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院養打手不是新鮮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8-28 15: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Hanxin 於 2011-8-28 15:24 編輯

2011-08-25 第 1777 期
今日話題 醫院養打手不是新鮮事

醫院養打手 怎成黑社會8月23日上午,南昌市第一醫院門口發生了一起惡性持械鬥毆事件。一方是患者家屬,另一方則是從醫院衝出來的打手,統一在手腕上佩戴了紅色的布條作為標識。 …


這次事件導致院方2人、患者家屬13人不同程度受傷,家屬方3輛麵包車受損。對於從醫院衝出的打手,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說,這是一支由醫院職工、保安組成的「護院隊」。…

打手、「護院」這些常在武俠片或者黑幫片中出現的群體怎麼會成了救死扶傷的醫院的「一份子」?

院方打手手上都有紅色布條做標識

無獨有偶,南昌另一家大醫院剛出過類似事件




6月底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生的一起暴力事件視頻截圖,右為南昌市第一醫院(即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8月23日械鬥現場院方打手的照片。

防暴頭盔、警用背心,在時隔不久的兩起暴力事件中,都有人作這樣看起來很「專業」的裝束。他們所毆打的對象都是患者家屬。最初,還有人把他們誤認為是特警,但是他們只是做「專業」打扮的「神秘人士」。

這顯然不是什麼巧合,起碼說明南昌市的這兩家大型三級甲等醫院都組織了非常「專業」的團隊,來幫忙對付所謂「醫鬧」者。以8月23日發生的這起事故為例,打手們很有組織、訓練有素,他們先向家屬噴射白色煙霧狀物體,然後從醫院衝出來,趁機對家屬人群進行毆打。儘管他們著裝不統一,但是一律都在手腕上佩戴了紅色布條作為標識。…
  
打手們對患者家屬窮追猛打還砸車,行為遠遠超越了維持秩序

兩起暴力事件都是因為醫療糾紛引起的。在沒有看到明確的醫療事故責任鑒定書之前,孰是孰非,無法判斷。但是,僅僅就8月23日的這起暴力事件來說,打手們的行為與「黑社會」並無二致。

此前,患者家屬們因為不接受患者死亡的結果來鬧事,在醫院燒紙、放鞭炮,並封堵附近的路。經警方處置,事態很快平息。而8月23日,據現場記者目擊,家屬中的部分人員手持魚叉和鐵棍準備沖入醫院內部,還有一部分人手持玻璃瓶在醫院大門外準備。不過一位家屬沖入醫院之後,很快就被打了出來。接下來,打手四處追擊家屬人群,並開始打砸患者家屬的車輛,其中有四輛麵包(編者註:新聞發布會說是三輛)被砸毀。雙方都有人員在鬥毆中受傷。在患者家屬被打散之後,打手還繼續在醫院內搜捕「漏網之魚」,隨即便有好幾名沒有來得及逃脫的患者家屬被追,併當場被圍毆。當警察趕到后,這些院方打手退回醫院,儼然醫院就是這些「黑社會」的大本營。

如果說,這些人是自發地維護醫院秩序,那麼,將前來鬧事的患者家屬們請出醫院之後,他們就應該停止並且報警。但是他們衝出來四處打人,還砸壞了好幾輛車,顯然不是在防止事故,而是在製造事端。而在6月底那起暴力事件的視頻中也可以看到,強弱懸殊,被打方几乎沒有還手之力,卻被毒打。…
  
請打手成為不少醫院解決醫療糾紛的方式

寫《蝸居》的編劇六六卧底醫院后寫了本《心術》,其中有這樣的情節:科主任老陳被「醫鬧」圍攻,一個人被堵在辦公室,同事們很著急,結果老陳設法打了求救電話,不一會兒,黑道上來了三五十人,將「醫鬧」團團圍住。

小說寫的是現實。早在2007年,在湖南益陽就發生過一起惡性事件,到益陽人民醫院討說法的死者家屬遭到木方擊中頭部,隨後致死。打他的打手並非醫院工作人員,而是社會閑散青年。隨後,記者調查發現,邀社會人員恐嚇或毆打討要說法的病人家屬,已成一些醫院解決醫療糾紛的一種潛在方式。用正規保安太顯眼,用社會閑散人員,醫院沒負擔,「恐嚇」作用還更大。…

黑煤窯窯主請打手監視「奴工」,老闆們請打手對付「討薪工人」,拆遷者請打手控制住房主……這樣的情景確實屢見不鮮。中國也的確有這樣的一個「職業打手」群體,手持棍棒,「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打完就跑。但是,醫院請打手或者養打手還是著實讓人吃驚,畢竟,這裡是救死扶傷的地方。…

  

醫院養打手是為了應對越演越烈的「醫鬧」


打手們向醫院撤退
醫院怕「醫鬧」,有的甚至還請公安局領導掛職副院長

知情人士對記者爆料說,8月23日發生的事件是有預謀的「醫鬧」。「醫鬧」指的是,因為醫療糾紛,患者家屬去醫院設靈堂、擺花圈、燒紙錢、打橫幅乃至砸醫院、打醫生。還有「職業醫鬧」一說,這些人「指導」患者家屬去醫院鬧,抑或自己也衝鋒陷陣,最後收取提成,現在說的「醫鬧」大都指這部分「職業選手」。

患者家屬這麼鬧,一來可能會影響醫院的正常秩序,二來醫院也怕壞名聲,三來還可能威脅到醫生的安全,所以醫院對「醫鬧」避之不及。在有的地方,還出台了相關的法規,禁止「醫鬧」。…

但是,「醫鬧」卻屢禁不止。2006年全國「醫鬧」事件共發生10248件,到了2009年上升為16448件,2010年則升至17243件。在一項調查中,96%的受訪醫生表示其所在醫院發生過「醫鬧」,認為醫院正常工作受到嚴重干擾,正常醫療活動也受到影響。有90%的受訪醫生呼籲儘快立法保護「行醫權」。有的「醫鬧」事件甚至上升成為了惡性殺人,就在前不久,東莞還發生了一起患者砍死醫生的惡性事件。

許多醫院都在想辦法對付「醫鬧」。比如,有醫療系統想和公安機關聯姻,去年在瀋陽,27名公安機關、派出所的領導當上了各大醫院的副院長。這一違反《警察法》的異想天開的建議,最後關頭被叫停。的確,怎麼能讓拿納稅人工資的警察去給醫院當「保鏢」呢。所以一些醫院乾脆自己從外面請真正的保鏢。…
  

醫務工作者對「醫鬧」深惡痛絕,確有苦衷

許多醫務工作者都對「醫鬧」深惡痛絕。大體說他們的苦衷來自兩個方面:其一,人體生理和醫療學科都是非常複雜的,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但是患者方往往對治療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所以假如出現和他們期望不符合的情況,就會認為發生了醫療事故;其二,有的「醫鬧」會攪亂他們的工作與生活,甚至威脅到生命安全。而對於院方來說,很多時候他們會表示,患者方在「漫天要價」。…
  

救濟無門,弱勢的患者只能選擇「鬧」

被砸的麵包車
沒有公正的救濟途徑,患者方就會選擇「醫鬧」

儘管醫院和醫生面對「醫鬧」有很多委屈,但是,無可否認的一點是,在絕大部分的醫療關係中,患者方才是真正的弱勢群體。他們和醫院存在專業知識的天然不對等,並且很多時候知情權沒有得到很好的尊重。再加上確實普遍存在開大藥方、要紅包乃至非法行醫這樣的現象,這更增添了患者的不信任感。

而面對醫療糾紛,在每一種救濟途徑中,他們都處於弱勢地位:

途徑一:去衛生部門做行政調解:公正性讓人疑慮。衛生部門是醫院的上級主管部門,也就是「父親和兒子」的關係,去這裡做調解,往往讓患者方覺得沒有公正可言。

途徑二:走司法途徑:成本高、時間長不說,現在連適用法規都打架。去年7月1日之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是處理醫療糾紛案件的法規依據。這部法規被許多人認為是「壞法」,對患者利益保護不周,醫院也怪它忽視自己的長遠利益。去年7月1日之後,被寄予厚望的《侵權責任法》頒布實施。然而實施一年多來,這部法律對醫療糾紛的效力並未顯現,原因在於《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沒有被明文廢止,這讓許多法官在判案時困惑不已。而在現實中,患者還是必須要去與醫院有「叔侄」關係的醫學會做鑒定。除此之外,打官司耗費的時間、精力,也讓患者們「傷不起」。…

途徑三:去第三方機構調解:這是方向,但還在探索階段。成立獨立的第三方調解機構調解醫療糾紛,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然而實際中這個機構的編製、經費都成問題,這種新興的機構目前公信力也不足。另外,出於成本等因素考量,許多醫院也不願意買醫療責任保險。…

既然上述的途徑都很難走,那麼患者方就很容易選擇私了。而職業「醫鬧」在求償過程中的高效、迅速、廉價,無疑對患者家屬有著相當大的誘惑。

其實,醫患糾紛中家屬會鬧事,和當今社會中的許多情況很相像。「私力救濟猶如蔓草,法治越進步,私力救濟的範圍越應縮小」。而脫離了公正,看不到公信力,在自己的權利受到傷害時,人們要麼選擇「隱忍」,要麼選擇「轟轟烈烈」要權利,乃至做出一些越界的行為。

當然,也確實存在不少醫院在醫療過程中沒有任何過錯的情況,但是院方和患者方之間沒有良好的溝通就會造成問題,知情權也是權利。另一方面,弱勢的患者抱有高期望也很好理解,對於一些家境很一般的患者來說,醫保杯水車薪,家裡砸鍋賣鐵、負債纍纍才能夠治病,一旦並沒有治好,錢沒了,人也沒了,這些絕望的家庭就可能「爆發」。…  


面對維權的患者們,對抗性思維無疑會把事情越弄越糟糕

「既然你請職業『醫鬧』來鬧場,那我就請打手把你們趕出去」,這無疑是一種對抗性思維。在這樣的思維下,院方設定好,患者家屬就是想「獅子大開口」要錢,就是想鬧事,可能覺得坐下來好好談沒用,也可能覺得坐下來好好談會浪費時間。

可怕的是,這種思維在整個醫療行業中都存在。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凌鋒表示,目前,我國醫生的社會地位處於全世界較低水平,愈演愈烈的「醫鬧」也已達到史上最為嚴峻的時刻,建議國家出台《醫院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醫衛界別的委員將聯名向衛生部黨組提交一份相關提案。事實上,假如「醫鬧」越界的話,《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足以應付。這份代表著醫療界聲音的提案體現出了一種對抗性思維。「養打手」不過是這種思維的極端演變。…

誠然,醫療界有著自己的苦衷,但是和患者互相仇視只會讓事態惡化。假如所有醫院都用「打手」來對付患者,只會出現更為血腥的場面,如同強拆只會激起越來越多的反抗。要疏導,而不是強行堵塞,否則決堤的洪水更可怕,無奈的是醫療界向某些地方「學習」了這種災難性的對抗性思維。
  


  


  

要相互理解,更要制度建設  
醫患溝通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現在的制度性建設還遠遠不夠

醫生有醫生的苦衷,患者有患者的悲傷,所以許多人都認為,醫患之間加強溝通,有了理解,難題就迎刃而解了。然而長期做醫療糾紛報道的記者柴會群卻不這麼看,他指出,眾多醫療糾紛背後,其實掩藏著不少犯罪問題,而這些罪惡,又無法在法制軌道上解決,所以才釀成一樁樁人間慘劇,使醫患雙方均成為受害者。比如,多年前,王萬林被他的病人白血病患者彭世寬殺死,彭世寬被判死刑,王萬林則被當地衛生部門授予「人民的好醫生」稱號。然而,鮮有人注意到,當時執業醫師法已經實施,王萬林沒有執業醫師證,按說不能行醫;修改後的藥品管理法也生效,他給病人使用的「快速生血劑」沒有經過註冊,其實是假藥;《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同樣也已實施,他發明的那個用以治白血病的醫療器械其實是非法產品。

柴會群認為,需要的是如何建立一種機制,讓好醫生得益,讓壞醫生淘汰。但很遺憾,在「開單提成」、「藥品回扣」等惡劣機製作用下,好醫生被淘汰,壞醫生反而得利。像前些年媒體報道的胡為民、肖啟偉、陳曉蘭、王雪原等揭黑醫生大都難逃這種命運。…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同樣認為這是體制問題,例如,80%的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城市,這讓許多大醫院人滿為患,醫生服務質量自然下降;因為正規收入不高,許多基層醫生不得不利用收紅包、拿回扣、不合理用藥等方式從「灰色途徑」獲得補償………


醫療的制度性建設目前在中國還遠遠不夠,有很多缺失。在壞的制度下,醫生和患者都是受害者,當然,患者更為弱勢。
  



以棍棒對棍棒,這是叢林社會的法則。誠然,醫院也許有自己的苦楚,但是絕不該用棍棒來恐嚇和威脅。救死扶傷的醫院絕不能成為以暴制暴的「惡主」,讓時光倒退幾百年。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8-28 15:24 | 只看該作者
沒人相信法律,
人人崇尚暴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3
lushao 發表於 2011-8-28 22: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ushao 於 2011-8-28 22:11 編輯
Hanxin 發表於 2011-8-28 15:24
沒人相信法律,
人人崇尚暴力!


養打手?太小兒科了.
我們城市的醫院養殺手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6

主題

4351

帖子

133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資深會員(太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333
4
王五 發表於 2011-8-30 14:49 | 只看該作者
tmd公立單位也採取這種方法,真是讓人寒心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18: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