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鍵時刻:台灣民調為何會突然大變?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5-24 19: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05-24 13:52:39 來源: CHN強國論壇


    5月23日電 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2日刊文說,馬英九就職三周年前夕,台三家媒體所做的民調,一致顯示其支持度顯著領先蔡英文。

    民調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變化?我們認為可能:第一,蘇貞昌初選飽受委屈,外界對蔡英文評價大打折扣;第二,馬英九政績發酵;第三,藍營選民看到選情日益嚴峻,憂患意識油然而生。

文章摘編如下:

    在馬英九就職三周年前夕,台灣三家媒體所做的民調,一致顯示馬英九的支持度顯著領先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與最近幾個月雙方民調支持度一直在伯仲之間相較,似乎有些突兀,真相如何?頗值探討。

    十八日蘋果日報的民調顯示,馬英九的支持度從四月底民進黨初選揭曉時的29.38%上升到53.76%,蔡英文的支持度則從四月底的56.21%降為31.97%;十九日聯合報的民調則顯示,馬英九的支持度從四月底的36%上升到45%,蔡英文的支持度則是從37%降至27%;二十日中時的民調也顯示,如果明天就是總統大選,馬英九的支持度還是35%,蔡英文則是27%,跟中時在四月底所做民調,馬英九和蔡英文支持度33%比33.4%相比,馬英九顯然已拉開領先差距。

    對於這樣的民調,蔡英文除了立即公布民進黨內部「蔡英文領先」的民調做為平衡之外,並且質疑媒體所做民調不準確,她強調「雙方現在還是呈現五五波的情況」。

    平心而論,在二十天之內出現落差如此之大的民調,確實不同尋常,但三家立場不同的報紙呈現同樣趨勢,要說是藍營為馬英九上任三周年擦脂抹粉,恐怕也有失公允,因為國民黨絕不可能做那種傻事。

    理由十分簡單,其一,如果國民黨花錢要媒體做假民調,一旦被拆穿,對國民黨傷害之大將遠遠超過一時的領先效益;其二,任何媒體內部藍綠都有,如果是國民黨委託製造假民調,遲早會被揭發;其三,如果民調是揑造出來的假數字,下次一定會打出原形,反而更難看;其四,距離選舉還早,此時製造民調假象毫無意義!

    然而,民調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變化?我們認為不外幾種可能:第一,蔡英文獲得提名,具有拉抬作用,但因蘇貞昌在初選飽受委屈,外界對於蔡英文的評價不免大打折扣;第二,馬英九的政績發酵,經濟好轉,就業機會增加,復甦由「無感」逐漸變成「有感」;第三,藍營選民看到選情日益嚴峻,憂患意識與危機意識油然而生。

    無論是那種可能,都顯示民眾對蔡英文的好感減少,相對的,對於馬英九的正面觀感則小幅成長,一來一往,自然就出現支持度一消一長的現象。

    嚴格來講,這本來就是民調的常態,政治人物的支持度高低,未必要有特殊重大事件才會變化,有時候因為客觀環境的變遷也會有連帶的影響!

    儘管如此,我們也認為,目前選情確實緊繃,馬英九的支持度與看好度雖然都暫居上風,但若在未來八個月里施政出了什麼紕漏,一夕之間,民調支持度就可能下降幾個百分點.

    因此,「政府」必須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繼續推動改革,使民眾能夠真正感受到政績,那才是勝選的不二法門,至於民調高低,只須視為參考指標,不必太過在意。

台灣"民調"與"民意":兩岸關係的"民意依據"在哪?

    島內各種選舉一個接一個;為掌握民意動向,這樣那樣的民調也一個接一個。民調究竟能不能反映民意,各參選政黨該如何把握民意等等,都值得探討——

民調能不能真實反映民意?

    台灣的民調究竟能不能反映民意?我看「也能也不能」。之所以說「能」,是因為它反映在選民投票意向上,大多是相對準確的。從過去歷次的「立委」選舉,縣市長選舉,以至地區領導人選舉,當選者大部分都與預測的相差無幾。馬英九能在2008年上台,也合選民意願,那時的民調與民意是一致的。

    之所以說「不能」,是因為民意和民調也常有不一致。民調只是為一時的某種選舉服務,人為操作因素大,注重表面現象多,注重眼前利益多,尤其是注重藍綠立場而不顧事物本質是非的多,因而很多場合併不能反映或至少不能完全反映民眾真正的利益。例如在一些選舉中,有些選民只注意候選人的表面形象,注意他的言詞表達能力,而且特別注意他是本土還是非本土,因而像陳水扁這樣的人,竟被選上台連續執政達8年之久。

    陳水扁發生貪污坐牢事件之後,蔡英文出任民進黨主席,由於黨內和整個綠營求變心切,加上蔡的柔軟身段、溫和形象,使很多人充滿幻想。這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在了民調上。民調顯示,蔡英文似乎在民進黨內有頗高人氣。因此,蔡已獲民進黨2012年「大選」候選人,連李登輝和正在監獄里服刑的陳水扁都站出來捧蔡。然而讓很多人擔心的是,蔡英文給予人們的有時是表象,骨子裡仍是地地道道的「台獨」。而「台獨」顯然不是民意。

    當然,很多時候民調是反映了民意,在民調和民意大體一致的時候,它會構建社會和諧,推動社會前行。但當民調不能正確反映民意時,就會出現相反的現象。

兩岸關係的「民意依據」在哪?

    近年台灣各界人士關於兩岸關係、台灣前途的民調,雖然五花八門,但所反映的,大體上是維持現狀,有的反對統一,尤其是反對「急統」。島內多家媒體和有關機構的民調,結果大同小異,大體上給人「統消獨漲」的印象。這是與島內國民黨主張統一的有氣無力,以及民進黨主「獨」的氣焰囂張分不開的。

    這些「民調」說明了什麼呢?如果這也成了台當局應對中國大陸和平統一的「民意依據」,危險啊!

    根據孫中山先生所說的群眾中有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3種情況,以及他所主張的「統一中國」和「復興中華」兩大任務,我深感頗有現實意義。就國民黨來說,值此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人們非常希望它能從政治歷史包袱中解脫出來,振作起來,在維護島內民眾利益和兩岸關係上,繼續和努力做一個先知先覺的政黨,站在歷史的高度,國家民族利益的高度,正確地處理各種歷史問題和現實問題,引導和帶領台灣各階層群眾奮勇前進,而不是簡單地跟著民調走。

    至於民進黨,蔡英文新近提出的「兩岸新論述」,表面上講「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似有「存異求同」之意,十分誘人,其實它的「台獨」本質根本未變。按照民進黨的做法,這就必然會引發族群對立,引發政局動蕩。這不是真正的民意,它與島內真正的主流民意——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撥開民調的表象,我認為在台灣,民調有時能夠反映民意,有時卻會扭曲民意,誤導民眾,這是不得不察的。

(李家泉,中國社科院台研所資深研究員)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7: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