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威力超猛!傳奇迫擊炮 一發炮彈嚇退敵軍4個團兵力

[複製鏈接]

3236

主題

3249

帖子

466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6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eng0919 發表於 2011-7-16 11: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威力超猛!傳奇迫擊炮 一發炮彈嚇退敵軍4個團兵力

  黃洋界上,紅軍創造一炮嚇退敵軍的傳奇

  1928年8月30日清晨,湘贛兩省的敵軍調集湘軍第八軍4個團的兵力從北面撲向井岡山。

  駐守在黃洋界的紅軍以僅有的一門剛修復的迫擊炮和三發炮彈,在兩發炮彈因受潮未打響的情況下,第三發一炮命中敵指揮所。敵軍聞聲誤以為紅四軍主力回山,當夜撤走,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結束。

  毛澤東得知此消息后十分興奮,揮筆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以往聽聞這段戰史,以為炮聲既稱得上「隆」,至少也該有兩三門、五六發吧,不料竟然就是「一門一發」!

  如今置身舊戰場,才覺得毛主席遣詞造句之精當:在井岡山的峰巒幽谷中,即便喊一嗓子都是山鳴谷應,一門真正的「洋炮」絕對是很可以「隆」上一陣子的。

  紅軍在黃洋界上打響的很有可能是仿製型的「滬式」82毫米迫擊炮。

  據資料,1923年中國上海兵工廠首次仿製成功迫擊炮。這種「滬式」82毫米迫擊炮,原型為英國「斯托克斯式」迫擊炮,全炮重68千克,彈重3.8千克,最大射程2.8千米。1931年,金陵兵工廠對「滬式」82毫米迫擊炮進行改型,定型后的產品被命名為「20年式」82毫米迫擊炮,成為當時國造82毫米迫擊炮的制式品種。

  再聰明的設計師,也設計不出比它更簡單的火炮

  迫擊炮是最簡單的火炮:一個炮管,上頭對著天空,下頭頂著塊座板。即便只剩下炮管,它也能夠發射。

  87式82毫米迫擊炮

  在朝鮮戰場上的「冷槍冷炮運動」中,我志願軍「神炮手」就曾經懷抱棉被裹著的炮管裝彈發射,打完后抱著炮管立刻轉移陣地。再聰明的設計師,也設計不出比它更簡單的火炮。

  「二戰」中,它是蘇軍備受寵愛的武器。1942年,蘇聯的國防工業跌至崩潰邊緣,德國和英國、美國都在焦急地注視蘇聯的兵工廠還能開出多少輛坦克。但傳送帶上卻不引人注目地輸送出了無數迫擊炮,炮身和彈丸來不及噴漆就上了戰場。那時,蘇軍指揮員要不到其他重兵器,而迫擊炮要多少給多少,它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蘇聯。

  在三年半的衛國戰爭里,蘇聯生產了34.8萬門迫擊炮——這比其他交戰國生產的總數還要多。蘇軍寵愛迫擊炮,就因為它簡單可靠,幾乎無故障。高科技武器壞一個電子裝置,整個系統就完了,迫擊炮不會,它太忠實於主人了,簡直沒什麼部件可以損壞的。雖然它射擊精度差些,但它彈丸重,可以用密度補償精度還有富餘。它的彈丸是鑄鐵而不是鋼的,這又使它既便宜又能分裂更多的彈片,予敵以更有效的殺傷。

  佔據陸軍裝備一席之地,是士兵最親近的重兵器

  迫擊炮在歷史上曾有過五個名字:戰壕炮、步兵炮、滑膛炮、曲射炮和迫擊炮。這種命名都是取其性能的某一側面,後來這些名字有的消失,有的被別的類型火炮沿用了。

  從戰術上說,迫擊炮是對遮蔽目標實施曲射的一種火炮。其最大本領是「隔山打牛」——殺傷近距離或在山丘等障礙物後面的敵人,俗稱「拐彎炮」、「吊射炮」;也可用來摧毀輕型工事或橋樑,或施放煙幕彈和照明彈。自問世以來,迫擊炮就一直是支援和伴隨步兵作戰的壓制兵器。如今,已走過百年的迫擊炮像一個頑固的「老人」,冷眼看待各種高新技術兵器爭奇鬥豔,而自己仍靜靜地佔據著陸軍裝備的一席之地。

  二戰後,美、英、法都在改進迫擊炮,在炮膛里增加了膛線,提高射擊精度一倍。蘇軍不幹,因為製造一門線膛炮的費用是製造一門滑膛炮的10倍,雖說作戰效率提高了一倍,但代價卻大了10倍。而培養一個迫擊炮手,演示一遍讓他看就行了,絕對「傻瓜」操作。

  對士兵而言,迫擊炮曾是最親近的重兵器,它在最前沿的火線上鼓舞士氣。士兵們看不見大後方的戰略武器,看不見遠射程火炮,他們只看見身旁的迫擊炮。迫擊炮群發射時產生巨大的火焰、聲響、塵埃、風速,彷彿大群狼犬在為衝鋒者助陣,這本身就為己方壯大聲勢,給對方士兵造成壓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01: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