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貨幣政策遇多個兩難困擾

[複製鏈接]

1513

主題

1626

帖子

254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加息或是降息,人民幣繼續升值還是相對貶值,貨幣政策是寬是緊,中國都面臨兩難選擇

  本周,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央行都維持先前各國基準利率或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不變。市場預計英國和歐盟也將繼續維持低利率。中國CPI預計仍將高企,加息還是不加,成為一個兩難困擾。

  瑞士央行日前強力干預匯市,雖然日本干預匯市的預期落空了,但有關匯率之戰的聲音仍籠罩在全球各國的頭上,中國此前一段時間保持了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如今,在越來越多國家可能幹預匯市的背景下,是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還是繼續升值或相對貶值一些,成為又一個兩難困擾。

  G7會議今日召開。市場預期,G7會議或會呼籲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延緩財政緊縮,以刺激經濟增長。對於中國來說,寬鬆政策面臨通脹壓力的考驗,緊縮面臨經濟下滑的危險,寬還是緊,中國同樣面臨兩難困擾。

  中國跟隨干預匯市不太可能

  為了應對危機對本國經濟的衝擊,9月6日,瑞士央行對匯市進行強力干預,將瑞郎兌歐元的匯率上限設定在1.20。瑞士央行表示,近期瑞郎的大幅升值對瑞士經濟產生實質性威脅,並帶來通縮風險。

  周三日本的議息會議上,日本央行明確表態不會效仿瑞士的匯率政策。分析認為,9日如果G7會議對匯率問題達成某種共識的話,日本還是可能會進行匯市干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范建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說,瑞士和日本干預匯市對中國影響不大。日本和瑞士干預匯市主要是由其自身的進出口結構和它們的金融市場與歐美國家的融合度決定的。范建軍認為,人民幣現在應該升值,中國不會也不應該干預人民幣的升值。

  事實上,如果後期美元、歐元因流動性釋放進一步貶值,必將進一步導致發達國家貨幣競相貶值,面對全球經濟的放緩,各國央行「以鄰為壑」競相貶值的風險正在累積。在這個背景下,新興市場國家升值的壓力會明顯增加。

  在各國貨幣爭相貶值的情況下,中國的壓力會格外明顯,人民幣升值壓力將非常大。一些專家認為,目前中國的貨幣政策偏緊,使得人民幣作為避險工具的升值預期進一步提升,讓中國的出口進一步承壓,由匯率戰引發貿易戰的可能性並不能排除。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瑞士干預匯市對中國經濟沒有太大影響,中國和瑞士的貿易額比較小。日本不干預匯市,日元升值快,對中國出口是有利的。如果日本干預匯市,日元升值會放緩,可能會影響到中國的出口。

  奚君羊說,匯率變動要看是人民幣對外幣整體變動還是單邊變動,如果是對外幣普遍升值,就應該從國內的經濟來考慮進行調整。

  加息還是降息難決定

  這周,澳、日、加、英和歐洲央行五大央行相繼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各央行是否調息成為各界的關注焦點。周二,澳大利亞央行宣布維持基準利率在4.75%不變。周三日本央行決議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維持在0.0%—0.1%的水平,並且不會新推寬鬆政策。加拿大央行周三也決定基準利率維持在1%不變。加拿大央行表示,由於歐元區的主權債務危機和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導致全球經濟復甦進程受挫,升息的必要性正在「減弱」。

  市場預計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維持原有低利率的可能性居大。

  在主要經濟體繼續維持低利率政策下,中國此前的加息趨勢是停還是轉向成為一種困擾。

  奚君羊表示,中國利率是否調整要從國內經濟情況出發,不能看外國怎麼做,自己就怎麼做。他認為中國物價高企,CPI處在高位,一直不下來的話,加息的可能性很大,「下半年可能會加息一次,但不確定會是在幾月。」

  范建軍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應該加息,但是可以進行非對稱加息。目前貸款利率比較高,應該上調存款利率。他解釋,中國的利率跟歐美國家的利率不一樣,歐美國家是同業拆借利率,我們國家是存貸款基準利率。

  但北京大學證券研究所所長呂隨啟持不同觀點。他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從國際環境來說,各國都壓低利率,中國加息會導致內外利差加大,熱錢大量流入,反而會加劇國內的通脹。從國內情況來看,提高存准金率和加息的效果已經不大,所以加息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量化寬鬆加大也難

  G7會議今天在法國馬賽召開,商討應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對策。市場預計,G7會議可能同意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在有條件的國家延緩財政緊縮措施,並實施結構性改革。

  范建軍認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可能會維持現在的量化寬鬆政策,但不會再加大。歐洲國家量化寬鬆加大的餘地也已經不大。「量化寬鬆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不大,維持低利率主要是提振消費者信心,股市債市不下跌,對金融資產市場起到支撐作用,從而刺激本國經濟增長。」

  呂隨啟表示,歐美國家維持量化寬鬆政策刺激其本國經濟復甦,增加消費和進口,有利於中國出口的增加。但是如果加大量化寬鬆,則會導致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泛濫,流入中國的熱錢會大幅增加,中國國內的通脹壓力會更大。如果這樣,中國的貨幣政策就應該向國際上其他國家的做法靠攏。

  「所以美國沒有立即推出QE3是一個很正確的做法。」呂隨啟說。

  對於中國,通脹水平不降,量化寬鬆也難。



50 位元組以內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9: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