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大落選院士院長:10年後有多少院士能超過我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1-9-2 00: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年09月01日 00:21   北京晚報

  本報訊 (記者 蔡文清) 前不久因未進入中科院2011年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而宣佈從此再不候選院士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再發博文,向業內同行發出挑戰:「在10年以後,看看有多少中國的院士超過饒毅在中國的科學工作。」

  正在國外的饒毅這次在博客中稱,願意提個「以身殉職」的競賽建議,所謂「殉職」是指競賽的失敗者,已經定義是他自己,而「勝者」是那些現在和將來在中國做科學比自己好的人。

  饒毅將競賽的對象限定為主要在生命科學做探索性科學研究的院士,和自己年資相同或更年輕還有衝勁的,在1977年、1978年以後上大學,1991年以後獲得博士學位,或1994年以後有獨立課題組。「其他人有興趣也可以自願加入。」

  競賽內容是「從20年前的1992年開始,到2022年8月17日為止,共30年,只以在中國進行、以中國為第一地址發表的論文」,競賽的標準是「在中國做的科學研究,是否針對重要和有意義的問題,其工作對本學科領域的貢獻在世界上、在人類知識推進上,起到了什麼作用。」

  饒毅表示,自己這麼做的目的「不是讓大家不如我,而是真心期盼很多人比我好。」他在博文中透露,自己從32歲以後就養成一個習慣:晚上和周末不上班,還看專業以外書籍和寫雜文。因此「和我競賽不是很難」,「中青年院士(和其他自願參加競賽者)肯定容易超過我。」

  在這篇最新博文中,饒毅再次批評了某些「院士」的做法:一是有些人做科研的目的就是做院士,所以一旦當選院士,就積極做其他事情;二是這些人給學生樹立不良榜樣,有些學生也決心步其後塵、走入歧途,影響中國科學今後的發展方向;三是這些人不積極做科學,並非沒有資源,而是在資源比較多和權力比較大的情況下,不積極做科學,給國家的科研投資帶來較大的浪費;四是從普遍情況來說,中國目前科學水平還不是很高,一些中青年科學工作者只做到國際上比較好的大學的副教授,就在當選院士後離開了科研一綫,等於對中國科學釜底抽薪,使中國科學的高度被「封頂」或「腰斬」,為此他呼籲「國際副教授水平做中國院士而榮休是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饒毅有意以這篇博文作為近期話題的終結,他表示「以這樣的方式結束更有意義。」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09: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