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后金正日」時代,美中當以「不變應萬變」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2-21 17: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1-12-21 12:53:37   來源  CHN強網論壇



      美國《僑報》12月20日載文《「后金正日」時代,美中當以「不變應萬變」》,摘要如下:

  2011,這諸多國家「突變」的一年,在它行將作別的歲末,朝鮮以獨有的方式搭上了「突變」的末班車。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於12月17日,因心臟病突發,在列車上告別了他統治二十餘年的國度。兩天後,朝鮮播發了這一消息,舉世震動。他年輕的兒子金正恩,被推上了朝鮮領導人的位置,這一切,留給世界的是一連串的問號。  

  「八零后」的金正恩,正在因為他的年齡、資歷,使這個國家自身充滿了不確定性。他正式步入政壇,僅僅兩年時間,執政經驗明顯不足,這一點,相較於其父金正日執掌政權前已有二十餘年的政壇歷練,相差甚遠。由此帶來的問題是,朝鮮是否能如訃告所言「忠於尊敬的金正恩同志的領導」,政權是否能實現穩定過渡。從美國與亞太股票市場應聲下跌形勢看,外界最大的擔憂就莫過於朝鮮政治穩定性。

  朝鮮的穩定,關乎地緣政治中的五個國家(韓、美、中、日、俄),其中尤與美中兩個大國關係密切。對美國而言,不願看到朝鮮動蕩,因為這有可能對其亞洲盟友韓國、日本構成較大威脅,而所謂「平壤核武庫」所帶來的安全問題更是憂心所在。對中國而言,不願看到朝鮮動蕩,因為中國需要一個穩定的山水相連的鄰邦,它關係著中國的和平發展。更明顯的現實是,在2012美國大選、中國中共十八大召開當口,權力更迭都需要穩定的外部環境。

      儘管如此, 在「 后金正日」時代,朝鮮半島不確定因素大大增加,對美中等相關國家都構成巨大挑戰。從美國方面看,奧巴馬政府現行的與朝接觸政策首當其衝。就在金正日去世之際,美朝正在為啟動新一輪對話努力。今年10月,美國高級使節與朝鮮談判代表在日內瓦會面,討論恢復裁軍談判的可能性。美國官員本月早些時候訪問北京,為恢復美國人道主義救援鋪路。在對話有望進一步展開、六方會談重啟曙光初現卻因金正日去世而暫停后,金正恩是會展開談判與對話;還是會恢複核武試驗?前者,對華府而言,是外交政策取得進展的表現;後者則無異於整個地緣政治各方的外交噩夢。因此,美國國務卿希拉里19日強調,朝鮮的和平、穩定過渡符合美日雙方的共同利益。

  從中國方面來看,此時此刻,中朝傳統的友盟關係、對朝影響力等等均存變數。歷史證明,中朝關係,並非坦途。在金正日即位初期,中朝一度冷淡。有此前車之鑒,金正恩即位后,對華關係如何考量,中國能否保持這個世代的友盟?進一步而言,中國對朝影響力,會加大還是縮小?面對朝鮮國內的經濟困境,中國是否會勸說改革,進而實現一直所期盼的繁榮友邦?對朝鮮核問題,中國是否會繼續施壓,使之不再成為東北亞的麻煩製造者,進而繼續保持本地區的和平穩定?。

  面臨朝鮮當下以及未來的諸多不確定性,就需要相關各方外交層面加強協調。以合作對話的形式,共同應對不可知的變化,這是國際關係處理的通行也是有效方式。就具體操作而言,釋放善意,大於敵意冷漠,在舊主剛逝、新主已立的時刻,也是一種外交關係維護與改善的關鍵時刻。也因此,日俄等國對金正日逝世致以哀悼,北京在以中共中央電唁的方式致哀的同時,也傳達了認可金正恩領導地位之意。

  可以說,金正日猝逝,留給朝鮮未知的變化,也給世界留下新議題,當此之際,在維護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的共識下,面臨著金正恩時代的不確定性,各方應確定以「不變應萬變」為應對原則。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10: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