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黨報再談中國稅負 稱財政支出2/3用於民生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10-1 13: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年09月30日05:43人民日報

【背景】 9月13日,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全國公共財政收入累計74286.2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9%。

9月19日,本報「求證」欄目刊登報道《「中國稅負世界第二」說法不實》,文中有專家提出,稅負是否「痛苦」不應只糾纏於稅負高低,更應關注財政支出結構是否合理。報道刊登后,引發了社會各界對財政支出問題的關注和討論。社會普遍關註:財政收支結構是否合理?這麼多錢花在了什麼地方?對此,本報記者採訪了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及專家學者,深入探討財政收入的支出方向和群眾對民生支出受惠感受存在差異的原因。

去年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近6萬億元,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2/3

從今年前8個月的數據看,老百姓比較關注的民生項目,如社會保障和就業、農林水事務、城鄉社區事務等支出增長均超過30%,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支出增幅更是分別達到58.3%和68%,遠遠超過同期財政收入的增速。

由於今年一個完整的財政年度尚未結束,相比之下,2010年的財政決算數據反映的是全年的情況,分析起來也更能說明問題。2010年全國公共財政支出89874.16億元,其中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佔2/3。

2/3的公共財政支出用於民生,這筆賬是怎樣算出來的?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解釋說,目前,我國公共財政支出科目共分為23類,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可以開列一個長長的「賬單」:

教育支出12550.02億元,比2009年增長20.2%,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14%,主要用於支付各類公辦學校教師工資、正常運轉經費、建設經費,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支持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對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等。

醫療衛生支出4804.18億元,比2009年增長20.3%,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5.3%,主要用於支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制度改革,支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建設,提高城鄉醫療救助水平等。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130.62億元,比2009年增長20%,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10.2%,主要用於支持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逐步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面,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補助水平和城鄉低保補助標準,切實保障受災地區群眾的基本生產生活等。

住房保障支出2376.88億元,比2009年增長31.8%,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2.6%,主要用於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等。

農林水事務支出8129.58億元,比2009年增長21%,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9%,主要用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業林業保險保費補貼,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綜合開發等。

文化體育支出1542.70億元,比2009年增長10.7%,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1.7%,主要用於改善農村和城市基層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擴大向社會免費開放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範圍;加強重點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

交通運輸支出5488.47億元,比2009年增長18.1%,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6.1%,主要用於支持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改造農村公路,對城市公交等部分公益性行業給予油價補貼等。

城鄉社區事務支出5987.38億元,比2009年增長21.4%,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6.7%,主要用於加強城鄉社區規劃與管理、城鄉社區公共設施建設、維護與管理,包括城鄉社區道路、橋涵、燃氣、供暖、公共交通、道路照明,城鄉社區環境衛生等。

環境保護支出2441.98億元,比2009年增長26.3%,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2.7%,主要用於推動節能減排,扶持重點節能項目,促進企業開展節能技術改造,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擴大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實施範圍等。

…………

2010年,全國財政用於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體育、農林水利、環境保護、交通運輸、城鄉社區事務、糧油物資儲備、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等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合計達到59601.82億元,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2/3。其中,用於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體育方面的支出合計29256.19億元,比2009年增長21.1%,佔全國財政支出的32.6%。

此外,還有1/3的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約合30272.34億元,主要用於一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國防、外交以及資源勘探、電力信息、國債利息、金融監管等支出,這些方面的支出是公共財政必須予以保障的,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所需要的。

民生支出增加,人們的受惠感受有差異,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支出項目不可能實行普惠式的「全覆蓋」

近年來,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連續7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平均增長10%,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60%的縣。加快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惠及2.45億城鎮職工、2.1億城鎮居民和8.32億農村居民;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所有適齡兒童都能「不花錢、有學上」……這些年,財政部門用於民生領域的投入確實在大幅增加。

2011年,財政部門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在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計10509.92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加上農業水利、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支出,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合計約佔中央財政支出的2/3。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廣大農民和群眾對近年來政府出台的強農惠農政策和惠民政策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也有一些群眾對民生改善的感受沒有那麼強烈。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朱青教授認為,人們的感受不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支出項目不可能實行普惠式的「全覆蓋」。也就是說,對於某一項民生支出來說,有些人能夠享受到,有些人享受不到,感受自然不同。

比如,這幾年,國家取消農業稅,增加種糧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建立農村合作醫療、養老保險等制度,這些舉措是針對農民的,農民的生產、生活確實有了很大變化,城裡人的感受可能沒有那麼強烈。同樣,這兩年政府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主要解決的是城市低收入者住房問題。還有,這次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將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3500元/月,對中等收入者減稅力度最大,他們的感受就會強烈一些;而月薪2000元以下低收入者則沒有感覺。

北京大學財政學系劉怡教授認為,財政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不可能平均用力,而是要積極發揮財政支出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更多地惠及中低收入者。同時,要改善民生,除了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外,相關的體制機制改革必須跟上。只有加快體制機制改革,財政資金才能更好地發揮效益,人民群眾才能夠進一步獲得應有的保障。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10-1 13:42 | 只看該作者
要想取信於民,
請立即公布全部的詳細地財政支出
特別是那剩下的1/3到底用在了哪裡?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3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10-1 13:54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稅負痛苦指數引激辯 市民稱存在戶籍差異
2011年09月21日04:58新京報[微博]李蕾 馮堯我



稅負「痛苦」如何緩解?

近日,福布斯2009年發布的「中國稅負痛苦指數全球第二」再次被熱炒,並引發一場激辯,爭論焦點由中國稅負究竟高不高,延展到了是否讓人「痛苦」、為何「痛苦」的階段。


銳觀察:世界第二稅負痛苦指數為何舊事重提
一項來自財政部的數據為這場辯論提供了註腳:前8個月全國財政收入74286.29億元,同比增長30.9%。由此測算,今年財政收入將突破10萬億。

經歷一番馬拉松式減稅的個稅尚在新舊報稅系統中切換,「月餅稅」、「加名稅」橫空出世。網友感嘆:「加稅如山倒,減稅如抽絲」。在此背景下,財政收入增速30%、10萬億無疑觸動了不少人的神經。有學者認為,稅負水平高低不是問題的重點,重點是納稅人是否感受到了財政收入增長帶來的利益?

■ 企業案例

「稅負指數算不出重複徵稅」

黃女士(廣州某物流中心總監):在我們物流中心,4個價值740元的燈具,從廣州運往山東萊蕪,運費402元。這單活公司能賺12元,卻要繳納39元的稅。繳納的稅主要是四種:營業稅12元;城建稅8.4元;教育附加稅3.6元;企業所得稅按稅前利潤率10%計算,是10元。

可以看到,應徵的稅金應該是34元,但實際上企業卻繳納了39元。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中間有重複徵稅。貨物從廣州到萊蕪行程2200公里,公司已經為402元運費繳了稅。但是貨物進入山東后,由山東的物流分公司負責運送到目的地,分公司是獨立法人,還需要為那單貨物的運輸所得向各自所在地的政府繳稅。

通常物流企業在全國各地建立很多子公司和分支機構,很多時候,接到一單貨物,要通過幾個子公司周轉完成,但每多一次周轉,就多一次重複徵稅。例如我們公司在全國有200多個網點,每天都有成千上百條線路在運行。公司每年因為重複納稅的款額近百萬元。那些多出來的成本,至少要抬高10%的運費,最終會由消費者埋單。

而這樣的「隱形稅」,在任何的「稅負指數」計算公式里都難以得到體現。

■ 居民聲音

「稅負痛苦存在戶籍差異」

王先生(北漂):我覺得先不用跟外國人比,中國人自己的稅負痛苦指數就有差異。

作為北京的「外來務工者」,我在北京與北京本地人相比,納稅義務是平等的,但享受到的公共服務肯定是不一樣的。當然,北京人可以說,你別來北京啊。如果這麼回應外地人的話,那我作為外地人就只能閉嘴了。

說到底,這是戶籍制度的副產品——它增加了許多人的痛苦指數。這個「許多人」,換個稱呼,就是許多「納稅人」。

「減稅不如改善社會福利」

朱先生(深圳某外貿企業高管):我的薪水大約在1萬元。按新個稅標準計算,將比以前少交200元至300元個稅。其實從個人角度上看,個稅減少這麼多對生活的影響並不是很大。所以與其減少個稅,還不如改善社會福利。

但對於企業來說,稅負就明顯較重。我過去經營過公司,稅負大概占營業收入的8%-10%,這還不包括數額不定的「軟打點」。

■ 學者觀點

「問題在於誰說了算」

許小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在很多發達國家,徵稅需要通過議會批准。而國外民眾之所以願意交這麼多的稅,是因為他們能從財政支出中獲得很大的利益,國外的財政收入大部分都用在醫療、教育、衛生等民生方面,我們感受到財政收入增長帶來的利益了嗎?

問題的關鍵在於政府收錢和花錢,都不受全國人大的監督。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解決方法,第一就是交多少稅和財政收入怎麼花都由民眾說了算,政府必須受監督。第二,如果政府徵稅得不到制約,那就少收稅。

「財政支出要公開透明」

劉桓(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近年來GDP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帶動財政收入快速增長。與此同時,物價上漲使相應以現價計算的財政收入增長較快。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宏觀稅負不是很重。但老百姓普遍感受到稅負的壓力,這主要與國家財政支出的結構有關。

我國財政支出的問題在於不夠公開透明,對於財政支出我們需要建立有效的法律機制,能夠讓納稅人監督。

■ 網友「微」觀

「民富才是真的富」

@郭鋒-金融與法律(中國法學會證券法學研究會會長):在不能制約政府權力的時候,還是少收點稅吧,民富才有真正的國富。

@施正文:我國現在共有稅種19個,但真正以法律形式徵收的只有3種,即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車船稅,而占整個稅收收入40%的增值稅等其他稅種,都是以暫行條例來發布的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4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10-1 13:56 | 只看該作者
多項稅  負隱藏於商品價格中 層層轉  嫁消費者
2011年05月17日05:05新京報

多數人的稅單集中在「工資」一項;專家建議引入綜合制,考慮納稅人的家庭負擔等

■ 專題動機

解密稅負困局

近期,個稅法修正案網上徵求意見正如火如荼。與此同時,有關個稅起征點調整的討論引起廣泛關注。

個人所得稅改革經歷長達數年的討論之後,終於實現了開門立法。4月25日開始,個稅法修正案在全國人大網站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截至目前收集意見已超過20萬條,超過2009年以來20部法律徵集意見數總和。

國外「納稅人」的概念等同於「公民」,突出的是納稅人對政府的義務和權利。而以流轉稅為主要稅種的中國,很多「稅」被隱蔽在了商品的價格之中。你知道自己每月納稅多少嗎?你知道什麼時候會納稅嗎?本專題將一探「納稅的名堂」。

5月5日,廣東珠三角二線城市裡的房地產銷售策劃楊先生,收到了他上一年的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單。

「打開看了一下自己去年交的稅真不少,都到了五位數了,至少夠咱一家三口到境外豪華旅遊一趟,真的希望個稅改革快點到來,讓我們在萬稅之國生活好點。」楊先生說。

稅單上的「工資稅」

近期,廣東地稅部門開始陸續向該轄區內納稅人郵寄上年的個稅完稅證明。在這份完稅證明中,和多數人一樣,楊先生的個人所得稅集中在「工資、薪金所得」一項,該項分列了去年12個月的個人所得稅繳納情況,而其他分列項全是空白。

據悉,我國現階段實行的個人所得稅制是分類稅制,個人所得稅有11項收入所得,除了所服務的公司幫助員工代扣代繳的工資,還包括勞務報酬所得、報酬所得、財產轉讓或租賃所得等10種。

當前,由於征管方式的落後,個人所得稅中其他收入尤其是高收入者的收入難以嚴格征繳。數據顯示,工薪所得項目個人所得稅收入在個人所得稅收入中的佔比2009年上升至63%,而涵蓋高收入人群的「其他徵稅項目」,如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等項,貢獻率僅佔11%。

央行顧問李稻葵近日指出,當前個稅設計非常不合理,甚至可以稱之為「弱智」,事實上已經淪為工資稅。

本次個稅改革討論當下,多為專家呼籲引入綜合制,即綜合考慮納稅人的各項收入和支出,如家庭負擔等。早在2003年,中央文件中就已明確個人所得稅「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改革方向,但改革遲遲沒有起步。

稅單外的流轉稅

楊先生的真實稅負,並不僅僅體現在這張個人所得稅稅單上。與其他消費者一樣,他們在消費每筆服務和商品中,都需要繳納各種區別間接稅,而且間接稅的稅負比直接稅稅負更大。

清華大學EMBA教授梁小民近日撰文稱,政府就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上調至3000元徵求意見。這當然是一個好消息。但個人所得稅在我國的稅收中僅佔7%,我國更多的稅收是看不見的稅收,隱蔽在商品價格之中。

目前我國共有19個稅種,如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印花稅、契稅、煙草稅、關稅、車船稅等等,貫穿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財政部數據,去年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只佔稅收整體的6.6%,而流轉稅的比重占稅收收入的七成以上。這意味著,納稅人需要繳納的很多稅,是看不到的流轉稅,並沒有反映在楊先生的稅單上。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表示,大量的稅收含在商品價格當中會有兩方面影響:一是生活必需的消費品,窮人和富人都需要消費,那麼按照所納稅款和收入比例來看,窮人的比例比富人高得多;二是可能推高商品售價,較高的含稅價格不利於擴大消費。

部分財稅專家呼籲降低間接稅比重。財政部科研所所長賈康曾表示,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降低間接稅比重,社會已有迫切的需要。中國社科院財貿研究所所長高培勇也稱,在稅收改革方面,我國應逐步解決現有間接稅帶來的不利影響,擴大直接稅的比重。

■ 焦點

稅負到底重不重?

楊先生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單上的納稅額,加上其平時消費中隱形的間接稅,綜合構成楊先生的真實稅負水平。那麼中國的稅負到底重不重呢?

5月初,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發布了中國稅收風險研究報告稱,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目前稅負水平高於中上等收入國家,大口徑宏觀稅負水平過高。

《福布斯》2009年底公布的全球稅負痛苦指數中,中國內地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法國。此前中國多次在該榜單中位於前列。中國財稅部門曾多次澄清解釋,但仍未釋解公眾疑惑。

所謂宏觀稅負,即一國的政府對財富的持有和一國經濟的比值。每年全國「兩會」上,財政部需要提交給全國兩會上一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和下一年預算草案報告。除了預算內的公共財政預算,按照中財報告,大口徑稅負即還包括預算外收入、社會保障金收入,以及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以各種名義向企業和個人收取的沒有納入預算內和預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比如每年大額的土地出讓金。

上述中財報告也提出,從財政支出角度看,中國宏觀稅負的水平和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存在著一些不對稱,確定一個合理的稅負水平是優化中國宏觀稅負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 鏈接

個稅起征點3000元引爭議

截至目前,個稅法修正案公開徵求意見已超過20萬條,意見主要集中在起征點是否合理,以及稅率是不是過高等方面。

根據個稅修正案草案,將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即免征額)從目前的每月2000元提高至每月3000元。但多位學者認為,根據目前的通脹水平,這一幅度「明顯偏低」。

據此前《南方日報》報道,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表示,個稅調整后,工薪所得納稅人佔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將由目前的28%下降到12%左右。

多位學者建議,免征額應至少提高至每月5000元。財政部也曾表示,個稅免征額若上調到5000元,則只有3%的人納稅,這個稅存在的意義就不大了。

此外,草案擬將現行工薪所得9級超額累進稅率修改為7級,取消15%和40%兩檔稅率,擴大5%和10%兩個低檔稅率的適用範圍,並擴大了最高稅率45%的覆蓋範圍。

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系教授陳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徵收級數從9級調整為7級,仍然偏多。他認為,個稅級差過多過密,將加重個人收入增加時承擔的邊際調整,不利於鼓勵勞動者增加收入。

難躲間接稅 低收入者稅負可能更高

起征點上調后,月入3000元可免繳個稅;中低收入者間接稅稅負占收入比重較高收入者更多

只要消費商品和服務,消費者一般都要按比例繳納間接稅,廠商可以通過商品和服務加價的方式將稅收轉嫁給消費者。

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首席教授李煒光表示,在生產領域,生產企業可通過加價的形式,將流轉稅轉嫁出去,究竟能轉嫁多少,由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不同商品的供求關係綜合決定,有可能全部都轉嫁給消費者,也有可能轉嫁一部分,但是銷售比較正常的商品,大致都沒有什麼轉嫁給消費者的障礙。在流通環節也是如此,流通環節越多,就越可能增加商品售價,層層轉移稅負。

儘管理論上可以計算出,李棟的流轉稅稅負高達234.4元,但由於商品經過多個層次的流轉,很難計算出這些流轉稅多大比例轉嫁給了消費者。

李煒光稱,中國稅制改革最艱難的戰場就在流轉稅領域,但要解答「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擴大國內消費、改善收入分配等重大命題,這場改革攻堅戰就不得不打,而且刻不容緩。

間接稅隱身於每一筆消費中

雖然16.55元的個人所得稅負擔,相對而言並不是很重,但實際上,李棟的真實稅負水平不止於此。按照財稅部門的統計,個人所得稅收入占我國總稅收的比重僅為7%左右,消費者並不熟悉的流轉稅佔了絕大部分。由於低收入者需要將可支配收入絕大部分甚至全部,用於生活的基本開支,因此中低收入者所承擔的稅負和他收入的比例,要高於高收入者為基本生活所承擔的稅負與其收入的比值。

本次個稅改革方案中最引人注意的變化,是「起征點」將從2000元調整到3000元。這一調整讓不少中低收入者欣喜。但是,如果該方案最後獲得通過,月入3000元就真的不用繳稅了嗎?我們以一名月入3000元的納稅人為例,通過研究其收支情況發現,月入3000元儘管可能免除個稅,但其間接稅的稅負並不低,而且從基本生活層面考慮,相對於中高收入者,3000元收入階層消費者的稅負更重。

經濟學家茅於軾曾形象地描述,大多數人並不明白自己在繳稅。事實上任何一樣消費,不管是在超級市場買東西,還是用電交電費,打電話交話費,裡面統統都有稅。只不過你不知道而已。

作為社會新人,李棟幾乎要將每月2331元可支配收入,全部用於生活支出。在他每筆採購商品或者服務的支出中,都不同程度地繳納著各種流轉稅。我們來看一下李棟每月開銷的賬單。

當前北京民用燃氣單價為2.05元/立方米,李棟平均每月使用量為10立方米,當月需要繳納20.5元的燃氣費。一立方米的天然氣中,主要涉及的流轉稅為增值稅,和增值稅的兩個附加稅。

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個稅種。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是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附加稅,只要交了任一種,就要同時交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這兩個附加稅是用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作為基數乘以相應的稅率,算出應交的附加稅金額。

天然氣的增值稅稅率為13%,每立方米的天然氣中,含有約0.24元的增值稅,和約0.02元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10立方米可涉及約2.4元的增值稅和約0.2元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北京自來水的單價為4元/噸,按照李棟一個月平均10噸的用水量,自來水賬單為40元。適用的增值稅稅率也為13%,那麼每噸水中含有增值稅約0.5元,和約0.05元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10噸用水量中,包含增值稅約5元,以及約0.5元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按照李棟一個月平均用電量100度,當月電費為48.83元。電適用增值稅稅率也為13%,因此每度電的增值稅為0.06元。100度電可能涉及的增值稅為6元,和0.6元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日化用品若以每月20元計算,其中含有增值稅2.9元,以及0.29元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李棟每月在吃飯上的花銷是1500元,其中包含的流轉稅為營業稅。營業稅是對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徵收的一種稅。當前服務業的營業稅率為5%,也就是說1500元的吃飯支出中,含有75元的營業稅,7.5元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交通費300元。打車過程中,除了涉及營業稅,還包括車船使用稅、強制險費用、燃油稅等各種稅費,僅估算營業稅按照3%的稅率、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為9.9元。

李棟每月還有100元左右的煙錢。首先煙草中含有增值稅,適用增值稅稅率為17%,那麼增值稅為14.5元。另外煙草作為特殊的消費品,還需要繳納一定的消費稅。消費稅是在對貨物普遍徵收增值稅的基礎上,選擇少數消費品再徵收的一個稅種。捲煙批發環節還加征了一道從價稅,稅率為批發價的5%。

以最高56%的稅率計算,稅基為售價減去增值稅部分的價格,煙草的消費稅約為52.16元。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的稅基為兩稅之和,為6.67元。三項相加,共需要繳稅73.36元。

給女友買化妝品100元。其中增值稅為14.5元,其次化妝品也需要繳納一定的消費稅,稅率為30%。100元的化妝品中有25.65元的消費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為4元。化妝品的各項流轉稅之和為44.15元。

此外,李棟每月在上網、通訊上的花銷大概200元。其中包括營業稅6元。加上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約為6.6元。

從上述支出詳單中可以看出,即便新的個稅方案通過,李棟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是他承擔的間接稅,可能高達234.4元。

由於低收入者需要將可支配收入絕大部分甚至全部,用於生活的基本開支,因此中低收入者所承擔的稅負和他收入的比例,要高於高收入者為基本生活所承擔的稅負與其收入的比值。

起征點上調 低收入者獲益

「月入萬元繳稅6600」的帖子曾在網上大肆傳播,但網友誤將「三險一金」也算作稅負。實際上,「三險一金」仍屬於福利保障,並非個人承擔的稅負。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這部分也應該稅前扣除。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5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10-1 13:58 | 只看該作者
來到日本后才知道
中國幾十年前就有消費稅
而且高達17%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6
zjd713 發表於 2011-10-1 16:50 | 只看該作者
的確,胡溫上台後中國民生的提高非常快,以前還不覺得,前幾天和國內鄉下幾個親戚談到,醫療、農業等話題時,沒想到變化這麼大。。。。但就一個「農合」就解決了大多數農民的看病問題。。。不過農民的意識還是需要提到啊,一年10元RMB都很多人不願意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7
zjd713 發表於 2011-10-1 16:52 | 只看該作者
Hanxin 發表於 2011-9-30 21:58
來到日本后才知道
中國幾十年前就有消費稅
而且高達17%

暈。。。你懂什麼叫增值稅嗎?你還真把無知當可愛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平安10 發表於 2011-10-2 02: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1: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