。漢字可就不一樣了,千變萬化,隨便性太大。自古以來,書法家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隨便加一筆、減一筆的情況很多,辯認起來就比拼音字困難的多,做為傳遞交流信息的工具,其方便性、實用性就不如拼音字了。在漫長的使用歲月過程中,各人隨意繁化簡化、藝術家隨意創作的情況比比皆是,回字有四種寫法,坳字有三種寫法,兩種寫法的字就太多了。京字中間的口字可寫成日字,三點水的字寫成兩點水,凡此種種,不勝枚舉,給準確,迅速開展交流造成很多麻煩。
        第二個功能,正因為漢字的圖畫象形性質,幾乎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伴隨而來的書法藝術功能就發揮了巨大的能力。先是刻在山岩上,甲骨上,有了紙和毛筆以後,由於書法家對墨色墨跡的應用、各種筆法的技巧運用,漢字的書法藝術功能,至今已發展成一種獨立的成熟的藝術門類,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由於前邊說的漢字第一個功能,即傳遞交流信息功能,複雜繁瑣的筆劃,顯然是一大阻礙。不僅受教育極其嚴格的皇帝寫簡化字,民間百姓也各行其是五花八門的簡化,漢字的規範簡化就成了歷史發展的必然。有人說蔣介石、李登輝最反對簡體字,稱簡體字為「匪字」的,可實際上都在大量書寫標準簡體字。我特地查了蔣介石的書法條幅、日記手稿和李登輝的題字手稿,在正式的出版書籍上,有一條幅共二十幾個字,就有八個簡體字,而且都是規範的簡體字,如「會議」(會議)、「艱難」(艱難)等。我看台灣的民進黨議員,他們一般是最反對「中國」的,卻在國會上的大標語牌,也寫簡體字,如「台灣」,並沒有寫成「臺灣」。連台獨分子陳水扁都是特別喜歡簡體字,使用簡體字,他在獄中寫的東西里就有大量的簡體字。有些人為了顯示自己「和中國劃清界限」,虛偽的在公共場合只寫繁體字,但平時卻在大量書寫簡化字。這說明簡化漢字的方向勢不可擋,這就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有些書法家反對簡體字,是把書法藝術和交流傳遞功能混為一談了。你的書法藝術起不到交流工具的作用。你可以書寫甲骨文鐘鼎文,也可書寫大篆小篆、隸書魏碑,也可書寫添枝加葉的繁體字,這是個人的藝術行為,不但不應受到限制,還應鼓勵你的藝術創作能力。在展覽會上,儘管人們看不懂文字叫什麼,但書法家獨具一格的墨色運用,筆法的運用或蒼勁有力,或柔情似水,都會令觀者感動的。但你讓普通老百姓都用你寫的字去用作社會交流,肯定是行不通的。

        有朋友說規範簡體字割裂了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讓年輕人都讀不懂古籍文獻了。這是對歷史缺乏全面的分析。歷史每進行到一個新階段,就有新階段的文化生活方式,它是由上階段文化升華而產生新的一代,它的傳承關係,你想割裂都割不斷的。當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八股文時,有人擔心,當繁體字取代甲骨文、大小篆、隸書魏碑時,也有人唉嘆,從此以後人們都不認得祖宗文化篆字了!我和一個堅持繁體字的要好朋友開心,說是繁體字首先割裂了中國的文化傳統,讓普通人都不認識甲骨文、大小篆了,應取消繁體字,恢復甲骨文做為交流工具。回來正經說,研究歷史、文學的任務不能交給普羅大眾,那是專家學者和愛好者的事,你個人愛好什麼古文都是好事,認識甲骨文鐘鼎文,大篆小篆……甚至很多外國文字,都是有學問的表現,應該鼓勵獎勵,評高級職稱的。再說啦,完全應用漢字的國家之一的韓國,從1970年代起,完全取消了漢字作為社會流通文字,用起了貴族們看不起的,三百多年前專給「賤民」制訂的文字,既沒割斷它的文化傳統,更沒影響它的科技高速發展。

       也是和一位反對規範簡體字的朋友開心,說現在不是很多人有憂鬱症嗎,你給我用正揩繁體字一筆一劃的寫出「憂鬱」(憂鬰)二字,比我寫簡體慢的多不說,寫來寫去終沒寫出來。還有香港一位自稱文字專家的先生,屢屢著文說規範簡體字這也不好,那也不對,說漢字的發展是由簡到繁的,不能改簡或造新字。要表揚他嘛,這話也只對了歷史進程的前期一小部分,後來的發展,就是我們看到的宋朝以後的進程了,連皇帝都把「萬」字寫成「萬」。可這位先生從來沒反對過香港有報紙書籍,根據地方話亂造怪字的現象,文章里自打耳光的例子比比皆是。社會的進程發展,確實有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如各種機械、家用電器等,可是人的應用、操作卻是越來越簡單的,何況文字的應用和它還不是一個範疇。在溫哥華我們也會看到,大概兩三年前,只有一兩份中文報紙採用簡體字出版,現在《環球華報》早就推出簡體字版面和教兒童學漢語拼音、簡體字的版面,各中文大報陸續推出簡體中文的、厚厚的八開大周刊。教簡體中文的班級、學校也陸續建立,都可以看出局勢發展的必然。
         
        近期看陳水扁在獄中寫的手稿,也是大量的規範簡體字,當然也有他自創(或學別人的)不規範的簡體字。可見台獨分子也好、無知人士也好、偏見人士也好,反對簡體字是假,完全是意識形態作怪的逢中必反才是真。也有人拿簡體字里個別字需要斟酌大肆攻擊,其實不然,因漢字的圖畫性、隨意性,文人墨客的個性,繁體字里這樣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的,所以反對規範簡體字的朋友自打耳光的尷尬也比比皆是。繁體字當之無愧的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但它也和甲骨文、大小篆、隸書、魏碑一樣,是某個歷史時期的文字,各領風騷「數百年」。甲骨文當時是正體字,大小篆當時也是,隸書魏碑當時也是,繁體字當時當地當然也是正體字,但不是少數人說的籠統的正體字,規範化了的簡體字,當之無愧的是今天中國大陸地區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合法的正體字。有朋友著書說「愛」字沒了心就不成愛了,好,順此思維邏輯下去,有了心還要有行動,必須右邊加上手和左邊加上腳,再加......那叫畫兒,不是字了!「家」里光有豬不行(簡、繁體「家」都是房子里只有一隻豬),還要有人,有父母、兄弟姐妹、兒女、孫輩,乾脆照張全家像好了,正好有朋友說,現在都電腦時代了,誰還手寫字,弄個全家像,一按電腦就出來全「家」了。這是現代社會嘛,幼稚可笑不?你能消除人不用手寫字嗎?有了電腦電視就沒電影、報紙了嗎?退一步講,即使不用手寫,眼睛也要看準確幾撇兒、幾捺兒、幾橫、幾豎,是豎點兒、斜點兒......都要看準,記清,絲毫不能馬虎,是複雜化好,還是簡單化好?兒童水平的道理,這裡不浪費看官的時間了。

      有些人用政治的、意識形態的、個人愛好的偏見去反對規範簡體字,這裡免談了。俗話說,「吃烙餅蘸尿,各人所好」,你當然有權力用甲骨文、大小篆和社會交流,只要行的通。

       我不是漢字專家,也沒研究過漢字,這裡只是實際生活中對中國漢字的一點認識體驗和感想,並無推廣應用簡體字的意思,你愛用什麼字就用什麼字。我可以議論,談見解,但絕不會去干涉別人。關於官方文件,加拿大國家已有法定,要用英文、法文,至於這裡對中文,並無法定,你喜歡用什麼就用什麼。用地方土話創造新字,用繁體字簡體字、甲骨文、大小篆,把「的」字勺里的點兒寫成一橫,都是你的個人自由,只要你認為有利於你的社會交流就行,但在中國大陸,國家已有法規,普通正式出版物,街上的標識、標語牌……,則一定要用規範的簡體字。

       寫完了,覺得還應說明一下我用這個題目的用意:1、四年前我在《環球華報》上發表過《規範簡體字是歷史的必然》,今再寫,當然是「再談」了;2、當「規範」二字做動詞時,它是說歷史上大概從宋朝起,社會上紛紜的簡化字就大量產生了,它的產生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但混亂狀態是不利於社會交流的。權力機關不能硬性取締,也取締不了,不如順應歷史潮流,引導它,把群眾的智慧利用起來,使它規範化,利於社會交流。「規範」這一舉動,當然是歷史的必然;3、當「規範」二字作為「簡體字」的定語時,意思是說「規範簡體字」這種字的產生就是歷史的必然。



老楊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8

帖子

122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0
9
安良 發表於 2011-5-3 08:50 | 只看該作者
繁簡字之爭是"法囯大歺"...多舊魚(多餘),主要是意氣及意識形態及政治,正如上面有朋友說,大部份是把偏旁的筆劃簡化而矣,只有很少的字是一字多義有點麻煩而已,如面,干,后等.
我從少都是在繁體字的地方生活,但對簡體字的認識,根本毫無困難,只是買了一本繁簡小冊,不需多久便可漫遊兩者,一般日常手寫我都用簡體,現時多用電腦打字,更加方便,我是用倉頡的,繁簡隨心所欲,真的不知人們糾纏在這幹什麼?不明白!真的不明白!!!!!!
認識繁簡,其實不需一天!!!
在美朮設計及書法方面,繁體有美朮上的味道,我們為什麼不利用兩者的優點,慶幸我們有這兩種各有優點的文字元號呢!!!!
再者,很多簡體字其實"囯民政府"及更早時期在民間都流行應用的!!!
不要再化時間在這事兒浪費時間並挑釁無謂鬥爭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041

帖子

179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9
10
 樓主| shicai 發表於 2011-12-13 18: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安良 9樓 的帖子

您仔細看看你的寫的﹐簡直是繁簡大雜燴。一國兩文﹐叫外國人怎麼學呢﹖學了繁體
學簡體﹖悲哀。
自由星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041

帖子

179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9
11
 樓主| shicai 發表於 2012-4-17 19: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hicai 於 2012-4-17 19:42 編輯
xingzhanyang000 發表於 2011-4-25 03:20
談規範簡體字是歷史的必然


不敢苟同,你說文字的第一功能是傳遞交流信息,並把準確放在第一,可是有超過一
百個簡化字,每一個是由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正體字合併起來的,如簡體字「雲」是
由正體字的「雲」和「雲」合併起來的混合符號,硬將中共已故領導人陳雲改為了
陳雲了。這些混淆的簡體字達到上百個,足以造成系統性混亂,連準確都作不到,
其他的如談什麼規範的就不用浪費了。

另外請所有的中國人都不要把繁簡之分說成是大陸和臺灣的意識形態之爭,因為正
體字不是臺灣的專利,香港、澳門以及海外這許多華人居住的地方都用正體,為字
體而爭鬥先沒有道理,二是華人的恥辱 --- 一個國家同一文化搞出來兩種文字,除
中國外能找出第二國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20: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