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以色列為什麼敢對奧巴馬說不?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1-5-24 07: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宋魯鄭  2011-05-23 00:56:29

美國在擊斃本拉登之後,中東政策再出大手筆:儘管自己還是債台高築,但卻免除埃及十億美元的債務,同時宣布給予突尼西亞和埃及巨額援助,以支持這兩國的民主----巧合的是本拉登臨死前的錄音曝光表明,他也十分支持發生在這兩國的民主起義。當然最令世人矚目的是,奧巴馬選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之前首次公開、明確的宣布依據1967年劃定的邊界建立巴勒斯坦國。奧巴馬的這個立場不僅得到巴基斯坦的支持,更得到了由美國,俄羅斯,歐盟以及聯合國所組成的中東問題四方小組的明確的、堅決支持。

然而令世人驚訝的是一向依賴美國保護和支持才在中東充滿敵意的環境下生存下來的以色列,竟然毫不客氣的對美國說不----事實上是十分憤怒的對美國說「不」,絲毫不給美國這一當今世界第一超級大國臉面。奧巴馬與內塔尼亞胡在白宮共同會見記者時,雙方表情不僅很嚴肅,內塔尼亞胡更乾脆聲稱以色列不能退回到1967年以前的邊界線,公開批評奧巴馬的這一提議「站不住腳」。國與國之間的分歧以如此方式公開,實是打破了外交慣例。

就在奧巴馬可稱歷史性的聲明之後,以色列政府立即批准了在巴勒斯坦領土上再建1500套定居點的議案,可謂對美國極盡挑釁和蔑視之能事(如此孤立和如此傲慢行事,大概只有今天的利比亞可堪媲美)。隨後透露出的一些外交細節更令人震撼:«紐約時報»報導,內塔尼亞胡在會見奧巴馬之前打電話給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生氣地要求刪除1967年邊界的內容。報導說,兩人都說得「很生氣」。而又據《紐約時報》披露,以色列方面始終施壓,致使奧巴馬當初的講話推遲了半個多小時。

奧巴馬的聲明絕不是僅僅要捍衛得到全球民意支持的正義,更多的是從美國利益出發。消滅了頭號恐怖分子本拉登,並不意味著剷除恐怖主義,相反激起的將是更多的報復行動。同樣的,中東的革命不僅不能減少恐怖主義,相反更給恐怖主義提供了自由的活動空間----大量被關押的伊斯蘭極端分子在革命中得到自由,許多過去被禁止和鎮壓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組織紛紛合法化,這應該也是為什麼本位登為中東革命歡呼的原因。更令美國擔心的是,在中東事務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埃及,革命后其政策卻迅速轉到西方所不願意看到的方向:不顧以色列的反對和憤怒,允許伊朗兩艘軍艦通過蘇伊士運河、促成恐怖組織哈馬斯與法塔赫的和解。

美國自然也清楚,要真正能夠剷除恐怖主義,一是要減少貧窮,二是改變美國過去偏袒以色列的政策。所以,這一次奧巴馬的講話可謂處處切中要害。而且奧巴馬採取公開聲明的方式,也表明了其決心。但是儘管如此,以色列還是強硬的、公開的對美國說「不」。世人不由得要問:以色列憑什麼對美國說不?

這裡面除了宗教的原因(猶太人是上帝選中的民族,美國社會認為支持以色列是天經地義),更重要的是猶太民族對美國的影響甚至控制,特別是在金融以及媒體。

由於歷史的原因,散落於世界的猶太人多從世金融業。大名鼎鼎的英格蘭銀行就是猶太人創辦的。在英國,猶太人甚至多次佔據首相的高位,如迪斯雷利、格來斯頓。這也是為什麼二戰後,能夠成功遊說英國支持建立以色列國。在猶太人中,最著名的金融帝國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當初該家族為打入美國,選擇斯賓塞.摩根做為代理人(許多資料認為摩根也是猶太人)。這就是現在聲名赫赫的J.P摩根銀行。以羅斯柴爾德為背景的摩根銀行後來控制了杜邦公司、美國鋼鐵以及電氣、電信、電話、化學產業。在最高峰時一度擁有美國四分之一的財富。後來羅斯柴爾德家族又和洛克菲勒家族合作(關於洛克菲勒的猶太人身份有爭議),控制了美國的石油業,當今世界七大能源公司中,洛克菲勒佔據五個,另外兩個被猶太人直接控制(英國BP----就是在墨西哥灣漏油的哪信和皇家殼牌)。二戰前,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形容當時美國的情況「民主黨是屬於摩根家族的,而共和黨是屬於洛克菲勒家族的」,二實際上,「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經是屬於羅斯柴爾德的!」在美國,猶太人甚至掌握了通貨—貨幣發行權的美聯儲:格林斯潘就是猶太人(想想梅耶•羅斯柴爾德的名言吧: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訂法律。)。

各種數據表明,全世界最有錢的企業家中猶太人占近一半,全美200名最有影響的名人中﹐猶太人佔一半﹔福布斯美國富豪榜前40名中有18名是猶太人,美國名牌大學中五分之一的教授是猶太人(有數據表稱三分之一)﹔全美律師中﹐猶太人佔四分之一(正在為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辯護的律師之一本傑明·布拉夫曼也是猶太人);諾貝爾獎猶太人佔一半。今日美國其他著名的猶太人還包括:比爾蓋茨、格林斯潘、索羅斯、洛克菲勒、尤伯羅斯、迪斯尼、華納兄弟、Polo時裝拉夫勞倫、李維斯牛仔李維•施特勞斯、星巴克咖啡霍華德•斯卡茲、谷歌謝爾蓋•布林、戴爾電腦邁克爾•戴爾、ORACLE軟體拉里埃里森、甲骨文公司埃爾森、英特爾公司創始人格魯夫、赫蓮娜、雅詩蘭黛、露華濃、麥當勞連鎖、肯德基連鎖、哈根達斯冰激凌……也難怪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感嘆「影響美國經濟的只有二百多家企業,而操縱這些企業的只有六七個猶太人。」沒有了他們,美國還算是美國嗎?

不僅是金融領域,就是電影和傳媒也都是猶太人的天下。美國著名的電影巨頭:米高梅、派拉蒙、華納兄弟、環球等等都是猶太人的禁臠。可謂即賺了錢,又遏制了反猶主義。

現代社會最為重要的輿論領域猶太人自然不會放過。美國最具影響的三大報紙: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要麼歸猶太人所有,要麼在猶太人手下運營。世界級通訊社合眾國際社也是猶太人的囊中之物。另外世界第三大通訊社英國的路透社,也是猶太人創辦的。美國三大電視台NBC、ABC、CBS也都在猶太人的勢力之下。其他還有在全球都有影響力的《新聞周刊》也是如此。世界最著名的普利策獎,也是由報業大王、猶太人普利策所創立。試想,在今日美國社會,可會存有對以色列的負面信息嗎?

當然,儘管猶太人在政治領域上相當低調,但實際上猶太人也不缺少人才。如成功策劃乒乓球外交的基辛格、首位女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柯林頓時代的國防部長科恩﹑財政部長魯賓。2000年甚至出現副總統候選人(約瑟夫.貝立曼)。奧巴馬入主白宮后,也同樣可以看到大量猶太人的身影:白宮辦公廳主任伊曼紐爾、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薩默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地方政府中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就是一個代表(他也是彭博新聞社的創辦者)。此外,美國國會參議員中﹐猶太人佔10名﹔美國國會眾議員中﹐猶太人佔27名。要知道猶太人在美國的人口比例還不到2%。值的一提的是,以院外集團遊說、企業無限制捐款為特徵的美國政治,猶太人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立的「政治行動委員會」是全美規模最大的。在2000年美國大選捐款富豪榜的前5名中4名是猶太人。通過遊說和捐款,猶太人既能把他們看中的人送上台,也能把他們厭惡的人拉下馬。

然而,面對猶太人如此強勢的存在和政治、經濟、社會中令人可懼的巨大影響力,奧巴馬何以要在選舉年前出台如此令以色列無法接受的中東政策?

這除了奧巴馬是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以及伊斯蘭生活背景之外,更重要的是,以美國今天的國力,以色列已是無法承受之重。由於二戰後歷屆美國政府均採取不公正的偏袒以色列的政策,甚至屢屢否決聯合國決議----據統計高達51次,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美國一家否決。為此引發了阿拉伯世界的強烈不滿甚至仇恨。這種仇恨在2001年「九一一」達到頂峰。然而,小布希政府不僅不反思何以被襲擊、不反思恐怖主義的根源何在,反而更加依賴單邊的反恐戰爭。結果這場漫長看不到盡頭的戰爭(時間之長已超過越戰)耗費了美國巨大的國力。迄今為止,相關支出超出一萬億美元!當初發動反恐戰爭之時,美國國力尚處於巔峰狀態,還有龐大的財政贏餘。但2007年至今的經濟危機已令美國元氣大傷,已無力再進行如此規模的反恐戰爭了。

除此之外,美國另一個重大的挑戰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強國迅速崛起,已直接撼動美國全球獨大的地位。特別是中國----經濟總量遠超金磚五國的其他四國的總和,更令美國寢食難安。這就是為什麼2010年,美國主導製造了一系列衝突,試圖對中國進行遏制(谷歌退出、西藏、台灣軍售、東海軍演、南海爭端、人民幣匯率、貿易摩擦、諾貝爾獎)。不料,2010年末,一個自焚的大學生敲響了美國和其支持的各獨裁政權互利時代的喪鐘。美國的中東戰略布局完全打亂,迫使美國再次進行戰略轉移:從亞太轉向中東。至此,美國要想儘快從反恐戰爭抽身,重建在中東的影響力,就必須改變歷長期以來不公正的中東政策。只有這樣,美國才有餘力重新應對中國等新興國家的挑戰。

不過,中東亂局和美國對以政策都是積弊沉痾,在選舉年臨近一刻,奧巴馬是否能夠達到目的,還是未定之天。以色列面對美國、歐盟、俄羅斯等結成的統一戰線卻表現的如此肆無忌憚,足見奧巴馬中東新政的凶多吉少。說不定,鬧到白宮主人也被換掉也未可知。

最後需要多說一句的是,就算美國最終成功從中東脫身,擺脫外交負擔,是否就能夠應對新興國家的挑戰呢?恐怕未必。

奧巴馬在其國情咨文中,四提中國,把中國的崛起比做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衛星時代」(蘇聯率先發射衛星,引發美國上下的危機感),提出美國要大建高鐵,25年內,要讓80%的國土都要被高鐵覆蓋。然而,儘管高鐵成為總統項目,但第一條高鐵計劃還是胎死腹中:雖然聯邦政府補助23億美元,州政府僅承擔10%的份額,佛羅里達州的州長斯科特還是斷然拒絕。其理由是州政府難以承擔該項目的潛在超支和補貼資金(事實上幾乎世界上絕大多數高鐵都虧損,高鐵的實質價值在於其帶來的社會效益)。但真正的原因卻是高鐵對汽車和航空業形成了嚴重的利益損害。於是這兩大利益集團聯手遊說政府放棄----自由派經常指責中國被利益集團綁架,但在中國航空和公路集團並不能阻礙高鐵建設,各大壟斷性國企領導人職務變動更是常態。除此之外,沿途的拆遷、征地困局也將令州政府難以面對。畢竟,今日美國已不是經濟起飛時的美國,更不是三十五年就可以建立起三十萬公里鐵路時代的美國。當年為了建橫貫鐵路,美國政府決定鐵路沿線十公里的土地全歸投資者所有,阻礙建設的野牛群、印地安人都被消滅,這就是美國經濟奇迹的真相,而絕不是後來用於欺世盜名、雙重標準、被用來當作和他國博弈工具的人權。如果尊重和正視歷史,西方沒有一個國家不是通過犧牲(本國和他國)人權發展起來的,相較於西方,中國走的又是人權代價最小的現代化之路。魯迅曾這樣批評中國的積習傳統束縛:中國是一個搬一張桌子也要流血的國家。這句話,其實正是現在美國的寫照。美國的制度不進行如中東政策般的大調整,大變革,美國將永遠處於它的「衛星時代」。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6: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