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被父親囚禁25年的男孩

[複製鏈接]

104

主題

157

帖子

13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jz1165 發表於 2005-9-4 02: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公安人員和記者趕到現場

  本報熱線66779911消息(記者 張永生 見習記者 陳玉婷 攝影報道)「一個5歲的男孩被親生父親鎖在家裡20多年!」8月25日,有讀者致電本報稱,一個姓溫的鄰居在5歲的時候,父母離異,母親改嫁他人。父親因為擔心母親把孩子帶走,就每天把孩子反鎖在家裡。為了不讓孩子有機會逃跑,這個父親還用3道門將孩子層層鎖住。一直到現在,父親也從來沒讓孩子上過學。世上真有這樣的事?記者決定一探虛實。

12:55

  公安部門趕到現場偵察


  「被軟禁」的「男孩」如今已31歲

   「有人被『軟禁'?還向什麼領導彙報,我親自帶隊來!」記者接到投訴后,與公安部門取得聯繫。海口市公安局瓊山分局局長李傳芳顧不上自己正在住院,緊急帶隊員趕赴現場。

  在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鎮大路街14×號,院子里積滿了水,記者隨著一條幽深的巷子走到盡頭,一扇被鎖住的綠色木門橫亘在兩垛高大的石牆間擋住了去路。「這就是被軟禁男孩的家」,鄰居們說。

13:20

  開門男子正是所謂的「被囚男孩」


  「男孩」的卧室擁擠昏暗

   「有人在家嗎?」公安人員一陣詢問后,一個面色蒼白,十分瘦弱的青年打開了房門。

  警察往屋裡走去。這是一個老舊的房子,在周圍石牆的「擠壓」下顯得十分昏暗。民警們通過了屋內三道帶鎖的房門進入了卧室。裡面沒有窗戶,十分狹小,而且堆滿了雜物,惟一讓人看清楚的只有一張單人床,和床上散亂堆放著的帶有異味的棉被。

   「你們不能闖民宅。」男子看到有人闖入了他的空間,開始大聲喊叫、十分激動。幾個幹警合力把他按住。卻沒有料到這名男子正是被鄰居稱為被囚多年的「男孩」。他給了記者完全不同的一番說法:父親從來沒有囚禁過他,這些全都是鄰居的誹謗。當記者問及他父親是不是不讓他上學時,他一口否認,堅持說是他不想讀書。只要記者提起他母親或者父親,他就顯得異常敏感和激動。

13:40

  鄰居22年第一次見到「男孩」


  「男孩」家中有三道帶鎖的房門

   看來「男孩」沒有「說謊」。民警們在現場沒有發現「男孩」被囚禁的事實。可經過調查,民警們發現了另一個奇怪的現象,這名已經31歲的男子,至今還沒有身份證!

  圍觀的鄰居再也忍不住了,他們告訴記者,這個「男孩」5歲的時候,他父親擔心離婚的母親會帶走孩子,每天都把他反鎖在家裡,一直到15歲的時候才把他放出來。可一到外邊,這孩子就和其他孩子打架,於是又被父親鎖了四五年。現在,「孩子」已經31歲了,聽他父親說再沒有關他,可他自己也再沒有出過家門。

  在路口做了22年生意的一位阿婆告訴記者,當天還是第一次見到這個「孩子」。
專家分析   
   海南省心理治療諮詢中心的陳大球醫師:

  人的身份簡單的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自然人與社會人。人必然要在社會的文化氛圍中成長。像案例中這名男子的情況,他已經產生了與人溝通的障礙,所以會表現出喊叫,歇斯底里等激動情緒。長期處於囚禁狀態中的人缺乏社會文明的熏陶,他的人格成分,社會人的部分就很差,對外界充滿了叛逆的情緒。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人的自尊心在5歲時已經形成,所以,在第一次獲得自由之後,他會與人打架。這就是一種與社會格格不入的表現。當時孩子的父親沒有及時給予引導,而是再次對他進行囚禁,這使他整個性格都被扭曲了。

所以,要想改變他,必須讓他先走出那個小院子,開始學習融入社會。

目前不少父母給孩子套上的「精神枷鎖」就是這種囚禁的一種變形與延伸。這樣在生活中對孩子的種種行為進行管束,阻礙了孩子適應社會,從社會環境中獲得生存的能力。所以,不僅需要解救這個人,更需要解救所有被束縛的孩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0: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