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共智囊鄭必堅再論「中國和平崛起」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5-17 17: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1-5-17 17:57 編輯

發表於 2011-5-16 09:26       CHN強國論壇


再論「中國和平崛起」

鄭必堅

    「中國和平崛起」是對我黨和平發展思想的新闡釋,有力地回應了國際輿論中的「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但是近幾年來,伴隨著中國國力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的進一步增長,國際社會又出現了某種焦慮和不安,對於中國是否一以貫之地走「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產生了懷疑和猜測。因此,有必要深入闡明「中國和平崛起」的本質——

…………………………………………………………………………

  近年來,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后中國國力的增長,國際輿論出現某種焦慮和不安,對於中國是否一以貫之地走「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產生了懷疑和猜測,認為「和平崛起」根本靠不住,甚至斷言中國將重複20世紀上半葉的德國和日本、20世紀下半葉的蘇聯走過的老路。我以為,如果這些懷疑和猜測形成輿論的主流甚至上升為國家的戰略判斷,那麼就不僅將使中國的發展以及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而且也將使中國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阻力日益加大。

  ■中國和平崛起發展道路的本質是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作為一個觀察者、研究者,我在思考和闡明中國和平崛起發展道路的過程中已多次提出:中國和平崛起發展道路的本質,是在同經濟全球化相聯繫而不是相脫離的進程中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和平崛起帶來的是機遇和市場,是互利和共贏。

  從2004年起,我聯繫中國和平崛起發展的道路,明確提出要同周邊國家和地區,同一切相關國家和地區,逐步構建利益共同體。2005年6月,我又進一步強調:中國和平崛起的進程中,一定要做到而且一定能夠做到同相關各方形成輕易拆解不開的、多方面的和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利益共同體。那時我指出:這件事兒來自經濟全球化時代各方利益的深度捆綁而產生的需求;來自隨著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所帶來的大國合作的新安全觀;來自重視處理地區熱點問題和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共同努力;還來自各方之間的人民往來和文化交流。我以為,這四個來自是符合實際的。

  當前,如何在全球變局下全方位地擴大和深化同相關各方的利益會合點,實現構建利益共同體的戰略構想?我認為,首先是基於中國本身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21世紀頭二十年,是中國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中國在這個階段的發展重點,是持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同時推動經濟發展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的轉型。現在的發展階段過去了一半,總體說來,我國在量的增長方面幹得不錯,但是質的提升卻不盡如人意。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新挑戰。這裡有經濟增長受到資源與環境的約束挑戰,有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挑戰,包括投資和消費、引進來和走出去、城市和農村、東部和西部等方面不平衡的挑戰,有產業結構轉型艱難和科技研發能力不足的挑戰,有人力資源和社會就業結構不相銜接的挑戰,有收入分配不夠均衡和利益結構面臨重新調整的挑戰,有社會治理相對滯后和社會矛盾日益增多的挑戰,還有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種種嚴重自然災害的挑戰。我認為,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中國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努力集中到一點: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由此而來的就是增長方式由主要依靠外需拉動轉入以內需拉動為主的階段,對外開放由以出口和吸收外資為主轉向進口和出口、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的階段。加快產業結構的轉型和消費結構升級,從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轉向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同樣由此而來的,將是中國更加致力於國內發展,從而使中國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安定,使中華民族既實現和平崛起,又達到文明復興。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5-17 17:58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和平崛起的未來願景,既基於中國國情和解決中國問題的「中國夢」,也基於世界的大勢

  毫無疑問,這樣的中國必將為世界提供更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更廣闊的發展機遇。說到這裡,我願意強調指出:中國和平崛起的未來願景,是基於中國國情和解決中國問題的「中國夢」,而絕不是別的什麼夢。比如在能源消耗上,我們做不起人均消費一年25桶石油的「美國夢」,中國在人均年消費石油1.5桶的情況下,還在強調「十二五」期間,也就是到2016年把單位生產總值的能源消耗降低16%。又比如,在人口流動上,我們也不會做那種在近代歷史上以6000多萬人口向海外移民,到處建立殖民地,實現自身發展的「歐洲夢」,我們只是腳踏實地站在自己國土上,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自身龐大的農村人口的轉移問題。又比如,在增強綜合國力上,我們也絕不做「蘇聯夢」,我們只輸出商品、輸出資本、輸出市場,而不輸出革命。如果說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依靠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成為世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和世界形成了共同利益的紮實基礎,那麼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將更依靠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而成為世界發展更重要的一部分。中國同世界也將形成更加系統和更可持續發展的共同利益,這也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同世界的關係在今後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發展走向。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世界大勢將會怎樣?這裡我提出以下九點:第一,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多極化的條件下,各國相互依存不斷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第二,大國關係出現重大調整,相互合作和競爭更加明顯,20國集團峰會表明了各大國必須在合作中求發展,又在競爭中博得優勢。第三,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大國,整體和平崛起的勢頭日益顯著。以前不久舉行的金磚五國三亞會議的成果為標誌,進一步展示了新興發展中大國和平崛起的自覺和難以阻擋的勢頭。第四,國際金融危機催生了世界範圍社會生產力結構的大變革,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日益嶄露鋒芒。第五,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的影響仍然沒有根本消除,世界經濟復甦存在不確定因素,在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氣候、資源、糧食、金融等全球新安全的問題更加突出,全球治理問題更緊迫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第六,各大國經濟發展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動,由此又將決定各大國相對地位的進一步變化。第七,各種形式的劇烈動蕩或者地緣政治衝突,以至傳統的戰爭危險依然存在,我們對此不必驚慌失措,也不能掉以輕心。第八,無論世界格局怎樣變化,人類仍將在一個很長時期內處在主權國家的歷史階段。這裡,我要特別引用金磚五國三亞宣言里的一句話:「我們主張應尊重每一個國家的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第九,縱觀天下大勢,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仍然存在機遇和挑戰相交織而機遇大於挑戰的根本走向,在大國關係的新一輪調整中,中國繼續處於主動地位,我們對未來十年中國的和平發展,仍然充滿信心,而絕不會因為這樣那樣的突發事件就輕易動搖。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3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5-17 18:00 | 只看該作者
  ■建立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利益共同體,是中國和平崛起道路具體化的一個重要趨向

  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需要進一步具體化。我認為,具體化方面的一個重要趨向就是擴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會合點,全方位從不同國家和地區建立和發展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利益共同體。中國的國內發展需要這種趨向,世界大勢也需要這種趨向,我們期望這樣的趨向能在國際社會越來越大的範圍內獲得共識。

  當前,在全球變局下全方位地構建利益會合點和利益共同體,這已經成為中國政府的一個重大方針,特別是擴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會合點,已經明確寫進「十二五」規劃綱要。胡錦濤主席今年1月對美國成功進行了國事訪問,中美雙方發表了聯合聲明。聯合聲明的核心就是強調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其中明確提到共同利益和雙方根本利益的就有八處之多,這在中美關係史上前所未有。胡錦濤主席在前不久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開幕演講中又進一步指出:我們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步伐,擴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會合點。還有,溫家寶總理去年10月在亞洲博鰲論壇的開幕詞中明確強調:「亞歐成員國應當真正成為緊密相連的利益共同體」。2008年以來,中國同世界各國尤其是20國集團成員的國家和經濟體,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這就是特定條件下的各方利益的最大會合點。現在,中國同美國等主要經濟體之間,又需要相互適應,相互調整,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的世界變化和各自國內的結構調整,這應當成為各方利益的新的會合點。這方面一個很值得注意的重大動向,就是中國同世界主要經濟體的互補和相互依存,正在由貿易領域向投資領域拓展,國際投資、合作進一步加強。

  由此可見,共同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同世界的利益會合點較之以前是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中國同世界在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上構建利益共同體的條件,是更加充分了,而不是更為欠缺了。

       那麼,在我國同一切相關國家和地區之間,全方位構建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利益會合點和利益共同體的進程中,我們企業怎樣作為?毫無疑問,這裡需要的是在利益會合點和利益共同體的大方向、大題目之下,進一步展開和進一步具體化。就中國企業來說,當前形勢的一個重要發展,就是進一步走出去。我國對外開放將由以出口和吸收外資為主,轉向進口和出口,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正如胡錦濤主席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所說:未來五年,中國將著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引導國內各類企業,有序到國外投資,積極開展有利於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和人民生活的項目合作。這種建立在利益共同體概念基礎上的走出去戰略,根本不同於歷史上西方國家以殖民方式掠奪資源的做法,它的重大和長遠意義,必將日益清楚地顯現出來。

  在世界變化進程當中,中國同美國、歐洲、日本之間,雖然存在這樣和那樣的矛盾和分歧,但是未來十年,促進中美、中歐、中日關係大發展的基本要素和動力依然存在。這就要求我們以擴大和深化利益會合點,構建利益共同體的新觀念,更加自覺地尋找推動雙邊和多邊關係發展的新的增長點,以實現互利共贏,各得其所。比如說,中美之間在清潔能源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合作,將使中美兩國經濟獲得新的巨大動力,在兩國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從而使中美關係獲得一個新的共同利益會合點。比如說,現在歐洲國家都把就業問題放在首要地位,為此需要投資,而歐洲國家在科技領域的許多方面具有優勢,發展中歐多方面合作的時機很好。中國城市化進程尤其需要歐洲的智慧和經驗。又比如說,日本震后的重建問題,勢必出現眾多方面的新情況、新需要,這本身就會帶來重大新機遇。當然,除了美歐日,還有亞洲和新興市場國家,那是個廣闊天地,可以大有作為。就國內發展而言,從廣度和深度上,結成多層次、多形式的利益會合點和利益共同體,也是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發展的一個重大議題。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4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5-17 18:03 | 只看該作者
 ■解決中國和平崛起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只能是堅定不移地通過改革開放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中國共產黨團結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全部努力的基本支點在哪裡?我認為,仍然應當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基礎上,通過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繼續解放和發展當代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在中國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時期,我們黨已經形成了指導全國的、清醒的馬克思主義路線,在這條路線指引下,我們黨高度重視生產力的決定作用。與此同時,我們黨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我們黨強調「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就是在講生產力歸根到底的決定作用;我們黨強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強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強調「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就是在講堅持「以人為本」。同時,堅持「以人為本」同重視發展生產力是內在統一的,因為人從根本上說就是生產力諸因素中最活躍最革命性的因素,「以人為本」是重視生產力發展的根本目的,重視發展生產力又是「以人為本」的必然選擇。沒有通過改革開放而來的生產力的充分發展,一切無從談起。實際上,即使在階級鬥爭非常嚴酷的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就十分重視發展生產力。他在黨的七大上明確地提出:「對中國人民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和幫助的大小,是鑒別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和它的實踐在中國人民當中所表現的作用和好壞、大小的根本標準。」這個道理,我們今後都不能忘記。

  當前,中國和平崛起面臨的矛盾、問題,無疑是眾多的,概括來說主要有五條:一是資源能源的挑戰;二是生態環境的挑戰;三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挑戰;四是國際壓力的挑戰;五是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種種嚴重自然災害的挑戰。應對這五大挑戰的根本一手是什麼?仍然只能是堅定不移地通過改革開放來解放和發展中國的社會生產力。鄧小平講得好:「馬克思最重視生產力。」而我們今天所說的生產力又不是一般的生產力,它具有什麼特點呢?概括言之,我認為是三點:一是創新活力,二是創業活力,三是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和活力。在這三條基礎上再進一步說這樣的生產力具有什麼特點呢?我認為,必須是也只能是綠色的,可持續的,因而是文明的和「以人為本」的。

(作者為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  

      ■主題鏈接

  「中國和平崛起」所堅持的三大重要戰略

  在當今時代條件下,中國只能和平崛起,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來維護和平,最重要的是堅持三大戰略:一是銳意推進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基本內涵的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以形成實現和平崛起的制度保證;二是大膽借鑒吸收人類文明成果而又堅持弘揚中華文明,以形成實現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三是統籌兼顧各種利益關係,包括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以形成實現和平崛起的社會環境。  ——鄭必堅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3: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