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吳冰冰:中東多極化是中國新機遇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8-31 08: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1-8-31 08:14 編輯

2011-08-30 08:34 環球時報

摘要:中東地區將逐漸形成「三個陣營並存、兩種模式競爭、美國霸權地位削弱」的戰略格局。這個格局的實質,是中東國家對獨立自主的強烈追求和實現發展的迫切需要。這為中國發展對中東國家的外交關係提供了重要機遇和廣闊空間。

作者:吳冰冰 北京大學阿拉伯語言文化系副教授

  正在延續的中東變局,對中國來說,其戰略意義將遠遠超出對卡扎菲結局的關注。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一方面促使伊朗崛起,另一方面由美國填補伊拉克的真空,與伊朗直接對抗。於是形成了以埃及和沙特為核心、包括約旦及其他海灣阿拉伯國家在內的親美陣營,以及以伊朗為核心,包括敘利亞、真主黨、哈馬斯等在內的反美陣營,二者尖銳對立。「美國謀求霸權、兩個陣營對立」成為中東地區的基本戰略格局。

  中東變局正在打破這一戰略格局。土耳其遊走於親美與反美陣營之間,試圖謀求中東首要大國的地位。它一方面與沙特等海灣國家合作,全力擴大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發言權,排擠伊朗;另一方面,土耳其繼續與以色列保持距離。后穆巴拉克時代的埃及,不可能再像穆巴拉克一樣完全親美、親以,但在短期內也不會走上堅決反美、反以的道路,因此也將走一條中間路線。以土耳其和埃及為核心,一個中間陣營正在出現。

  伊朗模式的特點是政治上實行伊斯蘭民主,在外交上反美、反以;土耳其模式的特點是在憲法框架內、以議會政治的方式拓展伊斯蘭政治勢力,外交立場溫和、中立,在開放的基礎上實現強勁的經濟增長。反美陣營的基礎是伊朗模式,中間陣營的基礎是土耳其模式。在此次中東變局之前,在親美國家之中存在著埃及模式和沙特模式。中東變局摧垮了埃及模式,埃及有可能向土耳其模式靠攏;而沙特模式則很難為其他伊斯蘭國家所效仿。

  無論是三個陣營還是兩種模式,都對美國在中東的霸權形成挑戰。因此,中東地區將逐漸形成「三個陣營並存、兩種模式競爭、美國霸權地位削弱」的戰略格局。這個格局的實質,是中東國家對獨立自主的強烈追求和實現發展的迫切需要。這為中國發展對中東國家的外交關係提供了重要機遇和廣闊空間,中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通過堅持「不干涉內政」原則尊重和支持中東國家的獨立自主。越來越多的中東國家謀求獨立自主,將促進中東地區內部的多極化,幫助中國在許多問題上獲得更多彈性,並在相互尊重獨立自主的基礎上找到更多真正的長期夥伴。

  第二,以實現共同發展為基礎。埃美長期結盟的後果之一,是埃及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脫節,對美形成「缺失發展的依賴」,這值得中國參考。共同發展,意味著中國需要調整僅僅將中東主要視為能源產地和廣闊市場的觀念,幫埃及等國發展基礎設施、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農業,增加就業、提高糧食自給率、減少貧困,促進經濟社會綜合發展。

  第三,中國應平衡發展與阿拉伯國家、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將外交重點放在五個地區大國上:以埃及、伊朗為第一層次,土耳其為第二層次,沙特、以色列為第三層次。

  第四,在以穆斯林為人口主體的中東伊斯蘭國家,期望伊斯蘭在政治中不發揮作用只能是一廂情願。因此,與穆斯林兄弟會這樣的宗教組織和宗教力量建立聯繫是必要的。以半島電視台為代表的媒體力量,已經在中東變局中展示了自己的影響力,這也是中國外交必須關注的。▲(作者是北京大學阿拉伯語言文化系副教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