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舉世矚目天宮一號將連接三艘神舟飛船 建空間實驗平台

[複製鏈接]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jd713 發表於 2011-9-24 12: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年09月21日03:00  大洋網-廣州日報

 舉世矚目的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在即,這標誌著我國將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我國航天技術又上新台階!本報記者前日起趕赴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現場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發射全程進行連續報道,敬請讀者關注。

  文/本報特派酒泉記者武威 實習生閻冰

  「天宮一號」

  下周擇機升空

  昨日上午,「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合體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順利轉運至發射塔,進行發射前測試。「天宮一號」將於9月27日至30日擇機發射。為了見證中國開啟空間實驗室發射的這一歷史時刻,本報特派記者前晚星夜兼程抵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跟蹤採訪報道「天宮一號」的發射全程。雖然當地最低氣溫已經降到攝氏3度,但這顯然無減國人對「天宮一號」發射的關注和熱情,在酒泉食肆,「天宮一號」月底發射的消息一出,就成了不少人談論的焦點。

  2003年起,本報記者多次來到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先後報道了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的成功發射,發回大量生動翔實的獨家報道。與此同時,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本報也特派記者專程採訪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我國登月工程的發展歷程由此也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眼前。本報一次次堅持不懈的報道,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屢攀高峰,令國人振奮。

  星箭組合體耗時70分鐘

  移至1.5公裡外發射塔架

  昨日,「天宮一號」星箭組合體將從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這座恢弘的「閨房」中掀開蓋頭,走向發射塔架,開啟中國建立空間實驗室的征程。航天城通往發射場10公里的各個要道上,軍警設卡蹲哨,處處戒備森嚴。

  「天宮一號」亭亭玉立含笑靜候,正前方1.5公里處的發射塔則張開懷抱殷切期待。轉運軌道兩側,上書「分秒不差、一絲不苟」字樣的匾牌昭示著航天精神。發射塔下,由上千官兵和觀眾組成的「迎親」隊伍排列成方陣,端坐在軌道盡頭見證即將到來的激情時刻。

  在1.5公里的征途上,承載著「天宮一號」的活動發射平台足足行進了70分鐘。全副武裝的衛士登上轉運車護送,數百人的特殊「送親」隊伍徒步尾隨或相伴左右,直至與「迎親隊伍」會合。

  「天宮一號」轉運期間,數百名攝影專業人員和攝影愛好者用鏡頭記錄了這段歷史時刻,所有觀眾無不為此壯觀景象和祖國航天科技的發達由衷自豪。「太美妙了!」一位六旬老人熱淚盈眶地說。

  「往常的轉運過程約在一個半小時左右,這次轉運的時間最短。」發射場一位技術人員向記者進行了這樣的對比介紹。 據專家介紹,轉運時間縮短,也是航天科技日趨成熟的表現。

  將連接三艘神舟飛船

  建載人空間實驗平台

  「天宮一號」是我國首個空間實驗室的名稱,它將分別與隨後發射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對接,從而建立第一個中國空間實驗室。

  據了解,運載「天宮一號」升空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已經針對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時發生的火箭故障原因,採取了相應的完善措施。

  「天宮一號」將完成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之後發射「神舟八號」飛船,實施無人自動交會對接試驗。「天宮一號」飛行的主要任務是,為實施航天器空間交會對接飛行試驗、突破和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提供交會對接目標,初步建立長期無人在軌運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載人空間試驗平台,為空間站研製積累經驗。

  「天宮一號」

  登上發射平台流程表

  上午8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重達350噸的廠房大門次第開啟,「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長征-2F運載火箭組合體在活動發射平台的承載下緩緩移動至總裝測試廠房門口。

  上午9時:承載「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征-2F運載火箭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台底部各部件「任務交接」:安裝在平台四周底部的8隻「千斤頂」漸離地面,每4隻為一組、安裝在平台底部四角的16隻輪子完全承重,承載「天宮一號」星箭組合體,沿著相距約25米的軌道,以每秒約18米的速度勻速向發射塔移動。

  上午11時10分:「天宮一號」星箭組合體向發射塔靠攏,與發射塔並肩矗立於發射塔南側,航天技術人員隨之進行定位等技術處理。

  上午11時35分: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發射塔底部兩側展開的兩支巨型塔臂以發射塔為圓心,像大鵬展翅般緩緩向火箭助推器和火箭一級箭體合攏。

  上午11時48分:隨著一聲清脆的碰擦聲,高度約有三層樓高的塔臂合攏,將助推器和火箭一級箭體包裹得嚴嚴實實。隨後,發射塔中段兩側對應的三雙紅色擺桿分別向二級火箭圍攏,緊抱箭體。

  上午12時:發射塔上段約兩層樓高的兩支塔臂如小鳥展翼般合攏,圍裹火箭二級箭體。至此,「天宮一號」與發射塔在寬敞而特殊的「洞房」中「牽手相擁」,「天宮一號」星箭組合體順利完成轉運。

  今後幾天:發射場將陸續進行目標飛行器、火箭功能測試和器箭地聯合測試等工作,進行最終狀態的檢查和確認。加註燃料之後,「天宮一號」將於本月27日至30日擇機實施發射。

  核心技術:

  以時速28000公里實現

  空間交會對接難度很大

  「天宮一號」發射后,我國將再發射無人飛船「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進行無人自動對接試驗。2015年前,再陸續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此次發射「天宮一號」,其核心任務就是試驗空間交會對接。

  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難度很大,因為空間實驗室體積都比較大,在太空中的空間實驗室和太空梭都是高速運行的,時速達到28000公里以上,在對接過程中,如果計算不準,就可能發生飛船相撞事故。

  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神七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張建啟此前曾透露,中國在神八、神九、神十任務中,將突破無人與有人飛船對接技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分為三步走計劃,目前我國已經完成了第一步——航天員上天;第二步是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實現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併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

  內部結構:

  實驗艙資源艙各有用途

  「天宮一號」實際上就是空間實驗站的雛形,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可保證艙壓、溫度、濕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生存條件,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錐段安裝再生生命保障等設備。實驗艙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為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為飛行提供能源。

  太空試驗:「神九」飛船或將搭載飛行員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建啟此前接受採訪時透露,「天宮一號」重達8噸,採用了全新設計和許多新技術,使用壽命兩年。除了試驗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天宮一號」飛行器還有其他兩點技術關鍵,第一是補加,就是為飛行器補給推進劑、空氣、水、食品等;第二個關鍵則是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

  全國政協委員、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透露說,神舟八號是無人飛船,神舟九號、神舟十號是載人飛船,將搭載2到3名航天員。屆時,飛船上不排除搭載來自台灣的種子。

  聞新鏈接

  嫦娥二號百萬公裡外

  將探測數據傳回地球

  據新華社電 記者今日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我國第二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二號成功從172萬公裡外深空傳回第一批科學探測數據。

  目前,嫦娥二號衛星狀態良好,各類飛控事件執行正常,剩餘推進劑約115千克。根據工程總體安排,將於近日擇機再次開啟部分有效載荷,執行科學探測任務。

  據悉,嫦娥二號衛星預計將飛行至明年年底,為我國即將建成的深空測控站提供空間測試和校驗目標,進一步驗證我國遠距離測控能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0: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