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朱德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六項之「最」

[複製鏈接]

109

主題

119

帖子

21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子儒 發表於 2011-7-15 23: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吳殿堯
2011年07月04日08:44    來源:《北京日報》
多年來,學界對朱德的研究,與其他領袖人物相比顯得薄弱。很多人對朱德不太了解,有人只知道「朱德的扁擔」,知道他德高望重,或說他顧全大局,再多就說不清楚了——

  朱德研究是領袖群體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也是黨史、軍史研究的重要內容。但是,筆者有個感覺,多年來,學界以及媒體對朱德的研究與宣傳,同其他領袖人物比較起來,顯得有些弱,或者說不那麼熱。究其原因之一,是人們對朱德不很了解。因為朱德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期內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他的歷史作用、歷史功績被有意無意地掩蓋或淡化或抹殺了;在製造個人崇拜的「左」的年代,「左」的黨史總要突出宣傳一個人,而朱德個人的特點又是謙虛謹慎,從內心愿意把一切歸功於黨和人民。所以,朱德給不大了解歷史的人的印象往往是模糊的,有的人只知道「朱德的扁擔」,知道他德高望重,或說他顧全大局,再多就說不清楚了。筆者以為,只有從幾個歷史視角的比較中找到朱德的生平特色,才能廓清朱德在中國革命中的歷史作用和歷史功績,從而認識他的歷史地位。朱德的生平特色,可以用很多「最」來概括,本文列舉其中的6個。這是從特定的視角和論題上比較出來的「最」,是可以從時間或內容上量化、界定和類比的。

  一、在中國近現代革命中的經歷最全面

  在1946年朱德60壽辰時,中共中央致他的祝詞說:「你是中國人民六十年偉大奮鬥的化身」;周恩來的祝詞說:「你的革命歷史,已成為二十世紀中國革命的里程碑」。為什麼朱德能得到如此高的歷史評價?因為只有朱德經歷了20世紀中國革命的全過程。他既經歷了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又經歷了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並且不是一般的經歷、參加,而是一直站在歷史的潮頭、鬥爭的前列。上個世紀初,他在中國最早的兩所軍校之一的雲南陸軍講武堂,秘密加入同盟會,投入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動;在辛亥革命的雲南「重九起義」中,他是攻打總督衙門的前驅隊長。接著,他作為滇軍重要將領參加了護國戰爭、護法戰爭。他為尋找救國之路而遠赴歐洲,回國后即投入北伐戰爭。大革命失敗后,他參加領導南昌起義,經歷了10年土地革命戰爭全過程、8年抗日戰爭全過程和4年解放戰爭全過程。新中國成立后,朱德又作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經歷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26個春秋。因此,朱德堪稱「二十世紀中國革命的里程碑」。

  二、由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最典型

  在黨的老一輩革命家中,許多人(如董必武、林伯渠、吳玉章、徐特立等)都經歷過從舊民主主義到新民主主義的革命轉變,而朱德在實現這個轉變中更具有典型意義。朱德曾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忠勇戰士,但當他發現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理想終成泡影時,他不惜拋棄高官厚祿(滇軍旅長,軍界名將,月薪兩千大洋)追求革命。他離開雲南時像逃亡一樣歷盡危難艱辛。他遠渡重洋,終於在德國見到張申府、周恩來,毫不猶豫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在舊勢力里已經是赫赫有名的高級將領,而在共產黨這裡僅僅是個新兵,還要背著舊包袱甚至於一時不被理解信任,但他心甘情願「投降無產階級」,從頭開始。他的轉變比其他人的轉變更為艱難,更有標誌性意義,更能說明:為什麼舊的革命搞不下去了,為什麼五四之後先進的中國人、先進的知識分子都集合在中共的大旗之下。
三、他是人民軍隊歷史上惟一的全軍總司令,在軍隊創建發展史上最有代表性

  在人民軍隊創建、發展的各個關鍵時刻、重要時期,朱德都不僅親歷,而且作為主要領導者。他參加領導了標誌人民軍隊誕生的南昌起義並堅持到最後,帶領起義軍余部發動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規模最大的武裝起義——湘南暴動,首創了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民眾武裝三結合的人民武裝體系;他率湘南起義部隊萬餘人同毛澤東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井岡山,組建了第一支中國工農紅軍。他統領了紅一軍團的建立、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組成紅一方面軍;在長征中親歷了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紅四方面軍與紅二、紅六軍團(即組成紅二方面軍)的會師、紅軍三大主力在西北的大會師。抗戰後又親率改編為八路軍的3個師開赴華北前線,開闢敵後戰場。在黨的領袖群體和軍事將領中,只是朱德有這樣全面的經歷,因此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國外媒體就稱朱德是「紅軍之父」。

  朱德歷任人民軍隊的最高軍事首長,是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是人民軍隊歷史上唯一的全軍總司令。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是第一任、第二任中革軍委主席,直到1936年底毛澤東接任。以後,他也長期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四、在長征中走的路最多

  長征中走的路最多,說明朱德長征中經歷的坎坷曲折、艱難危險最多。二萬五千里長征,他比毛澤東、周恩來等多走了一年時間,多走了一萬多里。他是3次過草地,3次過夾金山等四五座雪山,特別是在隆冬時節,他率領幾萬饑寒交迫的大軍翻越了比夾金山高得多、險得多的大雪山黨嶺山,在人類遷徙史上、戰爭史上絕無僅有。朱德在長征的統帥部中年齡最大,但只有他沒有要給每個高級領導人配備的擔架,而只要了兩匹馬,一匹馱文件,一匹常常是隨康克清在司令部隊伍後面收容傷病員。
五、新中國成立後向中央寫出的調研報告、建議最多

  新中國成立后,朱德幾乎每年都有幾個月時間到各地視察,調查研究。在黨和國家領導人中,他視察的地區和部門最多。除了西藏、寧夏和尚未統一的台灣,他走遍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他調研后及時向黨中央、毛澤東彙報情況、提出建議。寫出的調查報告、建議最多,且十分寶貴。比如:1953年在人們只關注搞工業化時提出要保護和發展手工業。1957年初他坐小飛機低空掠過海面登臨海南島,最早提出開發海南島。在大躍進刮共產風的狂熱中提出不能吃大鍋飯,要保留家庭和私有財產,要讓農民致富,等等。他的許多建議,至今看來也是十分寶貴的。

  六、最早明確提出「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

  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對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表現在毛、劉、周、朱等的著作與講話中,其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思想概念的是朱德。1965年12月,朱德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過去我們是學蘇聯的經驗,現在我們要「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朱德提出的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思想主要包括這樣一些基本觀點:搞社會主義建設,既要向外國學習,但又不能一切都照抄照搬;搞社會主義建設不能「夜郎自大」和「閉關自守」,要搞好「內外交流」;應當讓農民致富,群眾生活越富越好,等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18: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