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帖提到,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National Geographic 曾把伊斯坦布爾(或稱君士坦丁堡)列為世界十大城市之第二位。可能不少人對那個排列有不同看法,但是能被 National Geographic 列為世界第二,畢竟不同凡響。作為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的首都,歷經1700年三大帝國的興亡,在世界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而這個城市在一千多年中作為歐洲最繁華都市的見證,就是索菲亞大教堂。
藍色清真寺,始建於1609年,歷時7年建成。它的原稱是 Sultan Ahmed Mosque,由奧斯曼帝國蘇丹Ahmed I 修建。以中間大穹頂內部的藍色瓷磚裝飾而著稱,所以經常被稱為藍色清真寺。這是奧斯曼帝國佔領君士坦丁堡以後,特別建造的皇家清真寺。建造之初,蘇丹希望新的皇家清真寺能夠超過索菲亞。最後其穹頂尺寸和內部空間仍然小於索菲亞,只是由於起始設計是按照清真寺的格局設計,因而比索菲亞更「像」清真寺。
蘇萊曼大帝 Suleyman the Magnificent 是奧斯曼帝國歷史上最鼎盛時期的君主,他任命奧斯曼帝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師錫南 Sinan 主持建造的這座大清真寺,想要和一千年前查士丁尼皇帝留下來的索非亞大教堂相媲美(藍色清真寺要晚60年)。儘管最後的結果是比索菲亞小(穹頂直徑27.5米,高53米),但是其宏偉程度毋庸置疑。
蘇萊曼大帝以歷史上的著名猶太君王所羅門第二自詡,因為他在耶路撒冷的所羅門神廟遺址上面,建造了 Dome of the Rock (時至今日仍然是耶路撒冷最顯眼的地標,金頂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