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澤東為何賞識國軍將領衛立煌?

[複製鏈接]

3326

主題

3337

帖子

4782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ixgpzj 發表於 2011-5-25 11: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ixgpzj 於 2011-5-25 11:07 編輯

  毛澤東為何賞識國軍將領衛立煌?

  衛立煌原平死守

  「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

  ――毛澤東評衛立煌

  毛澤東與衛立煌第一次見面是在國共合作局面形成以後的1938年。當時,衛立煌剛剛指揮完中條山對日作戰行動,被阻隔於敵後,順便取道延安見到毛澤東的。在延安,這位被朱德稱為「在忻口戰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受到了盛況空前的歡迎,使他感受到了延安人民和毛澤東的真誠,對中國共產黨人產生了好感。在其以後的歲月中,他雖然再次與人民為敵,但實屬無奈,並最終以失敗而告終。蔣介石兵敗大陸后,衛立煌蟄居香港,拒絕去台。後來,終於在適當時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被毛澤東讚譽為「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

  1937年10月1日,日軍參謀本部命令華北方面軍:「以一部兵力在山西省北部作戰,佔領太原。」當夜,華北方面軍即令第5師團擔任攻佔太原的任務,為統一晉北作戰行動,將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的4個多旅團統歸第5師團長板垣征四郎指揮。此時,日軍在晉北的兵力計有3個師團7萬餘人及火炮250門和戰車150輛。

  國民黨統帥部於10月2日命令衛立煌率第14集團軍4個師1個旅,由石家莊經正太線運往太原,增援晉北。第二戰區決定在忻口地區,「以攻勢防禦之目的,以主力佔領既設陣地,兩翼依託五台山及寧武各山脈,縮短戰線,集中兵力,對侵入之敵乘其立足未穩迅速擊滅之。」

  10月1日,日軍混成第二旅團1000餘人,由繁峙向陽明堡發起進攻,經與守軍第19軍激戰後,突入陽明堡。4日,日軍混成第十五旅團向原平鎮實施迂迴攻擊。第二戰區為達成主力有充裕時間集結忻口與日軍決戰的目的,下令死守待援。5、6日,日軍集中炮火猛烈突擊,守軍大部陣地被摧毀。7日,日軍已達 5000餘人,並有飛機20餘架、重炮30餘門支援作戰,經6小時狂轟濫炸后,北城牆被毀,守軍傷亡慘重,日軍乘機突入城內。東、西城守軍奮勇夾擊,與日軍展開了近戰肉搏和巷戰,第十九軍軍長王靖國親臨第一線率部堵擊,但日軍增援部隊越來越多。8日凌晨,王靖國率部突圍撤離。

  原平鎮守軍為姜玉貞第196旅。為使主力能完成在忻口的集結,衛立煌命令他「雖剩一兵一卒,也得在原平死守七天」。在部隊由代縣向原平轉移的途中,日軍已經在背後追趕了。在距原平還有20里的地方,姜旅即與敵第15混成旅接火,且戰且退。在原平鎮外,姜玉貞命令所部構築工事,死守鐵路和公路。日軍憑藉優勢裝備,在飛機、重炮、戰車的配合下,向原平發起猛攻。姜玉貞親臨指揮,敵人多次進攻被打退,姜旅傷亡日益慘重,陣地逐漸縮小,日軍形成對原平的包圍態勢,最後,姜旅不得不退入城內。到第7天,日軍從城東北角突入,佔領城的東半部,與姜旅隔街相抗。這時,姜玉貞又接到命令,命他再守 3天。他當即表示:「誓死抗戰,無令不離斯士。」10月8日崞縣失守后,大量日軍圍援原平,城的西北部也被日軍攻佔。此時姜旅的五千人,還只有二、三百人 ,被圍困在城東北角,但將士們毫無懼色,在姜玉貞率領下與敵展開巷戰,短兵相接,逐院爭奪。一直堅持到10月10日子夜,完成了守城任務。之後,姜玉貞率余部突圍,不料,在城外被敵炮彈擊中,以身殉國。此次戰鬥,姜玉貞旅與敵血戰10天,以劣勢之軍抗擊強寇,幾乎全部壯烈殉國。11日,日軍佔領原平。

  13日晨,日軍5000餘人在30餘架飛機和火炮、戰車掩護下,向忻口地區發起了猛烈進攻,以中央突破方式,猛攻南懷化防禦陣地。至中午,南懷化地區大部工事被摧毀,陣地被日軍突破。衛立煌令第21、第10、第72師各一部協同夾擊日軍,激戰至當夜,將突入的日軍全部包圍殲滅;以第14、第7集團軍實施反擊。14日,日軍增援3000餘人後,再次向南懷化發起進攻,同時以部分兵力實施迂迴攻擊。雙方形成拉據戰狀態。

  強將手下無弱兵

  10月15日,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殲滅敵人,收復中央陣地,衛立煌急調第9軍、第21師等部約 5個旅兵力,在中央兵團總指揮、第9軍軍長郝夢齡的指揮下,向日軍佔領的陣地發起反攻。中國軍隊從正面出擊,從三面圍攻敵人。在陣地前,郝夢齡軍長對士兵講話:「先前我們一個團守這一陣地,現在我們剩下一百多人,編成一個連,還是守這個陣地。就是剩下一個人也要守這個陣地。我們一天不死,抗日的責任就不算完。我出發前,已在家裡寫下遺囑,不打敗日寇決不生還。現在同你們一起堅守這塊陣地,決不先退。我若先退,你們不

  論是誰都可以槍斃我。你們不論是誰,只要後退一步,我立即槍斃他。大家敢陪我在此堅守陣地嗎?」全體士兵齊聲回答:「誓死堅守陣地!」他高興地說:「好,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然後揮筆疾書:「站在哪裡,死在哪裡」八個字,曉諭全軍將土。

  16日凌晨 2時,反擊開始。在郝夢齡的指揮下,中國軍隊連克幾個山頭,到5時許,天色微明,郝夢齡急於趕到第5旅的前沿陣地指揮作戰,官兵們告訴他,前面有一段路被敵人火力封鎖十分危險,勸他寫書面命令派人送去,郝軍長說:「瓦罐不離井口碎,大將難免陣前亡。」說罷毅然向前沿陣地奔去,在穿過離敵僅二百米的陣地時,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39歲。同時犧牲的還有54師師長劉家祺,接著獨立第5旅旅長鄭連珍也陣亡殉國。

  郝夢齡軍長原率部駐紮貴陽,國難當頭,請纓北上。此前他對妻子說:「我是軍人,半生光打內戰,對國家毫無利益,日寇侵佔東北,人民無不義憤填膺。現在日寇要滅亡中國,我們國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我應該去抗戰,應該與敵人拼。」當他率部途經武漢與家人告別時,對兒女們說:「我愛你們,但是更愛我們國家。現在敵人天天在屠殺我們的同胞,大家都應該去殺敵人,如果國家亡了,你們也沒有好日子過了。」他不忍看到行前家人哭哭啼啼,便悄悄寫下遺書,讓孩子們日後拆閱。他寫道: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犧牲。萬一陣亡,你等要聽母親的教調,孝順汝祖母老大人。至於你等上學,我個人是沒錢。將來國家戰勝,你等可進遺族學校……。」

  在忻口陣地前沿,他對軍官作戰前動員,他說:「此次戰爭,為民族存亡之戰爭,只有犧牲;如再退卻,到黃河邊,兵即無存,哪有長官?此謂我死國活,國活我死。」

  在決戰前夕他給妻子的信中說:「此次抗戰,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後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成功便成仁。為爭取最後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我既犧牲后,只要國家存在,諸子女教育當然不成問題……余犧牲亦有榮。為軍人者,為國家戰亡,死可謂得其所矣!」

  10月16日郝夢齡以身殉國,實現了他為國家、民族而戰的夙願。郝夢齡犧牲后,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追贈他為陸軍上將,以示褒揚。

  1938年3月12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追悼抗敵陣亡將土大會上稱讚郝夢齡等是中國人民「崇高偉大的模範」,證明「中華民族決不是一群綿羊,而是富於民族自尊心與人類正義心的偉大民族」。

  由於忻口中國守軍的勇敢作戰,日軍自10月13日開始進攻忻口中央陣地,到10月底,雙方激戰半月之久,日軍始終未能完全佔領這些地區。

  迫不得已於日軍改變主攻路線,在10月中旬派兵沿正太路向太原進攻。中國守軍雖奮勇戰鬥,終因力量懸殊,未能頂住日軍的攻勢。10月26日,娘子關失守,忻口中國守軍處於腹背受敵的境況。11月2日,衛立煌不得已下令忻口守軍撤退到太原。灑滿中國將上鮮血的忻口於當日被日軍佔領,戰事轉向太原。

  忻口戰役歷時1月余,斃傷日軍2萬餘人,大挫日軍士氣,達成了爭取時間和大量消耗日軍有生力量之目的,給日軍精銳第5師團等部以沉重打擊,是華北地區抗擊日軍進攻最堅決、最激烈也是戰績最卓著的戰役之一。作戰中,國民黨軍頑強抗擊了優勢武器裝備日軍的瘋狂、連續進攻,利用既設陣地和有利地形。堅持了持久作戰,為抗戰做出了重大犧牲和卓越貢獻。

  日軍腹中的「盲腸炎症」

  1938年春,日軍佔領山西南部的長治地區后,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俊決定發起中條山作戰。為阻抗日軍南下,衛立煌督率26萬人馬,依著中條山山勢構築堅固陣地,將該山分為東西中三段:西段:平陸一帶,由孫蔚如的第4集團軍把守;中段:聞喜、夏縣一帶,由曾萬鐘的第5集團軍駐守;東段,絳縣至橫嶺關,由劉茂恩的第14集團軍駐守。

  在1938年至1941初的四年中,日軍曾對中條山地區發動過10多次的圍攻,但都碰了個鼻青臉腫,慘敗而回。日軍卻認為,中條山衛立煌指揮的約二十六個師的中國軍隊,成為擾亂華北,尤其是山西的主要根源,是華北日軍腹中的「盲腸炎症」。

  1941年5月7日,日軍改變以往戰法,以鉗形攻勢與中央突破的方式,突然由東、北、西三個方向,兵分五路向中條山地區中國國民黨軍隊發起猛烈進攻。

  西段防線很快崩潰。7日下午,日軍第35師團等部約3萬餘人,分成兩路自道清路西段向孟縣、濟源兩地發起進攻,國民黨守軍第9軍未加抵抗,即於8日放棄孟縣、濟源兩地後撤。9日,日軍攻克封門口,其主力西進至邵原附近,與由垣曲東進的日軍匯合,形勢異常險惡。敵機一群群地飛臨中條山上空投彈 ;日軍地面部隊在大批坦克、戰車和騎兵的支援下,潮水般地朝守軍陣地撲來,很快突破了前沿陣地,將守軍分割包圍。一路日軍遷回中條山側后黃河岸邊,佔領了平陸等處的黃河渡口,切斷了中條山守軍的退路。

  中段守軍血流成河。5月7日,聞喜、夏縣、四交河、張店鎮等地的守軍已被日軍分割包圍,呈孤軍奮戰狀態。日軍第36、第37師團和獨立第16旅團等部,向張店鎮以東猛攻,突破第3軍與第80軍的銜接處,該兩軍被迫轉移到四交河至望原一線抵抗。5月8日日軍蜂湧而至,進襲位於唐回的第3軍司令部,因敵眾我寡,很快為日軍攻佔,第3軍也陷入重圍。軍長唐淮源將軍命令部隊以團為單位突圍,爭取跳出鐵圈,轉入外線作戰。唐軍長親率軍部特務營和一個團的兵力突圍,但遭到日軍層層阻截,最後,在夏縣附近又陷入重圍。唐軍長指揮部隊左衝右突,無法衝出包圍圈,軍部與上級失去聯繫,無法求援,將士戰死殆盡。敵人幾次衝到軍部附近,特務營營長童鶴齡、副營長趙樹和士兵們揮舞大刀片,又將日軍砍了出去。戰至5月13日,唐淮源軍長身邊只剩下一名衛士,余皆全部戰死。唐軍長望著成堆的將士的屍體和血染的陣地,悲憤萬分,舉槍自斃殉國!衛士見軍長壯烈殉難倒下,伏在將軍的屍體上失聲痛苦,然後舉起手槍。在唐軍長屍體旁飲彈身亡!

  新編第80軍第27師師長王竣將軍和參謀長陳文杞,率部已在張店鎮與強敵血戰了兩天後,敵集中炮火向守軍陣地猛轟,數十架敵機輪番投彈轟炸,並施放毒氣。王師長、陳參謀長及以下官兵全部戰死。同日,第27師副師長梁希賢率領的部隊,在台紫村與日軍苦戰,官兵陣亡殆盡。日軍蜂湧而來,梁希賢縱身投進洶湧咆哮的黃河,壯烈殉國!5月13日。第 3軍第12師師長寸性奇將軍所部,在縣山地區陷入日軍重圍。經數日血戰,終未能脫離險境,官兵紛紛戰死。5月12日,寸性奇師長親率部隊衝鋒時,胸部中彈受傷,13日晚,寸性奇在組織部隊突圍時,被敵炮彈炸斷右股骨。為了不當日軍俘虜,寸師長毅然撥刀自殺!

  東段守軍歷經惡戰。至5月18日,東段第14集團軍已經在敵人的包圍圈中惡戰半月之久了,官兵傷亡近半,部隊極度疲勞,此時,劉茂恩總司令接收到衛立煌司令長官的電報,命令該集團軍向黃河南岸撤退。為了縮小目標,乘虛轉移,劉總司令把集團軍司令部的人員分為兩部,分別由他本人和參謀長符紹謙率領突圍。

  5月19日,劉茂恩率部行至河南濟源縣龍岩鎮,彼緊追上來的日軍包圍,數次突圍皆告失敗,情況萬分險惡,左右僚屬苦勸其更換便衣,設法逃出。劉茂恩卻凜然作色道:「我身為堂堂中國軍人,沙場捐軀,死亦光榮,豈能求一時苟安,喪失民族氣節,為人恥笑!」說罷,拔出手槍要自殺,侍從急忙撲上去死死拉住,官兵皆抱住劉總司令嚎陶痛哭。劉茂恩和殘餘官兵已彈盡糧絕,對夾圍絕望,已做好同敵人最後一拼,以身許國的悲壯準備。夜色漸濃,奇迹出現,天氣突變,雷電交加,風雨狂作,山洪滾滾,黃河之水掀起滔天巨浪。劉茂恩抓住這時機,在黑暗和風雨的掩護下,順利突出重圍,冒險搶渡黃河天險,抵達南岸,絕處逢生。參謀長符紹謙帶領的部隊,經過一場激烈戰鬥,僥倖實圍,但在混戰中迷失方向,鑽進深山,晝伏夜行。黃河沿岸已被日軍封鎖,到處都有大批日軍活動。符參謀長想,若再撞上敵人,不免全軍覆滅,不敢向河岸靠近,只在敵人圈子裡打轉,行軍途中,符令官兵把帽沿一律向後,隨時準備投降,以保全部隊性命。後來,符參謀長帶著部隊終於鑽出深山,渡過黃河,歸回建制,但是,當劉茂恩聽說部隊帽沿向後那件事,不禁勃然大怒,怒斥符某喪失軍人氣節,並立即報請戰區司令長官,將其撤職查辦。該部第65師師長邢良臣,帶重病在第一線指揮作戰,昏倒在戰壕里,送後方就醫。在醫院聽說中條山失守,憤然大叫,口吐鮮血,倒床氣絕,含恨身死。

  5月下旬日軍攻佔夏縣、聞喜等地后,又兵分三路向南橫掃,直逼黃河岸邊,企圖強渡黃河,攻佔漏池,截斷隴海路,威脅洛陽、潼關。

  蔣介石急令第一戰區、第二戰區發起反攻,阻敵南下。隨後,第二戰區以第13軍、第40軍為主力,向敵後夏縣、聞喜發起強攻,迫使日軍向後龜縮。第一戰區長官部令馮欽哉第18軍為左翼,李興中第96軍為右翼,向敵之兩側出擊;又令李鐵軍第76軍從洛陽渡過黃河,擔任正面阻敵任務。當第76軍第196師前鋒587團跨過黃河,向張茅大道急進時,在廟凹以東一條狹窄的凹地里不幸誤入敵人伏擊圈,團長李南平身上中彈三十多處,壯烈犧牲。全團一千三百餘名官兵,全部戰死疆場,無一生還……

  于右任先生遙望北國,悲聲大放:「中條雪壓雲垂,黃河浪卷冰嘶,血染將軍戰史……」

  中條山戰役,國民黨雖然在兵力總數上中國軍隊並不遜於日軍,但結果仍以遭受慘重損失,被逐出中條山區而告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國民黨守軍指揮失措,戰前不做認真準備,對日軍新戰法缺乏應變措施。會戰期間,位於晉西南的閻錫山軍約有10萬兵力,位於潼關至宜川之線的河防軍約2個集團軍約10萬人,洛陽附近也有湯恩伯軍10萬人,構成對進攻中條山日軍外圍的包圍,但並沒有作出積極的舉動,坐視內線中國軍隊被圍攻。中國軍隊雖然有唐淮源等忠烈之士,但也不乏不戰而退,甘當俘虜之人。另外,國民黨軍不注重與八路軍之間的配合,雖在某些局部取得小勝,終究左右不了戰役的結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0: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