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共高層北戴河辦公成歷史 學習成治國方式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1-7-4 02: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1-7-4 02:18 編輯

  2011-07-03 08:54:26   


  
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北戴河看望在這裡休假的「千人計劃」入選專家代表,與他們進行座談幷講話。
  中評社北京7月3日電/《瞭望》新聞周刊報道,政治局定期集體學習,已成為新時期核心領導層凝聚共識並治國理政的一種方式。

  報道說,七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再度集體學習。6月28日,中央黨史研究室教授曲青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鳳城走進中南海懷仁堂,應邀就「中國共產黨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研究」為題授課。

  次日,新華社依例發布消息,並公布了胡錦濤在主持學習時發表的講話要點。胡錦濤說,要充分運用黨的建設歷史經驗,及時總結黨的建設新鮮經驗,深化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規律性認識,繼續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

  這是本屆政治局第30次集體學習,也是胡錦濤出任總書記以來政治局總計第74次集體學習。平均下來每隔40天左右,中央高層就要會聚一堂,聽講不同主題的課程,既有「聆教」姿態,亦含「切磋」之意。

  政治智慧潛藏在看似平常的聽與講之中。有分析人士指出,集體學習制度,對保障領導集體在日常工作的具體問題上原則立場的一致,起到了關鍵作用,凝聚了領導集體的共識,保障了集體領導的有效運轉。

  而在外界眼中,政治局每一次集體學習,都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顯示了高層當前最為關注和希冀著力的落點。不僅觀察人士,包括各級黨政幹部,也將政治局每一次集體學習的主題,視作中國未來發展動向的一個重要信號。

治國共識

  今年是建黨90周年。七一前夕,中央政治局專門就中國共產黨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研究進行集體學習,而且要求:「始終把黨的先進性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來抓,不斷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其寓意深刻,針對意味明顯。

  作為一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革命黨轉為執政黨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來的歷程證明,唯有不斷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黨才能夠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信任,黨和人民的事業才能夠經久不衰。一個不能夠代表先進的政黨是沒有前途的政黨,一個不重視自身先進性建設的政黨最終將被歷史和人民所拋棄。

  正因如此,此次集體學習除了借紀念節點向全黨發出號召,珍惜併發揚光大歷史經驗之外,也再次強調,各級黨委要確保黨的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基層、落到實處,著力把黨的先進性建設成果轉化為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實際成效。

  以集體學習凝聚共識,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早已有之,但固化下來卻是始於十六屆政治局。「要作為一項制度長期堅持」,2002年12月26日政治局首次集體學習時,胡錦濤如是說。從延安時期到新中國成立、建設社會主義,中共黨內曾開展數次大規模學習活動,步驟較為急劇,主題較為一致,其用意主要為迅速統一全黨思想認識。

  與之相比,當下中央高層的定期集體學習,形式更加溫和,內容更加開放,涵蓋了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卻也愈發凸顯出凝聚共識的複雜性和必要性。

  有專家表示,隨著中共高層集體領導體制的逐漸鞏固完善,領導集體內部如何協調把握好全黨全國的航向,十分要緊。而集體學習正有利於凝結核心領導層的共識。

  此間,統一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認識,進而明確治國理政的思路,尤為關鍵。故此,政治局歷次集體學習,非常注重戰略眼光、歷史眼光和世界眼光。

  比如,胡錦濤主持學習時經常講「戰略機遇期」、「戰略思維」、「戰略高度」、「戰略任務」、「戰略步驟」等,有些學習則直接以「戰略」為題。這些內容的安排,體現了從宏觀總體和長遠建設上來透視和把握全局的思維方法。

  又比如,政治局多次從歷史角度進行學習,強調「善於從中外歷史上的成功失敗、經驗教訓中進一步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規律,認識和把握時代發展大勢,提高治國理政的才幹」。通古今之變,方能最大限度汲取執政智慧。

  再比如,「世界」兩字在集體學習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包含「世界」為題的學習多達28次。這些集體學習表明,中共高層高度重視研究和借鑒其他國家的實踐和經驗,並將中國的發展納入世界視野進行考察。眼界越寬廣,思路也越開闊。

  先有統一認識,後有頂層設計。2002年十六屆政治局第一次學習,內容是「認真貫徹實施憲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學習憲法,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由此成為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集體上任后的宣示。

  分析人士指出,這正是新時期核心領導層形成的關於治國理念的共識。法治既是其方向,也是其路徑。2007年,十七屆政治局首次集體學習,主題再度落在依法治國上。

  而法治並不僅僅意味著法律秩序。先前已有黨內智囊專家指出,最根本的變化首先是法律價值的轉變和創新,是法治為滿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供製度基礎和法律保障。

  換言之,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必須堅持的價值追求和基本精神。梳理此後數年中共高層的施政脈絡,即可發現無不滲透了這一價值共識。
  
施政抓手

  縱觀政治局七十餘次集體學習,對科學發展觀的推動和落實,貫穿始終。

  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三中全會之前的8次集體學習,從不同角度對科學發展觀的形成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

  十六屆三中全會之後,通過一次次集體學習,經過四中全會、五中全會、六中全會,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內容不斷豐富。十七大全面深化和豐富了科學發展觀,黨建專家公認,這與總結十六大以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經驗密不可分,也與十六屆中央政治局一次次集體學習對科學發展觀認識的步步深化有一定聯繫。

  比如,那些以社會建設為主題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就從一個側面推動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創新的形成和豐富。

  十七大后,在各級黨委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成為當務之急。除了下發文件、政策宣講等傳統施政方式外,政治局集體學習的垂範也成為一個有效手段。

  比如,2007年11月十七大報告在全面部署經濟建設時,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取得重大進展,作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的關鍵。其時,即將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正起於青萍之末。

  次年4月,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內容即為「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研究」。此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成為各級地方黨委集體學習的主要內容,被迅速推上其議事日程前列,成為刻不容緩的一項戰略任務。

  為政治局集體授課的多位專家也關注到集體學習之後發生的變化。2009年,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周弘曾就「世界主要國家社會保障體系和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為主題向政治局進行講解。事後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政治局集體學習是一個加速點,「雖然社保改革工作一直都在進行,但是2009年5月政治局集體學習后,改革速度明顯加快」。

  2010年9月末,政治局就「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進行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此時,因拆遷等矛盾引發的社會對立、衝突在多地接連出現,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地方對如何處理此類矛盾,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

  此次學習中,胡錦濤提出四點要求:注重從源頭上減少矛盾,注重維護群眾權益,注重做好群眾工作,注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同時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這些學習選題以及領導人表態,清晰地表明,集體學習的作用絕不止於決策諮詢,同時更是一個有力的施政抓手,藉以提升各級黨委的執政能力。而據組織安排集體學習事宜的相關人士透露,通過帶頭學習,更好地將中央的決策準確高效貫徹下去,正是中央集體學習的重要目標和效果。

集體領導的新方式

  根據現有公開的信息來看,集體學習主題的確定主要有兩個途徑:一類是高層領導根據自己的關注親自點題,另一類是由中共中央辦公廳等相關課題組人員根據當前熱點問題進行篩選並報批。

  在程序上主要由推薦主講者、選拔主講者、撰寫初稿、多輪討論修改、定稿、正式講課座談等環節組成。從運作機制上看,中辦、中央政研室和相關部委機構共同牽頭組織,先協商出一個意向性的題目,然後報中央有關方面審批,批准后再確定主講人。

  分析人士指出,黨章規定,「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是中共各級黨委和黨組實行領導的根本制度。領導人之間的分工趨於制度化。而集體學習的選題篩選、確定以及最終定稿的過程,涉及到實際政治生活中,分管領導與整個集體如何相互協調的問題。

  因而,集體學習本身,在政治局層面上體現了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過程。這一措施,可以視作中共中央用實際行動對集體領導原則予以強調,也是促進集體領導有效運轉的機制保障。

  受訪黨建專家指出,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央越來越注重加強集體領導。胡錦濤擔任總書記以後,有關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證中央集體領導的實現。與之同步,一些非制度化的政治機制,例如沿襲多年的高層夏季北戴河辦公,已經成為歷史。

  分析人士指出,通過這些制度性建設,確保了集體領導的穩固。領導集體中的成員,通過規範化的機制,對各個系統進行協調,以達成集體決策和集體執行。

格外小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3: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