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深海導彈 美國航母編隊在第一島鏈外大哭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1-9-5 08: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深海導彈,將美國航母編隊阻止在第一島鏈和南海海域之外,採用方法如下:將中國現有的主動跟蹤魚雷,放入密封倉內,沉入數千米的深海及航母艦隊途經的海道上,當衛星偵測到航母編隊經過該海域,中國潛艇或衛星發出指令密碼,密封艙受到信號,帶著魚雷棄重上浮,在距離水面500米時,由於水壓變化,密封艙自動打開,魚雷發射並跟蹤水面艦艇,一舉擊沉航母。好處有以下幾點:

    一,無需潛艇發射,暴露目標,被反潛。二,體積很小,靜潛深海,只被動接受聲納命令,現狀還可偽裝,恐怕美國再先進的聲納也發現不了。三,如果使用電推魚雷,隱蔽性就更強了。四,可以作為聲納信息收集基站,對付美國日益成熟的連續低頻聲納系統,即便發現了,深海炸彈也大多3000米,奈何不得。何況我們還有海空力量,必要時可作適當防護。五,從蛟龍號下水就可看出,各項技術已經成熟,別說一個小小的密封艙,今後就是造6000米的深海基地倉都不成問題。可以想太空艙一樣供給和換防。六,有蛟龍號做保障,換件維修也很方便。七,深海導彈所需費用小,技術可行,就像以前的地雷戰一樣,打得敵人防不勝防。

相信高科技的今天,海雷戰將葬送所有來犯我南海的包括航母的所有水面艦艇。在航母進不來的情況下,美國的飛機再先進也只是浮雲。南海一控制,日本,韓國不用恐嚇也得俯首稱臣了。當中國走向太空,走向深藍,不能再走美國那種勞命傷財的發展道路了,發展太多的航母是錯誤的,這點從美國總統以前有事就問:我們的航母在哪?現在改變了。就可以看出來。因為面對反艦導彈和水下魚雷,這麼大的目標太難防護了。中國有句俗話:「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航母就是明的,潛艇就是暗的。至今還沒聽說有隱形航母的,所以,航母在和平時代或者和實力相差很遠的伊拉克,利比亞等小國斗時,才能耀武揚威,隨著反艦導彈和先進魚雷的不斷增多,航母還能真的象美國吹噓的那麼強大和滴水不露嗎?恐怕美國目前布局在南海的隱形瀕海戰鬥艦更加不可小視,這點早晚都會得到驗證。所以我認為,走向深藍,海底導彈和海底基地是將來海洋權益的必不可少的保障。

以上愚見,歡迎探討,歡迎拍磚。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115

主題

660

帖子

987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871
沙發
chineseman 發表於 2011-9-5 11:39 | 只看該作者
呵呵,有點外行了。導彈是可在運行中控制的,到了深水如何控制?所以絕不能叫導彈。你說的那也不是魚雷,而是一種水雷,完完全全有你說的功能的遠海水雷中國早就開發了。
網際網路是上帝送給生活在黑暗中的中國人民的最好禮物。除非共產黨封了網際網路,不然中國走向文明的腳步將不可阻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3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1-9-5 11:5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ineseman 2樓 的帖子

所以,能夠控制,才是高技術。遠海水雷,二戰就有了。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1: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