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造美景:不一樣的「風景」

[複製鏈接]

2140

主題

2399

帖子

324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24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不一樣的「風景」 —— 讀王培權攝影《人造美景》







    攝影作品選自王培權《人造美景》

    文字:釋藤

    讀到王培權的作品《人造美景》時,不禁想起2010年色影無忌發起和主辦的攝影年展,影展以「不一樣的風景」為主題,詣在表現一個在中國攝影界頗具爭議的話題:風景(或者風光)。

    何為「風景」?在我認為這「景」應該是在心中的,尤其在視覺影像的呈現上,風景較之風光來說,涉及的度相對來說比較小一些,應該具備更獨特的個體語言。

    景應該是表現內容的一種形式,而其透露出來的本質,即某些自然和人文現象所構成的,足以引起人們審美與欣賞的景象,而延伸在影像之外的思想,才是「風景」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王培權先生的這組《人造美景》,此刻也讓我想到了「風景」兩個字,只是這裡和普遍意識範疇受眾的理解的「風景」概念有所不同,這組視覺影像表現的主題應該是「不一樣的風景」

    攝影是什麼,其實說白了就是一雙眼睛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更是一個具備獨特理念和思想的人,對生命的探究,對事物的記錄和呈現。王培權這組影像作品,用藝術化的手法,呈現出我們身邊熟悉的卻又陌生的景象。



    王培權這組作品的主題是環境污染,那些被洪水沖刷下來的垃圾,塑料袋,被河流邊的叢林挽留, 有的纏繞於樹榦,有的飄然於葉下,於是,垃圾「上樹」了,滿目的垃圾在叢林中像經幡一樣飄著,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這些風景,其實我們生活在江南地帶的人相信都非常熟悉,也不難看到,每年的六七月,洪水過後的叢林里比比皆是。攝影師王培權發現了這種「有趣的現象」,通過手中的鏡頭,用一種戲謔的形式,化丑為美,帶給我們一份獨特的視覺語言和空間。



    細讀這些作品,每一張每一幅似乎都充滿了畫意:或水墨暈染,或視覺抽象、或筆劃之間充盈著奇妙的觀感、有的甚至開成了一朵朵美麗的花,這些景象在視覺上呈現出不一樣的新意和衝擊,讓我們感受到了光影的奇妙,巧妙的形式轉化,讓具像的事物有著更為抽象的語言。

    這些作品,雖然拍攝的主體事物是人人曾惡的垃圾,環境污染問題,但是卻給人在審美情趣上別具一格,讓人在讀取影像的時候除了感嘆,更多的卻是思索。王培權的這種影像表現方式讓我想起目前流行的「觀念攝影」,觀念攝影作為視覺表達語言和觀念傳播媒介,越來越多出現在公眾視野的當中。



    觀念攝影作為專業攝影師的作品,不僅需要進一步在視覺呈現上,與普遍受眾的視覺表達水平拉開距離全面提純升華,而且需要向所有的藝術門類外溢,借代。我想王培權的作品,應該就是藉助在這樣的一種表現形式上,通過自己的感觀,以獨特的個體語言,呈現內心個性化的思維表達。

    他以環境污染這個主題,在現實和心靈之間建立了一個橋樑,讓受眾通過這樣的一種視覺形式,深思畫面之外延伸的內容,引起關注和批判。說到這裡,我想起王久良先生的作品《垃圾圍城》,也是關注環境污染的主題作品,雖然表現的形式各不相同,但是都通過影像手段,披露了現代文明社會讓人關注和反思的文本。



    讀著王培權的《人造美景》,我想攝影師除了做好自己的攝影外,更應該在充分彰顯自己個性的前提下,能夠用自己的行動,喚醒受眾的普遍意識,無論是對於環境污染的主題,還是其他的影像記錄、都應該具備人文關懷的特質和底蘊。

    最後我想到「海倫·曼澤」說的話:「視覺藝術的極致,在於利用具體的形象來表達難以具體化的感情。」這句話應該是值得許多攝影人去思考的和具化的。我們相信「不一樣的風景」能夠被不斷地發現,也希望能夠通過影像的力量不斷地消失……





6026

主題

8341

帖子

988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9886
沙發
DSA816 發表於 2011-7-22 17:28 | 只看該作者
歡迎新朋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9: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