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大獎,離諾獎只有一步之遙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1-9-14 19: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新京報                     2011-09-14 09:00:01 


  屠呦呦 女,生於1930年12月,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突出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獎的獲獎名單揭曉,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這也是至今為止,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大獎,離諾獎只有一步之遙。

  記者登錄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網站,但該網站並沒有公布屠呦呦獲獎的相關信息,工作人員表示,由於正式的頒獎典禮還沒有進行,所以並未更新。

  昨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在科學網上發博客詳細介紹了屠呦呦和她的青蒿素。饒毅認為,儘管在青蒿素到底是誰先發現的,曾引起爭議,但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這一步,至今被認為是當時發現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關鍵所在。

  昨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屠呦呦的同事表示,由於拉斯克獎頒獎在20日左右,記者電話期間,屠呦呦已經在飛往美國的飛機上。「她基本上每天還來上班,特意囑咐了,年紀大了,不讓隨意把電話外給。」其同事說,不便於透露其他情況。

  屠呦呦獲獎也引發了科學界的討論。不少學者認為,屠呦呦今年80歲高齡,其履歷除了發現青蒿素之外,關於她的介紹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她的成就與袁隆平的水稻一樣獲得世界承認。

  「拉斯克獎」被看作是諾貝爾獎的「風向標」,素有「美國的諾貝爾獎」之譽。1997年以來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中,近一半也是拉斯克獎得主。

  ■ 成就

  失敗190多次后提取青蒿素

  青蒿素是從中藥黃花蒿中提取的一種抗瘧成分,具有抗白血病和免疫調節功能。

  上世紀60年代初,全球瘧疾疫情難以控制。此時正值美越交戰,美國政府稱,1967—1970年,在越美軍因瘧疾減員80萬人,瘧疾同樣困擾越軍。美國不惜投入,篩選出20多萬種化合物,最終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瘧新葯。越南則求助於中國。

  1967年,中國正處於「文革」時期,毛主席和周總理下令,聯合研發抗瘧新葯。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開「全國瘧疾防治研究協作會議」, 「5·23」就成了當時研究防治瘧疾新葯項目的代號。

  遍布全國60多個單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員開始研發抗瘧新葯。中藥部分的不同研究小組開始嘗試多種中藥,包括常山、烏頭、烏梅、鱉甲、青蒿等成千上萬種中藥,篩選出的4萬多種抗瘧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藥,均未能有令人滿意的效果。

  1969年,39歲的屠呦呦加入「5·23」。她從整理歷代醫籍開始,四處走訪老中醫,編輯了以640方中藥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繼而組織鼠瘧篩選抗瘧藥物。

  經過200多種中藥的380多個提取物篩選,最後將焦點鎖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實驗發現,青蒿的抗瘧效果並不理想。

  但歷史記載認為青蒿確實可以治療瘧疾,並且收效顯著。屠呦呦認為,很有可能在高溫的情況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壞掉了。她改用乙醚製取青蒿提取物。

  1971年10月4日,經歷了190多次的失敗之後,在實驗室里,屠呦呦終於從中藥正品青蒿的菊科植物的成株葉子的中性提取部分,獲得對鼠瘧、猴瘧瘧原蟲100%的抑制率。

  ■ 焦點

  青蒿素髮現者曾存爭議

  「文革」期間,有幾年相當大量的科學刊物完全停刊。無論是論文還是報刊上的文章,有段時間幾乎都不標明作者,特別是個人作者,要麼不標作者、要麼用集體作者(如「青蒿素協作組」、「胰島素合作組」)。不標明作者對以後確定科研工作的功勞帶來較大困難,這也是青蒿素成就歸屬有爭論的原因之一。

  同時,北京的青蒿素、山東的黃花蒿素和雲南的黃蒿素初步被認為是相同的藥物,三個地方誰先發現青蒿素引起爭議。當年參與「5·23」任務的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吳毓林2009年發表文章「青蒿素———歷史和現實的啟示」一文中強調「青蒿素的發現是團隊協作的成果」。

  媒體採訪屠呦呦問及「到底是誰是發現了青蒿素」時,她本人表示,看《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一書就知道。該書的序言(三)中,表述為屠呦呦是青蒿素的第一發明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是青蒿素的第一發明單位。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4: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