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同一款抗癌藥,是誰拿走了中間差價1750元?

[複製鏈接]

1203

主題

2865

帖子

209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秦人 發表於 2011-6-28 06: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同一款抗癌藥,是誰拿走了中間差價1750元?
新浪論壇    2011-6-27

仇先生岳父因患原發性肝癌,於2007年7月在本市中山醫院做過兩次肝腫瘤切除手術和多次介入治療。今年3月初複查發現病灶有多處轉移,又在中山醫院放療科治療。其間院方表示需用安徽淮南國葯集團國瑞葯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第3代雙膦酸鹽類藥物艾瑞寧(注射用唑來膦酸)治療。該葯每月用藥一次,每次4mg(1支),屬自費葯。醫院藥房無葯,只能由家屬拿醫生處方到醫院對面的上海上醫新特藥商店購買,每支2550元。
        
患者今年4月回河南臨潁老家,當地醫院介紹鄭州有售此葯。令人驚訝的是完全一樣的葯,鄭州只售500元。由於藥品流通途徑不同,異地之間確有差異,但如此懸殊,讓人實在想不明白。(2011-06-24 新民晚報記者:王勤儉、屠仕超)

在上海的每一家市級醫院(三等甲級)的旁邊,均有一家《上海新特藥商店》!按理,買不進醫保的進口藥品、特種醫療器械用品如進口手術后止痛靜脈滴注器械、進口人造關節、進口支架等等,是用不著醫師處方!但是,「只能由家屬拿醫生處方到醫院對面的上海上醫新特藥商店購買,每支2550元」,在這兒的處方,便成了醫生回扣的憑據。一般是10%到15%不等。
   
外科手術室和門診內、外、婦、童、腫瘤等科,均是藥品商店潛在的用藥大戶。用「羊毛出在羊身上」俗語,最終受益的是醫護人員,吃虧的均是普通老百姓!君不見,首先「富貴」起來的便是教師和醫護人員……

據新民晚報記者採訪、調查核實:記者致電上海上醫新特藥商店,得知該處方葯為抗腫瘤葯,每盒1支,4mg,售價2550元。一名工作人員承認各地有差價,但一般不會相差很大,該葯的價格是經過物價部門核定的。
        
記者致電淮南國葯集團國瑞葯業有限公司,銷售部一名工作人員稱,該葯在淮南當地售價每支800元,他給了一個上海辦事處一名工作人員的手機號碼。記者聯繫對方,他說每支1000元,
        
記者電話聯繫河南鄭州最大的河南省醫藥公司新葯特藥商店,獲悉同樣的葯,該店每支售價1150元。

一個國內生產的抗腫瘤藥品,當地生產廠家賣每支800元,當地生產廠家上海辦事處只賣1000元。但是到了藥品商店,就要賣每支2550元。這其中的差價1750元,去了那裡呢?!在藥品商店,它直接到生產廠家進貨,用不著中間商這一環節,問題出在物價部門、醫院裡的主管副院長、後勤藥品部、藥劑科主任、醫院腫瘤外科、腫瘤門診等等、只要有一拄香沒燒到,那麼藥品商店的貨,就成了燙手的爛山芋!

最最令人髮指的是,藥品商店和某些「白衣天使」昧著良心,大賺已走到生命盡頭——惡性腫瘤病人的錢,心痛欲絕的惡性腫瘤病人家屬的血汗錢!真不知道,這些人是該下十八層地獄,還是下油鍋呢……?
        
還記得那位衛生專家的雷人語錄嗎:「中國看病不算難,也不算貴」。我們這才發現,比起昂貴的醫療費更讓人寒心的,還有那些上層權貴的「冷言冷語」……

儘管有專業人士呼籲,要大力改進現有藥品價格管理方法,防止企業虛列成本,虛報價格,同時有效監控藥品流通環節實際加價率,努力減輕患者醫藥費用負擔。

但是,每逢國家調低葯價,生產廠家便停產,或者換一名稱,重新核價。假如我們把全部藥品生產廠家收回,由國家經營,那麼也不行。只要看看《中石油》等央企、國企,哪一家都不是剩油的燈,都是盡想著榨取老百姓腰包里,最後一個銅板……!

套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者丁斗的話,來作本文的結束語:市場經濟具有兩個根本性的缺陷:第一是犧牲平等,造成社會貧富懸殊和社會公正的喪失,第二是周期性的經濟調整和衰退。
      
躲不開的市場經濟之痛——西方市場經濟發展了幾百年,就是克服市場經濟這兩個根本性缺陷的幾百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5: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