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律一組九首.詠秋(步駱賓王詠秋九韻)--BY D.QU
五律.頤和園遺跡--步秋風韻(平水韻)
失魄圓林景,清朝敗像浮.
精雕遺塑破,細琢舊泉流.
飄蕩湖舟在,零星觀戲樓.
慈禧成萬古,草木復春秋.
GEORGES 2014.10.17 IN PARIS
五律.黃昏不戀情(步秋雲韻)--兼和綠島兄
藍空萬朵雲,風盪兆帆輕.
雨降天穹凈,陽熙地面明.
賞菊南山裡,觀梅北海城.
秋光無限好,黃昏不戀情.
GEORGES 2014.10.17
五律.悲嘆白駒短--步秋蟬韻(新韻)
春秋無義戰,一偶暫平安.
落葉當維主,增根怎去藩.
消聲匯眾體,鳴叫蓋群冠.
悲嘆白駒短,蒼天日夜寒.
GEORGES 2014.10.17
五律.步秋露韻(平水韻)
晨練秋空凈,全身滿汗歸.
蒼天寒霧起,大地暖風微.
珠閃沾陽氣,晶光吸月輝.
不肖出百萬,詩聖自布衣.
GEORGES 2014.10.17
五律.無雲不起瀾--步秋月韻(平水韻)
今夜晴空爽,清風襯月圓.
頤和園氣暖,廣漢殿溫寒.
有風掀陣霧,無雲不起瀾.
上天維國泰.大地護家安.
GEORGES 2014.10.18
五律.對眸秋水際--步秋水韻(平水韻)
林隱周身霧,西湖透體清.
風吹天色暗,雲躍地顏明.
日月潺流恐,白駒過影驚.
對眸秋水際,人世一衷情.
GEORGES 2014.10.18
五律.千山奔命苦--步秋雁韻(新韻)
晚秋攜冷氣,北雁往南遷.
地闊何能暖,天高怎限寒.
千山奔命苦,萬水渡生難.
霧海掀驚浪,雲洋挽巨瀾.
GEORGES 2014.10.18
五律.遊盪綠顏霜--步秋螢韻(平水韻)
浩瀚天穹冷,荒原地上涼.
飄飛藍色霧,遊盪綠顏霜.
偶爾騰攀樹,經常躍過房.
該情今罕見,村野昔時光.
GEORGES 2014.10.18
五律.花身迎冷霧--步秋菊韻(平水韻)
觀賞金秋季,芬芳院圃中.
花身迎冷霧,枝體灌涼風.
月映奇經動,陽熙異脈通.
寒流摧落葉,光彩與誰同.
GEORGES 2014.10.18
D.QU 2014.10.18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color]
--------------------------------------------------------------------------------------------------------------
【活動】 步韻駱賓王金秋九韻 送交者: breezmoon 2014年10月16日22:24:20 於 [詩詞歌賦]
駱賓王(約619~687)唐代詩人。字觀光,婺州義烏人(今中國浙江義烏)人。唐朝初期的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
其父官青州博昌縣令,死於任所。他7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據說詠鵝詩就是此時所作:「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父死後,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間,為道王李元慶府屬,道王叫他陳述才能,他恥於自炫,辭不奉命。后拜奉禮郎,為東台詳正學士。因事被謫,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平定蠻族叛亂,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儀鳳三年(678),后調任武功主簿、長安主簿,又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武則天當政,駱多次上書諷刺,得罪入獄。駱在獄詠蟬,有云:「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以抒悲憤。次年,遇赦得釋。調露二年(680),出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棄官游廣陵,作詩明志:「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嗣聖元年(684),武則天廢中宗自立,這年9月,徐敬業(即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為徐府屬,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著名的《討武氏檄》(即《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暗鳴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氣吞山河。武則天讀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皇然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武則天感嘆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下落不明。《資治通鑒》說他與李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詩》則說:「當敬業之敗,與賓王俱逃,捕之不獲。將帥慮失大魁,得不測罪。時死者數萬人,因求戮類二人者,函首以獻。后雖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業得為衡山僧,年九十餘乃卒。賓王亦落髮,遍游名山。至靈隱,以周歲卒。」
在四傑中他的詩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以為絕唱。駱還曾久戍邊城,寫有不少邊塞詩「晚鳳迷朔氣,新瓜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豪情壯志,見聞親切。唐中宗複位后,詔求駱文,得數百篇。後人收集之駱賓王詩文集頗多,以清陳熙晉之《駱臨海集筆注》最為完備。
他和盧照鄰都擅長七言歌行,「富有才情,兼深組織」,「得擅長什之譽」(胡震亨《唐音癸簽》)。他的長篇歌行《帝京篇》在當時就己被稱為絕唱,《疇昔篇》、《艷情代郭氏贈盧照鄰》、《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等也都具有時代意義,抒情敘事,間見雜出,形式非常靈活。這種詩體,從六朝小賦變化而來,它吸取了六朝樂府中轆轤輾轉的結構形式以及正在發展中的今體詩的對仗和韻律,言詞整齊而流利,音節宛轉而和諧,聲情並茂,感染力強,易於上口成誦。明代何景明說初唐四子「音節往往可歌」(《明月篇序》),所指即此。在駱賓王稍後的劉希夷、張若虛以及盛唐的李頎、王維,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韋莊,及至清代吳偉業等人的長篇歌行,都是沿著這條線索發展下來的。
駱賓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獄詠蟬》,托物寄興,感慨深微,是膾炙人口的名篇;《送鄭少府入遼》抒寫立功報國的樂觀戰鬥精神,格高韻美,詞華朗耀,除了全首平仄聲調還不協調,律體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楊炯的《從軍行》、《紫騮馬》並無遜色。絕句小詩,如《於易水送人》、《在軍登城樓》,寥寥20字中,壯志豪情,激蕩著風雲之氣,頗能見出詩人的個性風格,在初唐絕句中也是不多見的。
「四傑」齊名,原是詩文並稱的。他們的駢文在才華艷發、詞采贍富之中,寓有一種清新俊逸的氣息。無論抒情、說理或敘事,都能運筆如舌,揮灑自如,比起六朝後期堆花儷葉,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風,有著明顯的不同。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便是最能代表這種時代新風、流傳廣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時代忠義大節作為理論根據,號召人們起來反對正在籌建中的武周王朝,氣勢充沛,筆端帶有情感。其中「一杯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二句,頗能激發唐朝舊臣對故君的懷念。據說武後讀到了這兩句,矍然為之動容,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書》本傳)足見他在政治和文學上的才能,連敵對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則天,也為之折服。
《駱賓王集》,最早為中宗時郗雲卿所輯10卷本,其書已佚。明、清兩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為後人重輯。清人陳熙晉《駱臨海集箋注》后出,最為完善,有中華書局排印本。事迹見新、舊《唐書》。
駱賓王的《詠鵝》, 膾炙人口, 連三歲娃兒都能背誦吧!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留下九首詠秋的五律, 各具特色。 詩題是《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 這裡的淄川呢, 是當今
淄博的一個區-淄川區。
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在此設般陽縣(現留仙湖公園東側就有一段漢代土築城牆),因城南瀕臨般河而名。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 年)改為貝丘縣,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取名淄川縣,因瀕臨淄水而名。這個毛司馬無據可考。 但可以肯定他是蘭陵蕭氏的後裔,皇族士人。
駱賓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
一、秋風
紫陌炎氛歇,青蘋晚吹浮。亂竹搖疏影,縈池織細流。
飄香曳舞袖,帶粉泛妝樓。不分君恩絕,紈扇曲中秋。
二、秋雲
南陸銅渾改,西郊玉葉輕。泛斗瑤光動,臨陽瑞色明。
蓋陰連鳳闕,陣影翼龍城。詎知時不遇,空傷流滯情。
三、 秋蟬
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暫安。隱榆非諫楚,噪柳異悲潘。
分形妝薄鬢,鏤影飾危冠。自憐疏影斷,寒林夕吹寒。
四、 秋露
玉關寒氣早,金塘秋色歸。泛掌光逾凈,添荷滴尚微。
變霜凝曉液,承月委圓輝。別有吳台上,應濕楚臣衣。
五、 秋月
雲披玉繩凈,月滿鏡輪圓。裛露珠暉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瀾。西園徒自賞,南飛終未安。
六、 秋水
貝闕寒流徹,玉輪秋浪清。圖雲錦色凈,寫月練花明。
泛曲鵾弦動,隨軒鳳轄驚。唯當御溝上,凄斷送歸情。
七、 秋螢
玉虯分靜夜,金螢照晚涼。含輝疑泛月,帶火怯凌霜。
散彩縈虛牖,飄花繞洞房。下帷如不倦,當解惜餘光。
八、秋菊
擢秀三秋晚,開芳十步中。分黃俱笑日,含翠共搖風。
碎影涵流動,浮香隔岸通。金翹徒可泛,玉斝竟誰同。
九、秋雁
聯翩辭海曲,遙曳指江干。陣去金河冷,書歸玉塞寒。
帶月凌空易,迷煙逗浦難。何當同顧影,刷羽泛清瀾。
在秋天還沒結束前, 大家趕快步韻完成作業!
- See more at: http://bbs./poem/bbsviewer.php?trd_id=999292#sthash.ShO7CIHM.dpu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