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爾街驚魂日 道指狂跌512點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8-5 23: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1-8-5 23:54 編輯

2011年8月5日  僑報

美國經濟前景黯淡 投資者競相抽走資金 跌幅近5年來最大


    八 月四 日,由於市場上對全球經濟疲軟的憂慮情緒導致投資者爭相撤離,美國股市遭到重挫,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暴跌逾五 一二點。美聯社


  美國失業率高企,消費者需求不振。圖為失業者在進行登記。 美聯社  

  8月4日,由於市場上對全球經濟疲軟的憂慮情緒導致投資者爭相撤離,美國股市遭到重挫,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暴跌逾512點,是近5年來最糟糕的一天。
  當天紐約股市收盤時,道瓊斯指數下跌了512.53點,收在11383.91點,跌幅達4.31%,損失之大為2008年10月22日以來所未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了136.68點,收在2556.39點,跌幅達5.08%;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了60.24點,收在1200.10點,跌幅為4.78%。
  道指已經跌破2010年年底收盤點位。納指較去年年底收盤點位下跌了1.5%。標普500指數較2010年12月31日收盤點位下跌了2.6%。
  標普機構資深指數分析師霍華德·西沃布拉特(Howard Silverblatt)指出,市場上有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其中包括正在露頭的對於企業可能已下調第三財季業績預期的擔憂情緒。他說:「如果股指點位過高,並且企業界下調了第三財季業績預期,那麼支撐股市的最後一根支柱也就坍塌了。」
  一位市場策略師認為,美國政府最後一刻達成提高債務上限協議之前的兩周內,美國可能違約的風險令資本市場感到疲憊不堪。
  投資機構Key Private Bank首席投資官布魯斯·麥凱恩(Bruce McCain)說:「我們擔心得要死。怎樣才能擺脫這些無情的過山車一樣的壞消息的影響?」
  由於有消息稱義大利和西班牙可能要求歐盟提供援助,當日歐洲股市也大幅下跌。麥凱恩指出,義大利與西班牙可能求援的消息對美國出口存在不利影響。他說:「這在實際上起到了一個作用,那就是粉碎了美國可以完全依靠自己實現經濟復甦的神話。從長期角度來看,我們將會更加審慎的監測歐洲與新興市場的動態。」

  原因: 五大因素不得不拋
  據MSNBC報道,自從7月22日以來,根據威爾夏5000指數(Willshire 5000 index),股市下滑7%,已經削去1.2萬億美元市值。
  根據投資公司研究所的現有數據,自從6月以來,投資者從股市抽走現金230億美元。上個星期,401(k)賬戶管理者加快拋售步伐,將資產轉向現金或債券賬戶。跟蹤470萬賬戶的安惠特(Aon Hewitt)的數據顯示,流出資金達到1997年以來第三高潮。
  MSNBC說,以下為投資者不得不撤離股市的5大原因:
  
  赤字疑慮
  國會和白宮星期二在華盛頓都慶祝達成預算協議,結束了長達數月、把政府推到違約邊緣的爭鬥。但那個協議幾乎沒有消除任何政府究竟要削減什麼開支的疑雲。
  國防承包商、各州政府和失業工人都處於困境,不知道預算大斧是否要砍斷他們的關鍵資金來源。這些開支削減要到年底才能定案。
  如果上述計劃全部成為法律,今後10年將減少赤字3萬億美元。而債券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說美國減少赤字4萬億美元才能保持AAA評級。它也低於投資者的預期。
  
  美國經濟放緩
  去年美國經濟增長加快之後,今年失去動力。它可能再次滑入衰退。上星期五,美國政府調減GDP增幅,第二季度僅僅增長0.4%。這次調整顯示美國經濟衰退深度超過最初報告。
  一系列經濟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繼續放緩。星期五,投資者將看到債務僵局如何影響7月的就業市場。今年5月和6月就業增長已經大幅放緩。
  投資銀行瑞銀(UBS)策略師戈魯波(Jonathan Golub)說,自從2月中以來,經濟數據崩潰。就業數據也許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就業市場改進,就沒有真正的復甦。
  目前專家預計7月就業增長8.5萬人,不足以維持勞動力增長的需求,更不用說要降低高達9.2%的失業率。
  
  歐元區恐慌
  華盛頓的政治鬧劇分散了投資者對歐洲債務危機的注意力。星期三,西班牙和義大利債券利率上升再次引起關注。兩國債務收益率達到14年最高,迫使歐盟主席巴羅佐(Jose Manuel Barroso)呼籲成員國加快批准7月21日高峰會上達成的抗危機措施,遏制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對其它經濟體的破壞。但他和歐盟金融專員勒恩(Olli Rehn)都沒有提出遏制危機的任何步驟。
  儘管多數歐洲銀行最近都通過金融「壓力測試」,但人們懷疑它們是否能應付廣泛的政府債券違約。即使它們能扛住損失,這些違約也將嚴重打擊歐洲經濟。
  
  公司盈利侵蝕
  歐洲經濟進一步放緩,或者滑入衰退,也將嚴重侵蝕美國公司盈利。儘管美國經濟疲軟,公司至今盈利可觀。全球大公司盈利處於最強時期,多虧海外市場強勁增長,尤其是新興市場。
  但全球經濟已經出現放緩跡象,那將減少對美國產品的需求。部分公司已經面臨盈利增長放緩。星期三,雇傭諮詢公司查林格(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報告,7月公司計劃裁員達到16個月高峰。原來裁員相當少的行業出人意外地「流血」。僱主上個月宣布計劃裁員6.6萬人,比6月高出60%。
  默克製藥(Merck & Co.)、博德斯書店(Borders)、思科系統(Cisco Systems)、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和波士頓科學(Boston Scientific)計劃裁員人數佔總數的57%。
  
  消費者後退
  就業市場疲軟加上工資停滯迫使美國家庭減少開支,進一步降低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多項調查都顯示消費者對經濟前景信心下滑。
  目前勒緊腰帶過日子是上個十年寅吃卯糧的惡果。由於失業率繼續超過9%,消費者只好少花錢、盡量節省。消費者開支6月下滑0.2%,那是2009年9月以來的首次下跌。消費者開支佔美國經濟活動的70%。專家估計,美國家庭債務/收入比要恢復到歷史正常水平,目前僅僅完成了50%的修復。

  前景: 恐陷日式經濟獃滯 十年難翻身
  據美聯社報道:消費者不購物、公司企業不僱人、從聯邦到地方政府不用開支刺激經濟反而繼續削減、聯邦儲備委員會也不打算再有動作。如果再不推動經濟成長,任其奄奄一息,美國恐有陷入「日本式經濟獃滯」的危險,10多年無法翻身。華爾街股市也將動蕩不安。
  經濟問題的癥結在於消費者2000年代初期欠債太多,至今還不完,許多人用房屋凈值貸款,深信房價將永遠上漲。一旦房價狂瀉,許多人的欠債超過房屋價值,嘗到苦果。還有很多人信用卡債台高築,現在該是償債時刻。於是,美國民眾為了削減債務,開始減少花費或審慎開支。
  公司企業則除非看到有足夠的消費者準備購買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才願意增僱員工。儘管如此,公司企業的盈餘正在增加,因為它們解僱了數以百萬計的上班族,大大節省開銷;學會用較少的人力更有效率地營運;在日益成長的海外市場擴張。
  專家指出,公司雇不僱人,是意願問題,如果他們願意,他們就會僱用。
  因此,美國經濟就陷入一個很難打破的惡性循環:公司等著消費者花錢消費,消費者等著公司僱用,提供更高的薪酬和更好的工作保障,才敢花錢。雙方都按兵不動,誰也不主動向前。
  過去,政府還會伸出援手,用興建基礎設施增加就業機會,或提供職業訓練。這一次,政府不但不再增加開支,而且大肆削減。更多的削減將會接踵而來。
  此前聯邦儲備委員會官員布勒德(James Bullard)發布的悲觀報告中警告,美國可能出現通貨緊縮現象,恐將面臨亞洲經濟大國日本在所謂「失去的10年」經歷的經濟停滯。

  危機:失業居高不下 新一輪衰退逼近
  奧巴馬總統簽署美債法案,令美國暫時擺脫債務違約困境。但經濟學家警告,法案只是把美國債務危機拖延,並未從根本上解決頑疾。短期來說,法案或會使失業率高企和需求不振等基本問題惡化。美國經濟學家戈德伯格說,投資者最擔心的是法案會將美國拖入新的經濟衰退。共和黨參議員保羅亦指,法案不能阻止美國跌落「財政懸崖」。
  《紐約時報》分析說,法案根本無助降低美國財赤。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推算,基於聯邦醫療保險、醫療補助計劃和社會保障福利成本上升,聯邦赤字將於2021年或以前超出國內生產總值1倍,壓抑經濟活動。新法案卻沒處理相關問題。
  多名獨立分析師指出,如要穩定負債比重,未來10年需削減4萬億美元,這也是標準普爾提出保住美國AAA信貸評級的最低要求。但新法案只削減至少2.1萬億美元,10年後財赤已相當於經濟產出的8成,即使民主黨能取消布希政府的減稅項目,比例仍高達76%,而且持續攀升。
  法新社報道,經濟師普遍預測美國經濟下半年持續疲弱。聯邦商務部前日公布,6月份美國消費者開支按月下降0.2%,低於市場預期,近兩年首次萎縮。此外,申領失業救濟人士高企,裁員消息頻傳,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近乎原地踏步,美國3大車廠7月份銷售額僅按年增長0.9%,均顯示復甦遜於預期。
  Meeschaert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沃洛霍恩指出,「在短短一周內,投資者觀點完全逆轉,現在開始有人談論下半年衰退。」
  德意志銀行預測美國第3、4季分別增長2.5% 和3.0%,全年僅增長1.9%。
  僑報綜合報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2: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