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應堅持人民幣國際化戰略

[複製鏈接]

2244

主題

2484

帖子

3515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5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徽道孤魂 發表於 2011-9-8 23: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網易財經《意見中國--網易經濟學家訪談錄》欄目近日專訪了渣打銀行東半球研究總監兼亞洲區總經濟師關家明。他是金融市場化的支持者。他主張建立開放的金融體系,大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他如何看香港和內地的金融發展的前景?
  
  關家明是生根於香港的經濟學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對大陸的對外開放非常重要。副總理李克強訪問香港時表示,支持香港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這說明,大陸選擇以香港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橋頭堡,這對大陸和香港的金融業都有很大的影響。關家明對此非常關注。
  
  關家明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長遠的戰略,李克強的表態不只是對香港的支持,而是一個國策。關家明認為人民幣業務在香港發展非常快,「港幣存款現在是3萬多億的數目,人民幣的存款是5000多億,但是5000多億這個數目是過去兩年裡面增加了10倍,兩年加10倍的這麼一個速度。」但是港幣的地位不會受到影響。
  
  對於美債危機對香港金融的影響,關家明認為,港元不會脫鉤美元,因為,脫鉤美元並沒有什麼好處。港元也不會掛鉤人民幣,因為人民幣還不是國際貨幣。
  
  關家明對內地金融體系的評價是尚稱健康,但很多方面發展滯后,需要加快發展。
  
  關家明認為,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在這個時候如果也出問題的話,世界經濟的前景就更不樂觀。」但是,中國也沒有能力拯救歐美債務危機。中國只能發揮「補」的作用。「補的意思就是說,全球經濟不一定因此就進入衰退,因為我們的增量可以補充他們的減量,但不是說我們就可以挽救他們。從來沒一個地方的經濟問題是他本身去解決的,我們是幫不了多少。如果美債一天不減的話,我們怎麼補也補不了。」
  
  關家明主張,不要擔心熱錢流入,熱錢流入是可控的;更不要因此而停下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
  
  以下為訪談實錄:
  
  
  
  
  
  香港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網易財經:最近李克強副總理訪問香港的時候表態支持香港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你對這個怎麼看?
  
  關家明:這當然是一個好事,從中國以及香港以及全球的範圍來說都可以說是一個好消息。香港的情況比較簡單,第一個是確認了中央對這個市場發展的一個決心,第二也是對最近一段時間有些人說這個市場發展過快、過熱作為明確的一些反應。當然我們還要看一些具體的條例跟市場的反應,慢慢一步一步來。但是肯定在過去從2003年開始這個市場的發育,到當前這是一個階段性的發展。
  
  中國來說也是很重要,就是說它明確了長遠的一個政策,就是要發展一個離岸的人民幣市場,人民幣要走向國際化,人民幣要變成一個國際的儲備貨幣,這是很重要的,這對全球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信息。就是說這個不是一時一間的一個政策,也不單是對一個小地方香港的一個支持,而是一個國策。這個國策裡面是牽涉到中國怎麼看當前全球經濟,特別是在全球貨幣體系的改革方面的一個做法,一個反應。所以從三個方面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聲明。
  
  網易財經:你覺得對香港的金融業方面有什麼影響?
  
  關家明:長遠來說肯定它是影響是很深遠。就是說當前如果你看過去兩年的發展的話,這個市場已經是非常非常的快速,從不同的層面,比如說包括人民幣在香港的存款,以及新的品種,外匯市場的發育,這個都是每年以幾倍幾倍的增長。按照這個速度的話,三、五年之內有可能在香港的人民幣存款會跟港幣的存款差不多。港幣存款現在是3萬多億的數目,人民幣的存款是5000多億,但是5000多億這個數目是過去兩年裡面增加了10倍,兩年加10倍的這麼一個速度。
  
  當然還有一些人擔憂,到時候港幣的地位會不會受影響,我覺得這個完全不是一個問題。因為過去幾十年裡面,特別是1997年以前,外幣在香港的存款就已經比港幣在香港的存款多,這個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來說這個是很正常的一個情況,現在只是多了一個不同的貨幣,就是人民幣而已。
  
  網易財經:香港近幾年的經濟表現好像不是像上個世紀那麼為世界矚目,是不是說香港的經濟活力在某種程度上有些下降?
  
  關家明:一直以來,從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到現在,都有人說香港的經濟活力沒有了,實際上我們回頭看的話,每一次做這些推測的話,背後都有一些不太準確的一些看法,就是說香港只有一個模式,只有一種企業,一種行業,這個行業不發展的話,他往後就沒有發展。但是你從香港的歷史來說,我們從一個很簡單的漁村變成一個加工出口的地方,以製造業為主導變成服務業為主;從跟中國主要是做貿易,到現在做金融,一直到成為一個國際性的金融中心,都是差不多每10年改一次,這個改變還在不斷地發生。離岸人民幣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這是我們往後10年、20年裡面香港會發展的一個方向,但不是說就只是唯一的一個方向。
  
  外部經濟在不斷地改變,香港也在不斷地適應。香港的特性就是它的靈活性,它的適應的靈敏度。這個一天不改的話,實際上香港的活力就在。但是很多人說將來可以發展什麼,除了金融以外還有什麼可以發展?這個不是我們可以解答的,要靠市場來解答。只要市場裡面有那麼一個動力,他們就會找到他們的答案。
  
  網易財經: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在短期內成為亞洲的主流貨幣?
  
  關家明:首先要有一個想法,有一個準備,這是長遠的。長遠到什麼程度?不是三年、五年的事。第一次大戰以後,成為全球最大的一個經濟體,之後等了30年的時間,美元才是作為一個全球最主要的國際貨幣、儲備貨幣。以美國的情況30年的時間,以中國的情況,我們還不是全球第一大的經濟體,現在開埠的話可能時間還要更長,所以在這個方面我們心裡要有個準備,那個是非常長的一個過程。
  
  內地金融健康但發展滯后
  
  網易財經:你怎麼看內地的經濟和內地的金融制度?
  
  關家明:很難說。某一個程度里兩個是很不同的經濟體系。香港是一個很小的,開放型的一個經濟,從某個程度說,你也可以說是一個都市經濟的模式;中國大陸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它是很全面的,規模也大得多。不能單靠一個都市的發展,也不能單靠一個行業的發展,它是全面性的。而且它有一個特殊的歷史性,是從計劃經濟轉化到市場經濟。到目前為止雖然改革開放30多年,有很多領域市場發育還在發育的過程之中,這個跟香港的情況就是不一樣的。但是兩個地方之間的關係是越來越密切,這是逃不了的。
  
  同樣,也不單是香港跟中國大陸之間的經濟關係,也是中國跟全球的經濟的關係,香港只是一個帶頭的,或者一個橋頭堡的作用。這個發展不單是香港跟中國大陸經濟有了融合、整合的問題。有人說兩個地方一整合以後就沒有什麼特別了,我覺得這個不。因為中國跟全球的經濟還在整合的過程,香港還有一定的作用在裡面。
  
  網易財經:在你看來,你覺得內地金融領域最大的隱患是什麼?
  
  關家明:內地金融的發展是過程非常長遠,裡面的問題也相對比較複雜。我剛才講的,總體來說跟全國的經濟的發展也脫不開,就是說從一個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過程。金融經濟比較困難,就是說它不但是一個普通的、低層次的市場經濟的培育,我們在最近的金融海嘯裡面可以看見,就是最發達的一些國家,它們在這個領域裡面的掌握、管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金融是帶動所有其他經濟部門的一個關鍵部門,它裡面怎麼樣,哪個地方用市場,哪個地方用計劃去調節或者監管,這是不容易拿捏準確的。
  
  當前中國的情況,你可以說它的金融業的發展是相對比較健康,但是也還是維持在比較傳統的一些金融業的水平方面。比如說我們現在大部分的金融資產是在銀行的手裡,我們大部分的融資還是靠銀行系統,這個就跟一些比較發達的經濟是很不一樣的。比如美國,美國的銀行只佔不到一半左右的融資,它直接市場裡面的一些調節或者融資是相對比較重要,形式也不一樣。中國現在還沒有到那個階段,所以說它是很健康,也可以說,在我們當前的發展程度來說,它是相對健康。
  
  但是你說它已經很先進?也不能那麼說,單說某一方面,比如說中小企業的融資情況,當前的情況是我們對一些大企業的融資相對做得比較好,比較快。但是對中小型的企業相對比較落後,這個也不是說我們願意做不願意做的問題,也有歷史的問題,也有體制的問題。所以就是在整個金融業來說,你說總體是健康,但相對很多領域是需要發展的。
  
  港元不會脫美元掛人民幣
  
  網易財經:你剛才提到了美國,我們知道現在發生了美債危機,這對鉤住美元的港元來說有什麼影響?是否會存在港元和美元脫鉤的情況?
  
  關家明:這個可能性很小。不是說港元不能脫鉤,實際上你說港元要改到另外一種形式,就是不鉤,也可以,但問題是在這個改變裡面有什麼好處。我們知道港元跟美元掛鉤是1983年開始,那時候不是簡單的有些人說我們要勾就把它勾起來,因為市場的動蕩,社會上對貨幣匯率的信心不足,所以就把它掛上。掛上以後我們有一系列的政策跟安排去配合,每一個貨幣制度,你知道匯率制度都不能是單獨的存在,它是需要財政方面其他方面的配合的,這一整套的系列現在已經形成了相當比較完善的一個做法。這個體系能不能改,我剛才也講了是可以改的,問題是改了有什麼好處。
  
  說到人民幣上來,香港跟中國大陸的經濟相對緊密,應該掛的話也不應該掛美元,這個長遠來說是對的,但問題是現在時機還沒有成熟。很簡單地說一句,比如我們現在掛美元,美元在全球來說,雖然當前美國經濟那麼差,還是全球裡面相對比較重要的一個國際貨幣。某一天人民幣在可兌換性——也叫國際性,國際市場裡面它的地位跟美元相等的話,那時候改掛到人民幣才有意義。不然的話你改,從一個相對自由度比較大、可兌換性比較大,而且國際接受性比較大的貨幣,掛到一個相對比較小的貨幣,你有什麼好處?沒有什麼好處,這是第一條。
  
  第二條就是,你不掛的話可不可以?也可以。但問題是,我們看一些掛與不掛的分別。新加坡跟香港兩個相比,人說香港掛了以後就沒有貨幣政策的自由,所以你的通膨就上去,過去兩個月的通膨數據香港的確比新加坡高。但是往前再看的話,從去年開始一直到今年的年中,實際上新加坡的通脹的數字不比香港低,這也說明了在一個開放、小型的經濟體,你要用貨幣政策處理你傳統的一些所謂的通脹的問題是不容易的。我們在政策選擇方面是需要比較關注這一點。
  
  中國經濟局勢影響世界
  
  網易財經:你覺得美債危機基本的根源是什麼?對中國的經濟來說有什麼可借鑒之處?
  
  關家明:美債危機,很多人說是一個國債的問題,就是說當前美國政府能不能還債,這個實際上是一種過慮,但也是反映在背後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整個美國的問題不是國家借的錢太多,原來國家借的錢不多,後來因為金融海嘯出來以後,國家把私人部門的,特別是金融部門的、房地產的債券放到自己身上,所以國家的債項就增加,反而私人的債券相對比較小。這個在一般的金融風暴、金融海嘯裡面你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如果你出現金融風暴以後,特別是私人的機構信用出現問題的話,能解決問題的歸根到底是要減債。但在還沒有完全減債之前,政府作為一個最後的信用擔保,或者金融信用,它是把那個債項拿到身上,這個是可能有需要的。你看其他地方都是一樣。
  
  當前的美債問題,歸根到底不單單是一個美國財政的問題,而是美國整個經濟的借債率太高,它的儲蓄率太低,這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已經十幾年、二十幾年的事了。所以我們說要解決美債的問題,需要的時間是相對長的。我們亞洲金融風暴的經驗是5—10年的時間才可以減債,而且那個過程非常痛苦。在美國當前的情況下痛苦的實際上不多,但是慢慢的一步一步來。有人說因為美元是國際貨幣,它有那麼一個條件可以慢慢做,但是如果它慢慢做的話,就是說它需要的時間可能更長。當前已經過了兩年多,我看起碼還有兩年多的時間才可以把這個債務的情況相對比較好轉。
  
  網易財經:有一種說法,說中國可以挽救那些歐美的債務危機,你認同這個說法嗎?
  
  關家明:挽救是講得太過度了一點。你從全球的經濟來說,美國還是全球最大的一個經濟體,佔大概五分之一。中國從某些方面來說可以相對比較大,但是總體來說我們還不到10%,都不到美國的一半。從具體的數據來說,美國是一個17萬億美元的經濟,我們還是6萬億而已,一半也不到。雖然過去一年從增量來說,中國內容的需求增加了大概6000多億美金,這是等於美國跟歐洲的綜合還多一點點,從增量來說我們可能比他們多一點。就是說美國如果今年或者明年往後的一段時間,跟歐洲同樣的進入一些局部的衰退,它的增量減少的話,有可能我們的增量可以給它補一下。
  
  補的意思就是說,全球經濟不一定因此就進入衰退,因為我們的增量可以補充他們的減量,但不是說我們就可以挽救他們。從來沒一個地方的經濟問題是他本身去解決的,我們是幫不了多少。如果美債一天不減的話,我們怎麼補也補不了。
  
  網易財經:你認為中國經濟在整個世界經濟體系當中會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關家明:當前最主要的是穩定作用。在歐、美、日這些主要的經濟體還沒有完全恢復或者沒有完全解決他們的根本問題之前,肯定全球經濟還在不停地波動之中,包括金融市場,包括實體經濟。這個過程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兒,可能是更長的時間,日本已經過了20年。當然只是一個日本的話可能問題還可以控制,但現在是三大經濟體都出問題的話,這個過程是很困難的。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在這個時候如果也出問題的話,這個世界經濟的前景就更不樂觀,所以在這個方面我們能夠保持比較相對適度的一個穩定增長這個是很重要,不但是對全球經濟的增長,帶動他們的需求,以及我們一般人的信心,整個亞太地區的信心,這個都很重要。
  
  退一步講,全球經濟,你說三分之二是美國、歐洲跟日本,美國是14萬億的經濟,西歐、歐盟是12萬億,日本是5萬億,我們是6萬億,其他亞太地區加起來也是大概5萬億左右,這幾個比例一加起來你就知道為什麼那麼重要了。已經有三分之二的問題,三分之二的地方出了問題,剩下來的中國跟其他亞太地區是10萬億左右的一個比例,這個這一塊不穩的話,全球的經濟就非常的不樂觀。
  
  中國通脹不怪熱錢
  
  網易財經:你認為中國自身有沒有發生經濟危機的可能?
  
  關家明:每個經濟都會有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但問題是有多大。以當前中國的情況跟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相比,我們相對是好得多。第一個我們的債項不多,不但是國家的債務不多,私人部門的債務也不是太多。至於有些人說加上一些地方政府的債,銀行裡面有可能出現的壞賬,這個加起來跟現在美國、歐洲的情況相比,我們還是在它們比較低的水位裡面,這個是第一條。
  
  第二條就是我們經濟發展的動力還是非常強,這不但是一般的人的信心的問題,而且實際上有循序漸進的一些依託。我們在投資方面的需求還是很強;我們在消費需求方面也是非常強;我們的產品在海外的競爭力,還是有相當的競爭力。就是說從內部需求以及外部需求,對我們的產品還是有一定的需求在內,所以一下子我們要滑下去,我們如果做得到的話,要犯很多很多的錯誤才能做得到,這個是不容易的。
  
  網易財經:你覺得中國應該如何應對熱錢的流入?
  
  關家明:熱錢的問題我們要分開來講:首先熱錢這個定義不好定,就是怎麼才算熱?是短期的還是投機性的?過去一段時間裡面影響經濟最厲害的不一定是熱錢,這是我們總體內部貨幣的供應。最近一波通脹的問題,不但是在中國,整個亞太地區都一樣,通脹都上去了。但你看到底影響通脹的有多少是外來的資金,有多少是本地資金?相對來說本地資金的影響是相對比較大的。
  
  有如說是QE2、QE1造成了大量的一些工業國家的貨幣供應量,其中有一部分跑到發展中國家來,這個是肯定有的,但量有多大?實際上我們看資本的進出。過去兩年相比2006、2007年的時候不是特別多,實際上比2007年高峰的時候還是相對比較少。所以就是說我們大部分的原因,可以說是因為金融海嘯把我們嚇了一下,我們自己把我們內部的一些貨幣供應增長,增長得比一般的需求過多,所以相對出現一些通脹問題。
  
  往後我們如果真的有熱錢進來,這個也不是太難辦的一個問題。第一個我們門口是有關卡的,我們可以看緊一點;第二個他們來的時間,可以來,也需要能夠出去才會來。有些地方是用資本管制的方法,我覺得這個資本管制的方法不是不能用,就是用得小心一點會好一點。但如果真的有那麼多的熱錢進來我們可以管一下,這個也可以,完全可以做得到。有些地方是相對比較困難,比如香港、新加坡這些理論上比較開放的地方,它不能用資本管制的方法,但是還有其他方面的調控可以用。
  
  網易財經:人民幣的國際化是否有助於應對熱錢的流入?
  
  關家明:這個事實上也是在外面討論比較多的一個問題。為什麼當前國際金融那麼不穩定的情況,中國會選擇在這個時間裡邊推人民幣國際化?我剛才也講了,這個肯定是一個長遠的做法,不是一天兩天裡面的事,也不是應對金融海嘯短期時間的一個事,它是針對這個金融海嘯反映出來的一個國際貨幣體系裡面的問題去做長遠的一個策劃。短期之內會不會有一些負效果,就是說國際化以後開通了一些新的渠道讓熱錢進來,這個肯定有,但問題是這個比例來說應該不難控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01: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