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銀監會稱房價跌5成銀行扛得住 銀行業人士反駁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8-1 21: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年08月01日02:07東方網

在銀行 業對房價下跌的承受能力上,銀行業內人士和監管層的觀點並不一致。


為了防範房地產貸款風險,銀監會在今年二季度進行了新一輪的房地產貸款壓力測試,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房貸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即使房價下跌五成,銀行業也可以承受,也就是說銀行業不會被房地產裹挾。

上周五,受此消息影響,銀行股展開了「絕地反擊」,截至收盤時,銀行股全線飄紅,其中中信銀行(601998.SH,00998.HK)上漲7.82%,中小銀行漲幅大多超過2%。

但業內人士對此並不買賬,多位銀行業分析師均對此存疑,他們認為,在分析房價下跌50%對銀行的影響時,需要更全面的考量和邏輯。

壓力測試不能充分反映極端條件下銀行風險

「別說50%了,就連房價下降20%,銀行都扛不住。」某國有大行研究部門人士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表示,壓力測試只能通過靜態數據反映不良率的變化,若從動態角度衡量,鑒於銀行業貸款中抵押貸款佔比30%~40%,而大多數抵押物又是土地或房產,房價下跌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不容小視。

銀監會從去年就開始進行房地產壓力測試,今年4月,開啟新一輪測壓,在今年「兩會」上,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曾透露,根據壓力測試結果,房價下跌30%,在銀行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而此次劉明康的「五成」表態顯然更加樂觀。

本報記者採訪的多位銀行業分析師均表示,壓力測試並不能充分反映極端條件下銀行的風險。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朱家祥教授曾花兩年時間來研究金融 穩定模型問題,在2010年夏天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的一次公開講座中,朱家祥曾表示,國內商業銀行壓力測試模型粗糙,而其本人並不相信房價下跌30%,商業銀行還能正常運行的說法。事實上,美國和歐盟進行的銀行壓力測試均曾被市場批評不能準確地反映銀行風險。

迄今為之,銀監會和商業銀行並沒有公布壓力測試的演算法和模型,據媒體報道,在進行壓力測試時,商業銀行需填寫一套含「變化」「明細」兩份表格的「房貸壓力測試表」,分別需要填報商業銀行房地產相關貸款總量、分類情況,以及「貸款房價比」等信息。另外,銀行除了上報個人住房貸款、個人商業住房貸款、房地產開發貸款、土地儲備貸款的總額和分級情況,還需報告房地產上下游產業貸款並做相應的壓力測試。

1.3萬億撥備抵補風險?

鑒於壓力測試本身的複雜性,掛一漏萬在所難免。

上述國有大行人士透露,目前進行壓力測試時,銀行會根據之前年份的統計數據,特別是房地產貸款佔比,估計房價下跌時,貸款違約率提升的程度,並推算不良率升幅和資本充足率降幅,但他認為,這種計算只是對數據的靜態推演,並沒有考慮到動態的全局性因素。

「比如,銀行貸款中30%多是抵押貸款,而抵押物多是房地產和土地,一旦房價下跌,抵押物價值會大打折扣,覆蓋率就會不足,這種影響是系統性的。」

此外,數據的缺乏,也是制約壓力測試的因素之一,根據此前媒體報道,房貸壓力測試中,四大行基本採用國際通用的小概率事件模型,對數據要求較高,而零售業務以及公司類業務模型需有5~7年的歷史數據,但多數銀行都不能提供。

不僅如此,壓力測試對整體宏觀經濟 的波動考慮也並不充分,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房價下跌50%,引起宏觀經濟的震動可能完全破壞測試的假設條件,這種情況下,做房價下跌50%的極端壓力測試或會失去參考意義。

北京某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房地產貸款壓力測試,也沒有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違約風險考慮進去。「當前平台貸六成的還款來源是土地出讓金,一旦房價下跌五成,土地可能流拍,地方償債壓力將空前,對銀行影響巨大。」

監管層的底氣來源於銀行業目前充足的撥備。劉明康表示,銀行現在的撥備達1.3萬億元,足以抵擋房地產市場因調控使房價回歸所帶來的近期和中短期的風險。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貸款總額為50.9萬億元,撥備覆蓋率為217.7%,不良貸款率為1.1%。

雖然目前風險抵補指標「健康」,但上述銀行業人士透露,如果房價下跌20%,銀行不良率反彈將超過1%。第一財經日報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3: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