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媒體稱南海局勢將由中美主導 小國沒有發言權(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8-18 23: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8/17  消息來源:環球網



  資料圖:越南官員訪問在公海上的美國華盛頓號航空母艦。

  



  資料圖:2010年11月2日,解放軍海軍陸戰隊兩棲突擊登陸戰鬥在南海(專題)舉行


  據美國《外交政策》雜誌8月15日刊發了一篇題為「南海(專題):未來之戰」的文章,文章認為二十一世紀是「海洋世紀」;而世界實力正由歐洲向亞洲轉移,南海(專題)作為各種勢力的交匯處,必將成為未來衝突的中心。南海問題背後的關鍵是中美關係,兩國關係也決定著西太平洋局勢的發展。

  文章稱,南海是各國力量交匯的地方。越南控制著南海的西部,並在不斷加強與美國的軍事關係;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海軍,努力衝破第一島鏈的限制;穆斯林大國印尼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較快,準備成為第二個印度,正在發展自己的投送能力;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經濟也有大幅增長,同時準備參與到南海的領土糾紛中。東南亞是中國和印度次大陸的交匯處,而南海則是這些國家地緣政治和軍事力量的發生碰撞的地方。

  美媒文章稱,我們常常認為,國家主義作為一種應激情緒是19世紀的遺留;但是傳統的國家主義是亞洲政治的主要驅動力,並將繼續扮演這樣的角色。國家主義導致了本地區軍事力量的增長——特別是在海空軍力量方面,以保衛主權和存在爭議的資源。這裡沒有什麼哲學可言,而是冷冰冰的實力平衡邏輯;軍事實力的增長與國家主義一起左右著南海局勢的發展。

  文章引用雅典與米洛斯島的例子來分析南海局勢,修昔底德在敘述雅典征服米洛斯島的歷史時提到,「弱者應該屈服於強者」。這個故事可能會在二十一世紀重演,中國則扮演著雅典的角色,是地區的海上強國;小國將屈服於它。這將是中國不會言明的戰略,而東南亞小國則可能依附美國,來避免重蹈米洛斯人的命運。

  作者認為,南海地區不會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各國將滿足於它們軍艦在公海上的博弈,並堅持自己對自然資源的擁有權,公平的分配資源。但是,如果台海爆戰事會怎樣?如果中國和越南的關係回到1979年的狀態又會怎樣?這次,雙方擁有了更多致命性的武器。因為並非只有中國在大力發展軍事力量,東南亞各國都在發展自己的軍事實力。過去十年裡,它們的軍事財政增長了約三分之一。自2000以來,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武器進口分別增長84%、146%和722%。這些支出主要用於海上和空中平台:水面軍艦、裝備先進導彈系統的潛艇和遠程噴氣式戰鬥機。最近,越南花費20億美元購買6艘先進的俄制「基洛」級潛艇,花費10億美元購買俄制噴氣式戰機;馬來西亞剛剛在婆羅洲建立了潛艇基地;而美國一直被羈絆在中東的陸地戰爭,軍事實力正在悄悄地從歐洲轉向亞洲。

  美媒文章稱,目前,美國正在確保南海的現狀,這限制了中國對南海海域的行動,也約束了中國的外交和海軍活動。美國更多的是向南海各國展示自己的實力,而非其民主的優點。中美之間的實力平衡是越南、台灣、菲律賓、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自由的最終保證;在這樣的自由空間中,地區主義作為一股勢力導致了東盟的出現。然而,這樣的自由並非一廂情願。對緊張局勢來說,中美之間持續的平衡擴展到了貿易、貨幣改革、網路安全和情報偵查等一系列複雜話題。這預示著東亞的局勢將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轉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位於該地區的中心。

  美媒文章稱,然而,對亞洲新的地緣政治情況作出最全面總結的並非華盛頓或北京,而是堪培拉。在去年發布的一份長達74頁的文章《實力的轉移:澳大利亞在華盛頓和北京競爭中的未來》中,澳大利亞大學進行戰略研究的休伊-懷特(Hugh White)教授把自己的國家稱為典型狀態的國家。想保持亞洲局勢的現狀,中國繼續增長,澳大利亞可以一直擴大和中國的貿易;而美國仍然是亞洲最強的力量,一直作為澳大利亞最終的保護者。但正如懷特所寫的那樣,問題在於經濟發展之後,亞洲的政治和戰略不可能不會改變。隨著經濟增長,中國自然不會再忍受美國對亞洲的軍事主宰。

  美媒文章稱,中國想要什麼?懷特認為,中國渴望在亞洲建立類似美國曾經在西半球尋求對加勒比海統治的「新型帝國」,也就是希望控制南海。在懷特看來,這種「新型帝國」意味著美國的鄰居可以或多或少自由的治理自己的國家;儘管華盛頓堅持認為,它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考慮,並能控制這些國家。這種模式的問題是,日本不可能接受這種形勢,不論這種「霸權」是如何溫和。而對於歐洲多個大國並存的模式(中國、印度、日本和美國或者一到兩個大國可以在亞洲的大國中平起平坐)難以被美國接受。懷特建議,在面對崛起的中國時,美國的統治可能意味著亞洲的不穩定。

  懷特認為,美國的統治是建立在中國不是「民主國家」,它將不為其它國家所接受這個觀念的前提下,但事實可能不是這樣。中國對自身的概念是:它是個寬宏而非霸權的大國,它不會像美國那樣干涉其它國家的內政;因為中國把自己視為中央王國,其統治的基礎是自身成為世界歷史的中心,而非尋求出口任何體制。

  美媒文章稱,未來的問題在於美國,而非中國。我們可能太在意中國政權體制的本質,並一直在尋求限制中國實力向國外的發展,因為我們自己對它不喜歡。而與之相反,美國在亞洲的目標應該是平衡,而非主導。因為硬實力在國際關係中仍至關重要,我們應該接受一個崛起中國的存在。美國不需要在西太平洋加強海軍力量的存在,但它也承受不起實力的大幅下降。因為美國進行財政削減或者將航母重新部署到中東,它在西太平洋的航母戰鬥群數量在逐漸減少。這可能引起對美國在本地區的影響力下降,如何彌補這種後果以及如何與北京打交道?最理想的情況是,美國維持目前在該地區的海空軍力量;即使美國努力發展和中國良好的關係,也可以隨著中國藍水海軍的增長不斷做出調整。在國際事務中,所有道德問題的背後是實力問題。西方能夠對巴爾幹半島進行「人道主義干預」就是因為塞黑的軟弱。在車臣問題上,由於俄羅斯的強大,西方難以有所行動。未來數十年內,在西太平洋,道德意味著為了穩定需要放棄一些我們看重的理想。然而,我們如何允許中國的軍事擴張?實力平衡自身比西方的民主價值更重要,這是保障自由的最好方法。南海的未來發展也可能是這樣,儘管理想主義者們並不想聽到這些。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8-18 23:27 | 只看該作者
美國佬想得到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23: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