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的主流價值觀是什麼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1-6-14 04: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小東(北京知名學者):現在沒有主流社會的共識,只能通過各種討論進行建立,而建立主流社會的共識太重要了。

  楊平:所謂主流價值,回顧歷史也許可以對我們把握今天的主流價值,並預測未來社會將具有什麼樣的主流價值有所幫助。從價值變遷角度,我把中國當代史分為兩個時段。從1919-1979年這60年作為一個時段。針對中國的積貧積弱,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以革命的方式推動社會變革和社會改造。那時的主流價值就是革命。1979-2009年進入了另一個時代,我稱之為「去革命」的時代。中國國內出現了一種以恢復被革命所摧毀的事物為標誌的浪潮,從經濟結構到社會結構,從意識形態到制度結構,「去革命」成為主流的選擇。與此伴隨,則是美國主導的新自由主義浪潮,以自由、民主、市場經濟為基本口號的思潮流行全球。自由主義價值觀在誘導我們的主流人群,這種價值觀念還會延續相當時間。但是,隨著「去革命」的展開,今天的中國在市場化進程中已產生貧富分化、道德失序、理想喪失、環境破壞等弊端。與此同時,西方社會也出現了大問題,金融危機使得美國的價值不再那麼迷人。這使得人們可以冷靜下來,重新認識美國,重新認識革命,當然也包括重新認識「去革命」。我認為,未來30年,中國社會會出現「正-反-合」的合題階段,將革命與「去革命」的各種有益的東西加以綜合,那樣的話,我們的主流社會就真的成熟了。

  羅援:下一步價值體系正在建設中。我認為,應該把尚武精神和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情懷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當中,成為重要的民族精神。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一個不會英雄輩出的民族;沒有尚武精神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當然,尚武並不是好戰,而是要以戰止戰,用備戰止戰。

  趙民:大多數中國人同意的就是主流的價值觀。這其中包括一是發展經濟,過好日子;二是肯定希望有更多的公民權利;三是希望國家在世界上強大。

  汪暉:中國這個國家非常特殊。冷戰結束以社會主義體系瓦解為標誌,但中國在推進市場經濟改革的同時,沒有徹底否定中國革命的遺產和社會主義體制。大眾社會在爭取社會平等和正義時經常訴諸這一遺產。但在政治合法性的敘述上,精英媒體常常體現的后冷戰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在政治上,人們一般認為中國政治需要變革,但往什麼方向變革,一些精英主張與社會主體的價值觀之間並不一致,這個矛盾也同樣涉及代表性問題。

  上世紀70年代的依附理論,主要研究拉丁美洲、非洲和第三世界國家的主流社會,發現這些國家的依附性與政治、經濟、文化精英的三駕馬車合流的趨勢之間存在聯繫,政治、經濟和文化精英合流,導致相互間缺乏制衡,同時又多半通過與外部霸權的關係出賣社會利益。我們沒有完全走到拉丁美洲和當時非洲國家那樣的依附狀況,但它的意識形態,包括經濟利益裡面,某些依附性的影子顯然存在。這個狀況當然也伴隨著「去政治化」的潮流,實用主義和犬儒主義盛行。因此,公開的政治性的論辯非常必要,公共空間的擴展非常必要。媒體不能只是宣傳自己的價值觀,相互間沒有博弈,反而是不利的。今天主流媒體迫切需要真正的辯論,這樣才會使社會主體的價值觀和意志在公共空間中得到表達。

  柯銀斌:商業文明將構成現在的主流價值觀。新時代有三個比較突出特徵:市場經濟、信息化的發展和公民社會的興起。在三大因素之下,中國未來的主流社會應該以商業文明為核心來組織。所以要揚棄我們傳統的官本位,同時還要學習西方商業規則,把兩者融合起來。

  張頤武:很難對主流價值觀做出明確界定。主流價值觀應該是中國中等收入者的共識,這種共識現在是分裂的。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塑造了相對有效的共識,即中國在發展,發展過程中大家都能得到好處。但現在中國社會出現了很大分歧。中國年輕人內心被兩種話語撕裂:一種是中國夢,就是你在中國可以實現夢想,比如像杜拉拉、達人秀等,永遠都非常流行。另一部分是抱怨,這部分正好和激烈的言論結合在一起。現在中國的主流社會就是中國夢和抱怨文化在賽跑。我想起30年前「潘曉討論」中的一句話「人生的路啊,怎麼越走越窄」。那時的年輕人對中國提出的強烈追問,現在已被證明,中國夢跑得比抱怨文化快。我們現在能不能有能力解決兩者的賽跑問題,首先需要找到一套共識。我覺得,需要在大眾文化領域塑造中國夢,這是中國未來社會的主流精神,將來要超越美國夢的新夢想。

  丁剛:我同意把主流社會和主流價值觀分開看,主流價值觀如今被擾亂了。社會發展越來越多元化,凝聚力、共識越來越被弱化。問題在於,由於利益的不同,主流價值觀在分化,進而削弱了主流社會。網際網路出來后,我們就生活在兩個世界:真實的與虛擬的。現在虛擬世界把真實世界搞亂了,好像網上那些抱怨、批判就是真實世界的全部。中國的主流民意是真實世界中的,它來自中國的基層,不是都來自網際網路,基層有很多人是不上網的,至少是不上網發帖。世界上極少有國家把網際網路上的帖子當成是主流民意的。

  寒竹:人不宜講主流和非主流,但社會意識必須要有主流,否則社會無法凝聚。現在中國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是,主流意識跟社會現實脫節,媒體中的民意和現實中的民意脫節。任何人瀏覽中國媒體一小時,就會覺得中國是在火山口上。但根據美國權威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中國真實的社會現實並非如此。至於中國社會主流意識的重建,只有堅持愛國主義,以及共同富裕與發展這兩個核心觀念,才能凝聚社會的全體成員,才有可能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00: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