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基辛格曝希拉里:怎敢對華強硬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1-8-22 10: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08-22]   


【文匯網訊】據人民網8月22日報道,88歲的前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幾十年來一直密切地觀察中國。他在接受明鏡周刊的採訪中,談到了他和毛澤東的關係以及中美兩國日益加劇的競爭態勢。原文摘要如下:

第一部分:「上世紀60年代中國沒有蘇聯危險」

明鏡周刊:國務卿先生,您剛剛慶祝了自己88歲的生日,這也意味著您和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政黨之一的中國共產黨幾乎同齡,後者剛剛迎來它的90周年。您在何時第一次意識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具有歷史意義的,甚至構成「歷史性威脅」?

基辛格:上世紀60年代,我就認為中共領導下的中國在意識形態上比蘇聯更有生命力。但從戰略角度講,那時的蘇聯更危險。

明鏡周刊:但您和尼克松總統並沒有拒絕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從1973年起恢復外交關係。

基辛格:英法兩國早在這之前就和新中國建交了。我們和中國的建交具有明確的戰略目的:我們當時認為,中蘇兩國的互相牽制有利於西方的戰略利益。另外,對於當時對越戰存在分歧的美國社會來說,向人們展示國際和平的新概念也是至關重要的。

明鏡周刊:人們經常稱讚您發起的中美建交是一次外交政策的勝利,但可以說這也造成了「美愈弱中愈強」的格局。目前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數額巨大,而中國擁有將近9000億的美國國債。

基辛格:只要你是神智清醒的,你就不會這麼想。在中美剛剛建交時,中國會成為美國強勁的經濟對手這種想法是難以想像的。但另一個解釋是什麼呢?當一個擁有十億人口的國家轉動起來,它必然會成為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是美國自身錯誤的政策導致了財政失衡,而非中美建交。

明鏡周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曾說:「你怎麼可能對你借錢的銀行表現強硬?」來表達她在中國問題上的挫敗感。

基辛格:當你欠了銀行太多錢,那麼對雙方來說其實都很危險。如果中國政府試圖利用這一重要地位,那麼他不得不冒著損失出口的風險,正是後者起初幫助中國成了世界上最有錢的「銀行」。

明鏡周刊:所以對於美債問題,你並沒有希拉里那麼憂慮?

基辛格:這很難說到了擔憂的程度。但我相信這樣的金融關係並非不能調和。不過美國財政無限期赤字勢必危及到自己的整體信譽,而這無損中國人對我們持有的債務。

第二部分:「中國政府希望改善與美國的關係」

明鏡周刊: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職後試圖改善中美關係。但近來中美雙方爭論的焦點集中在矛盾上——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的意見不一、關於中國匯率的激烈爭執等。

基辛格:奧巴馬想要改善中美關係,中國也是如此。但雙方還沒找到談話的結合點,造成這個結果的部分原因還是文化差異。美國人視外交政策為一系列的實務問題,部分是因為在美國,每個被意識到的問題都會得到解決。所以,我們視中國問題為一系列的具體問題。

明鏡周刊:那中國有什麼不同?

基辛格:中國認為外交政策是相互聯繫的一系列事件。以中國匯率問題為例:我們只談到了人民幣升值這一小方面,而中國則要依據與美國的整體經濟關係做決定。

明鏡周刊:只有美國願意給予相應的回報,中國才會調整其貨幣匯率?

基辛格:正是如此。美國必須在某些對中國有重要意義的領域作出相應調整。

明鏡周刊:所以中國政府在外交政策上考慮得更具戰略性?

基辛格:不是,只是更全面。

明鏡周刊:那中國人現在是否覺得自己終於回復昔日榮耀了?

基辛格:人們總是說中國正在「崛起」,但中國人自己並不那麼認為,因為在過去2000年中有1800年中國的GDP都位居世界第一,而之前的一個半世紀他們還遭受了巨大的壓迫和屈辱。

明鏡周刊:您很詳細地描述了中國領導人的心態,鑒於你已經去過中國不下70次,您是否見過普通的中國人?

基辛格:我不知道你說的「普通的中國人」指的是什麼。在大多數訪問期間,我做的和我在出訪德國時做的一樣:和一小部分我能接觸到的知識分子和民眾見面。

明鏡周刊:您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和毛澤東見過幾次,你覺得他對現在的中國會有什麼看法?

基辛格:比起重振經濟,毛澤東更感興趣的是意識形態的純潔。在我們的談話中,他幾乎就沒顯示出對與西方國家進行經濟合作的興趣,所以他或許會覺得現在的中國過於功利了。他很可能討厭北京和上海的「雅皮士」。

明鏡周刊:在華投資的美國商人抱怨中國存在巨大的盜版市場,而一些美國官員則哀歎在非洲的「中國特色殖民」。鑒於您所描述的「中國式敏感」,您是怎麼看待這些問題的?

基辛格:對於損害國家利益的事,我們必須反擊。當你談論周邊國家的影響時,這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看法是,在美中關係中,我們的利益是通過共同發展實現的,而非持續的對抗。

明鏡周刊:當中國捲入別國事務時,他們看起來只關心商業利益或是自然資源。中國政府不像美國,他們還沒有發展為「意識形態傳教士」的傾向。

基辛格:美國人相信改變信仰就能改變人們,相信世上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美國人。中國人也相信自己的價值觀具有普世意義,但他們認為:除非你生而就是,否則你不可能真正轉化成為一個中國人。

明鏡周刊:國務卿先生,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問。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1: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