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讀「六·四日記」,揭歷史真相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6-5 23: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01-02 22:43  犀鄉資訊網                                                                               於東

1989年6月4日凌晨,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了軍警清場事件,即所謂的「六·四事件」。

「六·四事件」已過了廿年,但每年在6月4日前後,西方國家的那些自稱為「民主鬥士、衛士(包括港台)」者,必連同流亡誨外的所謂「六·四運動領袖」,就大事暄染一番,輪翻的對中國政府進行抨擊。真可謂「六·四精神不死」!
筆者對這一事件,廿年來也始終感到興趣,一有機會就去探聽或瀏覽相關資料。
最 近,有幸讀完一本,當年學潮重要領導人,即當時的北京大學「學生團結會」發起人、領導人、「北京高校聯合會」主席、北大學生「自治會」發起人、天安門廣場 絕食團副總指揮、總指揮,現流亡美國舊金山的封從德撰寫的,於2009年5月出版的《六·四日記——廣場上的共和國》一書。全書共578面,幾個「六·四 」頭頭(包括嚴家棋、熊焱等),特為此書出版作序,且將之高度讚頌和推薦為最真實的現場記實、好書(下面簡稱封書)。
筆者看了這記實「好書」,解開了許多迷團。特別是釐清了許多是是非非的問題。

1989 年5月中旬至6月初旬(六·四期間),我與友人在澳洲旅遊,看到傳媒一邊倒的報導,甚感震憾。兩年後同樣在「六·四」期間到紐西蘭遊玩,這次難得的卻看到 了兩方面針鋒相對的報導,使我掌握了不少正反兩方面情況。1993年8月間,我去中國北京,通過友人關係,找到一個義務導遊李姓青年,他花了兩天時間帶領 我們游天安門、故宮、人民大會堂、毛澤東紀念館、長安街、新華門(李是畢業於北大文學系,自由撰稿人,為雜誌社供稿)。
由於我對「六·四」關注,一開始就向他了解情況,他十分樂意介紹事件始末,而且還帶我到現場做一一說明。他說,他是一名記者和撰稿員,所以這場運動始末大多數時間都在現場,「六·四」前夜通曉都在天安門廣場,所以對整個清場十分清楚,目睹了一切過程。
他 說,西方和港台傳媒說:「六·四」清場是「屠殺」行動,全是謊言。事實上,天安門廣場上沒死傷一個人。不過,軍警在向廣場移動的路上,特別是在長安街、新 華門一帶,遭遇到暴徒的攔劫,推番警車,毆打軍警,搶奪武器,毀燒警車等,迫使軍警開槍自衛。這些衝突中死傷了不少人,當中也包括軍警。在長安街上,他指 著一電桿柱說:4日清晨目睹一兵士被暴徒綁在上面活活燒死。
多年來,我對李之說辭存有疑點,因為他是一個中國人,可能有偏見。但, 這次看了封從德的「六·四日記」 終於解開長期來的疑惑。封書說:6月4日凌晨,4點45分,他站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用播音機大聲下令學生們撒出廣場。約在4點50分全體學生緩緩從當局指 定的東南方向走出廣場,到了清晨7點全部人都已離開了廣場。
封等離開廣場走到新華門(街)時,天已大亮。他寫到:「當時我們穿過北新華街,上到六部口,已沒看到任何慘烈景象,空曠長安街上,沒有屍體,沒有士兵,除了幾輛被燒的軍車還在冒煙,地上撒滿了瓦礫、碎磚外,大街上空空如也。」
至於有多少人死亡?他說:美國之音報導:2700人。丁子霖(事件幕後者)在《瘋狂坦克》一文中說:六部口死5人,傷9人。一個美國記者當天到北京11家醫院作調查,統計有478人死亡。港台報刊說約1000人死亡……。
我讀封書後幾點感覺與剖析如下,做為與讀者們交流:

一、「六·四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
1.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8年,都是處於革命時期。即離不開意識形態鬥爭(階級鬥爭、政治運動)。經濟建設、文化教育等都服從於階級鬥爭(以階級鬥爭為綱)。從1957年反右鬥爭、三面紅旗、到十年浩劫(文革),整整30年。
1978 年,鄧小平剛復出,就發生了「兩個凡是」激烈爭論。1978年12月中共中央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改革開放,終結文化大革命。但十年文革所造成的許許多多 嚴重問題,千頭萬緒要清理,卻要面對諸多阻力,要花很多時間去一一克服。與此同時,被封閉了幾千年和近百年混亂動蕩以及自我隔離后,如何改革開放、從那裡 著手,毫無經驗,只有「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有許多爭論、阻力、失誤,在所難免。
可是改革開放剛起步,許多事情剛有眉目,卻發生了「姓資姓社」的意識形態劇烈爭論,引發了1987年1月的「學潮」。在黨內外壓力下,胡耀邦下台,趟紫陽上台。
在趟領軍的兩年裡,未能有效的解決社會上許多矛盾,特別是新官僚作風、官商勾結、投機倒把等歪風,埋下了社會不安動蕩因子。
2.1978年恢復高考,80年代初到中期,不少人赴歐美留學。幾年後學成歸來者中不少人在大學執教,當中有者深受西方政治意識形態影響,宣傳西方民主政體,讓學生響往西方民主生活。
3.八十年代的中英談判協議,香港97回歸中國。引起香港右翼份子恐慌,利用各種渠道大搞反華、仇華、恐共活動,與英殖民者勾結企圖阻撓破壞香港回歸。因而利用國內社會矛盾,趁機支持煽動一切令社會動亂不安的條件和機會。
4.1980年代中期,改革開放初步成效,東方巨龍崛起,英美等西方國家,有感不安,加緊對中國的圍堵、阻遏、巔覆活動。所以對中國社會動蕩現象特別有興趣,怎麼會袖手旁觀。
5.八十年中期后,蘇聯和東歐國家發生一聯串的動亂,西方資本主義意識迅速蔓延,給中國社會帶來不小衝擊,親西方的社會力量蠢蠢欲動。
     
二、「六·四事件」導因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心臟病突發去世。17日北京政法大學學生到廣場之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圈悼念。
同一天,北京大學廣告欄上貼出輓聯,當中有些指桑罵槐,矛頭直指鄧小平。例如:「該死的不死,不該死的卻死了!」等等。間中有些人開始有計劃的組織借悼念活動來倒鄧小平,企圖仿效1976年一樣通過悼念周恩來而達倒鄧之目的。
4月19日,北大一些學生以波蘭團結工會為模式,組織和成立「北大學生團結會」,以取代合法的北大學生會。后使用這個名義去串聯北京各大學,發動大規模的集會示威遊行。接著長期佔領天安門廣場,形成四十多天佔領廣場局面。

三、學生運動實質
從封書中我的剖析:
1.大部份參與運動之學生是愛國和對現實不滿,對官商勾結、貪腐而厭惡。與此同時,長期封閉下,一打開國門,西方、港台,各種好壞文化紛紛湧入。同時,仍在摸索之改革運動難免出現許多弊端,因而許多人對前途感困惑。
然而,相對天真的學生們,對改革中出現之失誤、缺陷,將之發泄到領導人身上。那些別有居心者,趁機煽風點火,魚目混珠,推波助瀾,讓運動無消止鬧下去,企圖瓦解社會主義政體,實現其走西方政體之路。
2. 由下例事件看出運動從反貪腐轉向反社會主義制度:
5月20日晚,北京市政府頒布戒嚴令。當日深夜,一群流氓,騎著數百輛電單車,號稱「飛虎隊」,經過長安街,進入天安門,掠過中南海,飛馳示威,向警方發出挑釁,妄圖引警方干預,來策動暴動。
5月22日,封從德去天津活動,計劃設立秘密電台,準備長期搞顛覆活動,對抗政府。
5月23日晚,天安門城牆上的毛澤東畫像被染污。
5月28日,柴玲在外國人支持下,計劃南下,發動南方各省搞「聯省自治」,脫離中央,進行分離活動。同一天,李祿被通知,有外國使館提供40本護照,讓學生領袖必要時潛逃出國。
5月30日晨,天安門廣場立了一個高大之美國「自由女神」塑像,遮蔽了城牆上的毛澤東畫像。
6月3日晚,廣場里被發現一批槍械、彈藥、刺刀等武器(包括一挺機槍)。
上述種種跡象說明什麼?不言而喻。

四、對學生「領袖」行為品德的解讀
從封書中可看出的問題:
1.在開場白中評論說,許多較早時已出版的有關「六·四」書時反映了:「人性的弱點與局限,導致利益相關者只會說出對已有利的一部份事實,掩蓋對已不利的一部份事實,甚至為了有利而編造故事,……。」
他不諱言,「六·四」資料數量龐大,這類掩蓋編造現象大量存在。
2.封說:4月15日是妻子柴玲生日,當晚購買了蛋糕回家慶祝。慶祝之餘,聽到電視台廣播胡耀邦逝世消息。他「覺得有些突然,因為胡是少數幾個中共要員。他高高在上,與我們老百姓何干?若非兩年前下台,我可說一點沒有感覺」。
但,為什麼沒幾天卻成為學潮重要領袖?為什麼突然於4月19日發起組織「團結學生會」(以仿效波蘭團結工會搞工潮,推翻波蘭政府)?書中卻提到較早時受方勵之妻子李淑嫻的很深影響(方勵之夫婦后流亡美國)。
3.4月21日開始的校外示威到長期佔領天安門廣場,警方一直保持克制,只在政府機關前設立警戒線。
在公眾場合集會、遊行,各國政府都有規定事前要申請、通報。可是當時學生行動始終沒有向當局申請,可見學生領袖沒有法治觀念。然而,中國政府從4月21日到6月3日都未採取激烈行動,這也說明當時政府內部的態度和存有不小矛盾分歧。
4.學生們對胡耀邦有如此感情,是因為改革開放后是胡主持中央工作,為眾多人平反,被學生譽為「民主先鋒」。可是,他們忘記了,沒有以鄧小平為首老一輩領導人的撐腰支持,大批老幹部、知識分子那能獲得平反!他們借悼胡反鄧,豈不就是反改革開放?
5. 爭權奪利,沽名鉤譽。在整個學潮始終充滿著爭權奪利,包括爭奪以各種名目成立起來的團體之頭頭,如:學生團結會、北京高校聯合會、北大研究會、學生自治 會、廣場指揮部、絕食團指揮部、學生公開發言人等等。參與爭奪者有:封從德、熊焱、丁小平、常勁、趟體國、王丹、吾爾開希、柴玲、沈彤、李祿、孔慶東、王 有才、張智勇……等。
爭奪目的是為控制學潮方向,爭出名,爭控制財務(有很多來自境外捐款)。
由於爭權奪利產生了下述鬧劇:
第一、「朝令夕改」。某人主持會議決定一項事, 很快的,另一個人不服另主持召開一會議, 就被否決了。
5月18日學生代表與李鵬對話,吾爾開希說:「現在的問題不在於說服我們這些人。我們很想讓同學們離開廣場,廣場上不在於少數服從多數,而是99.9%服從0.1%……。」
笫二、中間人拉線與鄧小平會面。4月27日鄧林通過中間人聯絡,鄧小平要與學生領導人會面,約定5月2日。
可是, 中間人給的聯絡線(地址)會失落,失去會面和尋求結束學潮機會。可見有人不希望學潮結束。
第三、辭職鬧劇。由於紛爭,5月5日封從德、柴玲、王丹分別鬧辭職。5月8日又回到廣場搞了學生自治會、絕食團,再充當領導人。

五、「影子政府」
1.邀請戈爾巴喬夫。5月16日蘇聯總理戈爾巴喬夫來華訪問。他們於13日攜信到蘇聯駐華使館,邀請戈爾巴喬夫到北大演講;同時還計劃「頒發」名譽博士於戈氏(蘇聯在戈爾巴喬夫領導下令蘇聯解體和東歐全倒向西化)。
2.5月21日,以「絕食團」名義,在廣場上主持結婚禮和頒髮結婚證書;與此同時在廣場的帳篷里設立了「洞房」。
還有一些人在廣場的帳篷里亂搞男女關係(封語:搞「魚水夫妻」),荒唐之極。
3.以「北京高校聯合會指揮部」名義,簽發「通行證」,以控制來往的各界人士和凌駕於警方之上。

六、貪腐問題
1.封說:「捐款出現嚴重混亂,成為學運的一個污點,……一些學生領袖或糾察隊開始腐化。……捐款數目動輒上百萬,絕大多數落到北高聯人手裡,……。」
「廣場上的食品支出一天就得四萬元,開銷龐大。」
學生在廣場四十多天,那來的巨額支出?封書中透露點滴外來捐款數字:一次來自法國廿多萬法郎;來自澳門(一次)港幣卅七萬五千;來自香港一次六十萬港幣,另一次來二千六百萬元,等等。
封在註釋中說:「吾爾開希、王丹和馬小芳,確實在高級酒店召開會議,叫了外國高級飲食和洋煙等等……。吾爾開希還在建梅酒店租用九個房間,一天消費便須一千八百外匯券,這還未列入租用汽車和膳食費。」
2.特權和保鏢。封說:他有一個保安員;柴玲有兩、三個;李祿有三、四個……。
這些學生「領袖」可匹比國家首腦待遇,保安人員步步護衛!住高級酒店,租用汽車代步。

七、最後收場過程
6月3日晚,軍隊入城,向廣場移動,在長安街遭遇到攔截,發生了一些衝突。在廣場上的學生已意識到清場即將來臨,撤或不撤發生了爭執,局面混亂,無法統一意見。
4日凌晨三時左右,候建德、劉曉波等四人到廣場,勸說學生撤離廣場。然而,撤與不撤,雙方堅持不下。后候建德建議,他們四人找軍方談判,以保證學生安全離開廣場,結果大家同意。
四時半,候等四人回到廣場,向大家宣布,軍方同意在廣場東南角留出一條通道,讓學生撤出,保證安全,但必須在清晨七時前全部離開廣場。
經過一番爭鬧,最後封從德決定以聲音來決定撤與不撤,即以聲音大小來表決為定奪。結果「撤聲」被定為較大聲。這樣二、三千名學生就從東南方向緩緩走出,七時前全部已離開廣場。
早晨七時后,軍隊進入廣場和清理帳篷、雜物、大批垃圾。被稱為「六·四運動」終於經過近五十天的拉鋸戰後落幕。
事後,許多學生「領袖」通過「地下渠道」,在境外勢力協助、安排下,流亡美國、法國、德國等歐美國家,一些人在西方人支持下繼續其「民主運動」。

廿 年後的今天,我們回頭看,如若當年中國當局接受學生「領袖」要求,會不會將步蘇聯東歐國家的後塵,以迎合了歐美國家要全面解體社會主義陣營之夢寐以求之戰 略目標?但歷史沒有假設。然而,時至今日,原來的「 那些人」卻年年在喊:「平反六· 四」!其目是為名或為義?為私或公?為己或為國?真正之目的安在?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沙發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6-6 08:45 | 只看該作者
六4不過是共產黨內部兩派鬥爭上升到武鬥,一派輸了。都不是好東西。看看那個嚴家其就知道,他可是資深共產黨員,比咱這不受共產黨待見的,吃香喝辣多了。他倒了霉咱只能說活該。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3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1-6-7 11:05 | 只看該作者
日記也並不可靠。完全可以以假日記來傳達假消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2: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