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共黨史解密:有1598名中央委員,其中18對父子

[複製鏈接]

7

主題

5

帖子

19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紫竹風 發表於 2011-6-2 09: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中華文史】

     1921年誕生的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83年的光輝歷程。在這期間,召開了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1598名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在他們中間,有父子(女)關係的有36人,佔總人數的2.25%。這36人中,在同屆黨代會上進入中央委員會的有陳獨秀父子三人、葉劍英父子和烏蘭夫父子,其餘的父子(女)進入中央委員會的時間不同,有長有短。相距時間最短的為陳獨秀父子,只有6年。最長的是陳雲父子,前後相距達72年,而且是跨兩個世紀。下面依當選順序予以敘述:

  陳獨秀(1879-1942),安徽懷寧人。1920年在共產國際幫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共產主義小組,同時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當時有「南陳北李」 之說,是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建人之一。在1921年7月黨的一大上,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在二大到五大上,又連續當選為中央執委會委員長、總書記,一直是黨的最高領導人。大革命後期,由於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陳獨秀犯了嚴重錯誤,1929年被開除黨籍。1942年5月病逝於四川江津。長子陳延年生於1898 年,次子陳喬年生於1902年,均曾到法國勤工儉學,並於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1927年的中共五大上,父子三人同時當選為中央委員。一門三傑,同進中央,實為黨史一段佳話。1927年6月,陳延年在上海被捕,1928年2月,陳喬年也在上海落入敵手。兄弟二人先後英勇就義於上海龍華。

  李大釗(1889-1927),河北樂亭人。1920年任北京大學教授,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秋髮起建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共二大、三大、四大上均當選為中央委員,並負責黨的北方全面工作。1927年4月28日被軍閥張作霖殺害於北京。長子李葆華在父親犧牲時只有18歲。他繼承父親遺志,從事革命活動。北平解放時任中共北平市委副書記,後任水利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三書記兼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文革」中受到迫害。「文革」結束后,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他是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第十屆、第十一屆中央委員。

  李維漢(1896-1984),湖南長沙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他是中共第四至第六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第二、三、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長子李鐵映生於1936年,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十二屆到十五屆中央委員。現任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次子李鐵林,1943年生於延安。196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組部副部長。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李家也是一門三傑。

  彭湃(1896-1929),廣東海豐人。1922年開始從事農民運動,創建農會,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領導人之一。中共第五屆中央委員、第六屆政治局候補委員。1929年在上海被捕,同年8月英勇就義。長子彭子祿生於1925年,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赴蘇聯學習。回國后成為我國最知名艦艇專家之一。曾任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

  陳雲(1905-1995),江蘇青浦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32年進入中共中央領導核心,在中央領導核心任職長達60年。他是新中國黨和國家的主要決策人之一,對新中國經濟建設作出重大貢獻。他是第六屆到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在中共十三大上當選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長子陳元,1945年生於延安。196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后從事經濟理論研究工作,現任國家開發銀行行長。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

  葉劍英(1897-1986),廣東梅縣人。1917年入雲南講武堂,畢業后追隨孫中山從事民主革命活動。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領導廣州起義,是人民軍隊的創建人之一,長期在軍隊擔任重要領導職務。在「文革」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鬥爭,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中共第七至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八至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至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長子葉選平,1924年生,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七至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第十二至十四屆中央委員。 

  曾山(1899-1972),江西吉安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在中央蘇區作地方工作。紅軍長征后,在南方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1938年任東南局副書記。建國后在經濟戰線工作,1960年任內務部部長。中共第七至第九屆中央委員。長子曾慶紅,1939年出生,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理工學院畢業。曾在中央機關和上海市委任職。1989年後調中央工作。中共第十五、十六屆中央委員,第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第十六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書記處書記。2003年3月當選為國家副主席。

  鄧小平(1904-1997),四川廣安人。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長達75年的革命生涯中,曾三次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一生三起三落。粉碎「四人幫」后,他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報告,創立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中共第七、第八、第十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共中央總書記,第十至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長子鄧朴方,1944年生於山西,196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大學物理系高才生。在「文革」期間受到株連,不幸致殘。現任中國殘聯主席,致力於中國殘疾人福利事業。中共第十五、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

  薄一波(1908-),山西定襄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后曾長期在財經戰線擔任重要職務,是新中國財經戰線重要領導人之一。中共第七、第八、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薄熙來是薄一波和夫人胡明的次子,1949年生,1968年下鄉勞動。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后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攻讀,獲碩士學位。曾任中共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

     烏蘭夫(1906-1988),又名雲澤,內蒙古土默特左旗人,蒙古族。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長期在內蒙古地區從事革命活動,建國後任黨政軍領導重要職務。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第四、五、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83年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第八、第十至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長子布赫,又名雲曙光,1926年生,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長期在內蒙古自治區機關任領導職務。第八、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

  習仲勛(1913-2002),陝西富平人。1928年由共青團轉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前長期在陝甘寧邊區工作。建國后,在黨政軍領導機關擔任重要職務。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第八、第十一、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其子習近平,1953年生,197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曾在中央機關工作,後下基層任職,歷任縣委、地委、市委書記,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省長。現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六屆中央委員。

  廖承志(1908-1983),廣東惠陽人,是資產階級革命家廖仲愷和何香凝的長子,192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活動期間曾多次被捕入獄。 1945年在獄中被選為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1946年出獄后,在黨政機關負責重要工作。他多才多藝,幽默樂觀。建國后從事外交、統戰、青年、文藝多方面的領導工作。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第八、第十、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長子廖暉,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1983年繼承父志,從事僑務工作。歷任國務院僑務辦、港澳辦主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第十四、十五、十六屆中央委員。

  李克農(1899-1962),安徽巢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在中央特科從事秘密情報工作,同錢壯飛、胡底被譽為「諜壇三傑」,是中國共產黨情報戰線的最傑出的領導人之一。建國后,任外交部副部長,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三屆政協常委。長女李冰,1920年生。長期從事醫務工作,是一位傑出的外科醫生。后從事腫瘤病防治工作。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

  黃敬(1911-1958),原名俞啟威,浙江紹興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一二·九」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建國后,曾任天津市長、市委書記、一機部部長、國家技術委員會主任等職。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俞正聲是黃敬和夫人范瑾的長子,1945年生,196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1985年後,在山東青島擔任黨政領導工作。1997年調中央建設部任副部長、部長。2001年1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五、十六屆中央委員,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洪學智(1913-),安徽金寨人。1929年參加商南起義,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位文武雙全的青年將領。1950年赴朝參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後勤部司令員。回國後任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部長。1959年在廬山會議上被無端株連,下放到吉林省任農機廳廳長。1979年復出后,任國防工辦主任,總後勤部部長兼政委、中央軍委副秘書長。1955年、1988年兩度被授予上將軍銜,為世界軍史所罕見。是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長子洪虎,1940年出生。1963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學院。196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吉林、青海從事化工技術工作。1977年後調中央國家機關工作。1997年任吉林省副省長、代省長、省長、省委副書記。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喬冠華(1913-1983),江蘇鹽城人。清華大學畢業,後到日本、德國留學。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從事文化工作,建國后在外交戰線工作。 1974年任外交部部長。曾率中國代表團赴聯合國參加多次會議。中共第十屆中央委員。喬宗淮是喬冠華和夫人龔澎的長子,1944年生。1963年考入清華大學。後繼承父業,從事外交工作,曾任我駐外多國特命全權大使。2001年9月任外交部副部長。中共第十二、第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

  周建南(1917-1995),江蘇宜興人。1937年參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統戰和情報工作。建國后,在工業部門任領導工作。後任機械工業部部長。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長子周小川,1948年生。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后留學美國獲博士學位。1993年後,在中國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券監管會任重要職務。2002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4 23: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