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DNA檢測可提前5年預知宮頸癌

[複製鏈接]

3236

主題

3249

帖子

466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6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eng0919 發表於 2011-7-20 22: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DNA檢測可提前5年預知宮頸癌

  宮頸癌在女性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而位居第二。它佔據了生殖器官癌症的一半以上,更是生育期和更年期這兩個階段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一方面,希望廣大女性愛護自身,能有效控制炎症和宮頸糜爛,避免其發展成癌;另一方面,現在已有的DNA細胞診斷技術可提前五年發現宮頸癌癌前病變,如果此時發現異常,務必『強勢』進行干預阻斷,防止癌症真的發生。」全國婦科疾病規範診療示範基地模範專家、中國宮頸癌防治工程首席專家徐文霞主任如此表示。

  文/記者塗端玉

  醫學指導/中華婦科協會會員、全國婦科疾病規範診療示範基地模範專家、中國宮頸癌防治工程首席專家徐文霞主任

  ●超過1/4的成年女性存在宮頸癌癌前病變——中重度宮頸糜爛

  ●此時如果進行對症治療、嚴密監測,完全可以扼殺掉蠢蠢欲動的癌症

  ●育齡或更年期女性,如果伴有嚴重宮頸糜爛,或屬於宮頸癌高危人群,可定期進行防癌篩查

   現象

    生育期患者群正日益龐大

  「我國有超過1/4的成年女性存在中重度宮頸糜爛問題,其中很多都是因為性生活不潔或平日自身清潔不夠,感染了炎症后又久拖未治導致的。」徐文霞主任介紹,但凡伴隨有嚴重的宮頸糜爛,就應該隨時提防宮頸癌偷襲的可能。專家提醒,如果發現自身有性生活出血或是更年期不規則出血現象,更是要定期檢查以做到儘早防治。

  「以前宮頸癌發病多集中在45~55歲年齡層,患者都是更年期女性,但近年來30~44歲的人群開始『冒頭』,這一類屬於生育期女性,她們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徐文霞主任介紹,宮頸癌的平均患病年齡比過去提前了數年不止,而這很大程度上與性生活開始太早等眾多社會、個人因素有關。

  此外,她提醒,年輕女性也一樣要提高警惕。「今年我接收的病人中,發現的最年輕宮頸癌患者僅21歲,患病的主要原因就是交往的異性太多。最後不得不切除了癌變部分,但『好彩』還保留下了生育功能。」徐文霞表示,像這樣的患者現在越來越多,光經她手治療的二十齣頭就不得不打一場「除癌」戰鬥的女孩,一年就有好幾例。

  專家提醒

    「熟女」趕不上疫苗 可定期進行防癌篩查

  「因為宮頸癌疫苗目前在國內還沒有上市,而且它主要對尚未開展性行為的未成年少女較為有效,所以對於廣大趕不上這趟車的『熟女』而言,更重要的還在於定期檢查,做到早發現早防治。」徐文霞表示。

  她介紹,目前我國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廣州、天津等正逐漸興起一項新技術——DNA定量細胞學檢查,通過發現宮頸倍體異常細胞,從而敏感判斷出早期癌前病變的存在,進而通過干預,把癌症扼殺在搖籃中。

  「這種DNA檢測手段的準確率是目前來說最高的,而且非常安全,無副作用。」徐文霞介紹,上世紀被大家所熟悉的「刮片」檢查臨床準確率只有 60%,現在已基本被淘汰。「因為漏診率太高,既要靠醫生手工操作,又要靠肉眼判斷,主觀干擾太強。」徐文霞介紹,而DNA定量細胞學檢查則是靠儀器來分析,通過檢測細胞倍體是否存在異常,存在多少倍異常,來準確預測癌前病變,有效性很高。「因為癌症細胞都會加速分裂,不同於正常人體細胞,所以從細胞分化角度來診斷,前瞻性大大提高。」

  專家表示,此檢查關鍵在於能提前五年發現癌前病變,此時如果進行對症治療、嚴密監測,完全可以扼殺掉蠢蠢欲動的癌症。

  「建議育齡期或更年期女性,如果伴有嚴重的宮頸糜爛,或屬於宮頸癌高危人群,可定期進行防癌篩查,因為宮頸癌早期悄無聲息,不痛不癢,靠自我感覺實在難以發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8: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