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增強防範意識 留學少年防身不完全手冊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4-11-10 08: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4年10月中旬,在新加坡求學的中國女童黃娜的不幸遇害,給今年多起在海外的中國人人身事故又添了黑色的一筆。其中,龐大的海外留學生安全問題,再次引起了關注。
    我國出國留學的人數仍在增長。澳洲今年3月的入學統計顯示,中國學生總數已經佔到了第一位。與此同樣增長的,是海外留學生遇害事件。據粗略統計,過去3年中,單是由媒體報道出來的中國留學生海外死亡人數已達20人(不包括意外災害死亡的人數),地點遍布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愛爾蘭、俄羅斯、德國、挪威、日本等,而遭受到綁架、搶劫等類似事件、僥倖逃脫或者未受到人身侵害目前尚無法統計。

    外交部領事司司長羅田廣曾指出,原因之一就是學生本身缺少防範意識。專家指出以新留學群體――18歲以下的「小留學生「們的防範能力和防範意識最弱,他們已佔中國留學生總數的一半以上。一個正在渥太華留學的中國小留學生,近日在當地一家中文網站自由論壇上如是說:「做小留學生永遠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他們每天擔心會上當受騙。」

    最近幾年,多倫多、溫哥華接連發生過中國留學生趙巍、唐文峰、餘震、陶琳等被害案,而一些殺人嫌疑犯就是他們身邊的熟人。

    為此,晨報記者歸納出了幾類新出現的留學生被害因素,並採訪了上海市因私出入境服務中心的陸女士和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系副教授陶保平,他們指出,若能正確掌握防身知識,這類危險還是能夠避免的。

    「殺熟」

    不要以為相同膚色的人就是親人,他們也許正是傷害你的兇手。從近兩年的中國留學生遇害時間來看,熟人、「朋友」恰是多起案件的肇事者。

    2003年4月25日,在悉尼留學的中國女孩牟婷被人綁架。綁匪向她在中國的父母勒索12萬澳元,威脅如不付贖金,就將殺害牟婷。悉尼警方接到報警后截聽電話,追蹤到牟婷被關押的一家酒店,終於在4月28日破曉時分將她解救出來。而綁匪竟是認識了數月,並有金錢來往的「朋友」:18歲的澳籍華人學生胡哲和他21歲的女友、同樣是留學生的邢姍姍。

    新南威爾士州警方曾對媒體說:「綜合各類案子可見,搶劫錢財或傷害中國學生的犯罪者,往往本身便是來自中國的學生。僅以今年發生的4起綁架案件為例,作案者和受害者皆是亞裔人士,其中3起綁架案涉及中國學生,兩起綁架案的被綁者亦是中國學生。」

    而負責東南亞重案組事務的警長也曾表示:「澳大利亞是一個十分安全的國家,就學生而言,潛在的危險主要還是來自學生自身交往的社交圈。」

    ■專家支招:對於學生來講,大部分的危險來自於他們的社交圈。出國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家庭背景也不一樣,有些陷入困境的學生,就希望通過從他們的富有同學身上搶錢來解決問題。

    中國學生之間互相來往沒有關係,只是不少年紀較輕的留學生缺乏社會經驗,交友的時候不懂得自我保護,而遇到事情的時候也不懂得如何處理,很多人被綁架勒索之後並不報警,有時就交錢了事。甚至要等到國內的家人因無法與子女取得聯繫,通過其它途徑報警,才知道事情的危險。

    建議留學生們不要告訴別人自家多有錢,不要將家庭在國內的地址告訴陌生人。盡量在白天使用自動提款機。隨身攜帶貼有相片的證件,並把當地的警署電話號碼存入手機,以備不時之需。

    露富

    新一撥留學生的特點是,他們中間的一些人來自富裕家庭。這給了他們更舒適也可能更危險的生活。

    2004年5月9日晚上,22歲的壽鹿結束了一天的課程,像以往一樣,到奧克蘭的一家夜總會去放鬆放鬆。那是他經常去玩的地方,所以凌晨2點踏出夜總會大門時,他對身旁埋伏已久的三名大漢沒有一點防備。

    大漢集體從身後包抄,將他拿下,接著用一頂帽子捂住他的眼睛,一陣痛打之後,又用塑料繩捆住他的手腳。壽鹿動彈不得,之後被扔進汽車。

    不知道開了多少路,汽車終於停在了奧克蘭西區一個僻靜的地方。壽鹿被交給另一群人,他們付給大漢每人400新元勞務費后,匆匆駕車離去。接著,壽鹿被關進一個房間,一把大砍刀架在脖子上,讓他用電話親口向在國內的母親索取100萬新元贖金。

    幸運的是。在街上巡邏的奧克蘭警察發現這輛汽車後座上面色緊張、姿態異常的年輕亞洲人。警察命令司機靠邊停下,對車上人進行了盤查。壽鹿僥倖獲救。

    奧克蘭警署亞裔專案組稱,奧克蘭是紐西蘭第一大城市,平均每周就發生一起中國學生被綁架事件。而綁架團伙一般都是亞洲學生,年齡18―25歲,有的自稱14K、大圈幫,另外還有越南幫、柬埔寨幫和日本幫等。團伙有大有小,從幾人、十幾人到100多人不等。

    ■專家支招:中國留學生之所以成為綁架勒索的目標,是因為他們手上往往有大量現金。據了解,中國留學生在紐西蘭有8萬多人,其中一半在奧克蘭。每年,外國學生給紐西蘭帶來了17億新元的外匯收入,其中35%―40%是中國學生貢獻的。而他們當中的不少人沒有防範意識,平時花錢大手大腳,車篷裡面停了幾輛車,一到當地就買了房子,非常招搖。而且一些中國學生並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而是每天花大把大把的錢泡酒吧和夜總會,這自然使自己成為綁架團伙的目標。

    建議平時在花錢方面盡量低調,不要隨便向身邊的同學或者朋友透露自己的家底。與自稱是黑社會成員的人保持距離,避免與其成員糾纏。不要去那些名聲不好的酒吧、網吧和卡拉OK場所。

    猝死

    中國留學生的聰明勤奮得到公認,但過於投入的學習,過大的心理壓力,辛勞的打工,以及醫療保險的缺少,往往讓中國留學生體力透支。

    2002年6月是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的考試季,攻讀會計碩士學位的中國學生穆曉龍壓力很大。為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早日取得學位,他日日廢寢忘食努力學習。一天早上,穆曉龍的室友發現他不在房間內,以為他早早地出門學習,結果卻在浴室發現了室友――他倒在地上,已經停止了呼吸。法醫初步鑒定,是由於學習壓力過大,疲勞過度,沐浴時摔倒窒息而亡。

    穆曉龍的同學說,他到澳大利亞剛半年,來澳后一直生活艱苦,學慣用功,不太注意自己的飲食起居和身體健康。

    ■專家支招:雖然此類事件純屬意外,不具有普遍意義。但也反映出了留學生心理壓力較大的普遍問題。原因之一是不少留學生在國內語言關沒有過,到國外上課很難聽懂,加上國外考試頻繁,所以壓力非常大;原因之二是一些留學生自理能力不強,不太懂得照顧自己。建議在出國之前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相應準備,從語言到自理能力,不要以為到了國外一切都很輕鬆。

    性侵犯

    女留學生必須要面對的另一重危險。

    2003年7月13日凌晨,在日本留學的21歲的小婷(化名)結束一天了的超市打工,回到住處。到了家門口,小婷掏出鑰匙插入鎖孔的瞬間,門突然自行打開。小婷以為是自己忘記鎖門了,於是毫無戒備進了房間。還沒等她將燈打開,就發現在黑暗中,一個高大的黑影站在她的對面。

    歹徒猛地沖了過來,強行搶走了小婷裝有近1萬日元的錢包,之後向小婷撲了過來,撕扯她的衣服,欲行不軌。小婷開始了和歹徒的搏鬥,大聲喊「救命」。歹徒害怕小婷的呼喊聲引來鄰居,慌亂中抓起一件東西就向小婷嘴裡塞去,順著他手臂伸過來的方向,小婷狠狠地咬了下去。

    歹徒用力抽回自己的手臂,向小婷的面部猛擊。小婷的鼻樑骨、眉骨碎裂了,鮮血涌了出來,倒在了血泊中。歹徒拿著小婷的背包落荒而逃。

    小婷從冰冷的榻榻米上掙扎著站了起來,找到自己的手機,首先撥通當地的警方電話,然後將自己遇到的事情告訴了她在當地的朋友。

    從小婷進到房間直到歹徒逃跑,用了大概15分鐘的時間。

    ■專家支招:留學在外的女生要格外注意。盡量和別人一起合租,不要在深夜或者僻靜的地方單獨行動。進門之前先檢查門鎖,發現異樣時及時求救。如果下課或者打工結束比較晚,最好和人結伴同行。隨身的包內、口袋裡最好攜帶「防狼武器」。如果派對很晚結束,不要衣著性感獨自走在街上。平時要看一些這方面的防衛書籍,有條件的話,參加此類俱樂部,學習脫身和反抗的技巧。

    搶劫

    2002年2月10日,中國農曆二十九晚20時,加拿大多倫多Finch西大道Keele大街,來自中國武漢的女留學生陶琳學完車后正匆匆忙忙趕往自己的住所。再有3天就是她20歲的生日了。

    當陶琳走到約克大學附近一座公寓大樓停車場時,一名歹徒突然對她發起了襲擊,陶琳掙扎著與他搏鬥,不過,行人離她太遠,並沒有人發現異常,等到大家聽到動靜往這個方向看時,一切都太晚了:陶琳不幸身亡,歹徒也逃走了。

    令警方震驚的是,陶琳是被兇殘的歹徒割斷喉管而死。警方並不排除這是一起犯罪分子搶劫未遂、殺人滅口的案件。

    據警方分析,加拿大的不少大學,多屬於沒有圍牆的「開放式」學校,各類人員可以自由出入學校教學區和學生公寓區。由於加拿大社會相對比較安定,學校的主要入口處也看不見站崗的保安人員,這樣就給了一些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作案后逃跑或者隱藏都十分方便。

    ■專家支招:留學生在到達學校之後,最好能夠儘快與當地的華人團體建立聯繫,畢竟自己是新人,對於周圍的環境不太了解,多聽聽他們的忠告,哪些地方存在著安全隱患。比如陶琳生前就讀的約克大學,其實附近就曾經發生過多起持刀搶劫事件,只是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身邊最好帶上一些現金,不用太多,遇到劫匪保全生命最要緊。(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8: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