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灰霾天元兇納入監測 中國將提高「藍天門檻」

[複製鏈接]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1-10-3 2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年10月03日 04:28     來源:新華社   

【僑報網訊】老百姓常有這樣的感受:明明天空灰濛濛的,但環保監測數據卻顯示空氣質量優良。環保部有關專家認為,出現這樣矛盾的情況,問題在於中國空氣質量的評價標準不完整,缺乏對灰霾天氣的評估。針對這一問題,環保部官員近日表示,將儘快修改完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新華社報道,在日前舉行的「第七屆環境與發展論壇」上,環保部副部長周建說,「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對大氣、水、土壤、雜訊等環境質量標準進行重新評估和修訂。

當前,公眾對大氣環境質量的感受與環保部門監測的指數不一致,過去4年來,環保部門一直在進行研究,準備對一系列環境指標進行完善,增加科學合理的環境評價指標,完善環境質量監測網路,優化並增加環境監控點位,改進環境質量評價方法。

具體到空氣質量標準的修訂,環保部污染控制司司長趙華林說,首先應該從造成灰霾天氣的PM2.5入手。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工業集中的華北地區,PM2.5佔到了整個空氣懸浮顆粒物重量的大半。

PM2.5也是形成灰霾天氣的主因,而過去中國的空氣環境質量標準中沒有PM2.5。據介紹,將PM2.5列入空氣質量指標進行監測,技術上不存在問題。

截至2010年底,除美國和歐盟一些國家外,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還未開展對PM2.5的監測。「為防治灰霾污染,我們將儘快修改完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將PM2.5納入評價指標。」趙華林說。

據悉,環保部最近要求環保模範城市率先開展對灰霾數據的監測。

(編輯:姜來)

9

主題

199

帖子

13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8
沙發
很糾結 發表於 2011-10-3 23:53 | 只看該作者
樂見中國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希望在更多領域採用先進的標準.
對一件事的報道和評價,是客觀報道事件本身,還是人為加上其它因素,可以直接看出報道者本身的意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3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1-10-4 01:16 | 只看該作者
截至2010年底,除美國和歐盟一些國家外,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還未開展對PM2.5的監測。「為防治灰霾污染,我們將儘快修改完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將PM2.5納入評價指標。」趙華林說。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採用發達國家的標準,無疑是一種進步。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199

帖子

13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8
4
很糾結 發表於 2011-10-4 01:56 | 只看該作者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1-10-4 01:16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採用發達國家的標準,無疑是一種進步。

可有人看到這種進步,首先想到的是要感謝美國.心態好謙卑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5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10-4 02:51 | 只看該作者
很糾結 發表於 2011-10-4 01:56
可有人看到這種進步,首先想到的是要感謝美國.心態好謙卑呀

是轉載文章,好像原帖不是這個標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6: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