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莫把動車當高鐵,區別還挺大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1-7-26 11: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11-7-26 11:29 編輯

溫州動車事故讓高鐵很受傷,很多網友由此擔心高鐵安全。借動車事故將批評矛頭瞄準高鐵,甚至想將高鐵一棒打死的態度是有失公允的,在缺少表達渠道的環境中,輿情借網路不斷沸騰可以理解,但在不了解事件本身概況前提下的斥責卻不可提倡,破壞總比建設容易,高鐵本來是鐵路運輸系統一個進步的產物,但因其背負了太多不應背負的東西,而陷入負面印象的泥潭難以自拔。

莫把動車當高鐵:區別還挺大


    ——高鐵和動車是不同軌道上的兩種概念
 
  動車追尾事件發生后,很多網友把它和高鐵混為一談,據小編所知,高鐵上雖然跑的是動車組,但動車技術不等於高鐵技術。動車發生追尾,不等於高鐵就一定也會發生追尾。所以,要澄清動車和高鐵的關係。

原理

  動車是列車動力源方面的概念,高鐵是列車速度上的概念。動車是相對於普通機車在車頭牽引來說的,高鐵是相對於普通速度列車來說的。動車指的是列車是採用動力分散原理的,和一般牽引機車的不同;高鐵指的是鐵路採用的是高標準技術修建的(例如鋪設無砟軌道、以橋代路等),上面是可以跑高速動車組的。

時速

  國內將時速200-250公里的客運動車組稱為「動車」,一般車次以D字打頭;將時速300公里以上的客運動車組稱為「高鐵」,一般車次以G字打頭。國外將時速200公里以上的鐵道客運系統稱為「高速鐵路」,簡稱也是「高鐵」,國際鐵路聯盟(UIC)定義上的高速鐵道是時速至少在200以上。這個定義就包含了國內的「動車」和「高鐵」。在日本的法律定義里,也只有時速200以上並跑在新幹線鐵道上的才是新幹線。而我們的高鐵速度明顯比這數字要快的多。所以現在國外報道全是「中國高鐵追尾」。

軌道

  高鐵的軌道和普通200公里級動車及普速火車軌道相比,高鐵的軌道要求更高。高鐵的線路一般為無渣軌道,就是軌道及軌枕下面沒有石子而是整塊的軌道板。高鐵是平整度和線路間距要求更高,一般高鐵的雙線間距都是在5米以上。對於高鐵的轉彎半徑和道岔要求也比較高,一般300公里級別的高鐵一般曲線半徑至少在1500米。道岔的最高通過速度至少要求在250公里以上!高鐵的鋼軌要求是每米至少65公斤,一般鐵路是60公斤。在線路選擇上也有不同,高鐵對地面沉降的要求要比普通鐵路的要求高很多。

車體

  就一個最高能跑250,另一個最高能跑380來看,車體設計是有很大很大的不同的。國內高速動車組的技術來源於四個國家,對應實際產品中的CRH1-5(沒有4)四個車型,後來我國將它們取長補短綜合起來,就成了中國特有的高鐵技術,目前國內高鐵用的動車組為CRH2C、CRH3型車。代表產品就是CRH380系列。時速250的是第一階段技術產物,350的是第二階段技術產物,最新的380是第三階段技術產物,以後還有400+的第四階段技術產物。

高鐵成了動車事故替罪羊:何其悲哉?

    ——高鐵代人背負了很多不堪醜聞
 
  微博網友:「G22京滬高鐵,整個車廂8個人,真都不坐了?突然有種非典期間出門的感覺,心情很複雜!服務員態度很好,正常情況下還是挺高鐵動車的,的確方便不少,千萬別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高鐵是專線,大部分動車不走專線

  本次動車事故的D301次和D3115次動車車型分別為CRH2A型和CRH1B型動車組,他們的鐵路運行系統與高鐵的運行系統不同,高鐵雖然跑的也是動車組,但中國目前的CRH1A、CRH1B、CRH1E、CRH2A、CRH2B、CRH2C、CRH2E、CRH3C、CRH5A、CRH380A、CRH380B、CRH6十二種型號的動車組,只有CRH2C CRH3兩種型號用於高鐵運營,大部分動車並不走高鐵專線

高鐵安全防範體系要高於普通動車

  高鐵線路標準高,感測性好,發現突發問題可以即時控制附近列車,比在普通鐵路上跑200的動車要安全,這次溫州動車追尾就是前面列車被雷擊停電失速后,後面動車沒有及時制動導致追尾引起慘劇,如果在高鐵,後面的列車會電腦自動控制減速。雖然這套說辭曾經也被用在普通動車身上,尤其是是在「大幹快上」的中國,但高鐵的安全防範體系高於普通動車,這毋庸置疑。[

多一種出行方式有何不好?

  如果沒有「被高鐵」,高鐵給民眾的帶來的好處還是挺多了,他為人們提供更為便捷、更為多樣的出行方式,高鐵之所以遭受詬病,一出事故或者故障就成公眾和媒體的批駁對象,原因在於高鐵背後所存在的鐵路腐敗、鐵道部的鐵老大的印象、「被高鐵」、鐵路巨額債務等諸多因素,剝離這些,高鐵其實可以有個健康的外貌。[

不明真相的「興師問罪」

    ——公眾輿論和官方犯了同一錯誤


  網民在討論社會熱點時,往往會過度解釋、宣洩情緒,網路傳播者動輒刻意追求集中火力的哄罵效應。一些社會現象在獲得真相之前,便迅即在網路上引起一片討伐之聲,落井之石鋪天蓋地,當然這跟公眾缺少話語權有著很大的原因,積蓄已久的輿情壓力找到了宣洩的對象,自然難以抑制。

習慣性的主要責任:3人背事故責任,何其偉大

  事故發生后的第二天晚上,上海鐵路局局長龍京、黨委書記李嘉、分管工務電務工作的副局長何勝利被免職,三人背起事故主要責任,何其偉大。再聯繫最近頻發的橋樑事故,交通運輸部將主要責任定義為車輛超載,還有年年都有的礦難事故,事故的處理模式很雷同,免掉幾個官員,全國組織檢查,然後就是表彰大會。在事故處理時,尋找一個主要責任方,將事故責任一扛,其他人便可萬事大吉、這是官方在處理各類事故的通用思維。

習慣性的「主要原因」:雷公真的很受傷

  溫州列車脫軌事發后,上海鐵路局相關人員火速到達現場,聲稱是動車遭到雷擊后失去動力停車,造成後面疾馳而來的動車追尾,釀成200多人死傷的慘劇。繼北京、武漢、成都等地之後,老天爺又一次成了事故的主要原因。就上像如所說的「主要責任」,官方對事故原因的追究也總能分出主要原因與次要原因,在主要原因之外,其他原因也不重要了,這跟「主要責任」的劃分思路一樣,不是為了迴避責任,就是缺乏誠懇的解決與調查問題的態度。


習慣性的快意恩仇:處理事件的最好方法:找准對象,然後一棒子打倒?

  誰都很討厭被扣上「不明真相」的帽子,但以此次動車事故為例,很多人可能在沒弄清出事的車輛是動車還是高鐵的概念區分之前,就已經給高鐵扣上了「危險」的帽子,帶著為否定而否定的態度觀察此次事件,在批評官方在處理事故只抓主要責任,主要原因的同時,自己也換上了跟官方一樣的態度,甚至比官方方式更加出離,滿足於「找准對象,然後一棒子打倒」的快意恩仇。


  到底是什麼發生了事故?事故緣何發生?在怎樣的條件下進展的?矛盾是如何升級的?這話是誰說的?在什麼情況下說的?是怎麼說的?是怎樣傳播和扭曲的?這些看似細枝末節的問題實質上關係到批判的意義和價值。媒體和網路的興師問罪,容易放大了負面效應,激化了矛盾衝突,從而讓各方陷入「多輸」的局面,建設永遠要比破壞要來的容易,對公共事件,每個公民、媒體都有自己意見,無論是對是錯,話語權都應誓死捍衛,不過在動輒「興師問罪」之前,請捫心自問,我對事件最基本的東西了解多少?


2011年7月26日 搜狐


格外小心

391

主題

3923

帖子

2565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65
沙發
好啊好啊1 發表於 2011-7-26 12:3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好啊好啊1 於 2011-7-26 13:02 編輯

似乎動車的確是中國過特色了。看樣子國際上的高鐵就是時速200km的鐵路運輸了。是不是國際上的高鐵跑的是專線?日本的新幹線跑的是專線。歐洲的我真不知道。
而中國竟然讓動車跑普通線路而跑200km-250km的時速!也就是說在普通線路上跑國際上標準的高速,這是以人為本嗎?
另外,此次出事並不是線路出事,而是車輛的因素導致的慘劇。這似乎又是「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了。而車輛都是引進技術製造的。
看到鐵道專業的院士王夢恕說,鐵路上行駛的列車不需要避雷設備,因為雷電可以直接引導到地下。這就使得正宗業外人士的好啊好啊恍然大悟了,前面的那輛車因為沒有避雷設備,導致了車載的電子元件遭到了雷擊的破壞。這可能是事故原因了。因為製造單位,沒有好好消化了引進技術,就大膽改革了。將人家原有的避雷設施當作累贅丟棄了。
但是,後面的那輛車為什麼追尾呢?我們的鐵道部專家們不是曾經信誓旦旦地說過不會追尾嗎?
看樣子一次事故揭示了起碼兩種以上的缺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3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7-26 16: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1-7-26 16:40 編輯

250 到300 的速度只差50公里。鐵道部都叫高鐵,而幾隻玩皮竟然對它不服氣。看來這網道部比鐵道部厲害多了。

企圖混淆視聽。高鐵的車不是動車嗎?是用飛機頭拉的?

既然用的是同種的動車。不管走在什麼軌道上,都同樣有安全隱患。所以,這次的事故,就是高鐵的事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4
小辣辣 發表於 2011-7-26 20: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非常時期 1樓 的帖子

學習了很多,謝謝。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5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7-27 06: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1-7-27 06:27 編輯

過去是火車比飛機安全,毛澤東出門總是坐火車而不乘飛機的《除非出國》.但現在火車的事故頻率在上升中,很難說飛機火車哪個更安全了,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飛機一旦出事故,生命很難保障!火車出事的死亡率最多也50%吧?而飛機基本上是10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1: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