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大叔樹大招風? 疑劉老根會館破壞文物遭調查
日前,趙本山的劉老根會館剛剛正式開業,就被文保人士實名舉報其破壞文物。據悉劉老根會館所佔用的四合院中,有一個為不可移動文物「晉翼會館」,該會館被改造成最低消費18萬元的私人會所,且懷疑在裝修中被改變原貌,屋頂增加罩棚,院內設游泳池等。市文物局已經介入調查。
趙本山的劉老根會館被指破壞文物,文保人士實名舉報其所佔用的四合院中,有一個為不可移動文物「晉翼會館」,該會館被改造成最低消費18萬元的私人會所,且懷疑在裝修中被改變原貌,屋頂增加罩棚,院內設游泳池等。市文物局介入調查。
劉老根會館涉嫌破壞文物被舉報
趙本山的劉老根會館被指破壞文物,文保人士實名舉報其所佔用的四合院中,有一個為不可移動文物「晉翼會館」,該會館被改造成最低消費18萬元的私人會所,且懷疑在裝修中被改變原貌,屋頂增加罩棚,院內設游泳池等。市文物局介入調查。
劉老根會館
278歲晉翼會館藏身劉老根
劉老根會館位於劉老根大舞台的北側。據《北京日報》報道,剛開業的劉老根會館共有兩片建築群,總建築面積近1萬平方米。
報道稱,和劉老根大舞台創造性利用了陽平會館一樣,劉老根會館也充分利用了前門歷史文化保護區內的原有建築。在劉老根會館建築群中,只有臨街的一棟3層樓是新建築,其餘部分則是租借、改造、利用了6個四合院。這些四合院中,便有布商行會會館「晉翼會館」。
晉翼會館至今有278年歷史,是山西翼城人士出資建造的。現在只剩下兩進院子,佔地1100餘平方米。據悉,本山集團為裝修這片建築群已耗資6000餘萬元。
劉老根會館涉嫌破壞文物被舉報
文保人士實名舉報劉老根
本月16日,劉老根會館正式開業,慶典當天眾多明星前來捧場,而就在10天前,文保人士曾一智向東城區文委實名舉報---劉老根會館涉嫌破壞文物原狀。
舉報稱,其所使用的小江衚衕30號為東城區文物普查登記項目、掛牌保護院落晉翼會館,在劉老根會館建設中,文物本體遭到破壞,建設方在會館建設中添加了院內本無的建築,破壞了文物的原有風貌。
2004年,小江衚衕30號晉翼會館就列入了原崇文區文物普查登記項目單位,並對社會公布。這意味著它成為「不可移動文物」。
劉老根會館豪華內場
東城文委稱「未動文物本體」
對此,東城區文物部門以「會館只是加蓋了罩棚,沒有動文物本體」,「只是進行內部裝飾」回復舉報者,但蹊蹺的是,舉報者隨後接到電話,稱本山傳媒集團的工作人員希望與曾一智見面「溝通溝通」。
曾一智隨後向北京市文物監察執法隊舉報晉翼會館的事情。據北京市文物局有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他們已經受理並正在調查處理中。
接到舉報之後,市文物局一方面已派人調查,同時責成東城文委妥善處理此事。
劉老根會館涉嫌破壞文物被舉報
疑點 1
四合院屋頂加「罩子」
今年7月29日,曾一智在戶外拍攝時,無意間拍攝了一張正在修建中的劉老根會館的照片。曾一智將此照片與自己自2005年12月起拍攝的晉翼會館的多幅照片進行對比發現,在晉翼會館第一進院內,原本是過道和兩個小院落的位置,被改成「3座樓」了,樓頂是3個尖頂罩棚。
她懷疑劉老根會館建設時,擅自改變文物原狀。
根據文物法規定,不可移動文物不得改變文物原狀,不得損毀、改建、添建或拆除不可移動文物。
記者近日始終未能進入晉翼會館內了解改造情況。而從外面看,晉翼會館內有3個尖頂罩棚屋頂的建築,高度明顯高於原有平房。
8月6日,曾一智向東城區文委實名舉報。東城區文委反饋表示,他們已到現場檢查,劉老根會館沒有破壞文物本體,只是加蓋罩棚。
曾一智表示,照片顯示,原晉翼會館中第一進磚牆的位置已變成了木構,且通到地面,不是簡單建設罩棚。希望東城文委進一步核查。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馬自樹:
在會館的屋頂上加玻璃木頭罩棚,從事實上改變了文物的原貌,超越了所謂「僅僅是裝飾」,文物已經面目全非。
劉老根會館豪華內場
疑點 2
四合院內挖游泳池
8月17日是劉老根會館對外開放的第一天,記者當日以訂餐者身份,希望藉此進入晉翼會館了解情況。
靠近前門東路的路西,是劉老根會館的正門。四合院位於臨街三層樓新建築的西北,在服務員的引導下,記者走進了劉老根會館中靠北側的一個四合院的院門。院內有若干房屋,走了一進又有一進,分為鄉村愛情大院、趙四家、劉能家等等。
發現在該院的南側,還有另外一座四合院,兩個院子之間,有一條通道相連。當記者提出要參觀該院落時,服務員表示,那個院是趙家大院,最低消費是18萬元,並表示裡面有人,所以不便參觀。
服務員透露,之所以消費高,是因為那裡可以在游泳池上面懸空用餐,並且可以上下移動。
昨日下午,一名近期一直在劉老根會館工作的工人介紹,30號院內,也就是趙家大院確實有一座游泳池。「游泳池面積大概有六七十平方米。」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馬自樹:
應首先依據文物的本身屬性確定文物的用途,「將文物內建六七十平米的游泳池,這種行為已經完全改變了文物的原貌和環境,文物內怎麼可能存在游泳池?
劉老根會館涉嫌破壞文物被舉報
疑點 3
深挖地基建山牆
幾經周折,記者迂迴到劉老根會館背面,目前尚處於封閉狀態的小江衚衕,找到了掛有「晉翼會館」標誌牌的四合院,這裡是晉翼會館大門,但大門緊閉。從外面可以看到有3個特別的屋頂,服務員所說的「趙家大院」,正位於晉翼會館內。
有知情人表示,這3個特別且明顯高於原有平房的建築,是晉翼會館第一進院落內的一處新建建築,為了建此建築,今年施工人員曾在院內深挖地基,進行建設。記者從兩個院落之間的小夾道可以看到,晉翼會館第一進北房的后牆增高成了山牆,高出原有建築一層樓。與原有圖片對照可以看出和建築原貌有很大的差別。
東城區文委回答舉報人曾一智說:「(會館改造)沒有動文物的本體,只是做了內部裝飾。」
晉翼會館改造前已由政府統一修繕,大門旁介紹牌說,2009年整體建築修繕竣工,恢復了原貌。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馬自樹:
會館內的北房的后牆變成了高出原有建築一層樓的山牆,也從事實上改變了文物的原貌,不「僅僅是裝飾」,文物已經面目全非。
劉老根會館豪華內場
晉翼會館 《中國文物地圖集北京分冊》介紹:山西晉翼會館【小江衚衕30號清代】山西翼城布商行會會館,清雍正十一年(1733)建,坐東向西,大門內有南北對稱的小型四合院各一,後院正中有一座勾連搭合瓦卷棚頂房屋,供奉神像,兩側各有廂房。
該書原則上收錄歷次文物調查確定的現存不可移動文物,包括少量為保護而進行搬遷的古建築和碑刻等。作為原崇文區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記項目單位,「晉翼會館」自然收入其中。
按照這本書中的說法,晉翼會館應為兩進院落。
根據文物法規定,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由縣級政府文物部門予以登記並公布。因此作為東城區文物普查登記項目的晉翼會館,按照文物法的規定,屬於不可移動文物。
據曾一智介紹,史料記載,晉翼會館為山西翼城縣人士集資購買,到民國年間,其用途已不是布商行會,既為本縣在京人士團聚之所,又為本縣臨時赴京人士持函件免費居住之地。有瓦房32間,灰房12間。解放初期被收歸國有。
劉老根會館涉嫌破壞文物被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