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天之道」和「人之道」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9-11 18: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1-9-7 12:00:05   CHN強國論壇

作者  180度時差


老子說: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意思是說如按自然規律,應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如按社會法則卻不然,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

老子畢竟是老子,可以讓孔聖人恭恭敬敬之人的眼光就是不一樣。在兩千五百年前,他就看穿了社會矛盾的根源:少的更少,多的更多,少的要奉獻給多的,有餘的會壓榨不足的。

突尼西亞和埃及就是因為幾乎相同的原因而出現社會動蕩。統治者撈足藏滿了,被貧困、失業和通脹三把屠刀屠宰的都是社會的不足者。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之下,他們選擇了走上街頭造反。導致獨攬政權三十年的穆巴拉克黯然下台的埃及人似乎比當年十月革命時佔領彼得格勒的起義工人還多。倘如穆巴拉克行的不是「損不足以奉有餘」的人道,而是行「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天道,無人會去街上湊熱鬧。偶然有事,最多是幾個哈著酒氣的流氓混混。

假如當年俄國經濟不是瀕於崩潰,不是物價飛漲和食物短缺,不是老百姓處於飢餓或半飢餓的狀態;列寧的口才再好,也鼓動不起那麼多的人起來造反。在任何改朝換代的進程中,鼓動者多半會以天道自居,造反者多半是社會的不足者,天道對不足者有絕對的吸引力。從1917的十月革命到1991年的八月政變,紅色蘇維埃的建立和倒台竟然源於相同的力量:社會不足者的湧向街頭。
由此可見,天道不過是理想,人道永遠是現實。

老子提出的解決之道,就如那個「道」字一樣,看似很實,其實極虛。直到兩千五百年後的今天,仍舊象空氣一樣地游來盪去,最多是鑄成一座銅像讓人瞻仰。他說:「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意思是說:誰能夠用多餘去補天下人的不足?只有有道之人方可做到。因此,有道之人有作為而不佔有,有成就而不居功。其不願意顯示自己的賢能。換成老子的另一個說法就是「上善若水」。

放眼歷史,有幾個有作為不想佔有,有成就不想居功之人?有幾個有上善之功又若水般低調之人?即便有,多半是山外高人,而不是位高權重之人。這樣的人就是想行天道,因為無權也無法造福眾生,滋潤萬物。

就說老子,公元前516年周朝覆滅,55歲的老子逃回家鄉,和無數低下的不足者一樣,自己的生計都成問題,如何能行「上善」?孔子曾把老子比做為深不可測的龍。即便是龍,一旦到了田埂上,到了草屋裡,又有何用?象水一樣地「善利萬物而不爭」只能是一種境界,一種至今無人能達到的境界。若水者無法行上善,有能力行上善者絕對不會甘於做「不爭」之水,歷史上有哪個皇帝是靠「不爭」而能上位的?又是靠 「不爭」來站住腳跟的?

反過來說,老子有此說法,是因為其不處於高位。一旦他也握有權柄,也未必會延續自己的說法,或許也會把自己的「人道」視為理所當然的「天道」。甚至會提出「上善若山」,山都是「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或者會提出「上善若花」,花都是要爭奇鬥豔的。武則天也信奉黃老之學,但是如果「不爭」,她如何和宮裡的女人爭皇后之位?又如何和天下的男人爭天下之權?
所以,天道不過是理想,人道永遠是現實。

對於歷代統治者來說,不管是道家的「無為」,還是儒家的「中庸」都是一種工具,都是一種行人道的工具。最聰明的統治者是在嘴上講天道,實際上行人道。俄國人和埃及人一樣,用了幾十年才看破這一層。

人類歷史就是一部「損不足以奉有餘」的歷史,將來還會如此。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6: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