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哪個漢字可以代表中國?《紐約時報》:「管」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彩貝一一 發表於 2012-2-17 15: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漢字文化圈,這幾年流行選「年度漢字」。2月12日,美國《紐約時報》也談起了漢字,文章就「管」字有何內涵,聊了起來。作者埃里克·亞伯拉罕森認為,如果只給他一個字界定中國社會,非「管」字莫屬。

作者認為,哪裡需要行使權威,「管」字就在哪裡出現。除基本意思「負責」,「管」字也出現在「管理」、「管轄」、「管制」和「管家」這些詞中。如果要解決問題,第一句問的話便是「這歸誰管?」

他寫道:人們普遍將中國的權力運行誤解為集權主義,但同中國官員交往的方式還是體現在「管」字上:家長式作風、道德說教和事必躬親。除明顯的政治含義外,「管」字還出現在日常對話中。你可以告訴一個好事者「別管閑事」,或者說句「我不管了」,以示事不關己。「管」字甚至從字面意思進一步引申為連詞,在「不管」中使用。在「管」及其組成的詞句中彰顯著對無序社會一種淡淡的焦慮。「沒有人管」暗含著不贊成甚至恐懼的意味。

討論漢字,的確是件很時髦的事,數年前《紐約時報》的一個標題就用了漢字,當時引發各界議論。美國之音1月的一篇報道也關注過漢字,該報道認為,中國符號走紅美國,但不是每個人都用得對。

文章說,中文字元,也就是所謂的「漢字」,現在頗為流行。它們成了服裝、藝術品和文身上的時髦裝飾。有個男孩或是他的父母以為男孩衣服上的字表示「武士」,照理說,他們希望出現在T恤上的字應該是「侍」,可實際上寫成「痔」。還有個女孩,在背上文了「狂瀉不止」——這肯定不是她所希望的內容。

對漢字,日本人也很重視。《日本新華僑報》6日刊文說,據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2011年,154萬日本男女老少分別在全國180餘個考場參加了「漢檢」考試。參加人數之多,考試規模之大,即使日本國家高考即「中心考試」,也無法與其相比。

這麼多人參加考試,原因很多,《日本新華僑報》分析認為,看一個日本人的文化教養,認識多少漢字是一個重要指標。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因認識漢字太少,讓國民很生氣。而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則因為在講演中時常引用中國古典、成語,而被人讚賞。日本國民衡量「大人物」的水平,指標之一就是看他的漢字教養。在日本國會辯論中,那些大人物不但出口成章,而且常用四字成語。

漢字也影響了英語。美國「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的報告顯示,自1994年以來,國際英語增加的辭彙中,中式英語貢獻了5%到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專家認為,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中國文化正對世界文化形成強烈補充。

回顧過去一年外媒的涉華報道,我們會發現,「中式英語」增多,甚至外媒在報道一些中國新聞時,創造了中國專屬的英文辭彙。比如,英國廣播公司(BBC)特意用了一個在英語中極不常見的辭彙「領頭龍」(leading dragon),來表述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而中國顧客超強的消費能力,讓英國媒體基於「英鎊」概念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北京鎊」(Peking Pound),意為中國人所花的英鎊。英國《每日郵報》稱,「北京鎊」所消費的大牌奢侈品,預計將會佔整個奢侈品行業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50

主題

537

帖子

480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0
沙發
屁民 發表於 2012-2-17 22:46 | 只看該作者
奴才們要是找不到一個能夠跪下磕頭的主子,就如世界末日即將到來一樣,心裡總是不踏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0 07: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