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與毛澤東一見投緣的國民黨總司令

[複製鏈接]

3326

主題

3337

帖子

4782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ixgpzj 發表於 2011-5-25 11: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ixgpzj 於 2011-5-25 11:13 編輯

  與毛澤東一見投緣的國民黨總司令

  鄧寶珊:與毛澤東一見投緣的國民黨總司令

  鄧寶珊(1894-1968) 中國愛國將領,原名鄧瑜,甘肅天水人。國民黨軍陸軍上將辛亥革命時,參加新疆伊犁起義。1917年後,在陝西任靖國軍第四路營長、團長、副總司令。 1924年參加馮玉祥領導的國民軍,任第二軍旅長、師長。1926年後,任國民聯軍援陝前敵副總指揮、國民聯軍駐陝副總司令、國民黨陝西綏靖公署駐甘肅行署主任、代理甘肅省主席、楊虎城部新編第1軍軍長等職。1949年1月起義,和傅作義一起促成了綏遠起義。建國后,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甘肅省省長、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四屆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全國政協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1968年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

  與毛澤東一見投緣

  1960年秋,正是國家「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毛澤東主席收到了一份特殊物品;用油渣和榆樹皮粉摻合而成的食物,這種食物是當時甘肅天水一帶人賴以生存的東西。

  拿著這份食物,毛澤東十分難過,他對身旁的工作人員說:「我在陝北時見過這東西,非常難吃啊。我們的人民吃苦了。」說著,毛澤東眼圈紅了,仰天長嘆。

  這位給毛澤東送東西的人,就是為北平和平解放立了大功的國民黨起義將領,時任甘肅省省長的鄧寶珊。鄧寶珊的這一舉動,引起了當時省委領導人的埋怨與擔憂:「鄧省長,你把這東西送給毛主席,影響不好,到時候輕則挨批評,重則會受處分的。」鄧寶珊說:「我要實事求是地向毛主席、黨中央反映問題,個人的進退榮辱並不是什麼大事,群眾的吃飯問題要緊啊。」

  鄧寶珊不滿16歲即參軍,隨部隊來到伊犁。1912年1月伊犁新軍響應辛亥革命,在新疆起義。鄧寶珊手攜五響馬槍,隨部隊猛攻伊犁東關,清兵聞風而逃。鄧寶珊因作戰勇敢受到嘉獎。抗日戰爭爆發后,鄧寶珊被蔣介石任命為晉陝綏邊區總司令。就在鄧寶珊駐防榆林不久,八路軍後方留守處主任蕭勁光來到榆林,雙方達成了和平相處的默契。

  1938年5月,鄧寶珊去參加蔣介石主持召開的軍事會議。會議結束返回榆林時,他故意選擇了途經延安的路線,想親眼看一看共產黨領導下延安的新氣象。

  鄧寶珊一行到達延安時,天已黑了。他不想打擾邊區政府,便在延安大街南頭一騾馬店住了下來。中共中央交際處處長金城得知消息急忙打電話向毛澤東彙報。毛澤東在電話中指示:「一定要給予鄧寶珊一行熱情的歡迎和招待。」

  第二天,毛澤東和蕭勁光一起來到了騾馬店。這是毛澤東與鄧寶珊初次相識,兩人一見面就像多年未見面的老朋友一樣,十分親熱。毛澤東笑著說:「鄧司令路過延安,怎麼不告訴我們一聲,是不是怕我們共產黨窮,請不起你吃飯呀?今天中午,我在交際處請客,請鄧先生賞光。」鄧寶珊高興地接受了邀請。

  中午,李富春,蕭勁光、周小舟等人作陪,參加了毛澤東的宴請,席間,毛澤東與鄧寶珊談笑風生,十分投緣。鄧寶珊在毛澤東的挽留下,在延安整整住了一個星期。從此以後,鄧寶珊與延安建立了密切關係,並多次訪問延安。

  頂住蔣介石的壓力

  抗戰期間,蔣介石多次發動反共高潮,命令鄧寶珊部隊封鎖進入邊區根據地的人員和物資,但均被鄧寶珊拒絕。他說:「我們的部隊是來打日本軍的,怎麼能自相殘殺?」相反,他命令部隊一定要維護陝甘寧邊區到榆林一線公路的暢通,保護邊區人員往來和車輛順利鋈搿。

  這些情況很快傳到了蔣介石的耳里,對鄧寶珊與延安的聯繫,他不好公開反對,但暗中卻對他施加壓力。1943年夏初,國民黨中央電請鄧寶珊到重慶開會,並特意指示他要繞道寧夏到重慶。接到電報,鄧寶珊非常生氣地說:「不指定路線倒罷了,指定了,我偏要走延安這條路。」

  毛澤東得知這些情況后,對鄧寶珊給予了高度讚揚,指示陝甘寧邊區政府一定要大張旗鼓熱情招待這位老朋友。鄧寶珊到達延安的當天,毛澤東就在楊家嶺中共中央禮堂設宴為他洗塵,請來了朱德、賀龍、林伯渠、李鼎銘、續范亭等十多位黨內外著名人士作陪。在延安的幾天,鄧寶珊多次與毛澤東單獨會談,就抗日戰爭的形勢交換看法。 毛澤東同志曾致信鄧寶珊:「八年抗戰,先生支撐北線,保護邊區,為德之大,更不敢忘。」對鄧將軍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1944年末,抗日戰爭的形勢好轉。同時,中國共產黨粉碎了國民黨頑固派發起的第三次反共高潮。毛澤東對鄧寶珊這些年來頂住蔣介石的壓力,保護陝甘寧邊區的功勞予以很高評價。這天,東方曦微,毛澤東破例起了個早,用那支飽含熱情的筆,給鄧寶珊寫起信來。

  和平之使

  1948年4月,國民黨在南京召開國民大會,于右任與鄧寶珊是多年的老朋友,他為自己競選副總統來徵求鄧寶珊的意見。鄧寶珊敞開心扉對他說:「以現在的情況,於先生的上策是去香港賣字,中策是繼續當監察院長,下策是出馬競選。」從南京回來后,鄧寶珊以身體有病為由,回到甘肅三原老家,躲避蔣介石的糾纏。

  這年的8月,「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派人到三原,請他出山,擔任「華北剿總」副司令。鄧寶珊坦誠地對他說:「蔣先生挑起的這場內戰,我以為註定會以國民黨失敗而告終。你要注意保存軍隊,不要被老蔣利用。」這幾句話雖然傅作義聽起來有些刺耳,但畢竟是老朋友的肺腑之言,他沒有作聲。

  1948年底,毛澤東密令東北野戰軍秘密入關,切斷了傅作義的退路。這天,鄧寶珊在華北學院院長王捷三的家裡,秘密會見了中共地下組織代表崔月犁。

  崔月犁對鄧寶珊說道:「你和傅先生是多年的朋友,希望您勸傅先生趕快下決心和談,時間不多了,要爭取北平和平解放,為人民做好事。」鄧寶珊當即表示:「國民黨敗局已定,我會盡我所能,勸傅先生。」當天晚上,鄧寶珊來到中南海傅作義的辦公室。

  「我擔心北平和平解決后,軍隊一交出去,共產黨翻臉,到時血本無歸,我無法向幾十萬弟兄們交代啊!」傅作義痛苦地說道。「抗戰時,我在陝北與共產黨打過幾年交道,他們待人誠懇,重感情,講信用,一看就知道是一群干大事業的人。如果宜生兄認為有必要,我可以出城與共產黨再作商談。」鄧寶珊說。傅作義眼裡充滿信任地說:「好,那我就全權委託你了。」

  1949年1月13日,鄧寶珊由「華北剿總」司令部少將周北峰陪同,冒著凜冽寒風前往解放軍平津前線部隊駐地談判。1月15日上午,林彪、羅榮桓、聶榮臻與鄧寶珊、周北峰舉行正式談判,進展十分順利,只是在解放軍進城接管的時間上,鄧寶珊與共產黨代表產生了分歧。林彪等人認為,接管時間應在三日以後開始,而鄧寶珊則堅持至少應給傅作義軍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作準備。雙方互不讓步,相持不下。

  最後,鄧寶珊提議說:「我們何不將不同意見報告毛澤東先生,由毛主席決定?」15日當晚,毛澤東回電:「尊重鄧先生的意見。」於是,意見很快一致,雙方代表在《北平和平解放初步協議》上籤了字。

  不變的坦誠

  開國大典之後,鄧寶珊被任命為甘肅省政府主席,從1950年擔任甘肅省主席,到1968年病逝,鄧寶珊在省主席、省長位置上幹了整整18年,深受甘肅各族人民的愛戴。

  1966年,「文革」爆發,有病在身的鄧寶珊受到了衝擊。一天,一群北京來的紅衛兵與當地造**派闖進了蘭州廣武門後街鄧寶珊的家。鄧寶珊想起了毛澤東曾對他說過:「有什麼事可以直接找我反映。也可以找周總理。」於是命家人撥通了北京周恩來辦公室的電話。周總理接電話,當即安排專機把鄧寶珊接到北京,並把他送到醫院治病,加以保護。

  1968年11月27日,鄧寶珊在北京病逝,終年74歲,鄧寶珊去世后,關於他的骨灰盒存放何處,也有過不同意見。後來,周恩來出來說話了:「鄧寶珊先生在延安時就是我們的老朋友,他為北平和平解放作過貢獻,他是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有功的人。」在周恩來的干預下,鄧寶珊的骨灰盒最後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7: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