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山萬里一夕至:解放戰爭的一次大規模蘇援

[複製鏈接]

3326

主題

3337

帖子

4782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ixgpzj 發表於 2011-9-10 11: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關山萬里一夕至:解放戰爭的一次大規模蘇援

  1949年入秋,第一野戰軍在蘭州戰役后,馬不停蹄,迅速擔負起進軍新疆的任務,郭鵬王恩茂所率領的2軍與羅元發張賢約的6軍被指定為進疆部隊,集結甘肅玉門、酒泉一線,整裝待發。1949年10月1日,在酒泉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會上,第一兵團司令員王震正式向部隊宣布了毛澤東、朱德關於向新疆進軍的命令。

  當時國民黨在大陸已經全面潰敗,除台灣、西南部分地區和新疆,全國大部分地區已解放,西北最有戰鬥力的馬家軍被消滅后,正如毛澤東所言「西北基本是走路和吃飯的問題」,新疆天山與甘肅河西走廊之間的數千里戈壁成為軍隊「奔赴祖國的邊疆」的主要障礙,同時,新疆的局勢極為複雜,國民黨政權與三區政府雖然表面上聯合,但雙方軍隊沿北疆中部的瑪納斯河對峙,國民黨軍雖有十幾萬人,但除了整騎一師外,有戰鬥力的部隊乏善可陳,整騎一師就是著名的馬家騎五軍,也就是圍剿西路軍時的主力馬步青的騎五師,1945年三區「暴亂」時入疆,當時三區武裝得知騎五軍進疆,攻勢立即停了下來。三區革命軍雖然只有數萬人,但有蘇聯背景,裝備精良,從歷史照片上,可以看到閱兵時部分隊列手中所持的清一色德普式輕機槍,其主要軍事幹部大多在蘇聯受過培訓,士兵以當地哈薩克,克爾克孜,塔吉克人為主,熟悉本地情況,有相當的社會基礎和戰鬥力,雙方處於誰也吃不掉誰的均勢之中,雖然三區政府與延安取得了聯繫,在政治上取得共識,但其內部成分複雜,有「東土」主張的不乏其人,只是當時迫於解放軍的強大壓力,還不敢公開扯旗,對此,蘇聯方面通過領事館向我方透露,希望迅速完成軍事部署,防止英國在新疆利用「東土」擴大勢力範圍。從國民黨內部來說,陶峙岳作為軍政首腦,並不能有效轄制馬呈祥、葉成等主戰派,實際的兵權在這些實力派手中,稍有不慎,就有火併的危險,必將給和平起義帶來極大困難,如果要靠解放軍千里迢迢趕來軍事解決,雖然不會再有大兵團作戰那樣的戰役,但也不是兩個軍的兵力所能承擔的,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給北京的電報寫道,「本省危機四伏,情勢嚴重,務希轉飭西來之人民解放軍兼程來新,以解危局,並慰人民之熱望」。 為了迅速以最快手段進駐新疆,軍委向一野調集了大批支援力量,除早已進抵玉門油礦的戰車5團(平津戰役后編成,蘭州戰役后趕到西北,實際只有一個營)立即向迪化(烏魯木齊)開進,又調入華東軍區2個汽車團、華北軍區1個汽車團,加上原有的國民黨聯勤第八補給區起義部隊的400餘輛汽車,駝峰兵團的600峰駱駝,以及集中兩軍騾馬組成的騾馬大隊,迅速啟程開赴新疆,按照原來的部署,6軍進駐南疆,2軍進佔北疆,王震考慮到南疆路途更加遙遠,更加艱苦,如部分部隊要穿越有「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且蘭州戰役6軍損失較大,又不是一兵團本身的老部隊,決定任務對調,2軍主力乘汽車直趨南疆重鎮焉耆,而6軍以空運方式,機降北疆迪化。

  蘇聯以租賃形式共提供了45架里-2型運輸機,首批空運至迪化的6軍軍部,軍直及17師部分連隊抵達后,立即從先期到達的戰車團手中接管了城市防務,戰車團的進疆是為對付各路騎兵較多的國民黨西北部隊的,其裝甲防護力及機動力在當時具有很大的震懾作用,但由於兵力很少,入城后只能防守幾處要點,每至入夜,市內機槍聲不停,搶劫殺人事件不斷,6軍前鋒抵達后形勢立即得到控制,整騎一師的部分部隊叛亂時,北疆已有足夠的兵力來鎮壓,6軍各部從11月6日起至1950年1月15日止,從酒泉空運哈密2908人,由哈密空運迪化9538人,合計12446人。迪化作為新疆首府和整騎一師的駐地,是掌握新疆局勢的最重要一環,從穩定民心,控制戰略要點的角度,6軍部隊乘飛機迅速進佔,是新疆和平解放得以順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且有了充分準備投入後來的剿匪作戰,避免了勞師遠征的被動,當然,由於運力所限,只有一大半部隊開了「洋葷」,騾馬大隊趕著牲口徒步進疆的部隊還是吃盡了千辛萬苦。

  1950年3月底,進疆部隊全部到達目的地,第一兵團團部駐迪化,司令員王震,政治委員徐立清,參謀長張希欽,政治部副主任曾滌;6軍軍部及17師駐迪化,軍長羅元發,政治委員張賢約;17師師長程悅長,政治委員袁學凱;16師駐哈密,師長吳宗憲,政治委員關盛志。由於當時的匪患及起義部隊叛亂主要集中在北疆,所以這支蘭州戰役的主攻部隊進疆后仍有仗可打,可謂百戰歸來不收兵。2軍部隊大部車運南疆,再以步行方式奔赴指定防區,2軍軍部及第4師駐疏勒,軍長郭鵬,政治委員王恩茂;第4師師長楊秀山,副政治委員曾光明;5師駐阿克蘇,師長徐國賢,政治委員李銓;6師駐焉耆,師長張仲瀚,政治委員熊晃,這支359旅老部隊,從此散布在天山以南,屯墾戍邊,繼續著南泥灣的光榮。

  這是我軍首次大規模長距離空運兵力,6軍軍部及部分部隊以後轉隸空軍,想必與這次成建制地空中體驗有關,從當時新疆的局勢來看,蘇聯的援助無疑是及時和有力的。如果提到解放戰爭(嚴格說是建國后)得到的蘇援,這才是有據可查的歷史,比什麼四野部隊手裡拿著什麼「波波沙」「莫辛納干」之類的杜撰真實的多,也比空喊國家利益現實的多,只是很少見持「老毛子援助中共打贏了內戰」高論的「高人們」提起,想必解放邊疆的使命和這種方式的效果任何人都難以否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6 22: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