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九一八」到「七七」:蔣介石為何不與日本翻臉

[複製鏈接]

3236

主題

3249

帖子

466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6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eng0919 發表於 2011-7-16 11: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九一八」到「七七」:蔣介石為何不與日本翻臉

  《塘沽協定》簽訂以後,遼闊的華北平原就成了日本人的演兵場。從1936年10月起,日軍的實戰演習,已經推至北平西南的丰台、盧溝橋一帶及北寧鐵路沿線。演習的槍炮聲,時常將北平城內的人們從睡夢中驚醒。面對日本人的放肆和挑釁,中國守軍咬牙切齒,口目盡裂。

  1937 年7月7日下午,駐在丰台的日軍一個中隊,開到盧溝橋以北龍王廟附近。22時許,龍王廟、大瓦窯一帶槍聲大作,宛平城內的中國守軍攀上城樓,發現日軍的實戰演習近在咫尺,遂嚴密監視這支演習部隊的動向。23時40分,日本特務機關長松井給華北政務委員會的外交部門打來電話稱,日軍一個中隊在盧溝橋附近的演習中,駐盧溝橋之中國第二十九軍部隊向其開槍射擊,造成日軍慌亂,一名士兵走失。日本人宣稱該名士兵極有可能被挾入宛平縣城,日本軍官要求率隊進城檢查。

  中國守軍司令部義正詞嚴地拒絕了這個無理要求:盧溝橋是中國領土,日本軍隊事前未徵得中國方面同意就在該地演習,已違背國際公法,妨害中國主權。我方不能負士兵走失之責,日方更不得進城檢查,以免引起誤會,但念及兩國友誼,可等天亮后,令當地軍警代為尋找,如查有日本士兵,即行送還。日本方面對這樣的答覆當然不能滿意,於是,大批的日軍開始向盧溝橋方向運動。

  中國方面亦反應迅速,第二十九軍司令部緊急向駐紮在宛平城內的第110旅吉星文團發出作戰指令:保衛領土是軍人天職,對外戰爭是我軍的榮譽,務即曉諭全團官兵,犧牲奮鬥,堅守陣地,即以宛平城與盧溝橋為吾軍墳墓,一尺一寸國土,不可輕易讓人。城內將士遂緊急出城,守衛盧溝橋。其時,曉月懸空,溫柔的亮色撫摸著這座有八百年歷史的獅子古橋,哀婉動人,悲涼無限。8日凌晨5時許,日軍向宛平縣城開炮,盧溝曉月之勝景剎那之間被粉碎,戰端驟然而起。

  1937年7月7日,日軍炮轟宛平縣城,第二十九軍吉星文團發起攻擊,中國人民全國性抗日戰爭由此開始。1937年7月8日,已經到達陝北的中國共產黨中央通電全國,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中共領袖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致電蔣介石,表示紅軍將士願意為國效命,保土衛國,希望國民政府迅速實行全國總動員,保衛平津,保衛華北,規復失地。電文如下:紅軍將領為日寇進攻華北致蔣委員長電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廬山蔣委員長鈞鑒:

  日寇進攻盧溝橋,實施其武裝攫取華北之既定步驟,聞訊之下,悲慘莫名!平津為華北重鎮,萬不容再有疏失。敬懇嚴令二十九軍,奮勇抵抗,並本三中全會禦侮抗戰之旨,實行全國總動員,保衛平津,保衛華北,規復失地。紅軍將士,咸願在委員長領導之下,為國效命,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迫切陳辭,不勝屏營待命。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賀龍林彪、劉伯承、徐向前叩。

  亥庚

  (原載《解放周刊》第1卷第10期)當北平已是炮火連天時,華北軍政首腦、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尚在他山東樂陵的老家「度假」。他悠然而漫長的假期,明確地向人們傳遞著這樣一個信息,國民政府正在尋求外交途徑,試圖和平解決爭端。但日本人不想與中國人在和平問題上扯淡,原駐東北和朝鮮的2萬多日軍以及百餘架飛機快速投入華北戰場,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制定了在華北用兵的指導綱要,決定動員40萬兵力,在華北大幹一場。和平的幻想破滅,7月16日,宋哲元火速抵達北平,主持華北戰事。

  7月17日,在江西廬山的牯嶺鎮,蔣介石用他的寧波官腔,向全中國的人們發表也許是他一生中最為精彩的演講,號召人們:

  政府對於盧溝橋事件,已確定始終一貫的方針和立場,且必以全力固守這個立場。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絕不求戰。我們知道全國抗戰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所以,政府必特別謹慎,以臨此大事,全國國民亦必須嚴肅沉著,準備自衛。在此安危絕續之交,唯賴舉國一致,服從紀律,嚴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將此意傳達於社會,俾咸能明察局勢,效忠國家。中日全面衝突,早在預料之中。

  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6年間,蔣介石之所以下不了徹底與日本人翻臉的決心,完全是出於現實的考慮。以中國當下的國力,與日本交戰,蔣介石沒有絲毫的信心。6年來的一再忍讓,唯一能說服國人的理由,就是為即將到來的、規模龐大的戰爭贏得更多的準備時間。國民政府正是利用忍氣吞聲換來的時間,加強戰備:任用德國顧問,按德國陸軍典範操練步兵;力求槍械彈藥自足,步兵兵器標準化;擴充空軍;大力修建公路、鐵路;加速財政體制改革,為戰爭積蓄財力;公布兵役法,開始徵兵;遊說美、英、蘇等大國,爭取外交主動,等等。雖然對必然發生的戰爭缺乏信心,但蔣介石預言,最後的失敗者將是日本,而非中國。

  盧溝橋事變的前兩年,蔣介石在他的日記中推測了日本入侵中國的步驟以及最終的結局:(一)對中國思不戰而屈。(二)對華只能威脅分化,製造土匪漢奸,使之擾亂,而不能真用武力,以征服中國。(三)最後用兵進攻。(四)中國抵抗。 (五)受國際干涉引起世界大戰。(六)倭國內亂革命。(七)倭寇失敗當在十年之內。(引自《蔣介石日記:揭秘》,團結出版社2007年版)

  盧溝橋事變的次年,中共領袖毛澤東在延安的窯洞里完成了《論持久戰》的寫作。在這篇經典著作中,毛澤東在分析了中日兩國的社會形態、雙方戰爭的性質、戰爭要素的強弱狀況、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否之後,預見抗日戰爭必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的勝利屬於中國。國共兩黨的領袖人物,雖然分析方法不盡相同,卻得出了高度一致的結論。因為堅信最後的勝利屬於中國,所以無論是國民政府還是中國共產黨,無論是蔣介石還是毛澤東,都有抗戰到底的堅強決心。毛澤東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抗戰要取得最後的勝利,唯一正確的道路是對全社會做最徹底的動員,打一場規模空前的人民戰爭。而蔣介石則在訓令中表示,南京一旦失陷,就遷都重慶,重慶失陷,就遷都拉薩,拉薩失陷,就組成流亡政府。因為中日雙方軍事的強弱態勢,決定了這場持久戰將是世界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事之一。

  盧溝橋事變后不久,北平很快淪陷,中國軍隊在華北戰場節節敗退。但日本人的野心並不僅僅限於華北。8月 9日,駐滬日本海軍陸戰隊官兵兩人驅車闖進虹橋機場進行武裝挑釁,被中國保安部隊擊斃。以此為借口,8月13日,日本海軍陸戰隊以虹口區預設陣地為依託,在坦克掩護下沿寶山路向上海進攻。兩天之後,蔣介石下達全國總動員令,以主力集中華東,並試圖摧毀淞滬日本海軍基地,阻止後續敵軍登陸。9月以後,戰爭逐步升級,雙方不斷增援,部署不斷調整,蔣介石自兼第3戰區司令長官,全盤指揮淞滬戰事。至11月初,日軍先後投入淞滬地區的兵力達10個師28萬人、軍艦 30餘艘、飛機500餘架、坦克300餘輛,中國方面則先後投入70餘師的兵力,動用艦艇40艘、飛機250架。11月5日拂曉,日軍利用大霧、大潮在杭州灣登陸,完成對淞滬地區的迂迴包圍,戰局急轉直下。三天後,蔣介石下令全線撤退。12日,日軍佔領上海。上海至南京一馬平川,無險可守。11月20日,國民政府發表宣言,自南京遷都重慶。此時,距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僅僅十年。雖然遷都,但不棄城,蔣介石決定做困獸之鬥,守衛南京。

  淞滬戰敗,南京必然淪陷,故而遷都。既然如此,為何還要死守南京?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太多的軍事失敗難免讓人喪失理智,而正是這種喪失理智之舉,決定了南京城後來的悲慘命運。唐生智受命指揮南京守衛戰。這位北伐時期投身國民政府的湖南軍閥,於威武雄壯的誓師之後,焚毀下關江面上的所有船隻,以此舉表達誓與南京城共存亡之堅強決心。在斷絕了退路的情勢下,南京守衛部隊與日軍展開了血戰。

  令人心寒的是,血戰僅僅進行了兩天,幾天前還口出狂言的三軍主帥唐生智,竟然拋棄數十萬士兵和市民,乘坐當初單獨為自己留下的船隻,逃離南京。主帥溜之大吉,三軍遂陣腳大亂,迅即潰敗,南京很快就成為一座 「無抵抗的城市」。日本軍隊在南京肆意大屠殺。12月13日晨,日軍谷壽夫師團最先從中華門進入南京,血洗了位於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難民區。次日,其他三個日軍師團進入南京市區。他們在六朝之都,以瘋狂的屠殺,對此前所遭受的頑強抵抗進行報復。

  日本《朝日新聞》從軍記者今井正剛記述:我於十二月十五日夜間,在大方巷《朝日新聞》辦事處前面馬路上,看到數千人頭攢動,一望無際的中國人群,被趕赴下關屠場。在天色微明的揚子江畔,一片黑黝黝的屍體堆壘如山,在屍山裡蠕動著人影,總有五十人乃至一百人以上,他們在日軍刺刀的逼迫下轉來轉去拖曳著屍體,丟向江流里去。作業完畢,苦力們被排列在長江岸邊,噠!噠!噠!一陣機關槍聲,只見仰面朝天、翻身仆地、騰空躍起,一一都跌落江中,被滾滾波濤捲走。

  日軍佔領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后,對中國軍隊的蔑視以及對武力的狂熱,無以復加,速戰速勝之論,甚囂塵上。他們不願意帝國的百萬大軍受制於中國戰場,他們的如意算盤是一舉殲滅中國軍隊主力,迫使國民政府簽訂城下之盟。然而,此後的形勢與日本人的想法大相徑庭。南京慘遭蹂躪,讓國民政府已經沒有了任何退路,對日本的態度愈益強硬。為顯示決心,振作風紀,蔣介石將不戰而丟山東的韓復榘正法。韓復榘原為馮玉祥愛將,後為蔣收買,時任山東省主席,手握雄兵十數萬,然尚未與日軍照面,即望風而逃。

  韓復榘臨死時,大呼其冤:為什麼放過棄城逃跑的唐生智?還有同樣不戰而丟河南的劉峙?蔣介石聞得此言,當即大暴粗口:娘希匹!韓復榘也配和劉峙比?劉峙為北伐名將,蔣之「嫡系」。親疏有別,為中國政治之傳統,亦為中國政治之重大缺陷。大敵當前,為正法紀,韓復榘固然當殺,但蔣介石以親疏行賞罰,就不能說是持正處事,這也是蔣在政治上的致命缺陷。故而,殺一個韓復榘,作用極為有限。日後,蔣眾叛親離,此即為伏筆。從1938年初開始,中國軍隊在忻口、徐州、太原、武漢等地與日軍進行了一系列大會戰。雖然會戰的結果大多令人沮喪,大片國土淪落敵手,但戰線的延長也嚴重消耗了日軍的財力、物力、兵力。10月以後,日軍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戰略進攻,戰事進入膠著狀態。

  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使歐美的多個國家氣喘如牛。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受《凡爾賽條約》的約束,本來就不堪重負,世界性的危機更是沉重地打擊了剛剛復甦的德國經濟,大量工廠倒閉,600萬人失業。德國的大地主、大企業家等權勢階層出於改變現狀、振興德國的渴望,開始放任、縱容法西斯運動,於是,維也納的流浪漢希特勒走上歷史舞台。

  1933年初,希特勒被任命為總理以後,德國很快就退出了世界裁軍會議和國際聯盟,從而擺脫了凡爾賽條約的束縛,開始大規模地重整軍備。希特勒在德國的經濟上實行國家干預,用經濟軍事化來消減全球經濟蕭條給德國帶來的消極影響。但經濟的快速復甦不能支持越來越大的軍費開支,於是,拓展「生存空間」的納粹理論甚囂塵上。從1936年開始,希特勒不斷地進行軍事冒險,以試探國際社會的反應。進駐萊茵非軍事區、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吞併奧地利、通過「慕尼黑陰謀」強佔捷克斯洛伐克,猶如懸崖邊的舞蹈,德國陷入這種危險的遊戲中不能自拔。英、法兩強對希特勒的野心雖然心知肚明,但它們卻試圖利用希特勒的瘋狂來保持歐洲的均勢,因而對希特勒一再忍讓。尤其是剛剛上台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對本國已經變得十分脆弱的經濟和戰略倍感擔憂,懼怕戰爭又一次降臨,於是決心實行「綏靖」政策,不斷滿足納粹德國日益膨脹的慾望,希望能避免歐洲可能出現的危機。但希特勒的慾望是無法滿足的。

  1939年9月1日凌晨,納粹德國在陰謀之下,入侵波蘭。正如後來接替張伯倫出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所說,如果因害怕戰爭而一再退讓,而最後還要回到戰爭上來,那簡直就是愚蠢之極。德國入侵波蘭的第三天,英、法對德正式宣戰,三年來的「綏靖」政策宣告破產,歐洲戰事全面爆發。歐洲爆發的戰事讓蔣介石欣喜若狂,在他看來,我國抗戰兩年所期待的國際變化已經來到,如果擇善謹慎加以運用,則國家復興之日為期不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為中國戰局帶來了轉機。1941年,納粹德國戰略夥伴、協約國的重要成員之一的日本海軍偷襲了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美國人遂決定「將日本人幹掉」。美國的經濟大蕭條,因「羅斯福新政」的實施,一去不復返。1933 年初宣誓就職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接納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的思想,給自由放任經「幸福的日子又來到了」這是美國當時一首廣為傳唱的通俗歌曲,羅斯福競選總統時曾以此作為競選口號。濟帶來的消極結果下了一劑猛葯。新的經濟政策包括:加強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增加政府支出,以擴大民眾的就業機會;調整分配政策,為民眾提供充分的福利保障。美國經濟由此迅速得以復甦,美國人「幸福的日子又來到了」。

  重煥青春的美國製造業為美國及其同盟國包括中國,贏得最後的軍事勝利創造了決定性的條件。偷襲珍珠港的第二年春,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中途島及珊瑚海領域,重創日本海軍,一舉扭轉了太平洋的戰爭態勢,美軍從此轉守為攻。三年後的1945年2月,美國軍隊以犧牲兩萬人的沉重代價,攻佔日本南部硫琉黃島,至此,日本本土包括東京在內,全部處於美軍飛機的威脅之下。

  7月26日,在納粹德國投降兩個多月之後,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早日投降。但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軍方發誓要在本土進行「陸上特攻作戰」,戰鬥到最後一個人。美國人決定給日本人最後一擊。8月6日,一個星期日的上午,一架名為「埃諾拉·蓋伊」的美軍B?29戰略轟炸機,在日本廣島,投下一顆特殊炸彈。三天後,他們在長畸又幹了一次。十幾萬人當場喪生的人間慘劇,讓日本人的精神徹底崩潰。第二顆原子彈在長畸爆炸的那一天。蘇聯對日宣戰。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境內,與日本關東軍作戰。1945年9月9日,中國陸軍司令何應欽在南京原中央軍校大禮堂接受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遞交的投降書。

  8月15日正午,天皇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侵華日軍司令部的全體人員,目光獃滯地站在南京的烈日下聆聽天皇「玉音」。9月9日上午,在南京原中央軍校大禮堂,岡村寧次將簽字蓋章的投降書,雙手捧交給中國受降官何應欽。戰爭結束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6: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