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特警拒指令堅持原地清理髮現追尾動車倖存女童

[複製鏈接]

349

主題

7041

帖子

257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5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不惑之禍 發表於 2011-7-27 00: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不惑之禍 於 2011-7-26 11:32 編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6日10:15  新華網
這張照片是小伊伊爸爸帶她去杭州時在動車上拍的。



  是奇迹?還是…… 本報記者詳細尋訪救出伊伊的相關當事人還原伊伊獲救的前前後後

  在被困20個小時后,伊伊成了最後一名獲救者。


視頻:特警講述堅持原地清理髮現倖存女童過程
來源:CCTV新聞頻道
  由於她是在生命探測儀顯示「沒有生命跡象」的前提下,救援人員在隨後清理現場時發現的。

  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對此表示,這是個奇迹!

  為什麼伊伊之前會被生命探測儀顯示「沒有生命跡象」?

  昨天,記者採訪了參與救援的部分消防特勤隊員。

  消防特勤隊員說,目前的生命探測儀主要分為四種:音頻、視頻、紅外和雷達生命探測儀。類型不同,各自工作原理也不同。

  生命探測儀能在廢墟中尋找倖存者,發揮重要作用。但無論哪種生命探測儀,均有其各自的局限性。

  昨天,記者採訪了救出伊伊的消防戰士和特警隊員。正是他們的堅持,讓伊伊的生命得以延續。  記者 楊麗 葉建良

  鹿城消防大隊勤奮路中隊指導員 姜建序

  救出小伊伊前 陸續抬出了7具遺體

  事故第二天(24日)下午4點左右,在吊機把撞毀的D3115次列車16號車廂吊起來之前,我們再一次搜救。這是我第三次到16號車廂了。

  車廂已經被壓扁了,像紙一樣。我們知道,兩車追尾,後面的動車撞擊到前一輛動車,掉下去的三節車廂都是壓過了16號車廂然後掉下橋去的,而那節懸掛在橋上的車廂也相當於壓過了16號車廂滑下去的。

  我們都是三四個人一組,一點點搜救,手拿液壓機、進口的切割機、雙向的異向切割機等工具。

  但動車車皮很厚,有兩三寸,用切割機幾個小時只能切一小塊,我們又怕裡面溫度太高,一直用水槍降溫。之前我在16號車廂南也就是靠近15號車廂那端,後來我又去了15號車廂北面,又回到16號車廂南,最後返回到16號車廂北。

  之前,在16號車廂,我看到有個小男孩的內臟流出來了,一個女人的臉扁了,搜救出來的3人,只有最後一個中年男人有微弱的呼吸,但不知道他現在可好。

  後來我在15號車廂與16號車廂之間還救出一個人,15號車廂被衝擊力沖得捲起,兩節車廂像個人字,他就縮在那個小小的空間里。

  救出小伊伊我們一點也沒想到,小伊伊之前,我們幾個人陸續抬出了7具遺體——其實,我不大想得起來,我也不想去想,因為太慘了。

  特別是有兩個小男孩,大概七八歲吧,彎曲著身體,頭朝下,這麼安靜,好像是睡著了,可是他們沒有呼吸了,人也變形了……

  遇到小伊伊前,我想可能沒有希望了。我只親手從這堆廢墟里救出過2個生命……我覺得很難過,也很無奈。

  這是一個高溫的密封環境,大約溫度有五六十攝氏度,你稍微動下就是汗,在陽光的折射下,卻這麼悲涼,人都恍惚的。

  我們一點點搬著上面的東西,在一個縫隙里,不過三四厘米吧,有隻小手在動!

  我們不知道是個女孩,但估計是孩子,她趴在火車的地板上,身上蓋著那些被撞毀的鐵皮,腿上壓著東西,那些大人遇難者有的壓著她,等大人們被抬下來,才看到了她!

  我們馬上喊有人有人!

  但這個角度太刁鑽了,小孩子只縮成五十多厘米的樣子,上面只有10厘米左右的一條縫,是邊上一根鐵杆子樣的東西撐著,敞開了這麼一點點讓她求生的小小空間!

  一不小心,上面的重物就可能會壓到她,也不能用工具,萬一碰到了怎麼辦?你知道那種舊書的紙嗎,它們輕輕一吹就會碎的。

  我們要避免第二次傷害,我們用手一點點把小東西先搬掉,可萬一大東西壓下來怎麼辦?我們幾個人用手抬著。又有幾個人把壓在她腿上的東西搬開——可是搬不動,那是個空調架子(記者註:應該是中央空調),壓在她的小腿上,我的隊友們在另一側,把空調架子抬起一點,我在小孩子對面,我的手就插進去一點,一點一點地插進去,等半個空調架子「搭」在我的手肘時,才有空隙可以把孩子抱出來。

  我們用塊綠條的毛巾蓋住她,你也知道,人在這種情況下被救出來后,因為長時間在暗處,眼睛一下受不了刺激會受傷的。

  溫州市特警支隊長 邵曳戎

  特警隊長堅持原地清理 這個堅持等來了奇迹

  我是下午接到指令說要用吊機把車廂吊起來的,放到橋下來清理。我不同意,堅持在鐵軌上也就是原地清理。

  對,你不知道裡面還有沒有生命,萬一有呢?你怎麼向人家交待?我這麼堅持,也有壓力的,因為這麼多天了,搜救這麼多次了,沒有活體,只有一具具遇難者的遺體抬出來,之前在16號車廂,我們找到了12個人,沒有一個是有呼吸的,你知道,那是種很難過的感覺。

  但最後我們還是堅持住了,指揮部同意我們在原地清理。當時我們有2個中隊的特警在現場,一部分人在橋上一部分人在橋下。

  我是以前處理交通事故現場的,我看多了,我也有經驗,消防戰士們和我們特警都在鐵軌上,我是在廢墟上臨時當了指揮,讓工人們先撤下,由我們開始清理。

  小女孩的小手在動,我也看到了,這觸動了大家的神經,她背朝著我們趴著,當時看不出來有呼吸的,在我們把上面的東西挪走後,我看到她的背有較大的浮動,好像是在大口吸氣——這麼多小時,這麼重的東西一直壓著她,沒有好好吸過一口氣啊!

  那些消防戰士真了不起,他們就是用手挖那些鐵片,那些鐵片又重又尖,很容易割到手的,我這邊馬上報告指揮部,讓指揮部馬上派救護車救護人員。

  小女孩被抱出來,消防戰士用一塊毛巾給她蒙住眼睛,包住小身體,抬到擔架上,我們小心地托著擔架,怕一個閃失,傷著了孩子,又怕毛巾把孩子的鼻子蒙住了,又忙著拉下點毛巾來……

  大概整個過程10多分鐘吧,救護人員拿著氧氣面罩等在一邊。

  ■特別報道 伊伊 差點被放棄的奇迹

  這是一個被放棄之後發生的奇迹。

  他們已經幾度宣布「沒有生命跡象,停止搜救」。

  過不了多久,這個曾滿載鮮活生命的鐵皮車廂將被強壯的鋼臂起吊,拆解。我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力量,2歲的小女孩項瑋伊在被埋20個小時之後,在一片廢墟中還能揮起她的小手。

  難道,是她不幸遇難的雙親最後的愛?

  這本該是一趟平凡的旅程,這是爸爸媽媽帶著小伊伊第一次坐動車、出遠門。這同樣是這趟列車上所有遇難者一次平凡的旅程,他們或心懷喜悅,哪怕暗揣心事。但他們都是活生生的,充滿了對未知未來的憧憬。

  當然,這一切都是在7月23日20點27分之前。

  冥冥中似乎真有天意,事發前一小時,媽媽發出了最後一條寫給伊伊的微博(微博),「小寶貝,你什麼時候才能長大懂事啊」。

  我們相信伊伊很快就能長大,很快就會懂事,我們所不知道的是,當伊伊長大了,懂事了,問我們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的時候,我們能做出怎樣的回答……

  一隻小手微微在動幅度幾近於無

  通訊員 李宿龍 朱泉亭 吳成偉 方建任 鄭紹新 潘林昶 特派記者楊麗溫州報道

  與這個小女孩素未謀面,她被抱出來的那一剎那,是我的同事、攝影記者朱丹陽站在事故現場側面的一個山坡上拍到的, 「17:20,擔架抬了出來,有戰士脫了衣服,蓋在擔架上。通過長焦鏡頭,我看到,是個孩子。我也趕了過去,孩子下了高架后,馬上被抬上了救護車。這是個女孩,左腿和頭部受傷,眼睛和手還會動。」

  而當時的我,隔著事故現場一道鐵絲網沒能親眼看到,聽同事這麼說,我和所有站在現場的人一樣高興地拍手。

  後來我知道了那個小女孩叫項瑋伊,2歲半。在之前的尋人啟事里就提到過她,同時尋找的還有她的父母。父親叫項余岸(微博),母親叫施李紅,這一家三口都是在杭州—福州的D3115次動車組16號車廂。

  這是一節被擠壓最嚴重的車廂。

  事故之後,這一家三口生死未卜,直到事故第二天上午,才確定伊伊的爸爸項余岸已經遇難了,而她的媽媽還是沒有下落。

  因此,小伊伊是他們親人的希望;因此,小伊伊是我們所有人的希望——她是最後一個被救出的生命啊!

  她被抱下來的時候,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來。

  她只有微弱的呼吸,看到她的溫州鹿城消防大隊勤奮中隊的姜建序說,「一隻小手在微微動」,幅度幾近於無。

  那時,正站在被壓扁的廢墟上指揮的溫州市特警支隊支隊長邵曳戎說,「那隻微微動的小手觸動了所有人的神經,我們大家一下又緊張又激動。」

  小伊伊經過消防、特警、軍區戰士等的手,一個弱小的生命就這麼在手中傳遞,最後被輕輕放到擔架上,等在邊上的是離事故點最近的118醫院的救護人員,看著小女孩被送上救護車……

  這個最後被救出的小生命,是這場援救中最後閃現的亮光,儘管微弱但照亮了人的心。

  但是,小伊伊在廢墟里整整20多個小時,她能挺住嗎?

  小伊伊整個下肢被一個很重的空調架子壓了20多個小時傷情累及心臟 與死亡賽跑 她贏了

  我是後來採訪醫院醫生們才知道救活這個小生命,大家是花了多大的代價啊。  醫護人員給小伊伊裝了氧氣罩,做了臨時救護措施,隨後馬上送到醫院了。

  「送到醫院時,還會說餓,也喊著要爸爸,還喝了果奶」,這條微博被很多人轉了,網友都在祈禱真正的奇迹。 特派記者楊麗溫州報道

  昨天凌晨1:53,一條簡訊「游」進了手機。

  我一看,太好了!

  「楊記者!你好!我是附二醫院的醫生,剛下手術,今天遇難現場最後一個救出來的幸運者,2歲小女孩是我們做的手術,手術順利!」

  這條信息讓我非常興奮,我是多想和所有認識的人說下這個奇迹啊,可是時間晚了,後方編輯部答覆已經清樣了,輾轉,難挨了一夜。

  剛被送進醫院的小伊伊 身體里有很多鉀離子毒素

  這些天,溫州的各大醫院都擠滿了車禍中的傷員,而日常的門診也要照常,有的醫生已經連續幾天幾夜在病房值班,118醫院的醫生們也是如此。

  但很快,小伊伊的情況不容樂觀了。

  給小伊伊做了一些緊急救護后,小伊伊的傷橫陳在專家面前,是擠壓綜合征和車禍多發傷。

  更要命的是影響到小伊伊的心臟了。

  「小伊伊的左小腿部分壞死了,也影響到了心臟器官」。我去採訪時,我問醫生,當時救出來是好好的,怎麼一下變惡劣了?

  通過醫生的講解,我才明白了。

  小伊伊一直被撞毀的廢墟壓著,呼吸困難,整個下肢都被一個很重的空調架子壓著,20多個小時,血脈不通暢,「你想想,我們普通人,蹲下去幾分鐘,站起來腿腳會麻,就是血脈不通的原因」。

  而血脈不通暢的小伊伊的小腿,就像是一堆「死肉」,久而久之,加上天氣熱,最高的時候有五六十攝氏度,這樣就產生了毒素,這些毒素就在小伊伊的身體里,像其中有一種叫鉀離子元素,鉀離子是人體微量元素,是一種電解質,但因為血脈不通暢,而心臟長期缺血,鉀離子聚集多了,就會引起心臟壞死,要知道,注射死刑就是注射一種高濃度的鉀離子液體。

  但因為被重物壓著,那些毒素沒有到處流竄。一旦搬走了重物,血脈一下通暢了,那些毒素也跑到全身其他地方去了。

  其實,118醫院是所部隊醫院,也有很多專家的,但這樣一個微弱的生命,誰都想著讓她活得好些,少受些苦,快點好起來。

  後來,118醫院專家會診認為,小伊伊如果不馬上手術,就會有生命危險。但給小孩子做這方面的手術,118醫院並不擅長。

  這時,已經是晚上8點了。

  溫醫附屬二院有專門的兒童醫院,也有最好的外科專家。

  「我們馬上聯繫了溫醫附屬二院」,118醫院的醫生跟我說的時候,有一絲遺憾,他說,他們就怕耽誤了小伊伊的病。

  這次救援其實也像各個醫院之間的大比武了,「但救小伊伊要緊,誰也沒想那麼多,我們馬上跟溫醫附屬二院聯繫」。

  接到電話的溫醫附屬二院馬上準備,「我們準備了病床、手術房和手術台」。兒童科專家有的下班了,也馬上被叫來了,「小伊伊送到時,呼吸困難」。

  「必須馬上手術!」手外科的陳星隆主任醫師值班,他會診后說。

  醫生為小伊伊做了開放引流手術 又把毒素慢慢吸了出來

  對陳醫生來說,這是一場難度不大的手術,我聽手外科的醫生們說,陳醫生做過比這難度還大的手術。

  但對小伊伊,人們更多了一份小心翼翼。跟參加手術的醫生們聊了以後,知道了小伊伊整個手術的過程。

  小伊伊體內的毒素這麼多,怎麼去除呢?就像我們牙齒痛,去看牙醫,牙醫會在你的牙齒上鑿個小洞,把那些讓你牙痛的膿慢慢流光。

  小伊伊也是這個道理。

  醫生們給小伊伊做了開放引流手術,恢復了血流,又把一個吸附毒素的裝置放到左小腿上,讓那些毒素慢慢地吸出來。

  雖然是大專家主刀,很多醫生都去幫忙了, 「我們都在心裡祈禱,小伊伊你要堅持住啊……」林丁盛醫生跟我說,他有點像《白色巨塔》里的年輕男主角,他當時在隔壁手術室做手術,做完手術后,也馬上過去,打打下手,站在一邊,就像是眼睜睜看著時間與死亡賽跑,最後小伊伊贏了!

  當醫生們從手術室出來,小伊伊的小爺爺和其他幾個親戚在,小爺爺不斷地在說著溫州話,有些抱怨,可我不大聽得懂,但他看到醫生,急急地說:「怎麼樣怎麼樣」,聽到醫生說順利,這個老人拉住醫生的手。

  護士們拍著手,又怕聲音響,吵醒了小伊伊,高興地商量連夜去買小玩具給小伊伊,讓她一睜眼就看到洋娃娃。

  做完手術,小伊伊從緊急通道轉入ICU病房了。就在病房外的電梯口,還有幾個記者扛著攝像機等著。
一個人,如果極力宣揚他自己都不信的東西,那他就是做好了干任何壞事的準備。— 托馬斯潘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18: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