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哥倫比亞特區

[複製鏈接]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1-5-22 06: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1-5-23 03:20 編輯

聯邦三角區車站, 旅遊圖標明為離自然博物館最近的站.
伍德羅威爾遜廣場
羅納德里根大廈-國際貿易中心, 進去看了一眼, 警官說官家辦公樓謝絕參觀.
莫伊尼漢廣場莫伊尼漢參議員起草了賓夕法尼亞大道聯邦建築規劃總則, 並由肯尼迪總統於5/23/1962予以宣布. 丹尼爾 帕特里克 莫伊尼漢曾經連任四屆內閣級正副首腦等職位.

建築設計質量
聯邦大樓應莊嚴, 充滿活力並展示政府的穩定. 賓夕法尼亞大道為城市軸心, 從國會山至白宮, 曾經為美國政府權力與原則分離的象徵.


http://bioguide.congress.gov/scripts/biodisplay.pl?index=m001054  -莫伊尼漢(1927- 2003).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5
沙發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1-5-22 08:00 | 只看該作者

美國郵政局舊址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1-5-23 17:32 編輯

南希漢克斯中心
1970年國會批准拆除大廈, 國家藝術基金會主席南希漢克斯奔走呼號, 力挽狂瀾. 里根總統1983年以其姓名命名大廈.
大廳黃銅信箱
集郵商店
郵政局舊址塔樓-國家公園網點
於每周四晚7點鳴鐘, 謝絕觀眾參與.
原裝蝸牛電梯, 速度極慢而且還得在9樓換乘另一台. 為了節省時間多跑幾處就沒等第二部電梯. 國會組鍾
值美國建國200周年, 大不列顛迪奇利基金會-Ditchley Foundation of The Great Britain 贈送美國國會的禮品, 12件/套. 國會大廈因結構關係不能安置套鍾. 仿製於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套種, 3/4銅-1/4錫, 581-2953磅.
http://www.westminster-abbey.org/our-history/abbey-bells  -亨力3世原件照片, 點擊后才能觀賞.
華盛頓鳴鐘協會
逢聯邦假日及其它重要場合由會員操作, 諸位亦在華盛頓國家大教堂獻藝, 每周四晚7-9點閉門習藝. 華盛頓鳴鐘協會為國際鍾手兄弟會成員, 分會廣布北美, 大不列顛, 南非,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改變鐘聲是一種非競爭性而平和的集體努力, 高度刺激智力且體力要求適中, 樂聲優美. 開啟智體能力, 增加協調, 欣快遁塵, 再加每次演奏間歇的聚會, 拉近了樂手之間的距離.
賓夕法尼亞大道
聯邦三角區域
憲法大道, 第15街和賓夕法尼亞大道之間形成了一個三角地帶. 政府於1926年在此購置土地以建造辦公樓, 全部大廈均為新古典主義風格, 郵政局舊址鶴立雞群, 與周邊景觀格格不入. 由於大蕭條使政府建設資金告罄, 才使郵局免於被拆除. 如今很多人覺得正是在這棟塔樓的登高遠望, 才使三角地帶樓群外景更上一層樓.
觀測台高達279英尺, 國會大廈, 白宮, 華盛頓紀念碑, 五角大樓, 史密森博物館, 最高法院和林肯紀念堂盡收眼底(發的解說詞).
郵政局舊樓為理查森羅馬式風格的典範, 關鍵結構包括粗石外牆, 加厚主牆, 深窗, 海綿狀門, 富於變化的梁與主體結構, 裝璜型拱和巨大的鐘樓.
標準花崗岩細微結構
亨利 霍布森 理查森借鑒了歐洲羅馬和哥特復興式創造了一個獨特的美國風格.

魯賓頓模型
獲悉拆除在即, 一位24歲的俄國櫃櫥木匠急忙趕製了一個模型. 用了8個月的晚上, 1908年完成了這個精緻準確的複製品.
1899年, 郵政部開始啟用位於賓夕法尼亞大道的新總部. 大廈的巨大花崗岩結構, 氣勢恢弘的塔樓, 玻璃屋頂和大型市內庭院為首都增色幾分. 象徵著美國的成長壯大和標新立異:

第一座摩天大樓
賓夕法尼亞大道上的第一棟政府大廈
擁有自身發電廠的第一棟政府建築
塔鍾機械控制器
觀景台電梯
下樓時沒人排隊就試了一下子, 速度比另一部快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5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1-5-22 22:21 | 只看該作者

國家人類博物館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1-5-23 18:50 編輯


國稅局
又成立了新館-國家人類博物館
網上看了新展介紹-河豚魚生活習性與毒性, 專程前來參觀. 用了半個多鐘頭反覆篩還是無功而返, 問了兩位工作人員, 說是尚未就緒, 只好胡亂拍了幾張匆匆離去.
人類起源
時光倒敘600萬年, 人類始祖倖存於環境巨變, 進化賦予人類特性.
承蒙肯尼斯貝林家族慷慨支持
生死存亡
穴居人
進化在歐洲並蔓延到亞洲, 具有許多特性, 倖存於寒冷的環境與變幻莫測的氣候.
滅絕
倖存於數萬年的冰川時期及氣候波動, 不過在一個極冷的時期, 現代人擴散至歐洲可能妨礙了穴居人返回其一度青睞的地區. 僅僅歷時數千年, 穴居人逐漸消亡.
穴居人-現代人
製作與使用多種多樣的工具-製作專用工具
體魄強健, 適應寒冷-動植物雜食
用火-用火
居於庇護所-居於庇護所
有效利用地方資源-廣結善源
打獵, 採集, 食用植物-廣泛易物交換
偶爾製造符號-創造藝術, 儀式, 複雜的象徵世界
現代人進化於非洲並蔓延全球, 進化賦予人類的諸多特性使人們廣為分佈, 並適應各種各樣的棲息地.
適應環境-能屈能伸
化石和DNA證實: 人類屬於靈長類, 大猿科(生物分類-包括現存四屬:黑猩猩, 大猩猩, 猩猩, 人類-chimpanzees, gorillas,  orangutans humans; 最近看過一篇綜述文章, 說是人類與大猩猩的生物學區別大概在1%, 而民族之間的差異不到千分之一). 儘管我們並不屬於任何現存猿類但是共享許多生物學特性. 早期猿類樹上縱跳攀援, 地面奔走如飛; 現代人照單全收, 發揚光大(若人類先祖觀看今日體操與田徑表演, 定是目瞪口呆自嘆不如).
一存一亡
現代人與穴居人密切相關, 500,000-200,000年以前, 二者出於共同祖先並具許多共同特性而且應對環境挑戰的方式大同小異, 但是28,000年前穴居人消失, 而我們生息繁衍日久天長.


阿法南猿
2.95-3.85百萬年以前
弗洛里斯人
17,000-95,000年以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5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1-5-23 05:46 | 只看該作者

大屠殺博物館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1-5-23 05:54 編輯

以前參觀過, 這次沒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5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1-5-23 06:01 | 只看該作者

美國藝術博物館-國家肖像館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1-5-24 19:15 編輯

一樓
美國經歷
民間藝術
特展

畫像
美國起源1600-1900
生活照

二樓
圖形藝術
1940年以前的美國藝術

http://www.designhistory.org/ -這個網站介紹的圖形藝術-商業廣告發展史挺有意思

美國總統
平等爭鬥
畫像溯源
特展

三樓
現代與當代
特展
盧斯基金會中心

20世紀美國
布拉沃
冠軍

頂層
盧斯文物保護中心

比爾和梅林達蓋茨
比爾蓋茨(生於1955)從哈佛大學輟學以編寫早期個人電腦軟體, 他的微軟公司開發的非技術性廣泛應用操作系統推動了1980年代的計算機革命. 微軟執行業牛耳經久不衰使蓋茨成為全球巨富的一員. 梅林達蓋茨1964出生在達拉斯的一個工程師家庭, 杜克大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學士和MBA學位, 1994年婚前為微軟僱員.

蓋茨夫婦創立了比爾與梅林達蓋茨基金會, 志在有助於人類改善建康狀況與開發潛質. 這幅畫作於華盛頓湖畔的家中, 左側為基金會藍圖.

喬恩弗里德曼(生於1947)
油彩和拼貼帆布, 木基
2010

比爾與梅林達蓋茨基金會
僱員927人
資產371億
累計付出248億
2009年付出26億
http://www.gatesfoundation.org/Pages/home.aspx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5
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1-5-24 19:5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1-5-25 18:59 編輯

外來交流禁止攝影
伊麗莎白一世
出生於英格蘭格林尼治
急於壓倒西班牙對北美和南美的控制, 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鼓勵新世界探險. 在其制下, 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曾經航行至南美和加利福尼亞; 沃爾特羅利爵士試圖在羅諾克島建立一個英國殖民地, 並以童貞女王命名-Virgin Queen (弗吉尼亞), 以讚譽以從未結婚的女王. 深知肖像政治影響力的伊麗莎白認真監造和展示她的肖像. 登基伊始, 在這幅早期肖像中大張旗鼓地昭示天下其新位尊嚴. 在環繞頸部的珠寶中彰顯了伊麗莎白里賈納. 皇權象徵; 以'法國之鏡'著稱的方切寶石曾經屬於她的父親亨利八世.

不明身份英國畫家
油彩木板, 1558

丹尼爾倫納德
出生於馬薩諸塞州諾頓
一位英屬北美殖民地臭名昭著的保皇黨人, 1774年發表了'Massachusettensis'.  一組廣泛印刷, 支持英國鎮壓殖民地反叛的文章, 曾誘發了與約翰亞當的著名辯論. 1776年美國獨立前幾個月, 英軍從波士頓撤退時倫納德逃至百慕大. 2007年, 國家肖像館從倫納德後人處購得這枚微小的肖像-胸章.

-議會保皇派反對北美殖民地尋求獨立的系列辯論, 約翰亞當曾撰寫主題為'Novanglus'的長篇反駁.
http://oll.libertyfund.org/index ... =1332&Itemid=27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5
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1-5-25 16:39 | 只看該作者

凱瑟琳格雷厄姆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1-5-27 08:18 編輯

報紙發行人和總裁凱瑟琳格雷厄姆(1917-2001). 在非常時期度過了不平凡的一生, 父親是一位著名金融家, 母親則沉浸於藝術與社會問題. 成長於一個大致傳統的社會環境, 婚後不久丈夫成為華盛頓郵報發行人, 本人安於操持家務, 賢妻良母. 1963年丈夫突然辭世遂接手經營華盛頓郵報, 在她執掌之下發表了'五角大樓文件', 特別是報導'水門事件'進而導致一位總統下台, 報紙贏得了國內外巨大聲譽. 凱瑟琳格雷厄姆生活場景中的人物角色就像一部20世紀中後葉的名人錄:總統, 國際政要, 政治家, 商界人士, 媒體大亨及文化名流, 但最重要的是, 自從其父在她17歲時買下華盛頓郵報時起, 格雷厄姆即投身新聞業. 命運曲折, 決斷與驅動, 度過了傑出的一生.        -館長精選
格雷厄姆的普利策傳記獎, 1998
杜魯門卡波特的'黑白化妝舞會'邀請信.

剛剛出版了代表作'冷血'的卡波特希望組織一次聚會慶祝. 儘管近期成名, 但總是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局外人. 歷經反覆斟酌從名人中選出540位客人, 將好萊塢, 媒體, 政治和上流社會混為一體. 這次活動表面上是以凱瑟琳格雷厄姆的名義舉行, 但是熟悉卡波特的人都了解其意在揚名立足.
http://www.apartmenttherapy.com/ ... l-retrospect-101531 -這篇短文圖文並茂, 妙趣橫生-取自世紀聚會一書(Party of the Century).
面具
五角大樓文件
6/13/1971, 紐約時報爆出聳人聽聞的故事, 揭示高度機密的越戰的研究報告-長達7,000頁的五角大樓文件. 一個由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1967年委託的調研項目-越南戰爭決策大事記. 6/15, 由於紐約時報拒絕停止印刷, 司法部隨即簽發了史無前例的臨時限制令. 郵報亦得到了過半的文件但議而不決, 最後格雷厄姆一錘定音予以發表.

http://www.houseofnames.com/mcnamara-family-crest 麥克納馬拉氏族
最早的記載在愛爾蘭克萊爾縣, 從中世紀開始人們就試圖將古凱爾特語姓名對譯為英語, 但是大多為音譯, 所以衍生出不少英文名字. 第一波麥克納馬拉家族赴美始於土豆饑饉, 落戶于波士頓地區.
格雷厄姆與本布萊德利慶祝司法裁決
6/18/1971, 華盛頓郵報開始發表根據文件撰寫的系列文章, 司法部長辦公室要求停止發表, 雙方遂訴諸公堂. 6/21-法官裁定贊成格哈德格塞爾發表; 6/24-美國地區上訴法院以7/2同意; 6/30-最高法院6-3裁決政府證據不足, 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可以發表.格雷厄姆事後寫到: 郵報並不同意政府關於泄露國家機密的論點, 而是為了國家利益-新聞的監督職責.
尼克松辭職-頭版頭條, 8/9/1974
7/24/1974-最高法院一致裁決白宮必須交出水門事件相關錄音帶, 8/5-談話全文揭示總統曾經親自命令掩蓋事實並參與隱藏其助理參與破門而入, 8/8-尼克松宣布辭職.
水門絞扭-伍德沃德用10塊錢從古董店買的一個老式木質洗衣絞扭
理查德尼克松辭職后不久,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送給格雷厄姆的禮物. 上面有郵報僱員的簽名, 她將這件禮品擺在辦公室作為水門壓力留念.
格雷厄姆在辦公室
1980年代末審視經營狀況, 自認成功. 為優秀新聞與盈利性不遺餘力, 得益於同仁齊心協力與家族紐帶-父親, 丈夫, 本人和兒子.  格雷厄姆1991年辭去公司總裁職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9

主題

6913

帖子

8012

積分

版主

001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012
8
zero01 發表於 2011-5-26 10:47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5
9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1-5-27 16: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1-5-28 18:01 編輯

喬治貝克萊(1685-1753)
出生於愛爾蘭基爾肯尼
作為聖公會牧師, 貝克萊在大不列顛曾經是一位宗教與學術領袖. 他於1726預言'帝國行將西進', 兩年後啟程赴英屬北美殖民地. 定居於羅得島紐波特並希望在百慕大建立一所神學院, 同行的是蘇格蘭出生的藝術家約翰斯密博特, 貝克萊邀請其為藝術教師. 這幅畫創作於成行當晚, 貝克萊身著牧師長袍, 手持書籍, 指向百慕大. 事與願違, 貝克萊沒能得到財政支持並於1731年返回倫敦. 密博特留在殖民地, 成為當地首批受過專業訓練的肖像畫家.

約翰斯密博特(1688-1751)
油彩帆布, 1727
羅伯特'帝王'卡特(1663-1732)
出生於弗吉尼亞蘭開斯特縣
名符其實, 可以說羅伯特'帝王'卡特是18世紀前三分之一弗吉尼亞最有權勢的人物. 1691首先入選州議院-The Virginia House of Burgesses, 從此投身於政治, 曾經兩度任議長和一任州長. 就像其他弗吉尼亞人, 雖然以英國傳統為榮但仍舊致力於維護大英帝國子民的地方權益. 作為一個商人與煙草種植者, 經營45個種植園並擁有700個奴隸, 卡特為殖民地時期屈指可數的富豪. 身後留下的土地達30萬英畝, 大約相當於今日半個羅德島州. 畫像中表達了其自信與獨立意識-日後弗吉尼亞人造反的特質.

The Virginia House of Burgesses
美州殖民地第一個由代表組成的政府組織, 著名代表包括帕特里克亨利, 托馬斯傑斐遜, 喬治華盛頓. 7/30/1619在詹姆斯敦舉行了第一次會議.
http://www.socialstudiesforkids. ... eofburgessesdef.htm
無名藝術家
水彩帆布 1720
伊羅奎戰杖
柄上有兩個武士圖, 可能是物主的自畫相, 以示其戰場雄風.

栗木, 1750
威廉佩恩的勒納皮貝殼串珠腰帶
勒納皮部落的酋長將腰帶贈予賓夕法尼亞的創立者威廉佩恩, 作為與佩恩及其奎克爾追隨者的象徵性公約.

皮革, 貝殼及大麻, 1681-84

硬幣
這些硬幣揭示了15-18世紀末試圖在北美建立勢力範圍的歐洲君主和國家的努力. 與今天無異, 歷史貨幣通過使用皇室或強人頭像傳達政體權威, 如英國的奧利弗克倫威爾幣. 硬幣還透露了官方的新世界立場-西班牙幣的背面, 在兩個半球的徽章之上, 查爾斯二世的拉丁文銘文: '一個世界還不夠'.

全部硬幣借自美國歷史博物館貝林中心

Oliver Cromwell
軍事與政治強人, 1653年12月成為國家元首/保護勛爵-head of state as Lord Protector.
http://www.olivercromwell.org/index.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17

主題

1萬

帖子

593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939
10
媽媽咪 發表於 2011-5-27 16:35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5
11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1-5-27 17: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zero01 8樓 的帖子

多謝諸位同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5
12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1-5-28 18: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1-5-29 01:59 編輯

約翰 布拉德斯特里特, 1714-1774
出生於新斯科舍省
一位雄心勃勃的英軍軍官, 英法控制北美洲大陸爭鬥中的突出人物. 身經百戰, 從1745奪取法國路易斯堡要塞到1764征討渥太華酋長龐蒂亞克. 布拉德斯特里特在法國與印第安人戰爭中, 攻佔聖勞倫斯河畔的夫隆特納克堡壘表現傑出. 參與一項短命的, 與幾個部落國的和平條約談判后失勢. 1772年布拉德斯特里特上校榮升少將, 希望接替托馬斯蓋奇將軍的北美總司令職務, 但是建康狀況每況愈下.畫像鑲在原裝鍍金框中, 畫家是1757年赴美的蘇格蘭藝術家托馬斯麥基爾雷思.

http://www.ohiohistorycentral.org/entry.php?rec=47

丹尼爾 聖托馬斯 傑尼弗
出生於馬里蘭查爾斯縣(父母: 瑞典-英國人)
一位富有的種植園主和商人, 擁有11, 000英畝土地. 美國革命前後歷任公職, 1760參與解決賓夕法尼亞與馬里蘭的邊界糾紛並建立梅森迪克森線. 獨立前就職於皇家總督議會, 獨立後任職大陸會議參與憲法起草.

17-18世紀英格蘭國王頒發的殖民地憲章自相矛盾, 導致北美殖民地之間的邊界爭議. 英國只好派出測量師建立法律界限. 1763-1767年, 查爾斯 梅森和耶利米 迪克遜測量特拉華-馬里蘭和賓夕法尼亞三個殖民地的邊界. 由於印第安部落反對推遲到1784年完成. 調查費用75,000美元,由威廉佩恩和巴爾的摩勛爵支付.

http://www.civilwarhome.com/masondixon.htm
http://www.history.army.mil/books/revwar/ss/jenifer.htm

本傑明西維斯特(1738-1820)
出生於賓夕法尼亞斯普林菲爾德
1763年, 義大利習藝3年歸途中抵達倫敦, 迅即得到國王喬治三世青睞從此定居. 西維斯特是第一位著稱於世的美國藝術家, 畫像中的西維斯特其時正在創作里程碑式的歷史巨作'沃爾夫將軍之死'; 1759的魁北克之役-英法衝突的歷史轉折點, 從此英國控制了北美.

http://www.gallery.ca/en/see/collections/artwork.php?mkey=5363   沃爾夫將軍之死

維斯特先生的花園與畫室
從卑微的鄉間客棧管理人之子到御用畫師, 路途何其遙遠. 西維斯特位於倫敦紐曼街14號的豪宅凸顯了其地位; 喬治三世畫師和皇家藝術學院總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主題

1412

帖子

85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3
13
SFZZ 發表於 2011-5-29 01:24 | 只看該作者
你的東西是要花時間慢慢看的。
謝謝介紹郵局大樓,下次也要爬上去看看。
喜歡莫伊尼漢的理念,建築師決定政府建築的風格,而不是相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5
1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1-5-29 01: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SFZZ 13樓 的帖子

多謝, 那天是歪打正著, 從來沒聽說過這個建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5: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