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仄韻絕句

[複製鏈接]

444

主題

112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光明大使

Rank: 5Rank: 5

積分
177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en fuen 發表於 2011-10-16 2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shen fuen 於 2011-10-16 09:13 編輯

唐 柳宗元的山水詩中最為膾炙人口的莫過五絕《江雪》一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通仄平平仄。

仄韻: 2, 4 平仄, 仄平, 平仄, 仄平
不出格
一晃25年,老嘍      

185

主題

3407

帖子

6065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65
沙發
pengl 發表於 2011-10-18 02:11 | 只看該作者
問得好。咱個人理解是:格律興於唐,但五言和七言古風尚延續下來,唐宋明清今日皆有。所以寫五言和七言只講韻腳不管平仄,也可算古風。不過,詞牌就只宜按一定的格式,沒有古風一說。

這是咱最喜歡的一首短詩,應屬押仄韻的古風。

(ZT)談談對「仄韻格律詩」一說的看法

最近與一位詩友在聊關於詩詞方面的問題時,這位詩友偶然提到有個仄韻格律詩博客很令人矚目,引起了我的好奇,因為我從未聽說過有「仄韻格律詩」一說,於是我大致瀏覽了一下。同時也看到一些網友也在學寫所謂的「仄韻格律詩」。那麼在傳統詩詞界究竟有「仄韻格律詩」嗎?我想就我所知談談如下看法;

首先說說什麼叫「格律詩」?「格律詩」也稱「近體詩」或「今體詩」,唐代以前漢魏,六朝所形成的詩體稱之為「古體詩」,而自唐代以後逐漸有了「韻、聲、粘、對」方面的要求,即格律,於是就形成了「近體詩」。 「近體詩」的四要素首先是對韻的要求。唐以前是《切韻》《唐韻》《廣韻》當時為206部。到了宋代,江北平水人劉淵把206部並為107部,從此稱之為「平水韻」。到了清代,康熙又以自己書房《佩文》命名令人改為106部,成為人們寫「近體詩」一直參照的韻書《佩文韻府》。

自從唐代「近體詩」產生之後,有些詩人仍舊不願放棄漢魏,六朝以前寫詩的形式,即「古體詩」也叫「古風」,是不受「近體詩」的約朿,即不依「近體詩」要求的平仄,對仗和語法等。但唐宋以後的「古風」畢竟大多數不能和六朝以前的「古風」相比,因為後來人們寫「古風」由於受「近體詩」的影響很深,作起「古風」來也總不免潛意思地參雜一些「近體詩」的平仄,對仗,語法;就象現代有些人受「語體文」的影響,免強作起文言文,至多也只是「形似」而已。

古體詩的用韻,以用本韻為常見。古風分兩種;一是平韻古風,二是仄韻古風。

一、平韻古風,:當其押本韻時,所依照韻部和近體詩完全相同,有時更嚴格,甚至連險韻也不許出韻的。

如韋應物的《答裴丞說歸京所獻》(用佳韻),王昌齡的《奉贈張荊州》(用咸韻),常建的《空靈山應田叟》(用餚韻)等。

如果不是險韻,就更以押本韻為常了。例如:王維的《送陸員外》(純用東韻,不雜冬韻字),孟浩的《人峽寄弟》(純用元韻,不雜先韻的字),李白的《豫章行》(純用刪韻,不雜寒先韻字)等。

二、仄韻古風:「因為近體詩是以押平韻為原則的,所以凡用仄韻的詩一般都是古風,仄韻律絕是極其罕見的例外。」(王力《古體詩律學》語)。仄韻古風用本韻依舊以「平水韻」為標準,是不可以任意寬韻的。例如:王維的《送宇文太守赴宣城》(純用養韻),崔顥的《贈輕車》(純用皓韻,不雜巧,筱韻字),王昌齡的《山中別龐十》(純用效韻,不雜嘯號韻字)等。

由此,所謂的《仄韻格律詩》的叫法是不合適的,只能稱之為「仄韻古風。」既使是「仄韻古風」也是要規規矩矩地依照韻書的。借用王力先生在《古體詩律學》中闡述「古風」用韻中的一句話:「因為近體詩里用韻是那樣嚴格,古風裡卻容易有通韻,若不是以古人的先例為護符,決不能避免人家的批評。然而事實上這是謬誤的仿古。如果通韻為的是少受約朿,自然無可非議;如果為的是在用韻上模仿古人,那真是多此一舉了。」

所謂的通韻,指的是鄰韻相通,而決非有人講的任意「寬韻」。通韻歸納一下「平上去入」四聲大致分十五部,首先要知道某韻與某韻相鄰。例如:

歌部

平聲歌    上聲哿    去聲個

齊部

平聲齊    上聲薺    去聲霽

………

………

王力先生在《古體詩律學》中關於首句鄰韻時說:「近體詩首句用鄰韻時,也是依照這一個標準。除此以外,無論近體詩或古風,都不能隨便通韻。」

1、庚蒸部不與真部通。

2、真部不與侵咸部通。

3、侵咸部不與庚蒸部通。

4、入聲部不與平上去韻通。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仄韻格律詩」這一提法是不合適的,只能叫「仄韻古風」。如下這首稱之為「仄韻七絕」的「大海弄潮知退漲,皎皎明月有虧滿。 橫流萬頃寫疏狂,激蕩詩情律難管!」首句並非鄰韻,怎可稱也「七絕」呢?(漲、滿不同部)

本人以上粗淺之管見意在探討,決無對某個人之偏見。也希望感興趣的朋友提出不同見第,以求共識。

http://**/s/blog_483a0573010008gv.html


仄韻格律的資料最少。有的乾脆像王力那樣全部歸入古風,更多的是像咱在「詩詞入門」所說的「本文所談的平韻格律詩要素完全可以對稱地應用在仄韻格律詩上,衍生出對稱的仄韻格律詩16種格式」。


http://tieba.baidu.com/f?kz=871279546


咱的理解是要嘛打油詩,要嘛現代詩,要嘛不拘平仄只押韻的(五言或七言但不宜稱五絕五律七絕七律)古風詩,要嘛格律詩詞。不必強求哪一種詩體,就要能表達思想意境得到共鳴就好。而每一種詩體都造就了不少著名詩人。只是不宜標著聲聲慢,但不按相應的平仄格式寫。


哥倫布與鄭和,荷法「圈地運動」的趣聞,東方天體海灘,世界最不可思議的海水 -- 加勒比海行之四:聖馬丁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44

主題

112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光明大使

Rank: 5Rank: 5

積分
17783
3
 樓主| shen fuen 發表於 2011-10-18 05: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hen fuen 於 2011-10-17 19:15 編輯

回復 pengl 2樓 的帖子

有名的仄韻絕句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五絕《春曉》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的五絕 《雜詩》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賈島的五絕 《尋隱者不遇》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一晃25年,老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5

主題

3407

帖子

6065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65
4
pengl 發表於 2011-10-18 05:13 | 只看該作者
李紳的「憫農」也是押仄韻的古風:「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哥倫布與鄭和,荷法「圈地運動」的趣聞,東方天體海灘,世界最不可思議的海水 -- 加勒比海行之四:聖馬丁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主題

75

帖子

63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6
5
香林坐久 發表於 2011-10-18 07:02 | 只看該作者
請教一個問題。五絕以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絕以首句入韻為常見。那七絕也應該允許首句不入韻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44

主題

112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光明大使

Rank: 5Rank: 5

積分
17783
6
 樓主| shen fuen 發表於 2011-10-18 08: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pengl 4樓 的帖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憫農"押仄韻,出格,所以是"古風詩"。
一晃25年,老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44

主題

112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光明大使

Rank: 5Rank: 5

積分
17783
7
 樓主| shen fuen 發表於 2011-10-18 08: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香林坐久 5樓 的帖子

應該允許: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晃25年,老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3 23: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