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白岩松評王勇平「我反正信了」:我不敢信,不能信

[複製鏈接]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1-7-27 05: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白岩松評王勇平「我反正信了」:我不敢信,不能信  
2011年07月26日 來源:中國網路電視台  

《新聞1+1》2011年7月25日完成台本——中國高鐵:重建信任!

      。。。。。。


  主持人(白岩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怎麼說呢?今天我們都得到了這樣一個消息,鐵路7月23號的事故段落,可以說今天恢復了通車。但是恢復的僅僅是通車,由於近一段時間以來,接連出現的各種各樣的鐵路事故,讓我們對鐵路的信心和信任恢復起來那可就大大需要時間了。可能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昨天(7月24日)晚上鐵道部的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在舉行新聞發布會的時候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幫他統計了一下,他向所有的記者和在場的人員提出這種反問,你們相信嗎?一共提出了不少於三次。他的回答是我相信。是,我相信他必須得說「我相信」。但是你要問我呢?我的答案是,一個多月之前我願意相信,但是現在我不敢信,不能信,我就簡單地信了,對鐵路糾錯也不一定很好,要想真信,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節目開播之前我看到了一個專欄作家宋石男的建設性的微博,寫得挺好的「諒解建立在在真相之上,沒有真相,沒有諒解。部門要擺脫塔西佗陷阱(當一個部門失去公信力時,不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就必須深入調查事故真相,坦然道出事故。任何的遮掩或迴避只能激怒民眾,加深裂痕」。

  這對於鐵道部,以及相關的部門提醒就是,必須要堅持說真話。絕不能說你已經說了二十句或者三十句真話,覺得說一句假話也沒關係,這一句假話就會把你前面的真話所積累的某種信任全部喪失殆盡。要不停地、不斷地、永遠說真話,直到大家的信心真正建立起來。當然,僅有真話和真相是不夠的,建立大家對中國鐵路的信心和信任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甚至有很多是處理這次事故當中的一些細節。

  來,我們一起關注一下。

  (播放短片)

    。。。。。。

  
  白岩松:

  今天我注意到《北京青年報》的評論員張天蔚寫了這樣一句話「我想可能核心是真相,而且是真真相。找到真相,鐵路未來的安全才有保障,公眾對鐵路也才有信心,尤其是在高迅猛發展的情況下,鐵路系統的安全係數必須是百分之百,公眾才會有基本的信心。總靠發言人說我相信不行」。那當然了,但是這個真真相很有意思,真相就是真相,前面非得加一個真。再過一段時間,我們還要再加一個真真真相,不應該這樣。

  其實事故發生之後,早些時候大家自然會關注原因,王勇平曾經說,初步了解事故原因是雷擊造成設備故障導致。但是我想,我和很多人的第一感受都是這樣,我們等待的並不是這樣的結果。為什麼?第一,雷擊每一年到了這個季節總會有,是不是將來我們的鐵路也會像航空一樣,每年這樣的雷雨季節都要停運呢?第二,造成設備故障。設備有的時候是可以出現故障,但是我們要設計相關的糾錯的能力,這樣的話,才會使既有雷擊,又會導致設備事故的情況下,不出事故,尤其不造成人員這樣的傷亡。

  另外,我們看到一個圖,原來看到這個圖的時候非常興奮,因為這反映我們的技術很高。中國動車或者高鐵在運行的時候,我們有最高級的CTCS系統。什麼概念?前面的車如果停下來了,裡面的司機睡著了,甚至昏過去了,後面的車都能自動感應到,絕不會撞上,這是第一個保障。第二,還有一個相對低一級別,也是自動的,LKJ的列車運行監控裝置,也導致它們撞不上。第三,還有人工操作。停下來之後,前車還可以通過打電話到調度市等等,導致後車出現這種停車,不至於出現撞車的事故。

  我們一個巨大的問號,為什麼看似理論上極其安全的三套保障系統,在這一次事故當中都沒有出現?如果我們說的是雷擊造成設備故障,我們想反問一句的是,為什麼事故的處理,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撤掉了上海鐵路局的局長、黨委書記,還有一個管電的副局長。如果是雷擊造成的設備故障的話,為什麼要撤人呢?僅僅是為了平民憤嗎?還是這是一起責任事故?相信最後的結果也應該是一個責任事故。

  說到這兒,一個有趣的細節非常引人關注。早些時候王勇平還談到了初步調查原因,但是昨天晚上記者招待會當問他原因的時候,他說,這個我不知道,因為國務院的事故調查組已經開始行進了。這就涉及到我們要關注調查組了,接下來繼續連線我們的記者。


    鄭連凱你好。

    。。。。。。


  白岩松:

  非常感謝鄭連凱接受我們的連線採訪。

  其實現在似乎陷到了一種怪圈當中,什麼樣的怪圈當中?早些時候的王勇平還會去分析一下初步的原因,但是當國務院的調查組出現之後,他就已經閉嘴了。但是靠不近國務院的調查組,又要通過鐵道部這個口來出,這個時候就陷入到了一個大家都會很茫然的境界,這個時候是不是可以有這樣的一些建議呢?第一個建議,比如平常對鐵老大應該有更多更開放,更透明的監督,以後在成立國務院相關調查組的時候,可不可以在成立的同時就公布是由哪些人、哪些部門構成的。另外,是否也可以聘請幾位更第三方的,非官方的專家,或者學者,或者其他的技術人員可以介入其中,這樣可以使公眾產生更大的公信力,否則鐵路在我們心目當中,這一段日子所積累下來的不信任感和缺乏信心還會繼續向下振蕩,今天股市都開始反應。

   (播放短片)

    。。。。。。

  
  白岩松:

  在剛才王勇平記者招待會的那段同期聲裡頭,有一段話我個人是持不同意見的,不妨我們再重聽一下,看看是哪段話?

    (播放短片)

  王勇平:

  我仍然跟社會說一聲,中國高鐵的技術是先進的,是合格的,我們仍然具有信心。

  白岩松:

  就是這段話,現在我們可以再把屏幕定格在那兒,我為什麼會不太認同呢?我們不能把技術是先進的,就等於合格,就等於我們擁有信心。話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僅僅是技術先進,但是你的管理是否先進?運營整個給予的實驗答案是否是先進,監督是否是先進,對人的尊重是否先進,所有的細節是否先進?歸根到底,綜合下來你的運行能力是否先進。如果綜合下來的運營能力是先進的,我們才可以說,它是先進的,是合格的,我們才會有信心。舉一個例子,比如我們形容一個人身體非常健康,怎麼去說呢?說他心臟功能40歲像20歲一樣,肝、肺都是40歲像20歲一樣,你覺得他身體好極了是嗎?但是他弱智。你能說他是健康的嗎?只有當他各種身體器官,包括智慧、大腦全部是健康的,我們才可以得出健康的結論。因此,只有技術是先進的這一點不能說是合格的,也不能等同於信心,需要一個綜合運營下來,給予我們一種先進的感受。

  很多人在這次事故出完之後,開始質疑速度,說速度是不是可以降下來?其實跟京滬高鐵的300公里每小時比起來,動車速度沒那麼快,尤其這次出事的是第一代的動車,它的公里數可能也就是一小時200多公里。針對這方面,今天我看到英國的交通事務學者胡德說的一句話,「高速交通的關鍵在於調度和軌道維護。是否緊緊把速度降下來就能保證安全呢?2002年的英格蘭赫特福特郡脫軌事件後來被發現原因不在車速,而是路軌接軌處螺釘沒擰緊。」回到《三聯生活周刊》李鴻谷的這句話「速度,看來是我們必須面對並且認真思考的重要穩定。不僅火車的速度、鐵路發展的速度,甚至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我們要跟著配套。」所以我個人的感覺,不是我們的高鐵太快了,速度不是問題,而是另一種速度有問題。什麼呢?節是只求效益,只求政績,一路向前走,但是忽略了以人為本,忽略了規律,忽略了科學,忽略了我們生活中很多乘客的感受,尤其忽略了科學的管理和監督。這樣的一種快速度才是真正可怕的,所以還是要給我們的鐵路部門的速度正一下名,速度不可怕,大家另一方面的冒勁可就太可怕了。

  非常感謝收看今天直播的《新聞1+1》,明天再見。

  (播放短片)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0: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