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方舟子稱中國人不缺"敬畏":是易輕信,甚至迷信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2-2-26 09: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laodai 於 2012-2-26 10:06 編輯

來源:北京晨報   2012年02月26日 


          漫畫:方舟子

  敬畏,一個神聖的字眼,敬畏祖先、敬畏神靈、敬畏自然、敬畏公平正義……
  特別是百年以來,無論是救亡圖存,還是建設國家,抑或是重建道德,敬畏總是繞不開的話題。
  然而,現代化的到來,總是伴隨著對傳統價值的衝擊,從啟蒙運動開始,敬畏和現代性似乎一直都衝突不止、糾纏不清。現代化的建立,曾經以「去敬畏化」為基礎。

  敬畏與道德無關
  北京晨報:很多人說今天的中國缺乏敬畏,你認同嗎?
  方舟子:我不贊同。我一直以來都認為中國人不是沒有敬畏,而是太容易輕信,是什麼都信。可能中國沒有西方國家那樣統一的敬畏,但卻從來不缺乏敬畏,從古至今,中國人信神、信命、信祖先、信聖人、信書,乃至信金錢、信風水……所以說,沒有敬畏的說法不對,相反的是信得太多了,甚至迷信得太多了。
  北京晨報:不少人認為當今社會道德滑坡、誠信缺失、騙子橫行、腐敗成風等現象的出現,是因為敬畏缺失,你怎麼看?
  方舟子:我也反對。這是兩回事。一個人有沒有敬畏,和他有沒有道德是不相干的,沒敬畏的人未必就沒有道德觀念,有敬畏的人,也未必就道德高尚。實際上,有敬畏而幹壞事的還少嗎?希特勒也有敬畏,恐怖分子也有敬畏。

  缺的是理性思維
  北京晨報:那麼在你看來,當今社會缺少的是什麼?
  方舟子:缺的是理性思維和科學精神。敬畏,往往是沒有證據、甚至是有相反證據,但他仍舊相信,無條件地信,並且為之辯護。這跟理性的思維和科學精神相悖,理性的思維要求邏輯嚴密的論證,以充分的證據和邏輯推理為基礎,科學精神則要求不斷地懷疑、求證。所以說,敬畏和理性、科學,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思維方式。中國人從古至今一直都有敬畏的傳統,但是沒有理性思維的傳統,讀中國的古書,其中有不少邏輯很混亂,其實就連邏輯這個詞也是外來的。
  北京晨報:理性思維和科學精神又和當代的社會問題有什麼關係?
  方舟子:沒有理性思維的傳統,人們遇事就容易輕信,這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社會問題的蔓延,比如說騙子橫行,人們倘若都有懷疑和求證的精神,恐怕就要少很多,再比如腐敗,如果人們對於政府官員的行為有追根究底的觀念,他們也就不會那麼容易貪污腐敗。凡此種種,許多問題,就是由於輕信,不去挖掘他,不去認真思考,結果才會發生。
  培育理性的思維、科學的精神,才是真正解決諸多社會問題的道路,敬畏固然可以讓人向善,但同樣也有它的負面性。更重要的是,敬畏和理性思維是兩種完全不同甚至相對的觀念,因此,通過敬畏改世界,未必就能得到一個真正的現代化世界。

  ——方舟子
  現代化需要理性思維
  北京晨報:敬畏和現代化是矛盾的嗎?
  方舟子:現代化的建立,必須要有理性的思維和科學的精神,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對自然的認識,從敬畏角度來說,可以認為萬物有靈,風有風神,雨有雨師,這就可以了,不會有更深的認識。但是如果用科學精神和理性的思維去考慮,就會去探究自然的奧秘,人對於自然的認識也就越來越深入。在社會科學中,同樣如此,理性的思維、科學精神,讓人不斷地思考,究竟什麼樣的社會才是最適合人類發展的,社會制度的架構、法律的制定、社會關係的規範等,就會有一套完善的社會體系,現代化依此而生,也因此而得以發展。
  北京晨報:那麼,現代人不需要敬畏嗎?
  方舟子:敬畏應該是自由的,如果說一定要有一個敬畏,那是不對的,反之亦然,必須不信什麼,也是不對的。自由的敬畏是現代化的特徵之一,種種推動、號召、甚至強制性的敬畏,並不符合現代規則。

  現代化沒有捷徑
  北京晨報:既然敬畏不能解決問題,為什麼還一直有人把希望寄托在此?
  方舟子:我認為這其實是一種懶惰的方法,可能提倡敬畏的人覺得,如果大家都相信某一個東西,某一種價值,那麼社會就會變好。他們把敬畏當作一種捷徑,因為建立一種敬畏,要比培養一個人的理性思維容易得多,特別是在沒有理性思維傳統的中國,讓一個人敬畏什麼東西容易,讓他有懷疑和求證的精神難。
  北京晨報:那麼,重建敬畏究竟能否讓社會變得更好?
  方舟子:有敬畏,或者說有共同敬畏,可能真的會變好,但也可能走上另外一個方向。更重要的是,這並非是建立一個現代化社會所必需的。理性思維才是基礎的現代觀念。這是無法通過敬畏來建立的,只有一步一步慢慢走,沒有捷徑。

  去敬畏化才現代化
  北京晨報:理性思維是如何產生的?
  方舟子:理性的思維,追根溯源,從古希臘的哲學傳統已然存在。但直到啟蒙運動開始,方才發揚光大。西方在經歷了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之後,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人類對於自然的認識逐漸深入,帶動了對於社會科學的思考,很多原本被認為是真理的東西被推翻,人們不再盲信,而是要問為什麼。典型的理論,比如馬克斯·韋伯提出的合理性,他將合理性分為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其中的工具理性,正是啟蒙精神、科學技術和理性自身演變和發展的結果。
  北京晨報:相較於敬畏,理性的好處是什麼?
  方舟子:理性思維最大的特點,是使人們不再盲信,甚至迷信。在現代化理論之中,理性和敬畏可以說是相對的兩面。敬畏是不講證據的,只要信就好,不會去推敲,不管為什麼。而理性則講證據,要符合邏輯,經得起推敲。無論科學的發展,還是社會制度的演變,其實都不能缺少理性的思維。所以,去敬畏化才能現代化,這是有道理的。

  理性意味著進步
  北京晨報:敬畏不能成為現代社會的基礎嗎?
  方舟子:人類在現代化的過程中越來越世俗,超現實層面的東西並非完全消失,但是也在逐漸去除掉神秘力量的作用。同樣是馬克斯·韋伯提出了另外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去魅」,他說,「只要人們想知道,他任何時候都能夠知道,從原則上說,再也沒有什麼神秘莫測、無法計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們可以通過計算掌握一切,而這就意味著為世界去魅。人們不必再像相信這種神秘力量存在的野蠻人一樣,為了控制或祈求神靈而求助於魔法。技術和計算在發揮著這樣的功效,而這比任何其他事情更明確地意味著理智化」。

  北京晨報:理性意味著人類的進步?
  方舟子:是的。集體的盲信會產生集體的無意識。理性思維則幫助人們明辨是非,獨立思考。從大處說,它讓人們更加深入地探求自然和社會的知識,從小處說,它至少讓人不再輕易上當受騙。

  敬畏與社會問題無關
  北京晨報:我們知道,即便是現代西方,也存在著普遍的敬畏,這難道不能說明敬畏的重要性嗎?
  方舟子:敬畏自由是現代社會的基本概念。它包含兩個方面,敬畏的自由,不敬畏的自由。敬畏這個的自由,敬畏那個的自由。在此之外,還有一個批判的自由,這涉及言論自由。現代很多人一說到敬畏,就不準批判,這與現代性是相違背的。同樣的道理,如果說一定要有敬畏才算好,沒敬畏就有問題,這種觀念顯然也不對。
  北京晨報:有沒有敬畏是不是並非社會問題的原因?
  方舟子:是的,現代社會應該是世俗化的,去宗教化的,開放的自由的。如果說一定要有敬畏,本身是對思想的一種束縛。特別是堅定地敬畏某種東西就是對的,不論是理性的角度,還是科學的精神,都不該如此。人可以有敬畏,也完全可以沒有敬畏,這都取決於一個人本身的選擇,而且是思想成熟之後的選擇,和社會問題沒有關係。

  敬畏不是救命稻草
  北京晨報:敬畏不是必須的,但有敬畏的人是不是更好呢?
  方舟子:不一定。沒敬畏的人未必就一定是壞人,有敬畏的人也未必一定就是好人。敬畏從來都有兩面性,它既可能讓人向善,也可能給壞人提供心理安慰。黑手黨中很多人在犯罪之後又去懺悔,懺悔完了可能就會覺得心安理得,下一次接著犯罪。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在各種文藝作品中也經常能看到,可以說,在這種人身上,敬畏不僅僅是安慰,還給他們提供了支持。美國有一個調查,在美國的罪犯裡面,沒有敬畏的人不到百分之一,而在普通的美國人中,沒有敬畏的佔百分之十幾。
  北京晨報:那麼真正的問題在哪裡?
  方舟子:一個人犯罪,可能是因為他沒有敬畏,但更多的,是他對法律的不尊重,對社會秩序的輕視,對公眾譴責的不在乎等。大到社會問題,原因各有不同,可能是因為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等,但不大可能是因為沒有敬畏。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文革」的時候人們都說敬畏,那個時候比現在好嗎?

  敬畏不會強化道德感
  北京晨報:犯罪、詐騙、貪腐等和敬畏無關,但是道德倫理也和敬畏無關嗎?
  方舟子:我認為是的。道德是社會共同的價值觀,是一個群體在漫長的時間裡共同選擇的最符合多數人利益的規則,因此,它也是社會得以正常運轉的條件之一。所以說,道德是一種理性的選擇,而敬畏更多是感性的。這兩者不同。沒有敬畏的人,也有道德感,有敬畏的,也未必全都遵循道德。特別是敬畏非常虔誠的,往往會做出一些違反道德的事情,這樣的例子不少。敬畏不會強化道德感,反而在有的人身上會衝突。
  北京晨報:衝突是如何產生的?
  方舟子:這就是需要注意的問題。道德倫理等,都有它的時代性,它會根據時代、社會環境、歷史發展等而隨之變化。所以並非所有的道德都是合適的,比如三從四德,在古代是金科玉律,在現代顯然不合適了。人類的道德總是在汰舊換新,有不適合的,就會被摒棄,有新的,會納入。但是有敬畏的,往往不會考慮道德本身的變化,因為他們的原則往往是很難變化的。

  盲信為負面現象提供土壤
  北京晨報:既然理性思維如此重要,為什麼我們卻一直缺失呢?
  方舟子:理性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後天的培養。現代社會中理性思維的崛起源自啟蒙運動,是建立在人性的解放,甚至是自然科學的發展上的。中國傳統社會一直都是一個森嚴的等級社會,並沒有人性解放的基礎。近代以來,雖然逐漸開始現代化的社會體系,但時間畢竟太短。
  北京晨報:理性缺失的後果是什麼呢?
  方舟子:恰恰就是現在的許多社會問題。比如騙術橫行,假貨充斥、貪腐、不誠信等,這些問題都可以歸咎為理性思維和科學精神的缺失。人們的輕信,甚至盲信給這些負面現象提供了土壤,讓它們得以成功、蔓延。
  北京晨報:也就是說敬畏並不能治病,理性思維才可以?
  方舟子:是的。理性思維是現代化的基礎,沒有理性思維,即便是一時解決了問題,但依舊會重蹈覆轍,上一次當,還會再上第二次、第三次。

  科學和理性應該是主流
  北京晨報:如何建立理性的思維呢?
  方舟子:首先應該從基礎教育做起,現代的教育中,缺乏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甚至相反,教人盲從、輕信,教人尊重權威、尊重已有的結論、知識等,這不應該是現代教育的狀態。古人尚且知道盡信書不如無書,尚且知道當仁不讓於師,現代人怎麼反倒教人盲信呢?基礎教育之外,社會環境的培養也同樣重要,應該更多地通過科學普及,現代知識的普及,增強理性精神的培育,讓科學和理性成為社會的主流。
  北京晨報:這種精神的建立需要多久?
  方舟子:近代以來,中國一直在現代化的路上,我們說啟蒙中國,也100多年了,但是為什麼理性思維的建立這麼艱難?還是因為有很多人相信敬畏是改變社會的捷徑,相信敬畏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本身是不現實的,甚至是南轅北轍的。所以,理性思維的普及,首先需要改變這種觀念,然後才能談到成功的時間問題。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6 09: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