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時代科技成果獲2011年拉斯克獎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9-14 20: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2011-09-14 08:44:48  【中華雜談】


    屠呦呦獲2011年拉斯克獎 獲獎理由是發現青蒿素屠呦呦獲2011年拉斯克獎

    獲獎理由是發現青蒿素

   
    2011年拉斯克獎日前揭曉,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其中的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

    迄今為止,共有超過300人次獲得拉斯克獎,而其中有80位在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所以該獎項也被看作諾貝爾獎的「風向標」。

    發現青蒿素的艱難歷程!

    (2009-08-17 12:50:06)

    上了一定年紀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過去瘧疾多發的情景。

    因為肉眼看不見的瘧原蟲在血液里的鼓搗,病人的癥狀相當痛苦。高熱起來,恨不得把衣服全脫光了都還不解熱;發起寒戰來,幾床被子壓著依然感覺寒氣透骨。幾番折騰下來,病人非常虛弱,時間長了,病人就會變得骨瘦如柴,有的甚至因此而丟了性命。

    其實,瘧疾算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疾病。我們的先人對它還是有一定辦法的。在晉代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中就有關於瘧疾的治療方葯,原文如下: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意思是,用一把青蒿,以二升的水浸漬以後,絞扭青蒿,取得葯汁,然後一次服盡。可別小看這幾句話,它說明,我們的古人對於青蒿截瘧已經有了很深入的認識。

    歷史的車輪緩緩地駛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時代,一個曾經積貧積弱的國家以一個嶄新的形象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很多國家和民族為新中國送來了祝福和讚歌,但也有不少國家因為種種原因對新生人民政權採取敵對態度。於是,世界上幾個社會主義國家變成了親如兄弟的好朋友。這其中就包括和我們緊鄰的越南。

    1959年,越共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統一越南,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組織武裝顛覆。1961年5月,應南越吳廷琰政府要求,美國肯尼迪總統派遣了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標誌著越戰的開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前蘇聯和中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全力以赴地支持北越政府。越戰逐步升級,越打越烈。60年代中期,除了提供大批物質金錢支援越南北方政府以外,中國政府派遣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秘密入越參戰。因為越南叢林茂密,瘴氣瀰漫,加上行軍艱苦,戰鬥激烈,戰士們紛紛感染瘧疾,其中惡性瘧疾死亡率極高,極大地影響戰鬥力。但是當時抗瘧特效藥氯喹已經產生抗藥性,醫護人員對戰鬥人員大量減員一籌莫展,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對此十分關注。與此同時,越共軍隊也因患瘧疾大量減員,越共中央胡志明主席請求中國政府代為研究尋找能替代氯喹治療瘧疾的新葯。

    1967年5月23日,毛澤東主席下令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研究工作,要尋找能夠替代氯喹治療瘧疾的新葯。周恩來總理直接參與,國務院專門成立「5.23」辦公室。衛生部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山東省中醫藥研究所、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等數十家國家級和省市級的研究機構在各大軍區所屬的「5.23」辦公室領導下,承擔了這項當時較為秘密和重大的科研工作。1967年5月至1972年底的五年中,各地承擔5·23項目的科研人員把中醫藥老祖宗幾千年留下來的瓶瓶罐罐翻了個底朝天,檢驗了無數的中草藥治療瘧疾的成方、單方、驗方、秘方。花掉大量的人力物力,結果還是沒有突破性進展。

    1969年1月21日,中醫研究院任命在科學研究上已經嶄露頭角的北大生物藥學專業畢業生屠呦呦為科研組長,參加『五二三』項目。造化弄人,也許連屠呦呦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樣一項任命,最終成就了屠呦呦作為青蒿素第一發明人的盛譽,也成就了新中國在中藥研究領域的歷史性突破,當然,更成就了成千上萬需要青蒿素治療的嚴重瘧疾患者。

    在此之前,國內其他的科研機構已篩選了4萬多種抗瘧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藥,未能有令人滿意的發現。屠呦呦決定,首先系統地整理歷代醫籍。她還四處走訪老中醫,就連單位的群眾來信也仔細地翻閱了一遍。由此,她專門整理出了一本《抗瘧單驗方集》,包含640多種草藥,其中就有後來提煉出青蒿素的青蒿。不過,在第一輪的藥物篩選和實驗中,青蒿提取物對瘧疾的抑制率只有68%,還不及胡椒的效果好。在其它科研單位彙集到「五二三」辦公室的資料里,青蒿的效果也不是最好的。在第二輪的藥物篩選和實驗中,青蒿的抗瘧效果一度甚至只有12%。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青蒿並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

    青蒿在中國民間又稱作臭蒿和苦蒿,屬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國南北方都很常見。古代多部中醫藥著作都有關於青蒿可以治療瘧疾的記載,很多地方老百姓的土藥方也都用青蒿來對抗瘧疾,並且收效顯著。

    為什麼在實驗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瘧疾呢?是提取方法有問題?還是做實驗的老鼠有問題?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獻搬了出來,一本一本地細細翻查。有一天,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中的幾句話吸引住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為什麼這和中藥常用的高溫煎熬法不同?原來古人用的是青蒿鮮汁!

    「溫度!這兩者的差別是溫度!很有可能在高溫的情況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壞掉了。如此說來,以前進行實驗的方法都錯了。」屠呦呦立即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進行實驗,她在60攝氏度下製取青蒿提取物。在實驗室里,她觀察到青蒿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

    後來,對於瘧原蟲有著良好抑制作用的青蒿提取物結晶就被命名為「青蒿素」,並且很快通過臨床驗證,對於奎寧容易產生抗藥的惡性瘧疾等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

    儘管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我國沒有獲得青蒿素的知識產權,因此,這樣一個對全世界而言都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發明並沒有給我們國家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但畢竟,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泱泱大國,我們用中醫藥寶庫里的豐富知識和實踐,為人類健康和保健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這是應該永遠引以為豪的。

    歷史上的有些發明也許就是這樣,和一些人擦肩而過,和另一些人在峰迴路轉后又重新相遇。但正如數學家華羅庚所言:「機會只給那些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精神的人。」

    .

    青蒿素結構的測定與全合成經過

    http://www.39kf.com/medicine/pro/yxyj/2008-12-03-534792.shtml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5: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