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度成世界老三,讓誰臉紅?

[複製鏈接]

1351

主題

3106

帖子

333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1-09-29 18:14:02
顏昌海 鳳凰播報

據官媒報道,2011年9月20日,印度《經濟時報》稱,根據盧比購買力算得的GDP,2011年,日本可能被再度超越,世界第三的位置將讓賢於印度。

從1990年代始,印度實行經濟改革。1992年後,印度象雄起,GDP增幅從1年前的1.3%迅速升高至1996年的7.8%。5年間,印度實現經濟年均增長6.2%,而後,「九五」期間(1997年—2002年),年均再漲5.5%。2002年後的5年裡,印度又以3.8%、8.1%、7.5%、9.4%、9.9%的GDP增幅,保持高增長的經濟姿態。2011年8月31日,印度中央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受製造業、貿易及酒店等行業的強勁帶動,第二季度GDP增速達8.8%,比一季度高出0.2個百分點,創3年以來的新高。消息一出,國內歡欣鼓舞。

「無論何種困難,必須確保8%以上的經濟增長。」7月末,一場紀念改革開放20周年的活動上,印度內政部長奇丹巴拉姆強調,印度不能容忍低增長。「這屆印度領導多數有過在美國、歐洲的工作經歷,比起百姓生活,他們更關注數據。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70%的人口是農民,而印度的主流社會離紐約、北京很近,離農村卻很遠。」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研究中心印籍教授比諾德·辛說,與中國大陸一樣,時下的印度大興土木,改建港口、新建機場。5年來,印度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已超過100億美元,而「十二五」規劃中,政府還將通過各種途徑追加5000億美元,此種力度過去60年從未有過。「比如,由於國內至今交通不便,印度的硬性指標是,每天必須修建18公里的高速公路。如果承建商提前完工,政府將嘉獎,否則處罰。」比諾德說。而這就是印度GDP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因為貧困問題尚未解決,所以要保證GDP增長。而在過去20年,「脫貧」也是印度經濟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初時,海外的印度人、美國的風投公司,以及巴菲特、索羅斯等因為看好印度的軟體、藥物、生物技術等企業,開始通過孟買的兩個股票市場實行短期投資。」比諾德說,印度的經濟開放從資本市場開始,但在1998年之前,改革並不非常令人滿意。「1998年,印度人民黨上台。這是一個親商的黨派,改革力度較大。」比諾德認為,印度經濟因此頗為受益。「其一,他們拿了世界銀行的貸款,邀請全球的企業來印度修建高速公路,徹底改變了印度的經濟形象。其二,開放電信市場。目前,印度擁有20多家電信公司,競爭非常激烈,而結果是,印度的電話費幾乎全世界最便宜。其三,大力推動電信、IT外包等服務業。」;「從具體行業來看,IT服務業對GDP的貢獻顯而易見,並在極短的時間裡成就了一批印度的億萬富翁。」斯瓦蘭說。「與先農業,后製造業、工業,最後服務業的傳統發展模式不同,印度幾乎跳過了製造業、工業,直接推進服務業。」比諾德分析道。

20年來,服務業的發展催生了相當部分的印度中產群體。由於政府批准了幾千所私立計算機培訓機構,而IT課程也在大學里全面推廣,出身普通的年輕人只要考取相關的技術資格證,便可進入IT企業接受培訓、上工,拿幾萬盧比的薪水。令人羨慕的是,中產群體的吸收者大多是印度中小企業,他們對員工非常重視,社會責任感很強。據介紹,次貸危機之前,印度IT企業幾乎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幅,而包括IT業在內的服務業每年對GDP的貢獻高達60%。

筆者從來反對那種不增加人民福祉的GDP增長。GDP再快外資再多外匯儲備再大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雖然中國大陸官媒在報道印度經濟增長時連篇累牘地羅列印度的很多問題,但從來不說明它的政治經濟體制決定了它的GDP增長和個人收入總的來說是同步的。而在中國大陸,據統計,勞動報酬在1983年佔中國大陸GDP的57%,2005年降到37%,此後一直停留在這個水平。這種GDP增長和個人收入脫節在印度是不會發生的。

有兩個需要著重討論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中國大陸的基礎設施建設被公認為是中國大陸相對於印度的一個巨大優勢。許多中國大陸學者和官員相信,較之於印度,中國大陸的巨大的優勢是它的基礎設施,特別是中國大陸政府快速進行基建以及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能力。但這個基礎設施的優勢是不是就是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優勢?很多中國大陸的學者,官員和企業家都這樣認為。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如果經濟發展來源於建設基礎設施的能力的話,那麼過去400年統治世界經濟的不應該是西方人而應該是埃及人和中國大陸人。埃及人可以建金字塔,古代中國大陸人可以建長城和挖運河,但這些建設基礎設施能力帶來了什麼經濟優勢?與許多其它有害的經濟觀點一樣,這種觀點在事實層面上也是錯誤的。那種相信中國大陸成功應歸功於基礎建投資和FDI的觀點,源自於對20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的觀察。但是如果中國大陸將視野放寬到1980年代,得到的就是完全不同的一幅圖景。在1980年代,中國大陸經濟增長十分有活力,家庭人均收入增長速度遠遠高於1990年代。在1980年代,中國大陸幾乎沒有吸引多少FDI,最高只有30億美元,在當時中國大陸總投資額中微不足道。儘管中印兩國的增長率在最近幾年已經趨近,但毫無疑問,在1980年代中國大陸是遠超過印度的,也即中國大陸經濟表現最強勁的年代恰恰是依賴外資最少的年代。

在1980年代,中國大陸基礎設施其實是落後於印度的。在1989年,印度的公路通車裡程是140萬公里,而中國大陸只有86.2萬公里,印度的鐵路交通也更為發達。在1975年,儘管面積比中國大陸小,但是印度擁有6萬公里的鐵路,中國大陸只有4.6萬公里。到了1995年,中國大陸的鐵路仍然比印度的短。一個衡量鐵路系統「質量」的指標是電氣化鐵路的里程數,在這一方面印度也是超過中國大陸的。1989年,印度電氣化鐵路為5345公里,中國大陸只有1700公里。1980年代中國大陸在基建上的落後,並沒有阻礙中國大陸在10年中取得遠遠超過印度的增長成績。

將中國大陸的經濟成功歸結於FDI和基建投資是因果倒置。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更符合事實的描述應該是這樣的:首先中國大陸有了經濟增長,因為中國大陸有了經濟增長,然後才有了後來的FDI和基建投資的增長。

現在,印度正在複製真實的中國大陸「奇迹」。一旦它的經濟在高速增長的軌道上運行一段時間,FDI就會進入這個國家,無論它的基建狀況是怎樣的不盡如人意。而經濟增長所帶來的資源將被隨後用於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現在印度正在吸引著巨大的FDI,儘管沒有達到中國大陸的速度,但是印度的基建設施也有很大提高。

像中印這樣的窮國必須非常明智地進行資本配置,印度政府的投資重點是它的基礎教育和衛生服務,而不是修建機場和高速公路。只要印度能將增長率保持在6%到7%,它就會有足夠的資源為機場和高速公路建設進行自我融資。對於窮國來說,藉助未來經濟的發展所帶來的資源為代價高昂的基建融資,要遠比向廣大貧窮的老百姓徵稅更為有效率和更公正。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以平價購買力調整后的人均GDP計算,1970年代和1980年代,中國大陸一直在印度後面。但到了1990年代初期,中國大陸不光超過了印度,並把印度遠遠甩在身後。威權模式似乎已經贏得了經濟競賽。而中國大陸的「老朋友」巴基斯坦,在1990年人均GDP是374美元,與此同時印度是465美元。到了2008年巴基斯坦的人均GDP已經達到714美元,而印度是650美元。威權模式在「老朋友」那裡也贏得了經濟競賽。在2007年,《經濟學人》雜誌將印度歸為全球54個「有缺陷的民主制度」之一,而巴基斯坦則被列為全球55個威權國家之一。

如果中國大陸分析問題僅僅用中國大陸能看得到的信息來對一個問題下結論,那是一個極為錯誤的分析方法,在統計學里這個叫變數遺漏偏差。和印度相比,中國大陸的地方政府為了追求GDP增長不去投資教育和公共衛生而去建樓、建路,將教育和衛生提供的成本轉嫁給中國大陸老百姓。而印度卻大力地加強它的基礎教育投資,力爭補回它在民主期間犯下的忽視基礎教育的巨大錯誤。

最近網上有一帖子「印度最新人口12億,將為1.2億學生提供免費午餐」,讓人心裡再起波瀾。醫療、教育是國民兩大基本的人權保障,可時至今日中國大陸還在用「國情」來搪塞。中國大陸的國人知情權有限,無關特權階層利益的知道的也許比自由的美國人知道的都多,可是一涉及到特權階層利益的想知道點就難了。

整理一下被允許國人知道的信息,看看中國大陸的國情,究竟是什麼國情吧!

全民免費醫療,聽起來是很難的一件事。中國大陸十三億人口,似乎根本不現實。但印度1947年才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獨立,就在1949年通過的憲法中確立了全民免費醫療的政策。雖然當時的全民免費醫療還未能完全落實,重大疾病還需要個人負擔一部分,可是卻規定先看病後補交費用,所以大多數困難患者補交不上的費用,也就都由政府買單了。印度與「新中國」同樣的時間,全民免費醫療已經實至名歸了。並且政府辦的醫院對於所有在印度的人都不收費,無論你是外國人還是印度人,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民,都享受免費醫療。「新中國」以人為本是折騰人,人家的以人為本是服務人。被「新中國」整天吹虛的醫療保障政績,是要國民先得忍著病痛,遲誤最佳的治療時機,以犧牲健康為代價自籌昂貴的醫療費,沒錢就只能等死。籌到錢后也很難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並且要被折騰個六門到底去報銷。還常常被以沒錢為由一推六二五,最終也只能報銷實際費用中的一小部分。為自己是「新中國」而「自豪」的國人大概不知道讓許多國人蔑視的窮印度卻已經幾十年以前就做到有病先看病,治好病再談錢,而且困難的國民,實際上還都由政府買單,醫療費用的麻煩都留給政府了。即便如此,人家也沒有敢稱「人民政府」!

德里大學一名社會學教授很為印度這種福利制度感到驕傲,他說:「誰都可能生病,但大部分起初只是得一些小病。如果小病能夠得到及時治療,則可有效防止發展成大病,這對於國家來說可以節省更多醫療支出,對於民眾來說可以減少對其它相關開支的擔憂。從長遠來看,是一項小投入大回報的利國利民的好事,最終的結果是人民健康得以保證,國家經濟持續發展。」印度獨立以來,儘管人均收入在世界上排名仍不靠前,但全國人口預期壽命已增長了一倍,嬰兒死亡率也下降了70個百分點。民選政府拚命討好民眾,印度財政部一位官員說:「政府每年用於免費醫療的費用占政府支出的比例很大,但政府為了落實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一直在儘力而為。再說,政府的錢也是取之於民,現在以這種形式用之於民,也是用得其所。」他認為,人民的健康高於一切,政府應該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不惜代價、不遺餘力。這與「新中國」頑固地用「國情」搪塞國民的健康保障需求形成鮮明的對比。

許多「中國特色」的阿Q們甚至不惜到印度的犄角旮旯拍些設備簡陋的醫療環境來給自己沒有醫療保障找借口。但與印度比,「新中國」的特色又是什麼?!印度雖然不太富裕,並且人口眾多,但醫療保障體系還是比較完善的。除了國家級醫院、邦(省)級醫院、地區級醫院、縣級醫院和鄉級醫院之外還有各級醫療中心。據統計,印度共有1.2萬所醫院、2.2萬個初級醫療中心、2000多個社區醫療中心和2.7萬個診療所。固定數量的民眾要配備一定數量的醫務人員。這些遍布全國的政府醫療機構滿足了大多數國民的基本醫療需求。

印度的醫療體制也與大鍋飯時代的中國大陸不同,醫療保障照顧到不同層次的需要。是即遵循價值規律,又兼顧全體國民的福利體制。印度人認識到,醫療衛生體制如果完全按商業化、市場化運作,難以實現醫療保障的公平,不利於社會穩定。因此,印度醫療保障制度始終堅持「兩手抓」:既扶持政府醫院穩定運轉,又鼓勵私立醫院健康發展。政府醫院不以營利為優先目的,條件相對較差;經濟條件較好的患者很自然地「分流」到條件更好的私立醫院。政府設立的醫院條件雖然相對較差,但這種差別是相對的,不是一些國民臆測的簡陋得無法保障國民對於醫療保障的需求。距離全印醫學院幾公里遠的私立阿波羅醫院看上去就好像一座五星級賓館,院子里綠草如茵,病房寬敞明亮,各種先進醫療設備一應俱全。私立醫院擁有高水平的醫務人員,很多醫生持有英國皇家醫學院等著名醫學院校頒發的高級資質證書。在高水準的私立醫院就診,當然比公立醫院費用高,但按照一般國際標準衡量,價格仍然是相對便宜的。因此常有大批西方國家的患者不遠萬里到印度求醫。

2008年中國大陸的國民生產總值,是印度同年度國民生產總值的3.41倍,印度以中國大陸三分一的國土,負擔與中國大陸相當的人口,以中國大陸近三分之一的國民生產總值,在相同的時間內都能為十多億人口免費醫療,免費義務教育,哪怕這些福利再不完善,「新中國」還有臉再去找人家的瑕疵么?!然而每當有人大代表在全國「人大」會上提到教育與醫療問題時,國人的耳旁就時常響起官員們:全民免費義務教育不符合中國大陸國情,全民免費醫療不符合中國大陸國情。那麼究竟中國大陸是什麼樣的國情?是曾經被殖民的程度不夠還是被殖民的時間太短?!

與「新中國」有著太多相近的印度,走出一條全民免費醫療的成功之路,事實告訴人們:財富不是衡量醫療制度的絕對標準,重要的是社會公平和兼顧利益平衡,是執政理念差別。「兩條腿走路」的印度醫療保障體系,最終使得印度的富人和窮人患者各有所依、各得其所。難怪,印度的學者會與政府官員、老百姓一樣由衷地為自己國家的這種福利制度感到驕傲。

在這一點上,比起那些利益既得卻總想以「理性」來封老百姓嘴巴的中國大陸學者們,印度的確值得驕傲!

中國大陸自計劃生育以來,教育需求度提高了,負擔也隨之巨增。中國大陸的教育都快成了即得利益階層的特權了。而印度的基礎教育採取的是10+2的教育體系,其中1到5年級為小學,6到8年級為初中,9到10年級為高中,另外11年級和12年級為「后高中」階段,但只會在一些重點學校或規模較大的學校里設置,這兩年一般被看作是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之前的「預備階段」。印度在12年教育當中,1年級到8年級為全免費的義務教育,9年級以上會收取相應的象徵性學費(而且正在逐年減少),數額根據印度各邦的發展水平及福利狀況而各不相同,具體從每年48盧比到360盧比不等(5盧比約合人民幣1元)。並且為獨生女孩提供直到研究生的免費教育,女性教育直接關係著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基礎教育階段,1年級到8年級,學校不會向學生收取任何學費,教材也是由政府專門撥款購置並向學生免費提供的。除此之外,每位在校的學生每年還可以免費領取冬、夏以及春秋季三套校服。現在全印度1.2億學生全部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費午餐了。許多住宿學校的學生日常生活用品,包括被褥、牙膏、毛巾之類的一應生活需要都由政府提供。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唯一需要負擔的費用是每月12盧比(合2.4元人民幣)的「政府福利基金」(僅相當於印度平均工薪三百分之一)。也就是說學生每年只需要繳144盧比,摺合成人民幣還不到30元。此項收費一般也不必再上交給政府,而是學校自主在諸如小規模的維修校舍、舉辦文體活動中使用。

而「新中國」呢?說是普及9年義務教育,但仍有很多地方有名無實,各種名目的從學生和家長身上敲骨吸髓,民眾怨聲載道;更遑論象印度那樣普及12年教育了。至於大學教育,「新中國」名義上每年每生費用也只合人民幣3百元左右,但實際上每個大學生都成了被高利盤剝的對象,太多的普通家庭供養一個大學生后,就立即陷入貧困階級。……

報載,2008年中國大陸的GDP就已經超過三萬多億美元,而同期的印度則不足一萬億美元。中國大陸的國情,完全有能力實行真正的免費義務教育,然而2010-2020年新教育改革發展綱要卻仍然確定教育投入2012年才努力達到GDP的4%,2020年才努力達到GDP的5%。尚不足印度的一半。這就是「崛起」了的「新中國」?!

「崛起」了的「新中國」,崛起的是黨政機構和官僚階層,絕不是老百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財政四大塊支出中,排名第一的是行政管理費用,高達22%以上,不僅遠遠超過歐洲,竟然也在這一比例很高的美國(不到10%)之上。其次是建設費用。而事關民生的教育、醫療、社保、優撫等所有公共投入,竟然才排位第三,僅高於國防開支。1991年,世界平均公共教育經費佔GDP的5.1%,發展中國大陸家為4.1%。「新中國」1993年發布的《中國大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規定,這一比例在2000年才要努力達到4%,可直到2003年只達到2.84%,2004年更降低到2.79%。2007年12月26日第五屆中國大陸經濟展望論壇邀請到北京大學中國大陸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王蓉教授,她在報告中表示教育投入至今仍沒有達到GDP的4%,就是說「崛起」了的「新中國」政府在1990年代就提出來要在2000年底把我們財政性的教育投入提高到GDP的4%,可至今為止還低於這樣的指標!

據相關部門的數據,僅1993-2003年,「崛起」了的「新中國」全國財政對教育經費的欠賬就達到9391億元。除了投入有限,國家優先發展城市和發達地區的戰略,以政策掠奪方式,造成「東南部像歐洲,西部像非洲」的怪異現象,還演出西部50.6萬代課教師20年拿40-80元代課費的慘劇。現在全國取消代課教師了,可貧困落後地區的教師式工薪仍然跟不上通脹的速度,低於月薪2000元仍然是普遍現象。此外,教育經費管理不透明,基層管理部門侵吞嚴重。如2007年7月25日羊城晚報報道「廣東上年享受義務教育的1000.8萬名農村學生中,25萬多名屬於子虛烏有,多獲得省財政補助資金1027.9萬元」,類似事件中的經費,多被管理部門當福利開銷了,根本用不到教育一線。

超低的教育投入,管理漏洞造成的揮霍,使國民的教育負擔已經不堪重負了。醫療改革不但沒有給國民解決多少實際問題,反到成了大量國有資產流失的新途徑。看看被許多國民稱為阿三的印度,「崛起」了的「新中國」又該是阿幾?!

「崛起」了的「新中國」是世界第三也好,第二也罷,都絕大多數的平民百姓有多大關係。在惠及全體民眾的世界經濟發展潮流中,唯獨「中國特色」於世界潮流之外。但官媒一些無恥的評論,卻偏要到印度的犄角旮旯找些垃圾與蚊子、臭蟲之類的給國人找點活下去理由,似乎要讓「特色」國民無地自容!但經過中印對比,該臉紅、無地自容的又是誰?!

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印度時,在印度國內造成的轟動,印度媒體的全方位密集報道,遠比奧巴馬到中國訪問那次還強烈。當然,美印之間沒有台灣問題,沒有人權問題,沒有人民幣升值及貿易逆差等摩擦,兩個全球最大民主國家,價值觀基本一致,所以兩國元首見面,如同是一家人。而奧巴馬最令印度人興奮的講話,還不是用印度語說「非常衷心地感謝」,而是明確表態,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

隨著印度國際地位的提升,印度的經濟也在快速增長,更有跟中國大陸一比高低的勁頭。據最新統計,今年印度第二季的經濟增長率達8.8%。印度財長說,印度經濟已走上正軌,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最近的封面文章「印度將如何超越中國」中預言:印度正創造令人吃驚的經濟奇迹,最晚不超過2013年,其增長速度將超越中國。

美印的經濟、政治、還有軍事的聯手,尤其是印度本身的經濟騰飛,都令世人關注。在比較了中國大陸和印度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等諸層面之後,人們可以預測:到底哪一個會成為這場全球化賽跑的贏家?!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公民,請你不要拒絕民主,因為民主讓你活得有尊嚴和自由;如果你是一個富人,請你不要討厭民主,因為民主讓你的財富有更好的未來;如果你是一個既得利益者,請你不要敵視民主,因為民主讓你避免被報復清算的命運。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沙發
zjd713 發表於 2011-9-30 07: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11-9-29 15:27 編輯

印度到現在為止還留著種姓制度,除了第四等級,首陀羅以外,還有近7千萬的低於4等級的被稱之為「不可接觸者」。。。隨著一個個被西方看作是非標準「民主」的國家的崛起,一個顛覆西方價值觀的時代來到了。。。。這讓誰臉紅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51

主題

3106

帖子

333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1
3
 樓主| 飽暖思平等 發表於 2011-9-30 07: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zjd713 2樓 的帖子

一切都在改變中,黨國不讓你知道罷了。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公民,請你不要拒絕民主,因為民主讓你活得有尊嚴和自由;如果你是一個富人,請你不要討厭民主,因為民主讓你的財富有更好的未來;如果你是一個既得利益者,請你不要敵視民主,因為民主讓你避免被報復清算的命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4
zjd713 發表於 2011-9-30 07:39 | 只看該作者
飽暖思平等 發表於 2011-9-29 15:30
回復 zjd713 2樓 的帖子

一切都在改變中,黨國不讓你知道罷了。

現在媒體業發達,只要你想了解,什麼信息找不到,說出這種話來,自己去想想愚蠢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5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1-9-30 07: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沒有放屁 於 2011-9-30 07:45 編輯

初步普查結果顯示印度人口達12.1億  
2011年03月31日 16:39:47  來源: 新華網


   資料圖:在印度北方邦中部城市勒克瑙,當地人乘坐一列火車出行。新華社/路透  

----------------------------

    新華網孟買3月31日電(記者聶雲)印度人口普查委員會一名官員31日說,最新人口普查的初步結果顯示,印度人口最近10年增加了1.81億,總人口已達12.1億。

    據印度亞洲通訊社報道,印度人口普查委員會專員昌德拉姆里在新德里說,在印度現有人口中,男性居民大約6.2億,比10年前增加17%;女性居民為5.8億,比10年前增加18%。

    印度一些官員認為,政府很可能需要用一年時間進行數據分析,才能公布最終的官方人口數字。

    印度上次人口普查是在2001年進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01年3月,印度總人口為10.2億。

註: 他的人口已接近中國,經濟總量達第三難道不應該嗎??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51

主題

3106

帖子

333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1
6
 樓主| 飽暖思平等 發表於 2011-9-30 07: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zjd713 4樓 的帖子

哎呀,那你給我找找關於伊拉克正面的「國內媒體的主流」報道,海外的中文媒體不算。你相信一個一個偌大的伊拉克,一點好消息都沒有嗎?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公民,請你不要拒絕民主,因為民主讓你活得有尊嚴和自由;如果你是一個富人,請你不要討厭民主,因為民主讓你的財富有更好的未來;如果你是一個既得利益者,請你不要敵視民主,因為民主讓你避免被報復清算的命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7
zjd713 發表於 2011-9-30 07:49 | 只看該作者
飽暖思平等 發表於 2011-9-29 15:45
回復 zjd713 4樓 的帖子

哎呀,那你給我找找關於伊拉克正面的「國內媒體的主流」報道,海外的中文媒體不算 ...

不好意思,我在國外。。。。給你找找今天西方所有媒體里,不管好壞消息,有關於伊拉克的嗎?或者這樣吧,你翻一下自己的所有帖子,找幾條關於中國的「好消息」出來。。。簡單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8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1-9-30 07: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沒有放屁 於 2011-9-30 07:58 編輯
飽暖思平等 發表於 2011-9-30 07:45
回復 zjd713 4樓 的帖子

哎呀,那你給我找找關於伊拉克正面的「國內媒體的主流」報道,海外的中文媒體不算 ...


不用勞駕713兄,我就隨便給你找一個:

伊拉克魯邁拉油田恢復正常原油生產
2011-9-22 8:42:59 

   據《Rigzone》9月21日巴格達報道,伊拉克石油部門的兩名高級官員今天在這裡說,在緊急救援小組撲滅了9月21日在一個天然氣設施發生的火災以後,伊拉克超巨型油田魯邁拉油田今天恢復了正常的原油生產。

伊拉克最大的國有公司伊拉克南部石油公司主管Dhiaa Jaafar今天在巴士拉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說:「今天我們將逐步恢復魯邁拉油田的正常原油生產,我們並沒有因發生火情而減少我們的原油出口量」。

由英國石油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作業的魯邁拉油田目前日產石油120萬至130萬桶,而伊拉克從本國南部終端平均日出口石油180萬桶左右。

來源:中國石化新聞網 作者:李 峻 編譯責編:wuxin

註: 看來你的帖子都是由別人提供的,自己不會搜索。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9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1-9-30 08:17 | 只看該作者
我看最丟臉的應是飽暖網友,因為證明他根本不會在網路上搜索資料。 也證明了他所有發出的帖子都是後面有人提供的,否則一個不會網路搜索的人,怎麼能一天發那麼多的帖子,豈不令人驚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10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9-30 10:35 | 只看該作者
飽暖思平等 發表於 2011-9-29 18:30
回復 zjd713 2樓 的帖子

一切都在改變中,黨國不讓你知道罷了。

國民黨喜歡自稱黨國。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522

帖子

782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82
11
kakuhou 發表於 2011-9-30 15: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寒冬開梅 9樓 的帖子

嚴重支持!!!!!
還有平安JJ。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泰山石敢當 發表於 2011-9-30 23: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寒冬開梅 9樓 的帖子

這傢伙不但不識搜索資料,更不識英文,其實這沒什麼。但這樣的弱智,卻一心甘當狗奴才,瘋狂攻擊自己祖宗的故土,才可鄙和可恥。
釣魚島是中國的!小鬼子挑釁就堅決消滅它!
作爲一個國家,日本從各方面來説都是禽獸,必須以對待畜牲的方式對待它!

共匪、五毛、貪官、老憤 - 泰山石敢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289

帖子

39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1
13
puyong 發表於 2011-10-1 09:10 | 只看該作者
中印兩國建國時的起跑狀況相近,現在有多大差距世界自明。西方捧印抑中也只是說對印前景看好,可目前還沒有那位說印全面好於中國。我們願意看到印度發展得越來越好,讓它遠低下的平均壽命、居高的文盲率、營養不良的大比例等等都能得到快速的轉變,我們希望自己好,也希望別人過得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24

帖子

17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7
14
jiangshao 發表於 2011-10-1 09:26 | 只看該作者
13樓說的非常好,相比之下樓主顯得狹隘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15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1-10-1 10:22 | 只看該作者
頂13樓一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16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1-10-2 04:2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飽暖思平等 1樓 的帖子

老一輩人看見印度人,張口閉口「印度阿三」、「紅頭阿三」。

喊著喊著,就應驗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1: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