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蔣介石日記披露:九一八事變后 蔣介石欲「雪恥」

[複製鏈接]

3237

主題

3256

帖子

4652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6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jymvq 發表於 2011-7-3 11: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蔣介石日記披露:九一八事變后 蔣介石欲「雪恥」

  蔣介石從1915年開始記日記,直到1972年卧病不起中斷,幾乎一天不落。除去其間丟失的4年,共有53年的日記保存下來。

  近來,有關蔣介石日記的出版以及保管權的爭議,在島內引發熱議。

  1975年蔣介石去世,日記由兒子蔣經國保留,1988年蔣經國病逝前,將蔣介石日記連同自己的日記一併交給其三子蔣孝勇。1996年,蔣孝勇故去,日記轉由其妻蔣方智怡保存。2004年底,兩蔣日記被送往美國,交由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暫存。

  日記里寫了什麼

  2006年開始,胡佛研究院解密了蔣介石日記。許多研究者相信,在民國歷史研究中,蔣介石日記的陸續開放,將對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提供新的視角。因此,當蔣家最終同意由台灣中研院出版《蔣中正日記》的消息傳出,立即成為島內外關注的焦點。

  有關日記出版的詳細信息,據島內媒體透露,即將出版的蔣介石日記將以時間為脈絡,每年的日記為一本,分為55本,最先出版的是1949年以後的日記,以後每年陸續出版。蔣介石日記的片段有些在媒體上也已經提前曝光。

  蔣介石的日記內容涵蓋多元,大至國家大事、黨國大計、人事糾葛、國際局勢、國共紛爭、兩岸關係,小至兒女私情、七情六慾等。蔣介石堅持用毛筆寫日記,生病住院,他會寫兩個字:住院。到了晚年手肌萎縮,手抖得拿不了筆,他也堅持用歪歪斜斜的筆跡寫下:手抖不能記事。

  蔣介石寫日記時相當坦白,如1919年11月7日,日記只簡單記述:購書、逐色。

  「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10月9日的標題是「雪恥,人定勝天」,內容提到「對日不在戰鬥之勝負,而在民族精神之消長與國家人格之存亡」的心境,並指出「不能不與倭寇決一死戰」。

  從日記中可以發現,蔣介石請專家向他講解政治、經濟、國際關係,但對於唱反調人士,也毫不掩飾厭惡,甚至包括周至柔、陳誠等重要部屬,都曾在日記里被他點名斥責,他還曾感慨「為什麼國民黨的幹部樣樣不如共產黨」?

  國民黨上層腐敗,士兵生活困難,日記中記錄他在重慶看到的國民黨士兵,穿得比乞丐還破,羞憤到幾乎要自殺。蔣介石曾決心像共產黨一樣實行土改,並在日記中擬定了數個方案。蔣介石在日記里還寫道,曾經想把國民黨改名為中國勞動國民黨,入黨人員須是農民或革命軍人;準備用3年時間培養10萬幹部,每個幹部必須下鄉3年;軍隊要給農民種地。只是這些最終沒有發布,只是記錄在日記里了。

  1949年,國民黨政權撤到台灣,他在日記中道出,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恥辱與挫折。他徹底檢討,為何抗戰4年後,會痛失大陸,經過檢討,認為自己用人不當,包括任用宋子文沒有處理好經濟問題,以及任用白崇禧負責軍事,也是敗筆……

  繼承權引發爭議

  然而,原定12月2日出版的《蔣中正日記》,並未如期與讀者見面,被出版方中研院緊急喊卡。起因在於之前蔣家內部關於保管權的爭議。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蔣家第四代、蔣經國長孫女蔣友梅,11月30日委託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發表聲明,稱蔣孝勇遺孀蔣方智怡擅自將「兩蔣日記」交付胡佛研究所保管,將不會繼續漠視,會採取必要的法律行動。

  出版方隨後表示,日記是20世紀兩岸間的重要史料,能夠澄清不少歷史事件,站在學術專業立場,當然努力爭取儘早出版。近代史所所長黃克武透露,蔣家對出版蔣介石日記有共識,對日記由台灣中研院出版也有共識。但近代史所無意介入蔣家的內部紛爭,目前已擬好授權書,等到取得蔣家所有繼承人的簽名同意后,才會公布日記。

  12月8日,蔣友梅再度發表聲明,依照其意,兩蔣日記為蔣經國的遺產,屬於蔣家全體法定繼承人共有。之前兩蔣日記存放於胡佛研究所,是因為蔣方智怡以個人名義與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簽署保管契約。蔣友梅希望能與胡佛研究所換約,改以兩蔣全體繼承人名義簽署,以確保兩蔣日記的合法性。

  兩蔣日記引爆蔣家內部風波,繼承權爭議浮上檯面。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對此表示,兩蔣日記交由胡佛研究所保存,蔣方智怡當時主要考慮的是政治因素與氣候問題。藍營人士解釋說,由於2000年政黨輪替,加上民進黨推動「去蔣化」,拆除各地蔣介石銅像,蔣方智怡擔心兩蔣日記遭扭曲破壞,才決定交由胡佛研究所保管。

  同樣是蔣家後人的蔣孝嚴說,希望繼承權的問題早日落幕,不要給外人家裡不和諧的感覺,而且,兩蔣日記的歷史意義已超越一個家族所擁有,希望兩蔣日記能夠早日回到台灣。

  日記繼承權的爭論還在膠著,原定於日記出版同天舉行的「蔣介石日記與民國史研究學術討論會」照常舉行。來自兩岸的學者對於日記的出版,都有共同的期待和贊同。解密一個歷史人物,無論是歷史學家,還是普通民眾,通常會有極大的期待和興趣。因為,透過解密,人們或許能夠看到歷史人物的真實情感,看到大人物與尋常人一樣的掙扎與抉擇,能夠看到已經塵封的歲月和歷史,哪怕只是片段。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5: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